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8日 21:4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09年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0 17:54:01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外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70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疗程长、无指征联用、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等问题。结论: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关键词]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77-02

    2008年3月,卫生部办公厅针对当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发布了48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外科围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管理,以纠正目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为了解我院目前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现对本院2009年8月的外科出院手术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外科围术期合理用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8月外科出院病历70份,包括妇产科、神经外科、肝胆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五官科各10份,其中Ⅰ类切口29份,Ⅱ类切口41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记录是否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联用情况、术前给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Ⅰ、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每个外科病室随机抽取10份病历,共70份,男女各35份,患者平均年龄48.6岁,Ⅰ、Ⅱ类切口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8、15.3 d;其中Ⅰ类切口29例、Ⅱ类切口41例。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1 抗菌药物使用率70份病历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2.2.2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Ⅰ类切口以使用一联、二联抗菌药物为主,发现1例使用三联抗菌药物,见表1;Ⅱ类切口主要使用二联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占78%,发现2例使用三联抗菌药物,见表2。

    2.2.3 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要求,Ⅰ类切口通常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Ⅱ类切口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需使用的建议术前0.5~2 h内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的,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70份病历中术前给予抗菌药物者37份,占52.9%,其中35份均为术前0.5~2 h内给予抗菌药物,另2份病历术前>2 h给予抗菌药物,调查发现这2例患者术前在术野以外的部位有感染存在。手术时间≥3 h者11例,术中均未加用第2剂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在Ⅰ类切口的29份病历中14份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7%,使用率较低的科室为肿瘤外科(20.0%)和五官科(0);在Ⅱ类切口的41份病历中,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22份,使用率为53.7%,使用率较高的科室有肝胆普外科(100.0%)、肿瘤外科(80.0%)。

    2.2.4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见表1、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Ⅰ、Ⅱ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要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调查发现用药时间≤2 d者只有4例,其余用药时间均在3 d以上,其中预防用药时间>7 d者41例,占58.6%。

    2.2.5 抗菌药物的选用 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呋辛钠、甲硝唑、头孢噻肟钠、阿洛西林、替硝唑,见表3。

    表 3 抗菌药物用药频次排序

    3 讨论

    3.1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

    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是肯定的[1],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药,有资料显示,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Ⅰ类清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因此必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除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术或高龄及免疫缺陷者外,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3]。本组资料调查显示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使用扩大化的问题。此外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住院周期也过长,为15.8 d,较Ⅱ类切口的15.3 d还长,建议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病床利用率和患者周转率。

    3.2 正确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品种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3]。从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来看,头孢呋辛、甲硝唑名列前2名,说明我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档次较为适中,前10位中β-内酰胺类的占了6个,抗厌氧菌类2种、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各1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分布较为合理。前10位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只有氟罗沙星一种,说明大多数医生基本掌握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但使用档次偏高。多数科室都是根据术野部位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抗菌药物,但仍存在追求作用强、高价位药物的倾向。如Ⅰ类切口选用氨曲南预防感染,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而氨曲南只对革兰阴性菌有效。

    3.3 抗菌药物的联用

    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主要用于病因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者伴发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等[3]。预防给药一般不主张采用联合疗法,特别是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大可不必联合用药。调查发现,在Ⅰ类切口手术的29份病历中,发现15例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如锁骨上淋巴切除术联用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用阿洛西林和甲硝唑。Ⅱ类切口手术的41份病历中,有34例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占82.9%。无指征的联合用药,不但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3.4 抗菌药物术后使用周期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4]。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病历术后预防用药均在3 d以上,其中7 d以上者占58.6%。长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反而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高、耐药菌株的产生,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和经济负担。

    3.5 抗菌药物的序贯治疗

    术前术后频繁的更换抗菌药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种药物在人体内要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通常需要3~5个半衰期,本次调查发现,7份病历术前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术后又更换为另一种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且不说这样容易诱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效也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引起医院管理层和临床医师、临床药师的共同关注,要进一步加强对外科围术期用药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监测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古东东,潘涛,徐武夷.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74-76

    [2]毛晓东,吴静.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8):691.

    [3]李焕德,周胜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9-150.

    [4]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

    (收稿日期:2010-03-04)

    推荐访问:预防性 切口 抗菌 我院 药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