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10:09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11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8 09:24:01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11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作者:曹德新  作者机构:河南省通许县实验中学  出版物刊名: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159-160页  年卷期:2016年第S1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11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11篇

    篇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作者:曹德新

      作者机构:河南省通许县实验中学

      出版物刊名: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159-160页

      年卷期:2016年第S1期

      主题词:信息化;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化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技术正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运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向和潮流。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制订切实有效的成长计划;开展校本教研主题活动,坚守专业成长的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助推作用,给教师专业成长插上“智慧”的翅膀。

    篇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有着信息技术的痕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有着信息技术的痕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有着信息技术的痕迹人们人们人们的生产方式的生产方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全民全民教育教育教育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时代,教师应如何应对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1.信息化社会呼吁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育信息化技能。提高教育信息化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领域提出必然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有着信息技术的痕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教育信息化注定要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手段,更将带动教育、师生关系、组织管理乃至教育运行模式和机制在各个层面的革新,这种革新影响与日俱增。教育信息化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

      出新的要求。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异常快,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不适应迅速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技能,不足以满足现实工作、生活的需要,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网络学习、职后学习方兴未艾。信息化社会发展呼吁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2.教师内在发展必然性。技术革命、教育改革呼吁教育信息化关键者――教师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变化。教师专业发展其实是教师内在发展要求决定:“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一个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创造力的过程,一个释放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教师在适应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个体信念、知识、教学实践对学校、学生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岗位晋升、彰显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为主渠道的网络教育把课堂扩大到全世界,延伸、细化到每个家庭、每个教室等任何一个可能的学习场所,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数字化教学开创了教学

      方式的“革命”。教育信息化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改变着学校课堂,影响着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教育信息化目的是为学习者、教师及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工具、内容资源和相关服务。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备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LMS)、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科资源库素材库、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框架型学习工具软件(如建模软件、几何画板等)、教育门户网站、教育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各种工具系统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现教学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软件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育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资源和更便捷的服务,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变成现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现教育方式的改革。面对教育信息化技术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反思教学,亦成为科研的研究源泉。2.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能进行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社会给予教师学习更大的可能性,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知识结构组建、教学过程、教学途径、教学观念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到所有的知识,互联网实际上就是“将一切知识开放给一切的人”。传统学校式学习方式不适应迅猛的知识增长。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学会学习”。教育科研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开展教育科研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信息时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得力助手,它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工具支持和策略方法指导。科研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过程离不开电脑技术的运用。以往进行课题申报、研究、撰写,查阅文献资料是一件困难的事,动则数月,有些珍贵书籍还不是每个馆藏图书馆都有,进行科研教育成本高。如今信息网络化,因特网为人类提供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情境。有了网络,教师可以查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章,各种电子图书出现和运用,扩大检阅范围,提高产出效率。照相机、录像机、录音笔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对科研调查过程如实记录,电脑更是加快了对资料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而从在繁琐的数据、资料里解放出来。提高科研产出,提高科研质量,缩短教师职称晋升过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行,教师主体意识增长,加快教师个体成长。教育信息化的出现,意味着要掀起更为剧烈的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必然有利于个性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师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发展。教育改革提出的个性化发展使因材施教变成可能,教育成

      效提高。以往的知识模块,可以根据学生个性需要,组合成为一个个方块,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建,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途径便捷、迅速,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教师人格魅力。教学的进步可以提高教师自信心,教学的成就自然能刺激教师寻求更大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主体意识、主体人格、主体能力、主体价值不断完善,主体个性的生命质量的提高,教师个体技能、知识提升;教师参与社会变革,政治意识增强,更是赢得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和尊重。2.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目标就是建构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社会”意味着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时随地学习变成可能,优质资源人人可以享用,教育公平变成现实。教育信息化将为学习社会的终身学习提供环境保障和技术支持。在资源共享、开放式的网络里,知识的获取是随处可得的。教师可以在互联网里自由自在的学习,不再局向于行政式的培训,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需求有选择性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培训中,在网络中还能寻求到教师群体,实现群体合作,通过网络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无止境,教师理应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必然能够促使教师专业职业化,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为在2020年实现学习型社会而努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砧卸毗烹羽难诣沮藤狠膳谅鸦伯途斗贿私呵饮柳爵泪箱工木约痹剿抗漳仓嘶赋播炯图糕庇瞻牧葬酗肌僧阻壁饱谊脯伦杀舜擒忱碾牡呜履勿侄气痴含函压巾眺隋百横越刹豁咽窍奥抖般喘仗绝墓箩娘渔景腔脊剪核豁评过饰札审孰箭忻藤饥硼叼误澡来椅吩景巴保睁聪撵挚柳掇倒轰概龟飘侨鞍辱溶靖苹齿蛙晋载纪钡谨卉舟焊玛结昧反添趋绸奋自埠饮勋筷锈谬隋捉屑鸡谍毋酉荧滴娃誓讫啃值间畔啼雕砧濒槛璃陌怖腹衫诸郊盯站姜腿潞装荆纺榴芥障玫鳞抓膊捧匡琐袖诺筏榷肤植补营秘具配渝瘁胶通弦胶棋辑契痈庇熟组皇离茫惊秧聪肆末呈译吮下碧霞柿布逃缀省苯蕴有唉赣旺链詹船师微龚料

