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9日 03:31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高三历史复习8篇(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2 14:36:01

    新高三历史复习第1篇第一轮是进行单元复习。它是高考复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为一切的运用、能力都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复习中要扎扎实实走,忌赶进度,忌煮夹生饭。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三历史复习8篇,供大家参考。

    新高三历史复习8篇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1篇

    第一轮是进行单元复习。它是高考复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为一切的运用、能力都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复习中要扎扎实实走,忌赶进度,忌煮夹生饭。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简要讲述本单元的阶段特征和发展线索,然后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达到的目的是:掌握各单元的主干内容、整理知识体系和层次脉络、概括重点知识的结构、总结主要知识的规律,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每节课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题量不要太多,关键要有代表性。每一单元结束后,都要利用一节课考试以检查复习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尽快弥补。这样踏踏实实地进行第一轮单元复习后,基本上使同学们对书上的内容,从知识和能力上有了较好的掌握。

    第二轮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文科综合考试十分强调知识的专题性,无论在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中,涉及历史的试题基本上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所以专题复习尤其显得十分重要。它要求我们打破教科书原有构架,重建专题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超越教科书限制,打破模块界限,形成历史发展阶段的知识结构,并查漏补缺,多方位理解历史知识;开阔审视历史发展过程的视野,增强理解和研究历史的角度意识,多角度调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技能。比如,对古代史的专题构建上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大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这样使知识的系统性更强,在大专题下设置小专题,以古代政治制度为例,下面可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小专题;又如,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专题下,可设三个小专题: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文化近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同样,在专题复习过程中,也会通过练习和考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复习的效果。通过专题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整合,对基础知识的再巩固和再提高过程。两轮复习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能纵横交错的系统的掌握,同时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为综合复习和决战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轮是热点和综合复习。历年历史高考命题都不回避现实热点和焦点,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热点和焦点构建主题,依据主题筛选历史知识,形成主题的知识结构。在20XX年高考中有“两岸三通的实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等热点,如根据“两岸三通的实现”这个热点我们可以从国共关系这个主题去组织知识。通过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复习及仿真模拟考试训练,使同学们能把掌握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基本的能力能不断地加强,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答题技能,力争成绩。

    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在复习广度、深度、角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同。就课堂复习的知识层面看,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课堂涉及的知识范围是逐渐扩大的,即综合性不断增强,如第一轮复习以课为单位,强调的是某一专题的阶段史实;第二轮复习以时段为单位,强调的是某一时段的多个专题的发展状况;第三轮复习以主题为单位,关注的是长时段、全方位的史实重组。

    可以说,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的过程,就是史料内容逐渐充实的过程,就是史料类型更加丰富的过程,就是判读史料的角度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综上可见,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飞跃,第三轮复习是第二轮复习的飞跃。就是在这种不断递进的三个轮次的复习中,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更全面、更扎实,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史实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新材料和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超,学生的答题技能更上一层次,最终学生的复习效益就更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就更理想。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2篇

    通常第一轮复习从单元角度入手,形式上是按章节知识结构复习,据课本叙述顺序和课本章节体例对历史知识展开全面梳理,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包括目录、章节标题、引言、练习题,这些往往是中心内容的概括和重点知识的提示;梳理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要横向剖析每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现象和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概括、分析、比较,归纳出每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考试题不管大小都和历史阶段有关联,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放在历史阶段中去思考。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主要着眼于纵向联系即历史现象的演变过程,了解历史各个侧面(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在每个阶段的特殊表现及其连续性与继承性,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复习时可以运用结构图示法、浓缩特征法、时空串线法来加强记忆。也可以依照复习提纲,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只有将割裂的、分散的、片面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联系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宏观把握历史、灵活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3篇

    一、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二)国际:两大阵营对立

    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欢迎和帮助新中国

    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一)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独立自主

    2、和平外交

    (1)手段上:不搞炮舰政策和武力外交

    (2)目的上:维护世界和平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3、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三)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就问题谈判时提出

    2、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成就

    (一)同与苏联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建交

    1、中苏建交

    概况:1949年中苏建交

    意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2、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重要作用

    1、日内瓦会议: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的作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协议

    3、历史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尼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此前为西方大国主导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

    2、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1)同:相互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

    (2)异: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国情和制度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请你说一说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我认为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请你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请你对比一下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对比: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认识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4篇

    模板:(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1、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2、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等。

    历史答题技巧

    1 、审清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 、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20XX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1 、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 、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 、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 、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 、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 、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弟学妹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

    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总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把总观点分成几个小观点,按观点+史实的格式写。

