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4月27日 14:5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的史学思想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8 14:06:02

    【摘要】在明代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中,有一朵奇葩,就是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该书涉及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社会尤其是宫廷内部的各个方面,是了解晚明历史尤其是宫廷史的鲜活史料。本文以《酌中志》为载体,挖掘刘若愚的史学思想,认为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求实精神;二、对底层人们的同情;三、对帝王的极力赞颂。他的史学思想既有积极因素,也有局限性,必须具体分析。

    【关键词】刘若愚;《酌中志》;史学思想

    明代末年,魏忠贤专政,使得政治黑暗异常,社会动荡不宁,崇祯二年,魏忠贤事败,刘若愚作为魏忠贤手下的负责文书的太监而受到牵连,谪充孝陵净军,在长达13年的监禁岁月中,他效法司马迁,写成一部颇具特色的杂史——《酌中志》。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宫廷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

    全书共计二十四卷,《忧危竑议前纪》、《忧危竑议后纪》两卷,记载“妖书”案事件;《恭纪先帝诞生》、《恭纪今上瑞征》两卷,以二帝的生活逸事为主,记载天启、崇祯幼年、即位之初的诸多事件;《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大审平反纪略》、《先监遗事纪略》、《正监蒙难纪略》四卷,记述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司礼掌印太监及提督东厂太监的更替,详细记载各太监的性格、喜好及底层太监的生存状况;《两朝椒难纪略》、《逆贤擅政纪略》、《外廷线索纪略》、《各家经营纪略》、《本章经手次第》、《客魏始末纪略》、《逆贤羽翼纪略》、《黑头爰立纪略》八卷内容主要陈述魏忠贤本人、客氏及宫中魏党的各自出身、经历,魏党如何迫害宫妃、太监,阉党如何乱政,以及阉党与东林诸党、廷臣的斗争,内阁首辅冯铨投靠魏忠贤及其勾结为恶之事等;《内臣衙门职掌》、《大内规制纪略》、《内板经书纪略》、《内臣服佩纪略》、《饮食好尚纪略》五卷记载宫廷建筑的分布及各自用途、内府书籍的刻板以及宫中服饰与饮食规定等。《见闻琐事杂记》一卷记载宫中见闻琐事,太监的文化生活和思想状态;《辽左弃地》、《累臣自叙略节》两卷记载作者自己的身世。

    刘若愚担任过李永贞的机要文书,而李永贞是魏忠贤的心腹,因此刘若愚能更多的接触阉党机密,这是《酌中志》一书重要的资料来源。该书广泛地揭示宫廷内部的真相且叙事详尽,因此它能补充一些历史专著的不足,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正如他在《酌中志》自序中所言:“文章家必笑其俚,在史家自存其质也。”李清亦言:“叙大内规制井井,而所记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亦有人认为《酌中志》仅是刘若愚为辩白自身的冤屈而作,笔者不敢苟同,认为《酌中志》不仅仅是一份“辩白书”更是刘若愚平时史学积累的沉淀,他早已有从事著述的主观意愿。首先,刘若愚在入宫前曾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入宫后多从事文墨工作,出于陈炬门下,陈炬是一个“学术醇正”、“勋业著于朝端,口碑徧于区宇”的人,刘若愚侍奉左右,耳濡目染,受到很多熏陶。后陈炬去世,跟随太监高时明,高时明编写了一本名为《一化元宗》关于养生的书,刘若愚帮他抄写、校对,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可见刘若愚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好学有文的宦官。后“李永贞取(刘若愚)入内直房,主笔札”,被迫加入魏党,因此刘若愚具备写史的知识基础和史料基础。其次,从《酌中志》这本书来分析,首列两章《忧危竑议前纪》及《忧危竑议后纪》都记有原本,而《内府衙门职掌》等章节记载详细准确,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单纯依靠被囚禁中的回忆是很难做到的。在《大内规制纪略》的结尾,作者加了一段论述“我国家左右史之溺职久矣。自神庙静摄多年,起居所记注尤不能详。而内小臣独能窃知一二,揄扬鸿烈,以昭一代之盛举,垂之无穷,不亦可乎?”非常明显地表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以自己最真切的记闻来补充史家记述之不足。所以不能单纯把《酌中志》定为刘若愚为自己写的“申诉书”,而是一部能补正史之不足的史料翔实的明代杂史,刘若愚也可被视为一位成就显著的宦官史家。鉴于此,讨论刘若愚的史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