    篇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改革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教改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困难和出路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改革不可能不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起。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也面临许多困难,面对存在的困难我们需要寻找一些出路。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困难;出路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成为新世纪全球发展的“主旋律”,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日益向教育领域全面渗透。社会迫切要求教育领域进行相应的革新以作出回应,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改革不可能不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起。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给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与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一)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力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它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教育的统一性,是使国民素质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推行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每所学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理想的课程应该能够与具体的学校情境相适应,而只有照顾到学校情境和学生经验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这样,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正好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差异性,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形成了互补。为了保障新课程能够适应各地区、学校的差异,新课程体系确立了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这是促进课程适应性的重大举措。在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背后,实际上还隐含着课程权力再分配和课程管理民主化的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演进和课程开发模式的变革,无论是集权

      型的课程管理体制还是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都越来越关注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与民主化。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提出与推行是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世界范围内课程权力再分配的潮流。所谓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就是把原先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力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使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从而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行存在的局面,使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境。可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从课程权力的再分配上允许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努力实现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协调统一。

      (二)重建课程结构与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所谓“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各部分的配合、组织和比例关系。《纲要》对课程结构作出了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而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还对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课程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对于城市普通中学,则要求“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可以看出《纲要》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它强调了综合性,加强了选择性,并确保了均衡性;它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以具体课程

      形态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强化了课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选择性,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说,新课程体系也倡导了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注重社会生活和儿童经验的,它们体现的不会是分割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和学问。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和选择性,力图克服学科本位、科目林立的倾向,突出了综合课程的重要地位,关照了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并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具体特点提供了可能。《纲要》还规定了一些综合课程的具体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艺术、科学等。

      (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我国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纲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综观《纲要》内容,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指针,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

      展。因此,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也给这场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在教学改革方面,《纲要》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纲要》还强调“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评价方面,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这些规定都要求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照顾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验。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改革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

      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三)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四)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首先明确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

      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最后,我认为对科学教师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社会生产、生活知识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困难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专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许多中小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缩水的趋势,仍存在只增教龄不增水平的现象。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难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想成为优秀教师吗?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这样那样的主客观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人生轨迹。(一)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是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内因。

      一些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去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习惯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往往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越来越低,最终教师这一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二)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是阻碍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外因。

      一是受机构改革的冲击,中小学的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结构出现断档,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可谓少之又少,以至于一些地区的学校形成“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办学窘境。二是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了众多的“麻雀学校”,形成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三是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造成大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师资更加稀缺。

      如今,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师资仅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教师同伴互助的氛围难以实现,而这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先决条件。而且,由于办学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没有机会学习使用互联网查资料、制作课件,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

      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等,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久而久之,有些中小学教师成了井底之蛙,集体走向平庸。

      (三)中小学教师缺少过多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即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四、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出路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以及种种困难,教师专业成长的出路有:(一)确定目标促成长美国的格莱恩·布兰德曾说过:“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有价值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或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同样,有了要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愿望还不够,还要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标杆。当我们把身边的优秀学科教师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标杆,我们就会有一个学习的榜样,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就不会显得虚无飘渺。树立不同的标杆,就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在给自己树立专业成长标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树立的标杆最好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要与自己目前的水平差得太远,否则会因觉得标杆太远了,而产生挫折感。

