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5:06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24 12:00:03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6篇)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6篇)

    篇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我国教育支出现状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对于社会巨大的教育资金需求来说,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当前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支出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

      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6年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10明确2012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亿元,占GDP*****亿元的4.08%。

      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GDP(亿元)占GDP比例(亿元)2008*****.63*****.6616.69*****.43.332009*****.09*****.9316.03*****.33.592010*****.07*****.1616.32*****.43.652011*****.70*****.7915.10*****.83.932012*****.00*****.9717.46*****.04.08二、财

      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3、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不足,形成了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

      我国三级财政支出教育统计表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8***-********-********-*****2009***-********-*************2010***-********-********-*****2011***-********-*************4、地区间教育支出差距大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

      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5、学校之间教育支出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

      6、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篇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

      .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配置。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亦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2010年7月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0第19卷第4期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9No.4我国财政教育支

      .

      -可修编-

      .

      -

      .

      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璐(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摘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4-0051-06AnAnalysisofFinncilExpenditureinChinEductionndItsPolicyPthsTAOLu(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bstrct:Asanimportantpartoffinance,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Althoughthe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steadilyincreased,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insufficientexpenditure,irrationalstructureandsoon.Basedonthenecessity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thispaperattemptstocarryoutspecificanalysisontheseissues,fromtheviewofsystemconstruction,sourcesoffund,expenditurestructureandtheefficiencyandequity,thenproposetoimprovetheeducationalexpenditure.Keywords:financialexpenditurein

      .

      -可修编-

      .

      -

      .

      education;totalfinancialexpenditure;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solutionand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0-03-28作者简介:璐(1987-),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51··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接受高等教育。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

      .

      -可修编-

      .

      -

      .

      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1]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其次,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升,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济环境更加优化;最后,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当权者可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公民更易于管理,政治更加稳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

      -可修编-

      .

      -

      .

      的人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鉴于此,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从最高峰1995年的20.69%降至26年的1.71%。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可修编-

      .

      -

      .

      中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十世纪末达到4%”[2]的目标,199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也未能实现。从1991年到26年,16年时间里,52··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只增长了0.15%,即使到2006年,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与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法国的6.5%以及美国的9.9%。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而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在教育

      .

      -可修编-

      .

      -

      .

      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高点的近1981亿,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1.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出差距在逐年缩小,并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虽然自2002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进行合理分配。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

      .

      -可修编-

      .

      -

      .

      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年)比较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0491.583344.257309.582001645.283835.466816.231:5.94:10.562002813.134189.826177.961:5.94:10.562003931.544343.375772.581:4.66:6.2020041129.114847.285552.501:4.29:4.9220051327.245438.035375.941:4.10:4.0520061633.516603.175868.531:4.04:3.5920072207.048451.976546.041:3.83:2.9720082757.5310563.437571.771:3.83:2.75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1:6.80:14.87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表1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53··的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2.83倍和4.03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

      .

      -可修编-

      .

      -

      .

      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9.96%、62.81%。随着2007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2008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异悬殊2006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亿元,中部为168.61亿元,西部为172.23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63:0.65,其中最高的(529.02亿元)是最低的(26.34亿元)的20.08倍,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而大多数的教育事

      .

      -可修编-

      .

      -

      .

      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由于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工作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法规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最低限额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

      .

      -可修编-

      .

      -

      .

      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与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

      .

      -可修编-

      .

      -

      .

      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2.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据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GDP的2%-3%,2005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656亿元,2006年达到818亿元,只占了GDP的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5]。3.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股份制把入股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学校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非独立的教学园区等。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优化三级教育指出

      .

      -可修编-

      .

      -

      .

      结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要求。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6]的办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补贫困

      .

      -可修编-

      .

      -

      .

      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横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件。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7]。3.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权限集中等。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

      .

      -可修编-

      .

      -

      .

      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55··(上接第14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财政每年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可提供再保险业务。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分保。(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1.增加保险透明度。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接支付给农民。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保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3.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围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业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要全方位立体型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保险服务。参考文献:[1]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2009(9):42-45.[2]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

      .

      -可修编-

      .

      -

      .

      鉴(1992-2009)[M].:中国统计,1992-2009.责任编辑:於忠祥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6]只有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8]。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些有能力的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的奖贷勤助减的助学体系。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业,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http://baike.baidu./view/486179.htm?fr=ala0_1.[3]屈艺.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11-112.[4]道彩.教育经费投入看数据不如看保障[EB/OL].[2010-02-21].http://.cvae..//xw/zfxw/10-03-01/5823.html.[5]倩倩.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硅

      .

