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09:57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1 20:42:02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可梳理出八个核心要义。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确立并增强“三个更”等重要意识;深入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中国好教师。

    【关键词】全国教育大会 教育改革发展 立德树人 教师队伍建设

    一、习近平教育大会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习近平用了四个“更”,精辟阐明了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这本身就有“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深邃的战略目光”,应对着新时代“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一重要讲话是纲领性讲话,而且其本身就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纲领,深刻体会,准确把握,进而整体实施和落实。

    这一纲领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下诞生的,是十九大精神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必然需要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站位做出准确判断。同时,这一纲领诞生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改革开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成功的经验和变革的磅礴力量,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跑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探索了许多新问题,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尤其是习近平对教育改革发展有一系列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根本任务、核心理念、基本原则等一些重大问题。习近平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对一系列重要论述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因此,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呼之欲出的。

    习近平重要讲话的这一纲领,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它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耀下的教育改革发展坐标,形成了新时代教育的时空结构,凸显了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的特点,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纲领有八个核心要义。

    核心要义之一: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的再强调、再提升。习近平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党中央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的战略判断。接着,习近平又提出“坚持把优先發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与十九大的“基础工程”一样,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对教育地位的战略判断与重大战略部署,将教育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成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是纲领的基石与前提。纲领,让我们充满了教育的自豪和自信,彰显了灿烂美好的未来,同时,给了教育一份重大的使命与责任。

    核心要义之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再明晰、再提升。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提纲展现了崇高的价值立意、准确的价值逻辑和明晰的价值结构,以及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培养目标,那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发展目标,那就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工作目标,那就是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这一切,都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同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坐标上空,目标犹如一面飘扬的旗帜,凝聚价值,鼓舞人心,使跋山涉水有了理想、信念,有了方向、力量,激励我们再一次去翻越千山万水。

    核心要义之三:党的教育方针的再坚持、再阐明。习近平在讲话中以简明的表述阐明了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全面发展的人究竟怎么培养?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尤其是在教育方针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党的教育方针又再次确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习近平多次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这一根本任务是服从于、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的,是落实教育方针的。党的教育方针的再阐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再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纲领就有了鲜明而坚强的“魂”与“人”的问题,“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再次鲜明起来、凸显起来。党的教育方针将长期、持续地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

    核心要义之四: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发展纲领,必然对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建构作出规定、提出要求。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教育体系必须是“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并且非常明确地指出建立四个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整个体系都应是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建构这样的教育体系,本质与宗旨是育人,目的是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核心要义之五: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再鲜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教育有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已被教育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具有时代性、前瞻性,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做了进一步概括,用九个“坚持”来表述,并且指出“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重要方面。一是谁来领导,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坚信不疑、坚定不移的;二是办教育的根本方向、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怎么办教育,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的战略,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四是谁来肩负这一重任,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框架,是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对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与世界对话。

    核心要义之六:育人内容和人的素养发展维度的再阐述、再明晰。习近平围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对育人的内容、人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作了阐述和规定,他提出三个“要”: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弘扬劳动精神。又指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六个方面”是对“立德树人”的“人”的形象的总体描述,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素养的总体规定,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求的具体化。完全可以这么去认识,这“六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角度,建构了新时代学生发展素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结构。按这样的结构、要求认真践行,就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地扎实地打好基础。这就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下功夫”,足见这“六个方面”是重点,是难点,也是发展学生、培养时代新人的着眼点、着力点,而这些“点”都是素养的生长点。因此,立德树人不只是一个理念、一种要求,而是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具体行动和实实在在的过程。

    核心要义之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对教师队伍建设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又进一步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中。因此,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同时,习近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然也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珍惜”“爱惜”这份“无上光荣”,要“严格要求”“完善自己”。并指出,在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的同时,还要坚持走依法依纪之路。

    核心要义之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习近平在讲话中着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个“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是习近平就教育评价导向问题发出的重要指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顽瘴痼疾”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从根本上解决”直抵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党中央的要求是严厉的,信心是坚强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是强大的。教育、社会、校长、教师等各方面都有急切的渴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办符合规律的教育。我们坚信,教育改革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面貌和样态。二是办学体制和管理改革。习近平指出,重点是“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發展能力”。“激发”,指明了办学体制和管理改革机制的核心,那就是解放人的创造力;“提升”则指明了办学体制和管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三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扎根中国办教育,让中国特色更鲜明,但一定要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向世界讲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汇入世界教育这一“共同利益”,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做出贡献。

    以上八个方面的核心要义,是对“纲要”的初步理解和梳理,“纲要”的内涵的丰厚性、深刻性还需要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总之,习近平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将会统领中国教育改革持续发展。

    二、以习近平讲话为总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对方向、目标、任务、重点、路径、措施都已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划,教育部门今后的任务就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一总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发展。其目标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其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第一,在认识、视野、格局上,应当确立并增强几个方面意识。

    1.“更”的意识和要求:“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三个“更”,是对教育领导部门的要求,也是对校长和教师的要求。如何从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注重宏观、战略的思维,回望传统,瞭望世界和未来,的确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重新谋划、重新布局教育改革发展。以这种大开大合的胸怀又脚踏实地的品格,我们会发现并创造一个新世界。