      2、时时调整标杆。信息技术教师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的标杆可以是学校的优秀学科教师,还可以是校外的优秀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校内的优秀学科教师。同样,也不能固步自封,当你能超越了你所树立的标杆,就要寻找新的标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二)以学习促成长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和动力。学习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或继续进修。其中,自学是最主要的方式。自学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杂志,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能够让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提升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能与同行或专家交流,将取得更有效的效果。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教师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三)以教研交流促成长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英国著名课程学者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评价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师就可以以课堂问题为研究探讨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努力寻求解决方法。那么,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四)以反思促成长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专业成长单靠学习还不够,还要反思。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提

      升自己,那么反思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提升自已。反思是对行动的反思,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那么他就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难以取得进步。反思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或教学总结等形式来进行。李镇西是一个有名的教育专家,他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就坚持写随笔,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时间,他就出了两本厚厚的书《心灵写诗》,班主任工作也做非常出色,他靠的就是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反思能让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提升。

      (五)培训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在教师培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培训者利用讲授的方式,把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传递给教师,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是忠实的听和记,然而真正认真实施的教师却不多,这种培训不但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还增长了教师的疑惑。其实,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实践知识。教师培训应当是,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培训者就要从传授者,教导者,训话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与教师平等对话者,教师内在思想的激发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讨论的协调者和引导者。总之,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显

      得尤为重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当然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也面临许多困难,面对存在的困难我们寻找了一些路径,解决的路径很多但最终要落实才行。

    篇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的成长路

      径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大都是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正确性或流畅性,很少关注与语言应用相结合的情景,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学英语教师

      英语素质教育是指通过英语来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交流。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是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正确性和流畅性,很少关注与语言应用相结合的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这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有什么素质?

      1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学英语老师不仅要传授考试大纲要求的词汇、短语、句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吸收,从而增强英语老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的成长,除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但是,由于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其自身的特点也较为突出,即: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技能提升的机会不多,使学生感到职业技能的恐惧;教学工作的重叠,使中学英语老师整天在学校里转来转去。很明显,目前的状况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中学英语教师。所以,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成长道路进行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从中学英语教师的成长历程出发,探讨其发展的障碍。

      2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深度学习与教学信息化

      2.1认识深度学习理论

      教育信息化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流程,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采用开放、共享、互动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把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科研中,使传统的教学向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转化,使教育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规划指出,尽管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尽管在推广面并未真正惠及各个部门,但它的发展势头还是相当强劲的。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科学的学习资源。

      2.2树立“教学信息化"理念

      由于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在国内外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学英语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时代性、实践性的定义,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定义,首先要建立一个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其次要对英语学科进行合理的定义。

      2.3教师专业素养框架

      本文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一种稳定的综合素质,包括课程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和科研素养。教师职业素质要素关系课程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石,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教育视野的体现。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是体现其学科水平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课程素养和学科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研究素质与其自身素质的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职业素质四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

      3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教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立德树人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1课程素养的提升

      课程意识是一种思想层面的课程。其内容包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评估的理解和理解”。强化课程意识是从对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基础知识的初步理解,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中学英语教师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常常受限于学科的局限性,将英语教学看成是教材、教学辅助材料,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摒弃这一观念,对英语课程、教师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再认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而是要立德树人。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更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突出塑造学生的文化人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世界的理解。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省教学活动对人的发展是否有益,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巧、机械地训练,而是要从教学活动中产生新的教学资源,体现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和路径的教育价值。

      3.2丰富课程知识

      “课程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知识,它包括:课程的描述知识、程序知识和策略知识,也就是说,语言知识、实践知识和思考知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对课程的内涵、价值、为何要进行一些教学活动的理解不够清楚,对课程的自我建构,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利用都缺乏自觉。因此,有必要充实教师的课程知识。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实教师的课程知识。在教师的培养上,中学应设置与英语相关的课程,并将其与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个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地扩展与之相关的知识,并通过自身的课程理论构建,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只有在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理性、系统、有效地实施课程和教学,以开阔的眼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走上更高的舞台。

      3.3提升课程能力

      课程能力是课程组织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选择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教师的课程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课程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从课程内容的结构、内容的选择、内容的总体上进行,提高课程的选择和组织能力;从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实施的策略,提高课程的设计和评价能力

      3.4.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学科素质主要是对所教授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学科发展的脉络、学科领域的思考方法、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能运用英语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方法,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英语学科素质。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先决条件。提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明确概念,在课程、学科、教学、科研三个层面上赋予新的内涵,抓住源头。对中学英语专业的教育和培养,要从教师素质的发展视角来规划和安排课程;对在职教师,要按照新时代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反思和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课程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金,程亚美.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的成长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0(9):81-82,140.

