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4日 05:27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汇编1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5 12:54:02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篇教学要求: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汇编13篇,供大家参考。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汇编13篇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1篇

    教学要求: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猪八戒吃西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件,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现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三个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0÷3)

    二、列举实例,获得结论。

    1.0÷3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的?

    (1)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所以0÷3=0。

    (2)0×3=0,所以0÷3=0。

    2.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3.做一做。

    0÷2 0÷4 0÷5

    4.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0除以一个数都得0。

    5.质疑讨论0÷0=?

    明确: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来解决除法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

    出示例6。

    寻找信息,列出算式。

    309÷3= 420÷3=

    1.计算309÷3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

    (4)讨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自己先说,多提问几名,及时给出肯定和表扬)

    交流得出:a、b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c算错了,因为309÷3的商是三位数,而不是两位数,十位上0除以3得0,这个0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写商就是两位数了。103×3=309,而13×3=39,所以商是103。

    教师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3=0,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

    (5)说一说a、b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明确: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的竖式要简便些。

    师生共同用简便的书写方法重新计算。

    2.计算420÷3

    (1)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

    (2)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个位上商0?0不写行不行?(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提问学生用语言表达,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探索简便写法。

    (4)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P29做一做。

    402÷2 609÷3 750÷5 980÷7

    选一组进行笔算。

    订正时,说出算法。

    2.练习七第3题。

    独立改错,汇报时说出错误原因。

    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反思:

    整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是还可以,至少对于我这样的第一年教教材的老师来说。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清楚。各个环节设想的很好,但在实际上课时不能很好的灵活贯彻,缺乏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备教法、备学生、尽量形成成熟、机智的课堂教学。

    在商中间和商末尾用0占位的时候,还强调的不够多。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不集中了。所以学生的反馈也就不是很好了。以后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多敲多点,同时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状态,计时引导纠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2篇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师:通过制作正方体,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相等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现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测,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如果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样画呢?

    板书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较,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B类

    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相等特殊2. 12a 72 3. 5×12=60(厘米)

    B类:

    72÷12=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 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4.正方体10厘米6个9. C F D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掌握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能力教学点】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竖式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估算。

    师: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要付多少邮费呢?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

    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

    C、用竖式:

    1.6

    +12.8

    14.4

    【设计意图】先自己思考,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活跃学生思维。

    (4)讨论。

    提问:用1.6+12.8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和整数加法一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总结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算法,让学生能掌握算法。

    2、尝试练习

    (1)2包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

    ①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试做。

    ②汇报交流算法。

    (3)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竖式算法,让学生掌握竖式算法。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和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其计算,选几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2、森林医生。

    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其订正在旁边。

    3、书本第3、4、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并计算。

    (3)全班交流,并说说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寄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1)1.6+12.8=14.4(元) (2)12.8-1.6=11.2(元) (3)15-14.4=0.6(元)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4篇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 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

    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 (课件展示图片)

    ① 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1:时间是8点;

    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 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

    生:中午12点。(师板书)

    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晚上8点。(师板书) 师小结:像这种采用012时来计时,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人们在平常表示时间时所经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大雄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叮当一起来到了中国。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CCTV-1新闻联播的片头背景音乐)

    生:中央新闻联播的音乐。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5篇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奠定基础,构建计算方法。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传统数学教学上“计算”和“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计算课往往只追求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算法单一,形式枯燥,只注重技能训练。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把学习的空间、时间、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孩子乐学、爱学。

    根据数学标准的理念,为让计算不再枯燥,我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的`情境,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教学“生活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学生了解图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提供学习空间,自主探究中的计算。

    在教学算法时,我先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再提出猜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真正掌握算法,内化算理。

    3、设计层次练习,学以致用。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设计了闯关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收获。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7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8篇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师: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师: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师: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小结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9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2、认识正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12条棱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长方体棱长总长、正方体棱长总长。

    2、对比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四、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20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知识,其中长方体含有例1、例2,正方体含有例3。

    教材设计意图:重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普遍对空间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对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唯有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由浅入深,逐一穿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过程中来分析和比较,从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最终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相关知识导入。

    1、回顾长方形及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体的空间概念。

    (二)师用实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量。

    1、师分别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3、生可在桌间或小组内交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特征。

    ①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通常都是长方形,特殊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

    ②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导生通过操作、讨论,来理解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间的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区别与联系。

    (长、宽、高的定义;
    相互平行的棱长长度相等)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二):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联系。

    (所有棱长长度相等;
    统称棱长)

    3、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间区别。

    (四)激励生再操作、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特征。

    1、生各自独立完成(活动三):

    请学生课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页,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

    ①认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猜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些面面积相等)

    ②沿虚线折长方体和正方体,验证猜想。

    ③初步归纳长方体或正方体特征的异同。

    (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所有面面积相等)

    (五)师生互动作课堂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①长方体:相互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②正方体:12条棱长度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

    (六)课外作业

    一根绳子既可做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又可做一个棱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体宽架?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11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12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13篇

    一、 填一填。

    我出生在( )年( )月( )日。今年是( )年,我已经( )周岁了。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的月份是( )月和( )月。

    年,第31届奥运会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举行。这一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把下面的年份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1988年1900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1)平年:()

    (2)闰年:()

    小红今年12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她的生日是( )月( )日。

    上午9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晚上9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

    时是(),22时是()。(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电影19:00开始放映,如果提前15分钟入场,那么入场时间为( )。

    年=( )个月 120分=( )时

    6月份有( )天 10月份有( )天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到20XX年是建党( )周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这个月有( )天;中国国庆节是( )月( )日。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

    一年中凡是单数的月份都是大月。

    ( )

    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 )

    年上半年有181天。

    ( )

    月31日我去南京参加了作文大赛。

    (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时针从早晨6时走到晚上6时,经过了( )。

    分钟 小时 小时

    小明说:“我每天晚上9:00睡觉。”爷爷说:“我每天20:50睡觉。”( )睡得早些。

    爷爷 小明 无法确定谁

    在1990年、1980年、1986年、2100年中,闰年有( )个。

    下列节日都在小月的是( )。

    母亲节和圣诞节 植树节和建军节 教师节和儿童节

    从甲地到乙地乘火车要3小时,火车上午10:50出发,下午( )到达。

    :50 :50 :50


    推荐访问:下册 汇编 单元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汇编13篇 第五单元三年级下册数学(汇编13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