      -可修编-

      .

      -

      .

      谷,2008(7):11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28].http://news.sina../c/2010-02-28/4.shtml.[7]阅春,田晓晨.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1.[8]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4):30-33.责任编辑:阮文彪!!!!!!!!!!!!!!!!!!!!!!!!!!!!!!!!!!!!!!!!!!!!!!!!!!!!!!56··

      .

      -可修编-

      .

    篇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559172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倍比职业教育高17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左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

      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称为衡量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重

      要标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财

      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公共教育支出所占

      GDP的

      百分比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财政教育的支出规模随

      着GDP的增长也呈现出来连续增加。通过查阅数据来看,财政教育

      支出由1993年的86776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44882200万

      元。由此,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还从侧面了解到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但是我国的财政教

      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略有偏低,至U2007

      年才突破百分之三,,至2010年,该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

      重也只有3.66%,而后2011年的3.49%则反映出该规模略有下降,

      尽管占比在2012年达到了4%但根OECDI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

      GDF的统计发现我国远低于其5%勺水平。

      (二)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现状分析。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

      费分配的结构,高中初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按地理区域划分

      的分配结构这三点是构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

      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在各级次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分析,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中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可分为省市乡镇四级政府。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201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238692936万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000万元,中央为4100000万元,占全部比例的7.9%,地方为47510000万元,所占比例92.1%。从数据上得出,地方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全部经费的绝大部分。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长,但其数额仍然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67.76亿元,到2013年达到24488.22元,即使剔除物价水平的影响,其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是,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勺百分比计算(见表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明显较低,与GDP勺增长水平不相适应。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有待跟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之所以偏低,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GDP为导向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仍把经济增长作为其追求的最大绩效,由此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招商引资,以一系列减税政策来吸引投资。(二)财政教育支出级次的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的支出级次在结构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教育经费投入在基础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分配上出现了“倒挂”。其中高等教育得到了财政教育经费的过分倾斜,对

      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则严重过低。

      以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

      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

      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为15591.72元,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

      倍,比职业教育高1.7倍左右。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在生均方

      面,普通小学则为2068.47元,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

      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

      左右。

      (三)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

      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

      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段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

      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

      80%左右,而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勺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岀—

      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匿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三、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勺对策分析由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增加教育的投入,提高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深刻认识到政府在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上占主体地位,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与途径。首先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认识到政府在财政投入中优先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对教育的投入进行法律层面

      上的调控,从法律角度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把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作为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财政教育的支出水平,优化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理顺政府的教育支出与民间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首先按层次和类型的不同区分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采取相对应的投资方法。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应采取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办模式,由各级次政府承担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对普通高等教育.可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把民间联系起来,从而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在农村级次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在制度上保障民办学的利益,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是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

      (三)国家应该赋予和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编制上的权限。由政府直接向高等学校拨款的方式,改为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即将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贝才权与事权的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政府教育拨款与教育发展的财力需求相协调,同时引人绩效预算,对高等学校的所有拨款使用的效益、效率和质虽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篇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增长变化的原因、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p:横观全球诸国,财政支出总额逐年增长,除了非正常年份的异常波动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态势。纵观我国的不同年份,财政支出的总体趋势仍然是上升状态。分析^p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增长变化的原因、问题及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良性发展及我国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p:教育财政支出;增长;GDP一、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原因分析^p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按照预算计划财政部将国家财政资金集中向有关部门和方面的支出。从长期看,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AdolfWagner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Peacock和Wiseman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Musgrave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WilliamBaumol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以上的理论解释具有一般性,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讨论,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分析^p。(1)经济性因素。就绝对规模来讲,我国近年GDP总额持续不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需求能力。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明了財政支出规模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在1995年至2021年经济正常运行的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递增。我国受2021年爆发的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缓,国家财政投资了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等,以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根据“梯度渐进增长论”,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后,由于意识效应和替代效应,财政支出不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因此2021年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21年的基础上逐渐上升。

      (2)政治性因素。我国是社会国家,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的规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1)通过发展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财政教育支出的提高,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增加,而要增加财政收入,发展经济才是根本。只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实力更加雄厚,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2)明晰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应负总责,尽力弥补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资金缺口。同时,中央政府应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支出监督机制,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核查。(3)优化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3。基于我国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加大对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促使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收益率比较高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获得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更为广泛的人才基础,同时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4)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差距。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这些地区的财政教育资金充足供应。另一方面,对于财政教育支出,应建立专款专用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以确保其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5)充分发挥教育市场的筹资功能,同时加强监督。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对于教育资的配置在某些方面比政府有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政教育资金的不足。有鉴于此,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市场的筹资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升级和活力。同时,由于教育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在筹资方面会出现重利益而轻效果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相关立法,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督。(作者单位:___)作者简介:崔晨,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李玫,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参考文献】:^p