    由于记载大量宫廷生活的资料及阉党擅权的内幕,《酌中志》得到时人的肯定,李清评论道:“予于朝审时犹及见之狱中所著《酌中志略》,其书述宫闺秘闻尤详。”“初时,《志略》秘密,士大夫宝为异闻,后流传稍广”。同时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肯定,史玄在《旧京遗事》中曰:“著其书曰《酌中志略》,欲皇上追念于前时,上览之,戚然改容,有悯若愚之色焉……”“上法网高张,若愚免绞”。由于刘若愚的身份,《酌中志》的价值在问世之初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四库全书》没有收入这本书,只收了它的一个节本——《明宫史》。《明宫史》为清人吕毖所编,吕毖截取《酌中志》的卷十六至卷二十即《内府衙门职掌》、《大内规制纪略》、《内板经书经纪略》、《内臣佩服纪略》、《饮食好尚纪略》五卷,因其详细地记载了明代都城北京的宫苑规模、太监职掌、内庭日常生活和饮食、服装、娱乐、嗜好等内容,因而赋予一个新的书名——《明宫史》。自从节本《明宫史》问世以来,《酌中志》及其作者反倒不大为人所知。《明史·艺文志》提到:“《酌中志》共四卷。”而《酌中志》原本有二十四卷,这是只知有《明宫史》,却不知《酌中志》。清代李慈铭曾说此书:“刑余贱人,其言是非,不足深据。”近代以来,对《酌中志》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价值也得到肯定。谢国桢认为其所记“皆记有本原,可资考证。”武汉大学郑威的《明代宦官史家刘若愚及其〈酌中志〉》详细考证了刘若愚的生平及其所著《酌中志》的写作与流传状况,分析了这部独特的历史著作的史学价值,认为《酌中志》保留了大量明中后期的宫廷文献,具有真实性、独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宫廷专史。舒习龙刊于《长江论坛》的《明末宫廷史事研究的力作——〈酌中志〉评介》对刘若愚的生平做扼要考证,重点探讨《酌中志》的成书过程、版本及其文献价值。赵凯《明末宫廷内幕的珍贵史料一〈酌中志〉》认为《酌中志》为一部记述明末宫闹生活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张勃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及其揭示的明代宫廷节日生活》指出《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是一个明代太监对宫廷岁时生活的系统记述,具有自己的书写特色和较高的史料价值,它揭示了明代宫廷岁时生活的一些特征。蒙古师范大学卜明喜硕士学位论文《刘若愚与〈酌中志〉》对刘若愚生平、写作及版本流传进行探讨,并对《酌中志》的史学价值方面诸如皇宫建制、“妖书”的记述、阉党专权及宫廷内生活的记载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酌中志》有较高的文学表现力,刘若愚善于运用比喻,注重细节描写,值得后世史学著述者效仿学习。目前针对刘若愚史学思想的研究还无人涉及,因此笔者意欲就刘若愚的史学思想展开深入的论述。

    史学家撰史必基于一定的史学思想,而一部史书往往也能体现作者的史学思想。以《酌中志》为基础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刘若愚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求实精神

    《酌中志》如实地记载了作者亲历的从万历到崇祯晚明四朝的宫廷史实,刘若愚几十年的宫廷生活经历为实现这一详实的记载奠定了基础。刘若愚自序曰:“谨以见闻最真,庶可传信。”体现作者求真求实的史学精神,通过载入原文来保存史实,这也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肯定,清末文人李慈铭评论《酌中志》说:“惟所纪事迹本末颇详,又多载全文。如《忧危竑议》、《续忧危竑议》等,与《从信录》、《先拨志始》略同。至郑贵妃刻《闺范图说序》及皦生光本末,则他书所无。”

    《酌中志》被认为是涉及“妖书”一案最翔实的文本。《酌中志》首列《忧危竑议前纪》、《忧危竑议后纪》,抱着“史乘所需,惟贵于明白确实”的态度,如实而且详实地记载下了这一桩晚明大案。“妖书”一案在《明史》、《明实录》中的记载相对简略,而刘若愚将《续忧危竑议》原文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将此事件的发生、发展详细加以叙述,为诸史所无。“《续忧危竑议》亦宜存此一段实迹,俾天下后世晓然。”并以详细的文字记载了该案的全过程。

    刘若愚写作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揭露阉党的罪行,洗清自身的冤屈。因此《酌中志》花大量笔墨对魏党专政的黑暗内幕进行揭露。全书有八卷叙述魏忠贤及其党羽如何擅政肆略,以至于宫中形成了“顺客魏者昌,逆客魏者亡”的局面,外廷阉党为虎作伥,排斥打击廷臣,崔呈秀等人还向魏忠贤献了《东林点将录》等书,借此打击东林党人。不仅如此,还残酷迫害后宫妃嫔,“偶有违言,误触客、魏所忌,而置之死也”。如裕妃张娘娘貌美性淑,深得熹宗皇帝宠爱,因此遭到客氏和魏忠贤的嫉恨,二人都寻机谋害。裕妃有孕逾期未能生产,客魏二人便趁此机会在熹宗面前竭力谮毁,并假传皇帝之旨将张娘娘身边的侍女,太监尽数驱逐,把张娘娘独自一人幽闭在宫中,且隔绝水火,致使张娘娘一连几日水米都未得沾牙,适逢天降大雨,张娘娘渴馁至极,便奋力爬到屋檐之下伏地饮水,自此一命呜呼。由于刘若愚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能亲眼目睹阉党作恶的罪证。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是正史不能展现的,由于《酌中志》的记载,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明代宦官乱政程度之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之激烈。正如李清所言:“所记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刘若愚的《酌中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翔实的晚明宫廷生活史料。而正是因为作者在求实的史学思想的指导下,能够详细的记述事情的始末。

