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5日 04:21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26 11:1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整文档)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 目标纲要

     目

      录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新步伐 7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8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13 (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后来居上目标 16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7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17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18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9

     三、全力推进“重点产业”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2 (一)做大做强核心产业 22 (二)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25 (三)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27 (四)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30 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突破,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菏泽模式”30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1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32 (三)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33 (四)深化农村制度改革 34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5 五、全力推进“城市功能”突破,打造四省交界区域崭新城市 37

     (一)增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 37 (二)加大县城建设力度 38 (三)提升城镇内涵品质 39 (四)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 40 六、全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提升菏泽美誉度和影响力 40 (一)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41 (二)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41 (三)加快建设法治菏泽 42 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43 (一)优化激励体制机制 43 (二)建立创新平台体系 45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46 (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47

     八、全面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49 (一)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49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0 (三)构建现代财金体制 52 九、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双循环、内陆开放新高地 52 (一)深挖潜释放内需潜力 52 (二)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55 (三)多渠道推动区域合作 57 十、聚力完善信息网络,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57 (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58 (二)提升数字经济水平 59 (三)构建信息服务体系 60 十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62 (一)打造综合交通网络 62

     (二)构建能源供给体系 64 (三)增强水利保障能力 66 十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67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68 (二)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68 (三)构建文化服务体系 69 (四)加快文旅产业发展 70 十三、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生态菏泽 71 (一)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71 (二)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72 (三)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72 (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73 (五)完善生态文明体系 74 十四、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75 (一)提升就业收入水平 75

     (二)提升现代教育水平 77 (三)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79 (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80 (五)提升服务关爱水平 82 十五、强化重大风险化解,深入推进平安菏泽建设 84 (一)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85 (二)构建应急管理体系 86 (三)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87 十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 88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88 (二)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89 (三)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89 (四)明确规划实施分工 90 (五)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90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菏泽市委关于制定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市场主体的行动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

     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贡献菏泽力量。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菏泽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肩负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加快后来居上三项“重大使命”。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菏泽提出的“后来居上”殷切期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突破菏泽、后来居上”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1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483 11 亿元,跃居全省第 8 位,比 2015 年提高 5 个位次,年均增长 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 4 万元,是 2015年的 1 41 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 9 9:40 2:499,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7 92 亿元,居全省第 11 位,比 2015 年提高 2 个位次,年均增长 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37 35 亿元,年均增长 8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9365 元、

     15107 元,分别是 2015 年的 1 44 倍和 1 54 倍,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明显提升。

     2 动能转换迸发新活力。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鲁西南大数据中心、大唐 5G 微基站、晶亿白石墨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能源电机电池、镁合金轻质材料、生物传感器等一批产品初具规模,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健康发展。2020 年,全市院士工作站、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39 家,首个国字号技术交易平台中原技术市场上线运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23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37 7%,“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5%,经济结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系统性塑造。

     3 对外开放增创新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进出口空间。菏泽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用,陆港产业新城加快建设,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正式封关运营,济铁菏泽物流园运转良好,海关监管场站工程完工,东明石化原油保税仓库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三届世界牡丹大会,积极参与山东儒商大会、日韩山东周、山东连线世界 500强等重大活动,成功引进金丰农业、挺卫健康等一批科技含

     量高的外资项目,累计利用外资 10 23 亿美元。培育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基地 3 个,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 916家,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 2184 4 亿元,年均增长 9%,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4 基础设施得到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航空梦”已然实现;鲁南高铁菏曲段、菏兰段加快建设,雄商高铁菏泽段正式获批,全市人民的“高铁梦”近在咫尺;德上高速巨单段、菏宝高速、枣菏高速菏泽段建成通车,全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洙水河实现通航,新万福河具备通航条件;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农村公路)达到 27849 3 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315 公里,“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形成。建成平原水库 9 座,库容 0 76 亿立方米;电力总装机达到 677 26 万千瓦,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32 1 万户;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快推进,建成 5G 通讯基站 2026 个,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5 生态建设开拓新局面。积极推进“四减四增”行动,集中打好黑臭水体、生活垃圾和扬尘等污染治理“九场标志性战役”,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削减,全市 PM2 5、PM10浓度分别较 2015 年下降 44 2%、36 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排放总量完成省下达任务,3 条

     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扎实推进能效对标活动,35 蒸吨以下锅炉全部淘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2%。深入推进“十百千”工程和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万福河景观带、赵王河下游湿地、东舜河生态修复等一批生态项目竣工投运。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实现。

     6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创建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群众满意业绩”的双联双创活动,送政策、送资金、送思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建设扶贫车间、提供扶贫岗位,积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96 2 万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在全省率先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了扶贫特惠保险,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扎实推进,28 个村台社区全部开工建设、6 个外迁社区搬迁入住,14 7 万黄河滩区群众即将实现“百年安居梦”,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菏泽贡献。

     7 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务运转更加便利、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网络服务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入推进“一网办理、一次办好”改革和相对

     集中行政许可改革,明确市、县(区)两级均可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137 项,实现了“市、县区通办”和“市、县区同权”。在全省首创独立评审勘验、特定领域许可秒批等工作系统,审批环节减少 40%,审批时限压减 3/4。郓城县被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鄄城县、单县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单县、东明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省级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效,其余 9 个非试点开发区全面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

     8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市多层次社会事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维持在 80%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 99 2%和 100%。文化领域亮点纷呈,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 3 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山东首个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落户菏泽。医疗卫生得到加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86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9437人、病床53970张,建立医联体 54 家、医共体 9 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0岁。社保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5592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684元、511 元。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3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5%以内;累计新增返乡创业就业 30 1 万人,

     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 11 21 万家,带动就业 50 余万人。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分别比 2015 年提高 5 9 个和19 个百分点。民主法治成效显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使命牢牢扛在肩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狠抓落地见效、重点攻坚突破,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化解的难题,突破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等。我市已站在了总量与质量并行、速度与效益并重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展望大势,我市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

     未有,希望前所未有。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把握发展规律,提升驾驭能力,奋力开拓发展新局面。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新动能,推动生产生活方式颠覆性变革,全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加快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政治等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

     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明显,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结构、供需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面临深刻变革,在创新能力、农业发展、城乡区域、生态环保、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

     从我省看,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我省经济发展正在呈现根本性变化,各种有利因素正在积厚成势,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赋予山东动能转...

    推荐访问:菏泽市 五年 远景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菏泽2035年总体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