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15:07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秋词阅读答案8篇【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5 15:48:01

    秋词阅读答案第1篇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注①嗾,sǒu,指使狗时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词阅读答案8篇,供大家参考。

    秋词阅读答案8篇

    秋词阅读答案 第1篇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sǒ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3.(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2分);
    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2分)。

    (2)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2分);
    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2分)。

    月练习二: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
    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 (A)

    15.(3分) (A)

    16.(4分)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
    (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1分)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秋词阅读答案 第2篇

    长信秋词五首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歌前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认为诗歌第三句熏笼玉枕无颜色的无颜色有双重意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 (1)答案:
    首句描写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的景象,次句描写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1分),从而渲染萧瑟冷寂的氛围(1分),烘托女主人公的孤独凄婉。(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①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熏笼玉枕等用具已经年久陈旧,色彩暗淡。②时间到了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黯然失色。)③不是在写用具本身,而是在写主人公对用具的主观感受,是她黯淡心情的反映。(答对一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即枕头。

    ⑷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写出两个及以上意象1分,写出作用2分,本题共3分)

    (2)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借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表达出宫女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凄清黯淡的情怀。(写出抒情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1分,写出思想感情1分,本题共3分)

    诗意:

    在一个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珠帘不卷、夜寒霜重的秋夜,冷宫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炉火、灯火微弱。在熏炉旁、玉枕上有一位孤眠的少女,她形孤影单、心境凄清、愁恨难眠,她听到了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漫长而清晰的漏声,激起了她无限的怨愤。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借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的故事而写的。《长信秋词》共五首,这是其中一首。描写一位年轻的宫女在一个不眠秋夜的感受。诗人运用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情观境的手法,将自我的情感投身到景物中去,使物著我色彩,通过宫人在凄凉寂寞深宫中,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失落与无奈,表达出诗人自己的凄清心境。

    第一首诗,运用含蓄深婉的笔触,以景托情,写班婕妤失宠后,在凄凉寂寞的长信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全诗前三句描摹了一个梧桐秋叶、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的萧瑟寂冷的外在氛围,由外而内,暗淡的熏笼,陈旧的玉枕和一个彻夜难眠的孤人,不刻意写悲而悲情自现。

    读完全诗,一个心境清冷,愁怨难眠的深宫闺怨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不由得被主人公深深的哀怨之情打动。含蓄蕴藉,哀婉缠绵的诗风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惋的情调。

    秋词阅读答案 第3篇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秋词阅读答案

    秋词阅读答案 第4篇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
    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4.A

    15.A

    16.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秋词阅读答案 第5篇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试题及阅读答案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案: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案: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

    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5.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答案

    1.秋景

    2.豪放,热情 凄愁

    3.《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4.C

    5.《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秋词阅读答案 第6篇

    秋词二首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
    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1)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
    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秋词阅读答案 第7篇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请简答。(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前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清雅(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1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1分)

    秋词阅读答案 第8篇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其一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教,使。

    ⑴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第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6分)

    答:

    ⑵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中“春”的作用有何不同?请你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4.⑴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表层意思,3分)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者以此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深层意蕴,3分)

    ⑵①其一,侧重写秋高气爽的天气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激励人们振作精神,奋发向上。

    其二,侧重咏叹秋天明净清白、青黄浅淡的色彩,使人感到思想澄净,情操清白。

    ②其一,肯定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正面衬托秋的生机和活力。

    其二,否定繁华浓艳、教人若狂的春色,对比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秋词阅读答案8篇 秋词阅读答案(通用8篇) 秋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