    二、对底层人们的同情

    宫廷史不应该仅是帝王权宦的历史,它也应该是一部以普通宦官与宫女为主体的宫廷社会史。许多正史往往忽视了这些社会中的小人物,而《酌中志》以无限同情的笔触记载了这些挣扎在宫廷最底层的人们的血泪生涯。这也是有别于其它书籍的一个特点,体现了刘若愚对底层人们的同情的史学思想。

    宦宫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固然有少数权阉能一度把持朝政显赫一时,但绝大多数下层太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犬马之不如也”。在本书中通过许多事例,深刻揭露了宫廷内部的残酷,而刘若愚对这些事迹的记载正是体现出一位史学家对底层人们深刻同情的史学思想。

    宦官宫女的性命轻如草芥,“一日神庙偶醉,佩剑夜游,将一内官头发斫下,又杖二内官几毙。”伴君如伴虎,纵然他们终日辛勤劳作,提心吊胆,但稍有闪失,轻则挨打、罚俸,重则监禁充军,甚至死于非命:“窃见御前执事宫人、内官或干圣怒,责处发遣络绎不绝,每致重伤,兼患时疾而死亡者,殆无虚日。”“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催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受到严酷刑罚,受刑犯人得生者十无一二”,常被连累致死,毫无人权可言,“凡宫人病死者,即连累内官,或打一百二十、一百五十,性命难存”,“因寻访杨山女一事,但两宫囘禄,咸称不知,熾火煅炼,或成灰烬”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原来是时刻吞噬太监宫女生命的森罗殿。即使一时获得高位,很多也不得善终,地位显赫者如神宗时的太监冯保“竟谪死于江南”,张宏“绝食数日而卒”。

    就明代而言,很多史书极少涉及宫廷生活,在这些史书中唯有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述较多,但他对于宫廷生活的记载也多为耳闻,因此在记载中极少涉及个人感情。而刘若愚以一个太监的身份,记载的是自己切实的生活空间,人情世故,这些记载在《酌中志》中还占有很大的篇幅,刘若愚揭露这些事情,使后世读者能切实感受到处于底层的太监宫女生活的艰辛,对这些史实的记载,笔者认为正是基于刘若愚对底层人们无限同情的史学思想。

    三、对帝王的极力赞颂

    刘若愚所历经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正是明朝统治走向衰落的一个时期,万历皇帝常年深居禁宫,怠于临政,万事不理,近代史家孟森在把他亲政的晚期称为“醉梦之期”,并说其特点是“怠于临朝,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在《酌中志》中万历皇帝的形象却是“乾断圣明”,“实神庙之圣学博洽也”天启性喜“椎凿髹漆”之事,每当他专注于木工时,魏忠贤即奏事,于是他厌烦,就全权交付魏忠贤处理,由此魏忠贤得专擅威福,明宦官专权至此到达顶峰,然而在《酌中志》中丝毫没有提及熹宗助长了客魏阉党的气势,而是用肯定的口吻“先帝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言一字,迥出臣子意表。”对于崇祯皇帝也多溢美之辞,“圣孝之根于天性者如此”,“圣心仁慈根于天性者如此”,“圣性天纵英断,节省发于自然者如此。”对皇帝的虚美拔高竟至如此地步。并且在文中提及每位明代皇帝时,总是一副奴才的嘴脸。对这点,刘若愚解释道,“按皇城中旧制,凡内臣奏事,称呼列圣,则某年号老爷;今上,则万岁爷。若愚既已失身中涓,焉敢没其口吻。”所以刘若愚之所以会对帝王极力赞颂,也属时代局限,况且他写作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己辩解鸣冤,请求皇帝的饶恕,所以对帝王极力赞颂也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瑕不掩瑜,《酌中志》仍不失为一部记述明末宫廷生活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正如刘若愚在书首的《自序》中言:“假我数年,当有可观,兹略具二十三篇,以备遗忘。”这一写史意图使得大量的史料被保存下来,因此刘若愚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

    【参考文献】

    [1] 刘若愚. 酌中志[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2] 李  清. 三垣笔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3] 张廷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 史  玄. 旧京遗事[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6.

    [5] 李慈铭. 《孟学斋日记》丙集[M]. 广陵书社, 2004.

    [6] 谢国桢. 增订晚明史籍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7]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作者简介】

    严书贻(1993—),女,湖北潜江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推荐访问:史家 宦官 史学 明代 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