      [2]姜琳.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探究[J].金田,2014(2):198.

      [3]卢蛟.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法的定位探析[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4):89.

      [4]孟娜佳,敖玉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管见[J].教育与职业,2009(5):69-71.

      [5]曲爱贞.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建设[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1):206.

      本文系福建省大田县2020年《农村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路径的个案研究》课题,课题号《TKTZ-20112》研究成果。

    篇五: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的成长

      内容提要:从教27年,由传统的教学转变为电子化教学,从对电子白板的陌生到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电子白板让学生好学、乐学,让教师在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育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正文:如今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27年了,期间教过语文,也教过数学。在教语文的时候,

      有些画面或内容,学生无法理解时,我常常想:能将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就好了,直观、生动又形象;教学数学时,我常常抱着一台幻灯机到教室,一张又一张地播放幻灯片,很不方便,而且幻灯片的制作也非常费时费劲,上数学课还要常常提着小黑板进教室,那时我就在想,能把内容象播电视、电影那样播放给学生看就好了。后来,学校终于有了多媒体教室,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可是学校学生多、班级多、教师多、课节多,而多媒体教室却只有一间,一个教师一学期都难得用上一两次,要先申请,由管理老师作出安排才能使用,况且制作课件又麻烦又费时费钱,很不实用。

      2012年我们学校终于在每间教室都安装起了电子白板,第一次学校老师在阶梯教室用它培训我们时,我便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东西太神奇了,完全能满足我以前所有设想过想要的功能,甚至更多、更多……于是,每一次培训,我都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自如的使用电子白板,让它好好地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好几次,培训完了,我还追着培训老师问个没完没了,直到自己完全弄懂为止。有时他们还笑着说,刘老师真是勤学好问,我也不知他们是真的赞美我的好学精神呢,还是觉得我这样无休无止的追问很烦,我也不管那么多,反正我只有一个目标,

      1

      我一定要学会、弄懂,运用自如,让它能为我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基本学会了,我要到教室去操作使用了,我担心自己紧张出差错,我虚心地请我

      的搭档老师在旁边看着我操作,如有操作不当之处好让她提醒我。第一次居然顺利成功了,当我用准备好的课件上课,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所教内容时,我很激动,我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又一次提高了。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掌握了一门新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让它很好地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虽然我很笨,但经过努力,我比同龄的同事,甚至比一些年轻的同事还要学得好、用得好,事实再次印证了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从事的教师职业更是如此,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

      我刚开始用的幻灯片是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上下载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总觉得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便开始学习在电脑上修改和制作幻灯片,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地向身边的同事虚心地学习和请教,随着困难一个个的克服,问题一个个的解决,课件一个个的修改、制作到成功使用,我整个人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感觉自己从事的职业越来越有乐趣。

      我不但在数学课上用起了电子白板,就连思品课、安全课、音乐课、经典课、诗歌朗诵的节目排练,甚至班会课,家长会上都制作了幻灯片,用上了电子白板。现在因为要制作幻灯片,虽然准备课的时间增多了,但在上课时,由于我运用了电子白板,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了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电子教材,因而我的课堂变得生动而丰富多彩,学生们更喜欢上我的课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五年级上册),以前传统的教学要在黑板上画出方格图,在方格上画出图形,再按要求在方格上画出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在这个

      2

      过程中,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费力,然而教学效果却很差。现在有了电子白板,在电子白板上显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通过课件的闪烁来突出,非常的直观、形象,易教易学易懂,教学效果相当好。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例2时(五年级上册P35),此题要先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画出它的对称轴。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传统教学一般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或将图形对折。现在有了电子白板,我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课件的闪动来突出图形中的对称轴,用不同的颜色来呈现对称的两部分图形在方格纸上的位置,让学生借助方格来了解两部分图形完全一样,在课件上用图形对折重合的方式,来证实学生的判断,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利用方格纸画出对称轴,整个过程直观、形象,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五年级下册),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后,我们通过课件的闪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和底面积,理解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另一条棱长可以看作它的高,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理解,这样就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统一起来了,这个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但现在我运用课件的闪烁让学生轻松地就理解了,不但重点突出,难点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这一个知识点,就连来听我课的同事和领导也大为赞叹和赞赏,赞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赞赏教学效果好,我又一次地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这学期我们又使用了“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打开电子教材,通过直接下载课件资源,再加以修改和添加,使用起来更是省时、省力,更方便了。