    篇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2社会文教支出虽有增加但与我国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仍有差距2社会文教支出虽有增加但与我国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仍有差距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预算内教育支出逐年逐步增长但若以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相当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教育投入中又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试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产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规模方面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2.范围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来干预和调控经济是必需

      的,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财政只能是配角。目前政府职能范围调整尚未到位。(1)政府职能越位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各种补贴性支出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2)政府职能缺位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了保障不足或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分配秩序。3.结构方面(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比重还是很高。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提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经过多年的增长,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建设支出表现出了投资过度的倾向随着经济建设支出投资过多和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制造业的边际资本生产率逐渐下降,甚至降到零,进而导致了衡量技术进步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显著下降。(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的增长是必然的。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已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GDP的增长速度。不可否认,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由于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过快、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4.效率方面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运行效率低下,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对财政支出的失败也缺乏责任追究制度,财政支出决策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范的程序,导致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资金紧张和资金浪费并存的怪现象经常发生。5.管理方面管理方面,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出预算编制粗化。我国目前的支出预算,编制前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对预算科目是否保留、结构是否合理、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否有压缩的可能、单位之间是否平衡,都缺乏必要的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二是支出预算约束软化。有的地方不按法定程序,随意追加支出预算。作为财政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工作基本法规的《预算法》颁布后,国家同时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农业、教育、科技等财政支出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增长比例。这对促进和保证一些重点事业的发展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肢解了财政职能,人为地造成了法律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主体的统一性、权威性。二、改革方向总的说来,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财政支出结构尚未得到优化;财政支出管理薄弱;财政支出监督乏力。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重新界定和明确财政支出的范围。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当前财政供给范围的不清晰,仍存在“缺位”与“越位”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财政只能是配角。相应地,财政要体现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范围和方向,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将财政支出转向“公共性”,以此依据确立支出格局,矫正“缺位”与“越位”,实现财政归位。2.统筹规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前,财政支出结构远未达到优化,不仅财政支出各部分的比重不太合理,而且,具体到某个项目上,其内部结构也不太合理,使有限的财力也不能用到节骨眼上,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财政的经济建设性投资呈弱化态势经济建设投资弱化,尤其是基础性建设投资不够,削弱了我国的宏观调控力度。有资料表明,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支出总额的比重在近20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尽管财政投资性支出有其合理因素,但下降如此之快,幅度如此之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而在当前西部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一些大型骨干项目工程的建设都是与国家财政的支持分不开的。(2)社会文教支出虽有增加,但与我国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仍有差距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预算内教育支出逐年逐步增长,但若以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相当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教育投入中,又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间教育投入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级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主要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而相当一部分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这客观上迟滞了农村教育的发展。(3)财政支农支出不健全,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年来,由于“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财政支农支出日益加大,但是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仍没有根本的改变。就总体来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仍然不足。而且,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制约了支农资金效益的发挥。例如,财政支农资金中,用于人员供养和行政开支部分占一半以上,而建设性支出比重并不高。财政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的比重大约占70%,而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比重较小。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4)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非典”和禽流感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财政的公共支出还严重不足,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体系非常脆弱。支出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以财政卫生投入占全国卫生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②中央财政支出在卫生事业费所占比重逐年下降;③现有卫生事业费构成中,多年来一直“重治轻防”,卫生防疫经费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公共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应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较差,这一点在“非典”疫情爆发时暴露无遗。(5)社会保障支出还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外部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还很不充足,资金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真正建立,尤其是农村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只在很小范围进行改革试点外,其他项目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企业破产、兼并、改组等必然涉及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农民工进城务工等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一定程度延缓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合理的支出管理体系当前,财政支出管理依然薄弱,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1)财政支出预算软化问题较为突出,财政支出规模无法真正控制。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支出管理普遍存在预算约束软化,使用效率不高乃至损失浪费的情况,追加支出预算的随意性较为明显。在预算追加方面,缺乏严格的程序,随意增设增加支出的口子,“首长项目”比比皆是,部门会议和改革方案成了财政必须拨款的依据和理由。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点:①积极完善政府采购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已经于2003年1月1日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要把单位公务用车进行招标,把各单位工程的建筑、维修,会议及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城建等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②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行为。要对支出预算进行科学论证,严格支出的审批制度,减少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必须严格执行预算,除发生重大灾情、疫情、战争等情况,一切涉及到预算调整的政策要到下一财政年度再正式列入,维护预算严肃性。4.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支出监督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导致了监督乏力。首先,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了监督职能的发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财政监督专门法律或行政法规,有关法律中对财政监督规定不够具体,而且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少;应急的临时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一般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定少,这在客观上制约了财政支出监督工作的开展。其次,预算管理的方式不科学,导致了预算监督乏力。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中,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支出预算的编制、下达,而忽视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往往只注重量的核对,而忽视质的分析。5.加快相关配套改革,净化外部环境财政支出是国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和其他相关方面同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当前,主要应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为财政支出规模的下降和支出结构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深化医疗、住房、公车制度改革,重新核定机关人员的办公经费标准,切实地减少攀比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能承受更大压力,避免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冲击财政支出改革。另外,金融运行良好也可以对财政方面提供支持;要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完善增值税、消费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城乡税制,为财政支出改革提供支持。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篇六: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配置。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亦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2010年7月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0第19卷第4期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9

