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10:09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论闽南语合唱的演唱特点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2 16:00:06

    zoޛ)j馟i';]4mm5OtN4iii_駽ywZ学习和演绎过程中,分清作品是哪个地区的闽南话,掌握其腔调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读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泉州王鼎南老

    [FL(!@%(0,0,0,60)K2]师合唱作品《猴狗相抵》中,“猴惊狗抑是狗惊猴”(谱例1)里面的“抑”在泉州话里读(a),而在很多闽南地区读(ya)。在这个作品里面应该取(a)音,更加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而且这个词出现在弱拍,更容易保持音乐的连贯。

    指挥在排练过程中,应该从当地观众的语言习惯、团员的发声习惯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的考量。最佳的方法就是请演出地精通当地语言的老师先逐字逐句进行教学,务必保证合唱团员在发音准确以后再进行演唱。

    2.闽南语合唱作品的咬字特点

    在咬字方面,闽南语合唱与传统合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字尾。这种咬字方式在乐句的句尾尤为明显。在台湾作曲家刘新诚的女声三声部合唱《见笑》中,乐句的最后一个字为 “芳”(phang)(谱例2)[4]。传统合唱强调让字腹(a)占有更多的时值,而闽南语合唱中应该把更多时值放在(ng)上。在合唱团习惯这种咬字方式后,就会让整个作品变得韵味十足。当然,在演唱过程中,指挥应该把握适度原则,合唱与独唱是有差别。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的“不免怨叹”的“叹”(tan),在独唱时字腹时值是非常短的,歌手更多时候把关注点放在了(n)上,甚至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闽南语歌曲里特有的“抖音”。在合唱里,可以适度调整字腹与字尾的比例,稍微拉长字腹的时值,这样更适合团员歌唱,又不失闽南语的韵味。如果一味按照独唱的咬字方式演唱,不仅得不到这种韵味,还会使整个合唱团咬字显得十分生硬,失去演唱时应有的共鸣。[LL]

    3.闽南语合唱作品的行腔特点

    闽南语合唱的创作深受地方戏曲、民歌、历史背景的影响。像台湾地区曾受过殖民统治,所以许多台湾闽南语合唱作品常常有忧伤、抑郁的情绪特点,在唱腔里也很自然地融入了歌仔戏的“哭调仔”。另外,一字多音也是闽南语合唱的一大特点,像《雨来檐头流》是以南音梨园戏的曲调为素材创作的,领唱部分的第一句“雨来檐头流”的“流”(lau)(谱例3),这个字在演唱时应该把咬字的重点放在a母音上,在最后一个re的最后半拍进行归韵,轻轻一收即可。这样的演唱行腔更具韵味[5]。

    (二)闽南语合唱歌曲的演唱形式

    闽南语合唱的演唱形式丰富。依据人声的分类有同声合唱、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随着作曲技术的发展,声部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许多传统的闽南语歌曲也被改编成现代形式的阿卡贝拉(Acappella),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了与传统合唱完全不一样的音乐元素,像节奏口技(B-BOX)、身体节奏等,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江蕙演唱的《再会啦心爱的无缘的人》、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鱼歌》。又如台大合唱团的《噗仔声加催落》《天送伯也》,在舞蹈编排、舞台调度与音乐的配合上相互呼应,不仅大大增强了舞台的表现力,也使闽南语合唱的受众更加广泛。

    三、闽南语合唱的演唱风格把握

    把握闽南语合唱的演唱风格还应该从其音乐特点入手,大体上可以从调式与和声、音乐织体两方面来进行总结

    (一)调式与和声方面[BW(S(S,,)][BW)]

    闽南语合唱音乐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风土文化,所以闽南语合唱音乐里带有闽台地区的方言韵律和基调,民族文化的痕迹非常明显。闽南语合唱作品中,很多是民族五声调式,在演唱过程中应该不断强调作品中的调性,不仅能够使音准和音色更加准确,也是将作品唱出“闽南味道”的前提。[BW(D(S,,)][BW)]

    在和声方面,以民族调式和声为主,以三和弦为基础而后进行二度、七度的叠置,如do、re、sol、do、sol、la等和弦运用。这类作品的代表有《永远的故乡》《阮的希望拢在这》等。另外,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纯音程也被广泛运用,如作品《正月点灯》。随着作曲技术的进步,不协和音程与离调和声越来越多地加入到闽南语合唱的创作中,使闽南语合唱作品更具现代感,像台湾林育伶老师的《四季的风》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二)音乐织体与曲式结构方面

    为了确保和声与织体的协同性,在传统的闽南语合唱作品中,许多固定的织体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情》《阮的希望拢在我心》等闽南语合唱歌曲中,各声部的节奏都是相同的。闽南语合唱作品织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了很多的简化歌词以及衬腔,这种运用通常在无伴奏的合唱中应用比较广泛,即可更好地提高带入感,引发情感共鸣,又能提高作品的表现张力。闽南语合唱在声部方面变化也比较丰富。在演唱过程中,通常会适度地对音色、音响等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好地提高作品的丰富性。

    在传统的闽南语合唱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以多段式为主,回旋曲式、变奏曲式、三段体也被广泛运用。如吴火荣创作的《杂菜汤》,此作品经过三次变奏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而张炫文创作的《闽南渔歌》则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元素的涌入,闽南语合唱的音乐织体与曲式结构也更加丰富多彩,爵士、布鲁斯、R&B都与传统闽南语合唱音乐发生着碰撞,这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是由陶喆改编的阿卡贝拉作品《望春风》。在演唱这类作品时,除了要注重闽南语的发声,还应该掌握所引用音乐元素的特有律动及特有的装饰音。如《望春风》的传统律动是“强弱次强弱”,若要在演唱时加入响指,一般打在强拍上。而陶喆改编的版本则是在弱拍上加入响指。这一小小的变化则使作品律动发生改变。

    结论

    综上所述,闽南语合唱作品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演唱上独具特色。在演唱过程中,除了要把握作品的调式、和声与结构、音乐织体外,更重要的是把握闽南语发音、咬字、行腔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掌握闽南语合唱作品的演唱特点,使作品的演唱更具“闽南味道”。

    注释:

    [1]彭燕燕.刍议闽台闽南语合唱音乐特点[J].大众文艺,2015(11):132—135.

    [2]萬婉治.试论闽台闽南语歌曲的声腔与韵味之美[J].当代音乐,2015(07):97—99.

    [3]谢英.构建闽台和谐语言生活问题刍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44—147.

    [4]郭丽萍.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5):204—206.

    [5]胡志立,许国红,李颖,刘秋明.闽台闽南语合唱音乐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84—88.

    (责任编辑:张洪全)

    推荐访问:闽南语 合唱 试论 演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