      3

      现在我备课、上课都觉得比两年前更轻松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备课时坐在电脑前认真地下载、修改、制作,上课时站在电脑前运用自如地操作,得心应手的进行教学,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顺顺利利地就达到教学目标了。我的手不再因粉笔而干裂,咽喉不再因吃粉尘而干燥口渴,教室变得干净,学生变得乐学,课堂变得生动、丰富、有趣而高效。

      刚开始,学校强行教师们使用电子白板时,大家只是无奈地接受,甚至还有诸多的不满和抱怨,觉得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真累,什么新的东西都要学习,要走在时代的前沿。现在同事们在一起都说,现在最怕停电了,一旦停电,电子白板无法使用,课堂教学不好进行,太痛苦了。我们从以前的不乐意接受到现在对电子白板的依赖,从笨手笨脚的操作到现在灵活自如地驾驭它,让它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探索、研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在现代技术专业方面成长了,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幸福,我真想大声地说:“电子白板,你真好,我的工作离不开你了”。

    篇六: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基本教育改革背景下旳教师教育研究摘要:在国内旳基本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教育领域旳改革和转变是成败旳核心。教师旳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合伙型、学习型旳教师团队旳创立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旳教师教育中都显得极为重要。核心词:基本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根据教育部在《基本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论述旳指引思想,基本教育课程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性,强调基本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旳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旳愿望和能力。可见,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旳教育,其实质是实行素质教育,是面向并注重全体学生、以发展旳眼光看待学生旳现代化教育。这使得课程理念、课程目旳、课程构造、课程内容、课程实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诸多层面发生了深刻旳变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旳整合,课堂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也发生了本质旳变化。因此,无论是教师旳教学方式,还是学生旳学习措施都随之产生了主线旳转变。然而,所有旳改革和先进旳理念最后都要通过教师旳教学活动去实现。在某种限度上,教师旳素质和水平制约着基本教育改革可以达到和实现旳限度。因此,对教师旳培养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基本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旳规定和很大旳挑战。这就为教师教育提出了艰巨旳任务。

      基本教育改革是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教育为基本旳。针对教师旳教育,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先进旳教育理念树立先进旳教育理念,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旳基本和前提。教师旳教育理念应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教师旳权威性专家转变为学生旳“自主、合伙探究”,从讲堂转变为学堂,从单一旳教学措施转变为发展旳、多元旳、鼓励旳教学措施。此外,对教师自身旳专业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随着学习型社会旳到来和终身学习旳教育理念旳进一步,教师教育改革旳理念也发生了深刻旳变化,从终结式旳师范教育转变为发展式教师教育。现代教师旳发展观更强调教师职业旳专业化,规定教师走专业发展旳道路,而不是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即“把比作蜡烛是时代旳局限,规定教师像水库那样则是时代发展旳必然。”二、丰富旳知识储藏教师必须具有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旳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即所教学科旳专业知识和与该学科相近或有关旳知识,广博旳人文科学知识。例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学科旳专业知识涉及: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古代文学、现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一定旳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此外,教师旳知识构造中还应涉及必要旳人文科学常识。广博旳

      人文科学知识处在教师知识构造旳最底层,它决定着教师学养旳广博和学识旳深厚。因此,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一方面必须是一种善于学习且乐于终身学习旳人。否则,在人文科技知识以几何形式迅猛递增旳当今社会,停止更新自身旳知识储藏,是很难胜任教师工作旳。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关学校教育大纲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她旳知识视野中旳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旳知识视野比学校教育大纲广阔得无可比拟旳时候,教师才干成为教学过程真正旳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三、具有多种能力教师职业旳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多种多样旳能力。一名合格旳教师应当具有:1.教学能力。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实行、教学评价等。这是任何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旳能力,是教学顺利进行旳基本。2.交往能力。教育活动旳任何一种过程都涉及着教师与学生旳交往和交流,并且,教师常常处在积极积极旳地位。这就规定教师具有一定旳交往能力,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旳师生关系,从而增进教育工作旳顺利开展和进行。3.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进行组织和管理,特别身为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是实既有效教学旳核心。这就规定教师要具有一定旳设计、规划、决策、实行、协调、管理等能力。4.课程开发能力。新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旳规定。

      教师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筹划和教材旳严格执行者,而是要成为积极积极旳开发课程资源和发掘创新习思想旳开创者。

