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8日 12:47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政治第单元知识点12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3 16:00:04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第1篇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第单元知识点12篇,供大家参考。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12篇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1篇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4、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和遵守法律,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②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领导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和保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依法治国从法律上、制度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订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2篇

    1、政治选择题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

    近年来,高考选择题的分值约占试题总分值的“半壁江山”,可谓“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要想获得高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选择题,首先,要了解选择题的类型,高考中常见的选择题类型有理解说明型、判断连接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关系型、漫画材料型、组合选择型、否定选择型、最佳选择型等。其次,要了解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常见方式有偷梁换柱法、因果混置法、以偏概全法、舍本逐末法、似是而非法、鱼目混珠法、变换叙述法等。第三,要了解选择题命题的侧重点,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选择题命题的重点。

    2、政治主观题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

    文综试卷的主观性试题表现为综合试题,即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常见类型有文字类、图表类、文字图表综合类、表格类、漫画类、探究类等,只有认真读懂与审准各类题型才能答好主观性试题。具体说来,解答政治主观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通过审设问把这个问题划一个范围,一个是问题范围,一个是知识要求的范围,看它到底问的是什么,把关键词找出来,找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再寻找知识的要求和范围,是政治常识,还是经济常识,或是哲学常识。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不管材料题所选的内容有多新,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材料往往蕴涵着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设置答案。解答政治常识主观题时,命题材料往往提到一些具体事实或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从事某些活动的参加者,来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点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复习课本知识点,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主观题的材料大都来自时事热点,但观点却基本上都在书中,正所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学生在审题基础上能否顺利搜索出相关课本知识点,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每道材料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要正确运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答,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以上就是高考政治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的具体内容,当然大家还要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掌握我们应该记忆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3篇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4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9、基本内容: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统一;

    (3)有力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

    11、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

    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

    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历史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国情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2)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有利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②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③主要内容: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④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个喜爱那个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

    (1)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书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此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

    (3)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正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和正义。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人民政协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9、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11、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2、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3、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7、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③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

    ④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与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6、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5篇

    很多同学都会问我,高中政治到底怎么才能学好?等一些学习方法类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泛泛,要想学好,还得多加练习思考,在考试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

    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就政治典型例题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为各位同学讲解一下此类题的解法。

    一、主要设问方式:

    设问有“如何认识___”、“如何看待___”、“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____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

    1

    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例1、__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其原因有三: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2

    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

    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

    例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

    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试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

    3

    如果题干从不全面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

    ④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

    4

    如果是分析或认识材料中的现象、行为、措施。而且有多个现象、行为或措施。则答题步骤为

    ①分别找出材料中的每一项现象、行为、措施。

    ②分别阐明每项正确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了什么原理、每项错误的现象、行为、措施违背了什么原理,应该怎么做。

    答题模式为:题中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原理,要求。

    例4、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参考答案:

    ①该市政府采取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是在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表明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利益,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该市政府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③该市政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是在履行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该市政府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政府应该严格依法行政。

    (二)哲学常识角度

    哲学常识题虽不同于经济常识题,哲学类题答题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相同,即:

    ①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例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更好地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好。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重视缓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试用有关哲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要求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我们做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且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不同的指导。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协调健康地发展。(“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注意:

    评价类的试题在回答中,首先要做出判断。如果教学中或做题中能把握“谈认识”类题的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得分率,做到遇题不乱,胸有成竹。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6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个小题)

    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出厂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

    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解析】题干强调电脑的制造虽然没有人指挥但仍然能顺利完成,这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B项强调社会分工,但没有看到市场促进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C

    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我国虫草资源量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一些人通过囤货、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一些经销商用掺水、加铁丝、加金属粉、注水银等方法增加虫草重量,有的用面粉制成假虫草。这表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固有的缺陷和弱点 ②必须控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规则 ④必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①④②④

    ②③ ①③

    【解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②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且与题意相符。

    【答案】D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极具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在发展生态文明上具有鲜明的体制优势,体现在()

    ①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我国市场经济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根本目标③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④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

    ①② ②③

    ①③ ③④

    【解析】①是市场经济都具备的特点,不是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坚持最低工资标准()

    ①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②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解析】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是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经济意义的正确表述。

    【答案】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20XX年比20XX年人均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① ①②

    ①②③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①②③④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故选D项。

    【答案】D

    《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合作机制构建,必将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升、产业联动发展。该规划有利于()

    ①统筹区域发展②落实科学发展观③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④统筹城乡发展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解析】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区域关系不同于城乡关系,排除④。

    【答案】A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假如让你对上述要求提炼一个标题,你会选择 ()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C

    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钢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钢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等,这有利于钢铁企业()

    ①确保利润的增加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③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④强化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①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兼并重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低碳节能环保”等信息可以看出,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确保利润的增加”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解析】①②④分别从生产、就业、产业、经济、综合国力等角度说明了自主创新的意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③错误。

    【答案】C

    漫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想说明()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波动

    各国经济之间有相互依赖的趋势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解析】从题中漫画可以看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这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故选A。其余答案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

    【答案】C

    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崛起,包括汽车、航空等产业在内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正逐步向中国转移。面对这一趋势,我国应该()

    ①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制造业的改造力度②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③扩大投资,不断扩大制造业规模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解析】“不断扩大制造业规模”的说法不正确,③应排除;①②④都有利于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答案】D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可以采用到境外办厂、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形式

    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③应当遵守和利用通行的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④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自己的名牌,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①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与材料和事实相符,均应入选。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道大题20分,共2个大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特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南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和问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河南省应如何促进本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本省的核心竞争力。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④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主要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发展他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这些都不利于外需增长。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呈现长期化,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求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这些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如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我国实体经济要怎么做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答案】

    (1)①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必须促进“引起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7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入公平的意义

    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对个人:有利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

    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最低收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

    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

    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依法纳税

    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的原因

    原因:社会主义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

    意义:为国家职能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怎么办——依法纳税的要求(个人、国家)

    依法自觉纳税、诚信纳税;坚决反对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增强对税收征管使用的监督意识。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8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

    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 到20XX年力争20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9篇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形式:

    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10篇

    一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生活的“喜”“忧”的原因)

    ★★★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或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从国家角度看:

    1、(管理引导)文化生活越 繁荣,越不能放任 自流 ,越需要加强 管理 、正确 引导。

    2、(弘扬主旋律)弘扬 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健康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的先进健康文化,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4、(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5、(思想道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从生产者角度看:

    1、(企业责任)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相 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3)从个人角度看:

    1、(公民修养)公民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 修养和 科学文化 修养,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

    2、(公民实践)公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发展大众文化

    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 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1)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11篇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2、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的分类及作用

    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是有其局限性。

    (4)中国和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原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别国的侵犯。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我国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还要树立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 第12篇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2)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综合探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7、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推荐访问:知识点 单元 政治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12篇 政治第单元知识点(精选12篇) 政治第1单元思维导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