      No.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璐(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摘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4-0051-06AnAnalysisofFinncilExpenditureinChinEductionndItsPolicyPthsTAOLu(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bstrct:Asanimportantpartoffinance,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Althoughthe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steadilyincreased,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insufficientexpenditure,irrationalstructureandsoon.Basedonthenecessity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thispaperattemptstocarryoutspecificanalysisontheseissues,fromtheviewofsystemconstruction,sourcesoffund,expenditurestructureandthe

      efficiencyandequity,thenproposetoimprovetheeducationalexpenditure.Keywords: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totalfinancialexpenditure;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solutionand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0-03-28作者简介:璐(1987-),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51··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接受高等教育。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

      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1]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其次,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升,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济环境更加优化;最后,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当权者可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公民更易于管理,政治更加稳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由于

      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人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鉴于此,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从最高峰1995年的20.69%降至26年的1.71%。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十世纪末达到4%”[2]的目标,199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也未能实现。从1991年到26年,16年时间里,52··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只增长了0.15%,即使到2006年,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与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法国的6.5%以及美国的

      9.9%。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而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高点的近1981亿,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1.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出差距在逐年缩小,并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虽然自2002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

      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进行合理分配。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年)比较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0491.583344.257309.582001645.283835.466816.231:5.94:10.562002813.134189.826177.961:5.94:10.562003931.544343.375772.581:4.66:6.2020041129.114847.285552.501:4.29:4.9220051327.245438.035375.941:4.10:4.0520061633.516603.175868.531:4.04:3.5920072207.048451.976546.041:3.83:2.9720082757.5310563.437571.771:3.83:2.75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1:6.80:14.87资料来源:根

      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表1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53··的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2.83倍和4.03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9.96%、62.81%。随着2007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2008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异悬殊2006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亿元,中部为168.61亿元,西部为172.23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63:0.65,其中最高的(529.02亿元)是最低的(26.34亿元)的20.08倍,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而大多数的教育事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由于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工作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法规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最低限额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

      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

      与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2.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据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GDP的2%-3%,2005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656亿元,2006年达到818亿元,只占了GDP的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5]。3.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股份制把入股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学校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非独

      立的教学园区等。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优化三级教育指出结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要求。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6]的办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

      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补贫困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横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件。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7]。3.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权限集中等。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55··(上接第14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财政每年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可提供再保险业务。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分保。(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1.增加保险透明度。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接支付给农民。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保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3.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围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业

      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要全方位立体型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保险服务。参考文献:[1]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2009(9):42-45.[2]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9)[M].:中国统计,1992-2009.责任编辑:於忠祥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6]只有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8]。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些有能力的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的奖贷勤助减的助学体系。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业,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http://baike.baidu./view/486179.htm?fr=ala0_1.[3]

      屈艺.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11-112.[4]道彩.教育经费投入看数据不如看保障[EB/OL].[2010-02-21].http://.cvae..cn//xw/zfxw/10-03-01/5823.html.[5]倩倩.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硅谷,2008(7):11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28].http://news.sina..cn/c/2010-02-28/4.shtml.[7]阅春,田晓晨.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1.[8]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4):30-33.责任编辑:阮文彪!!!!!!!!!!!!!!!!!!!!!!!!!!!!!!!!!!!!!!!!!!!!!!!!!!!!!!56··

    推荐访问: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 我国 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