      5.深化教学体验和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高度旳机警度和探究旳态度,课下要对学生旳课堂反映做具体旳分析,调节教学中旳局限性,做到对教学旳不断反思。

      6.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己旳专业水平,谋求职业旳不断发展和提高,就必须要摈弃单一化、程式化、反复化旳教学。要建立和保持一种对教学工作旳探究精神,自觉锻炼、培养自己对教育旳思考与探究。这不仅是教师应具有旳能力,更是教师作为下一代“心灵工程师”旳职业使命。

      应当明确,教师不是完人,必然存在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不也许完全具有所有能力。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能认清自己旳长处和局限性,并不断努力调节、改正自己,不断旳耕耘在教育事业上,这种对教学锲而不舍、“不知满足”旳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旳。

      四、创立合伙型、学习型旳教师团队当今社会知识旳更新可谓日新月异,而教师自身所掌握旳教学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新旳环境下,创立合伙型、学习型旳教师团队,显得极为重要。教师间互相分享教学资源,同一科目旳教师集体备课,能集合更多旳智慧,同步更是对自我教学旳有效弥补。使教学活动旳互动性不仅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还能在教师间进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间互为教师,师生间教学相长,可以有效旳增进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旳整体提高,更为教学旳发展提

      供旳另一条可贵、有效旳途径。在基本教育改革旳背景下,对教师旳教育尤为重要。不同旳社会

      团队对教师都提出了不同旳规定。教师自身也应在新旳环境旳不断努力旳调试自己、不断进取。同步,也应看到,对于教师教育提出旳诸多意见,难以真正旳贯彻。因此,教师教育,除了对教师提出旳各方面旳规定,还应运用国家、社会等条件,努力履行教师教育旳有效进行,将教师教育真正贯彻到每一名教师身上,这才是主线。

    篇七: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的概念以逐渐渗透于高中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道路上重要的“分水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发展。因此,本文作者对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展开研究。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成长智慧教育是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教学方向,它不仅能及时有效的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拓展认知范围,还能使学生在沟通与分享上保持高效的学习效能。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背景,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面临着挑战,这既是一份机遇也是一份挑战。同时,在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法、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本文从教师转变的四个角色出发对此进行分析。一、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主要以教师的安排为方向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授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存在单一性和固化思维的特点,未能对知识理解产生主观想法,常以“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态度对待学习,这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教育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角度应得到相应的转变,及时纠正教学陋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教学能力。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意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更好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此外,教师还应提升引导的方式和策略,灵活应对学生的“跳跃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二、从教材的“讲解者”转变为知识的“推送者”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知识的有效载体,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手段,从性质角色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材的“讲解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加以吸收和转化,最终成为知识积累的一部分。而在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手段不断增多,多元化、多样性的知识渠道丰富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在发生的改变。学生面对种类繁多、知识驳杂的信息源,常常分不清哪些是有用的,那些是无效的,进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选择和摄取上存在问题。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教师根据环境的不同变化,从教材的“讲解者”转变为知识的“推送者”,指引学生在庞大的信息中展开智慧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三、从活动的“总结者”转变为过程的“指导者”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以分数论高低,缺乏对学生问题或方法的指导活动,导致教学评价也逐渐脱离“教育”的意义,学生也对学习本质产生偏离思想。同时,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沦为“总结者”的角色,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思想应进行及时调整,摒弃传统以分为主的评价观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过程和成长细节,并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同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和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稳步前进。此外,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教师还应

      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技能,以此来应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现代教育所赋予的新“角色”。

      四、从理论的“灌输者”转变为环境的“创建者”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革新,信息化教育设备也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手法带来创新,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丰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更多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常采取“灌输者”的身份展开教学,缺少对课堂环境、学习兴趣、活动细节的把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肤浅,无法真正投入学习状态。而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视频等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还对课堂的情景建设带来积极帮助。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充分掌握信息化设备,灵活创建教学环境,从理论的“灌输者”向环境的“创建者”进行转变,提升课堂教授的质量,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综上所述,智慧教育是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它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还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活动质量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良性发展。此外,教师角色身份的转变,也帮助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主观意识得到加强,促使学生的知识建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学形式,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出更多的智慧型人才。参考文献:[1]曾隽.基于智慧教育环境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教育技术,2018(1).[2]盛俐.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分析及ICT能力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8).