    2.“重要基石”的意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基石必须稳固、必须厚实。我们要从“基石意识”中去体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领悟其决定性意义究竟在哪里,从理性上我们完全更有信心、更有能力让德政工程造福人民。

    3.“使命意识”。改革发展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改革发展固然要以问题为导向,也要以使命为导向,问题导向与使命导向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才更有方向感,更有气势,也才会有现实性、针对性。从总体来看,我们的使命意识还不强,因此,新思路不宽,新作为不强。

    4.要增强“重要先手棋”的意识。“重要先手棋”与“重要基石”相呼应,而“重要先手棋”凸显了战略安排、制度设计、路径选择,明确从何处入手,又明晰从哪里予以突破,真正把发展教育放到“优先”的位置上去。这一形象化的比喻,道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中,如何把“先手棋”的棋子下下去。

    第二,深入研究,潜心探索,寻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凝练育人经验,提高育人的质量和效益。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育人初心,是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众所周知,“三不朽”之首是立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底色、本色是伦理道德;“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将“立德”与“树人”整合在一起,便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回到初心上,回到树人上,回到立德上去,这一根本任务的内涵丰厚、深邃,有意象,有大气象。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我们应研究、实践好以下一些重要命题。

    1.健全育人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去,这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五育并举,共同育人。育人体系,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每个体系的构建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组织力量攻关。对地方和学校而言,完全可以在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上着力。为此,要帮助教师牢固树立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一切以育人为目标为核心,育人体系就能从深处建构起来。

    2.立德树人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六个下功夫”是对立德树人之“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整体要求,每个方面都要下功夫,但是“六个下功夫”是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因此,需要整体设计、统筹施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六个下功夫”是育人蓝图,每个方面都有侧重点,每个侧重点结合在一起就编织成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样,基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下功夫”中得以实现。据此,我以为,应该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并作出适当调整。

    3.立德树人要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所凝练的学科育人功能,就是学科对育人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做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囿于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同样具有跨学科性,比如,语言文学、审美创造、文化理解等何止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只有真正搞清楚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在所有学科、所有环节中。这样,全学科育人、全时空育人才能有效地得以落实。

    4.立德树人要牢牢把握住习近平提出的三个“要”:“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三个“要”是根据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提出来的。当下,体育与健康淡化,艺术与审美教育被技术化,只为少数人服务,劳动教育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几乎淡出了教育,淡出了学校。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个“要”对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培养时代新人,是任何其他教育内容无法代替的。如果说,教育有短板,这就是严重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揭示了问题,我们应该把每一个“要”牢记心中,化为行动。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都要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同时要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5.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育,全方位育人,是立德树人必不可少的阵地和环节。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中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提倡良好的家教、家训、家风。他在讲话中用三个“第一”进一步表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第一”是价值排序后的重要选择,言其前提性、在先性。新时代的学校如果缺失家庭的支持、合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当然也不是现代教育。当下的问题是,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尽一致,在教育方法上反差也很大,常常发生冲突;与此同时,家长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还有另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家长、社会对学校不恰当的干预太多。总之,家校合育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这又是一块短板。只有在机制上下功夫,才能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6.立德树人必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习近平非常明确地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有个重要论述: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一重要论述彻底击溃了应试教育存在的所谓“合理性”,也告誡各级领导部门,摒弃以分数、升学率评价学校优劣、高下的错误做法。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切实的举措扭转评价观,确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对这一问题取得突破,立德树人的机制才会真正得以落实。

    第三,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中国好教师。

    在强化“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同时,习近平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发展不能囿于专业发展,应当确立“教师发展”的概念,要更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抑或说,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应包括而且更要突出师德师风的要求,而不能只见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而淡化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要塑造学生灵魂、学生生命,教师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塑造学生成为时代新人,教师首先把自己塑造成新时代的新教师。

    教师发展,固然要培养名师,但首先要做中国好教师。中国好教师,习近平已提出了“四有”和“三个引路人”的要求,我们应按这样的目标与要求去做。做中国好教师,聚焦于一个核心命题:教书育人。育人是目的,教书是方式和途径;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就在教书的过程中。教书育人是个完整的结构,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对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而只有在挑战性的工作中教师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课程改革是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待、对待课程改革,教师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十分鲜明地坚定一种认识——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要求,要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国家课程,尊重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维护国家课程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导性,在高質量实施上下功夫。

    2.要认真使用好统编教材,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把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3.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程的综合中进行跨界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要把准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规范开发程序,提高开发水平,与国家课程形成合力。唯此,教书育人,就会在课程层面上得以提升。

    伟大的时代诞生了伟大的纲领,伟大的纲领统领中国教育改革。这一纲领内涵十分深刻,意蕴十分丰富,重大问题阐释得十分清晰,其方向性、战略性、宏阔性、整体性特别鲜明。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的教育,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纲领的统领下,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

    责任编辑:孙昕

    推荐访问:纲领 教育改革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