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8日 14:2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11篇(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3 16:06:01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第1篇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11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11篇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1篇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2篇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3篇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N--90°N)、北温带(°°N)、热带(°°S)、南温带(°°S)、南寒带(°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4篇

    地球和地图

    以风车而的国家是荷兰。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度数为18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深,岛屿也最多。

    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5篇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本州岛。(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18

    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6篇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7篇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

    2、东南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图)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图)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8篇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相邻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湖泊:里海~~世界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9篇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10篇

    巴西概况: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A、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被称为“地球之肺”、“空气净化机”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破坏的原因: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 第11篇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7、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8、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9、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0、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1、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2、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至小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3、世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35、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为界;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北美洲与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36、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7、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3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在此假说中提出的地球"活动论"观点,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39、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0、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等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41、全球大致可划分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推荐访问:知识点 地理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11篇 初一地理总结知识点(精选11篇) 初一地理总结归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