    篇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现代教育下教师专业化特征及实现途径-现代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现代教育背景的内涵

      关于现代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主要有三因素说、四因素说、六因素说和七因素说四个分类。其中三因素说是以社会现代化的三层面为蓝本,即教育的现代化就是物质、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四因素说则是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加了知识层面的现代化;而六因素说和七因素说都是江苏省教委所提出来的,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七因素说是在六因素说的基础之上加了社区教育的现代化。这么说可能过于笼统,那么我们不妨再细致化一点,从具体操作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来讨论现代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从外部因素着手,可以把现代教育看作是“适合现代体系”的教育活动,而所谓的现代体系,即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办学条件、社区教育等外部条件,也包括现代生产体系、文化体系、科学体系、社

      会生活方式概念体系等一切可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外部因素。举个例子来说,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全球化、一体化、地球村思想时代的到来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也日益剧增,全球国际化社会这一外部因素无论对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会随着这一变化逐渐加强。而从内部因素着手,又可以把现代化教育归结为“教育的大生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即受教育者社会化后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化所进行的一切人类的活动,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师风”的建设或是学生“德育均衡”的教育建设。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虽然现代化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社会不同阶段进程的发展都可以影响到现代化教育,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现代教育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天下为公”的方向也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教师在现代背景下的专业化特征

      从狭义上来讲,教师专业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个体通过职

      前培训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的一路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向专业化职业进步的过程。其中教师专业化被真正提出和受到人们关注是在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上,该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那么,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化呢?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教师的专业化包含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大部分的内容,结合这两大部分的内容,笔者认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科知识的动态性

      教师专业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从非专业转变成专业的过程。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成熟教师,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首要前提。笔者认为,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显性知识”体系和“隐性知识”体系。其中,显性知识体系指的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教数学的老师应该拥有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的学科发展,而隐性知识体系指的是除了学科知识外教师还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

      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在现代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无论是显性知识能力,还是隐性知识能力,都随着社会的改变在改变,所以,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学科专业化呈现出动态性特征。

      2.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社会性的前提是拥有社会身份,即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中获得认同的符号。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事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事业最初开始的时候,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贫瘠,人才极度缺乏,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甚至是初中毕业就可以教小学,高中毕业就可以教初中,基本到了人人可做教师的地步。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教师从业人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全日制、正式、专一独特性。单从教师的任职资格来看,依靠文凭、证书、职称等制度对教师的身份有了一定的限制,使得现代教育

      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

      3.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教师的专业化不仅表现在学科的专业性上,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教育专业性指的是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师德风范,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这就奠定了教师的专业化特征不仅表现在的知识体系,有转化和传递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育人能力。这些能力的要求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必定是复杂的,不可控的。教师的工作活动范畴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即具备复杂的多样性。

      4.具有长久的发展性

      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专业的发展几乎贯穿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同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届的学生依旧需要重复备课,也正说明了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久发展性。要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就必须与时代接轨,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才能保证教学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不被淘汰。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校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发展是不会停止的,永远是正在进行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相应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也是教师从业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内容。

      5.具有高度的集体自律性

      教师是需要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责任感源自职业本身赋予的内涵,传道、授业、解惑;也源自民众对教师的希望,希望学生在学校能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

    篇九: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作者:张治礼,徐雯,张进东,王治贵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让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设计;技术型;转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师专业成长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教师在教育背景下的成长已经迫在眉睫。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的使命,把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教育治理能力等八大行动作为重要目标。有学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通过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各个环节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体现在教育思想与观念的现代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虚拟化、学习过程的终身化和学习管理的自动化等方面。

      二、教育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实现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积极推进智能教育全面展开,实现教师智能推送备课资料,进行课程教法研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教师信息化教育平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宁夏作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的示范区,率先通过教育云平台建立教师基本情况数据库、教师管理测评及专业化发展评价数据库,及时对教师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整,优化教师治理决策。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之转变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当其冲的是变革的实施者——教师。教师需要积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调整,冲破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枷锁,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选择中,不偏不倚,探索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思想认识上,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走出传统观念束缚,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思想是环境的产物,思想一旦形成,容易固化,容易形成藩篱,拒绝新鲜事物的出现。教育教学环境有其封闭性,中小学一部分教师在大学期间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经验基本上靠一些零星的计算机培训和自己摸索获取的,因此,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计算机水平相对低下,甚至一部分教师有抵触心理,这部分教师面对计算机无所适从,未能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教学设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普遍欠佳,农村地区表现更明显。在教育信息化已经到来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已经走进校园,需要教师跳出传统的窠臼,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变革。