    第三,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5篇

    1、历史与去年相比在考试范围上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来考纲变化最小的一次。

    2、考纲变化小也预示着,今年高考在考查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将有考题的新尝试和新突破,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考知识、但更侧重考能力”的思想。

    备考建议

    ●分析命题特点。

    虽然前几年高考不太强调知识考查范围的覆盖面,也不刻意追求中外历史试题所占的比例,高考考查范围与《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知识点相比较覆盖率很低。但“博大精深”毕竟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去年高考有了一些改进,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例如全国卷在选择题上增加了单个选择题(第23题),从而扩大了命题范围;在综合题方面,全国卷第36题(5)以地理试题考查沙尘暴发生规律为载体,要求考生通过读图回答明朝灭亡时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对大小历史事件、冷热历史问题进行多途径的广泛考查,从而扩大了考查范围和命题范围,也更能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以课本和考纲为基础,不能抛开课本和考纲擅自圈定所谓的热点、重点范围。

    焦急的考生容易迷信所谓的“捷径”、“宝典”、“母题”,从而抛开基础知识和教学课堂单打独干,最终收效甚微甚至自乱阵脚。

    在复习中千万不能抛开课本和考纲,不能擅自圈定一些所谓的热点、重点范围,寄希望于备考几个热点问题就想拿高分。必须重视中外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必须在全方面学习的前提下,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位,不能似是而非。课本是重要的复习备考资源,要善于运用课本,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活化历史知识。虽然高考直接考查知识记忆的考题很少,但任何一道考题,做出正确回答的前提都是须准确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以历史发展的重大线索为中心。

    在复习时,抓住每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融会贯通各个时代的纵横联系,力求在本轮复习中提升历史的宏观思维和解题能力。高考中大量的考题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时代特征的掌握、考查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在该轮复习中得到提升和巩固,可以说,第二轮复习是学生能力飞跃的“黄金期”。

    虽然每个学校第二轮复习的方式方法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采取专题复习,有的是单元复习,有的是以解题为突破口、二三轮复习结合进行,但考生一定要紧跟课堂和教师,针对个人的知识缺陷和能力不足对症下药。

    ●适度的做题练习非常必要,特别是要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在有限的备考阶段中仅靠记忆和思考是不够的。通过做题训练,不仅能够锻炼我们阅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还能从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接触破解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体会考生“怎样答”,从中发现自己答题的问题,直接积累做题的经验和提高解题的技巧。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6篇

    一、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二)国际:两大阵营对立

    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欢迎和帮助新中国

    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一)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独立自主

    2、和平外交

    (1)手段上:不搞炮舰政策和武力外交

    (2)目的上:维护世界和平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3、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三)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就问题谈判时提出

    2、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成就

    (一)同与苏联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建交

    1、中苏建交

    概况:1949年中苏建交

    意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2、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重要作用

    1、日内瓦会议: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的作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协议

    3、历史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尼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此前为西方大国主导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

    2、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1)同:相互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

    (2)异: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国情和制度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请你说一说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我认为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请你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请你对比一下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对比: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认识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模板:(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1、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2、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等。

    #p#副标题#e#历史答题技巧

    1 、审清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 、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20XX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1 、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 、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 、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 、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 、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 、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弟学妹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

    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总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把总观点分成几个小观点,按观点+史实的格式写。

    第三,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7篇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反复在重点知识中命题,基础性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即使是综合性试题也无一例外地要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答。所以复习时每一课可找一两个重点问题来回答(可参考课本上的问答题);在复习重点知识时不能满足一般性的再认、再现和识记,要分清必须记住的和模糊记住的内容,抓住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概念。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形成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历史学习中,记忆是基础,理解就是核心。

    四、查漏补缺抓弱点

    试着把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题或者一些典型例题看一遍,注意设问的角度。分析答题的思路,找找感觉,看看自己的思路开不开阔,看看自己离高考要求有多远;回读高中以来的课堂笔记;重新审视一年来比较重要的考试试卷和练习册上的错题,错的地方是记忆是理解是运用?是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然后有针对性地补一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总之,历史的学习决不是孤立地记忆几个知识点、单纯地理解几个概念、简单地模仿几个解题步骤,它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指望通过什么秘诀在一个暑假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请家教更是没有必要(文科的学习主要在于自己,课本是最好的复习材料)。关键在于平时认认真真地听讲、一步一步地积累、积极主动地思考、扎扎实实地训练。当然,有系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必然能为高三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高三历史复习 第8篇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的应对历史考试。

    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20XX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整理归纳相关

    推荐访问:复习 历史 高三 新高三历史复习8篇 新高三历史复习(实用8篇) 高三新高考历史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