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4:3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6-21 16:18: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篇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难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法建议

    1、 本节引入方法

    (1)首先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2)阅读课本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讨论,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避免有关常见的错误。

    例如:课本56页讨论题(1),如果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而不是1L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在讲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2),帮助学生认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变的,就象一壶糖水倒出的两杯糖水一样甜,浓度与壶中均相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学校的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边实验边小结配制的步骤。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先检漏等注意的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250mL 20℃”,它的含义是: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

    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个刻度线,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后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解题思路。除例题的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过早涉及。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要注意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n(浓)=n(稀) 即

    c(浓)V(浓)=c(稀)V(稀) (例题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 =

    (例题3)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

    提出: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

    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课堂练习:

    1.0.1mol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醋酸水溶液,⑤50m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2mol/L,0.3mol/L 2. ⑤>④>③>②>①。在解答本题时,必须考虑到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两个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分。对于10mL10mL0.60mol/LNaOH水溶液来说,由于NaOH完全电离,其中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0×0.01×2=0.012mol,溶剂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0/18=0.55mol,相比之下,溶剂分子占绝大多数,其他4瓶溶液中,溶剂的物质的量更大,而且依次增大。因此只要比较溶剂的量的大小就可以排出顺序。

    作业:教材P61一、1,2,4 二、1,2

    探究活动

    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

    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一支100 m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 mL,另取一支50 m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 mL,然后把50 m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 mL水的100 mL的量筒中,混合均匀再读数,结果并不正好是100 mL,而只是96.7 mL。显然,在形成混合溶液时,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100。

    能够相互混溶的两种液体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间具有空隙的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后,这两种分子互相钻入对方分子的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之间总是有相互作用的。由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的作用力不同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和酒精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的减小,绝不是有一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

    实验(2):在盛有50 mL冰醋酸的烧杯里,慢慢加入50 mL苯,冰醋酸的密度1.05 g/cm3,苯的密度是0.879 g/cm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在下层,苯在上层,用彩笔在烧杯外壁做一记号,以标出混合前液面的高度。混合均匀后总体积比它们混合之前体积之和还要大。也就是说,在这里,50+50>100。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苯和冰醋酸混合后,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

    为此,在溶液的计算中,不能简单的采取V+V=2V,即把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合,因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除非,(1)题目中说明体积不变;(2)相同溶剂的稀溶液混合;(3)如果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同且浓度相近的溶液。除此之外,都应通过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

    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篇二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整体表现评价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为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感性基础,也为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硅及化合物的用途。在教学中可采用碳和硅(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另外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彩图、实物照片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大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2、 运用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哟鸥鸟国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手机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

    教学难点:

    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二氧化硅、硅酸

    第二课时:硅酸盐、单质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的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长条形地带上。由于它集中了全世界90%以上的著名半导体公司(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 ,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是硅片,所以该地区被称为“硅谷”。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是高新科技的象征。

    [师]既然硅这么重要,那么他是如何存在,有些什么性质呢?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师]主角,我们足以看出硅的地位。我们看课本P46 图3-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仅次与氧。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学生活动]看图4-1

    [师]大家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硅,并且写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

    C Si

    [师]它们最外层均为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性质稳定。但他们却是不可以忽视的:碳--统治了有机界: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统治了无机矿物界: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下面我们的学习就围绕着碳和硅的相似性进行学习。

    [学生活动]回顾碳的相关知识

    存在 酸性氧化物 弱酸

    性质

    [师]阅读课本P74-76页内容,从碳的性质总结硅、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

    [学生活动]

    [资料卡片]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单质生成1molCO2时放热393.5kJ;而在同样条件下,生成1molSiO2时放热910.9kJ.放热越多,其生成物通常越稳定,可见SiO2比CO2更容易生成,而且更稳定。

    [思考] 比较碳、硅亲合氧的能力及硅在自然存在形式?

    [归纳] ①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

    ②因此硅元素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SiO2及硅酸盐形式存在。

    [板书]1、二氧化硅 SiO2

    [师]从课本P74-75的内容,大家对二氧化硅进行树型分类?

    [学生思考、书写]

    [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师]二氧化硅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结合2个Si,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思考:

    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板书]

    ①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 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 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iO2的化学性质,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我们通过其性质,来看SiO2的性质。

    [师]我们可以用玻璃瓶来装试剂:酸、碱、盐,这可以看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够跟一般的酸发生反应,除HF外。

    [板书]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师]因为HF酸可以和SiO2反应,所以HF的保存就不能使用玻璃瓶,而用塑料或橡胶瓶,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在玻璃上雕刻花纹,量器上雕刻刻度等。

    [展示]装有NaOH的试剂瓶

    [思考]一般的试剂瓶都使用玻璃瓶塞,而这个试剂瓶使用的是橡胶塞,为什么?

    [思考、讨论]

    [总结]我们开始将CO2和SiO2比较,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板书]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师]正是因为其能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其瓶塞使用的是橡胶塞。

    [过渡]CO2溶于水生成H2CO3,SiO2我们知道它是不能溶于水的,它有没有对应的酸呢?如何制取呢?

    [思考]碳酸的制取,使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硅酸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呢?

    [探究实验4-1]试管中取3ml Na2SiO3溶液,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稀HCl,边加边振荡,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总结、归纳、板书]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 .com 小编…胶体)+2NaCl

    [师]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的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空,吸附水的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作催化剂的载体。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溶解性:CO2H2CO3

    C.熔点:SiO2>CO2(干冰) D.硬度: SiO2

    2、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纯碱溶液 B、盐酸

    C、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性质和硅酸的制取、用途。需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取。

    板书设计: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二氧化硅 SiO2

    ①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 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 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和硅酸的制取用途。

    对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在农田的施肥中,如何才能使 ,K+更大程度的吸收呢?联系胶体的性质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P77 ,科学视野。

    [师]硅酸盐岩石长期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下,风化为黏土,并且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与 ,K+等营养离子相结合,使土壤具有保肥作用。

    土壤、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硅酸盐,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其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展示]Na2SiO3溶液

    [师]Si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iO3就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能够溶于水,水溶液俗称为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4-2]取两个滤纸片,分别浸在水和水玻璃中,取出,放在酒精灯外焰上。

    [学生活动]观察、填表。

    放入蒸馏水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师]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

    [师]看图4-8 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8-79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

    原料 生产设备 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师]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非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介绍SiC、硅钢、硅橡胶、新型陶瓷等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单质硅,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师]指导学生完成,并介绍相关内容

    [课堂练习]

    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铁制坩埚 D.陶瓷坩埚

    2、生产水泥、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 )

    A.黏土 B.石灰石

    C.纯碱 D.石英

    3、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石英砂:制玻璃、制单晶硅 B.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砂纸、砂轮 D.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硅酸盐和单质硅的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主要成分,以及硅做半导体的特性的用途。

    板书设计:

    3、 硅酸盐

    原料 生产设备 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4、 硅单质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反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推荐访问:必修 教案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篇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