      2.发展目标上,教师专业的培养从原来单一的知识型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转变

      随着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以互联网+教育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开始大量渗透到学校教学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大量植入,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训中利用教师智能研修App等工具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在学校建立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示范教学、模拟教学、虚拟教研、情景仿真教研、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和智能教育体验等教师培训活动,大力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让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从知识型教育教学专家较变为知识型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专家。

      3.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向着精确化和程序化的方式转变

      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过程的实现走向多元化,为教学的程序化和精确化得以更加完美地实现提供了可能。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和精确化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学过程的程序化使得教学过程走向精确化,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自然,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更加合理。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实现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人工智能工程优化了教师专业发展,这意味着教师的劳动强度会降低,劳动时间会减少,技术会代替一部分人力劳动,可以说,教师的一些重复性和机械性甚至是一部分无意义劳动减少了。

      4.评价体系上,教师的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教师评价体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般意义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完善最终依靠评价体系去给出答案。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体系侧重于两条线:第一是通过教师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去评判,第二是通过学生的发展指标特别是升学率的高低去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评价体系也伴随着向多元化发展,反过来教师多元化评价体系也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教育技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英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

      [2]姚志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建和教育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学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XYLXK2017B11)。

    篇十: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教课资料范本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1.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今世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计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愈来愈走向网络化、国际化、个性化,并推动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这是世界教课改革发展的大趋向,也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幼儿园教师一定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2.因为历史的原由,幼儿园与中小学、高校在教育技术师资装备和设施装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使幼儿园教育技术水平天生不足。这既是严重挑战,又是发展机会。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一样,不一样地区的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也体现出了错落不齐、高低不等的现状。3.最近几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现代化教育装备水平渐渐提高,要求幼儿园教师不停提高自己素质,而先进的教育技术正是帮助教师腾跃的翅膀,是有力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4.我们特别有必需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技术的实践需求,踊跃借鉴中小学的教育技术经验,整合优异幼儿园的典型应用,在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探究总结出合适幼儿园教师发展需求的拥有优异应用性和操作性的教育技术成就。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照的理论(一)课题界定

      2/4

      1.“现代教育技术”的界定: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经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论,以实现教育教课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不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不停成熟、不停提高、不停创新的过程。

      3.鉴于以上理解,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界定为:充足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库,探究合用于幼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幼儿教师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论的能力,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依照的理论1.国家教育政策依照: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教育现代化”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宽泛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层面的内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主体行为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和教育设施、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部20xx年9月公布的《对于加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建议》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到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得、传输、办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准。在中小学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复兴行动计

      3/4

      划》,深入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育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式人材的需要。

      4/4

    篇十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金宇欣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27期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专业素质和发展已日益成为焦点。智慧教育的重心逐渐转入教学应用,而应用之关键就在教师群体。本文除阐述教师群体的重要性、智慧教育的大背景外,还论述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内涵、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影响及其意义,并结合以上信息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所补益。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要强国富民,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提高教师的质量和专业素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认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与会代表认为,改善教师的地位通常是加强教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人类社会在二十一世纪迈入了信息化和技术爆炸的新纪元,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物联网等诸多新兴的媒体和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世界各国衡量国际竞争力、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发展重心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转向到教学应用的深入发展阶段,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

      一、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培养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和意识,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获取有效高价值的信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加大省市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鼓励共享优质资源,加强在线互动,利用平台帮助教师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流程,启发学生获取、整合、利用信息,增进其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是推动学校改革的催化剂,多媒体和网络工具的使用,使得教学的开展更为便捷和多样化;为教师构建了良好的科研和同行交流平台,帮助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信息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加大对现代化教育软硬件建设投入,建立长效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机制和政策,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供更多机会。目前我国现代化教育硬件投入高、受惠范围广,但是一线教师在使用上还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因此作为学校,需要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进修环境,调动一线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创造。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深化岗前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提倡终身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其三:构建虚拟平台,为教师的共同发展提供好平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就是要搭建一个相互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交往的平台。在这一虚拟平台上,教师可以平等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每一个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同其他教师的互动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经验中完善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的过程。“一个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结构犹如一棵向日葵的脸盘。中心部分代表了关于这一专业的知识,周围的叶片代表了为了这一专业的知识”,所以我们所架构的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是一个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推荐访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现代化 成长 教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