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9日 16:56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高中复习地理12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1 20:36:02

    高中复习地理第1、图像联系把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按照某些联系结合起来复习,效果会很好。比如气候类型图、洋流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的结合;美国的气候类型图和农业带图的结合;中国三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复习地理1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复习地理12篇

    高中复习地理 第1篇

    1、图像联系

    把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按照某些联系结合起来复习,效果会很好。比如气候类型图、洋流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的结合;美国的气候类型图和农业带图的结合;中国三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中国的自然分区图的结合;大陆东、西岸的气候、洋流、风向对比等,有利于整体把握地理分布知识。

    2、时间联系

    把握时间变化,是地理最后综合复习的又一线索。例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各气压带分风带位置北移———东亚、南亚盛行夏季风;再如把平时练习当中有关季节的描述加以整理,像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尼罗河水位大涨代表北半球的夏季等等,以此类推,专门总结,集中记忆。

    高中复习地理 第2篇

    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常用的区域逐渐勾勒出来。像东亚、西亚、南亚、中国、中国北方、南方、青藏地区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认清区域的从属关系,把区域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以一种开放的、联系的视角去看待区域,解决问题,避免孤立地分析区域。例如: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东亚五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北接北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西连中亚,南为南亚,东南与东南亚各国相邻或隔海相望。而亚洲西接欧洲,西南接非洲。好了,关于中国的区域位置就先分析到这,现在,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几道问题,看一下眼界是不是更开阔了。1、为了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应该广辟进口渠道,你能为此找到几条路线?2、我国的气候分别和哪些地区有相似性?

    高中复习地理 第3篇

    一、紧抓考纲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依据《考试说明》全面复习。《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备考的依据,可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0XX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做到一轮复习的省时高效?

    二、重视教材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

    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

    20XX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做到一轮复习的省时高效?

    三、紧扣图表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复习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图表复习可分为三种图表复习

    1、等值线图

    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2、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3、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一轮复习,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0XX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做到一轮复习的省时高效?

    四、关注热点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

    五、强化训练

    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

    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的单元与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的练习量远没有其他的数、理、化、外等学科大,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故平时练习应慎重选择,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

    20XX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做到一轮复习的省时高效?

    六、正确答题、掌握技巧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要掌握答题步骤、答题的技巧、答题的策略、审题和检查的方法,要通过考试,把考试的技巧和方法牢记在心中。

    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针对不同的题型,应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

    对选择题来说,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试题往往要求以果推因,有时则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综合题的解答时要有整体性思维,因为综合题的设计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思路,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发展方向或解决措施。

    如分析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时,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虑自然原因,如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高中复习地理 第4篇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热力状况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xx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xxmm)

    带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七: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高中复习地理 第5篇

    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总结归纳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比较法

    比如,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自我检测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摘录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推理、分类、总结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高中复习地理 第6篇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
    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
    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
    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高中复习地理 第7篇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高中复习地理 第8篇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
    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
    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高中复习地理 第9篇

    1、等值线图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
    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2、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3、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复习地理 第10篇

    1、立足学科基础,进行知识重组、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因此二轮复习中在以基础知识为本,在此基础上,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二轮复习中,不应再遵循课本知识体系的顺序,而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相应的专题类型,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但专题设计要精小,千万不要搞大了,内容多了学生嚼不烂。这样,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重视区域地理,强化地图、突出地理图表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经济区、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其实,理解地图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图就抓住了核心。二轮复习中要以图为纲,除设置地图专题外,在其它专题的复习中,均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区域图、原理图、数据图等多种类型的地图,并在练习中尽量多设计有图的试题,使学生习惯看图、识图、学会解图,乃至绘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不断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3、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教师在明确学情和考情的前提下,备课时做到目标要精准,内容要精要,过程要精实,选题要精当,全方位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是二轮复习的关键。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尽可能使课堂的有用信息量增大。课堂复习过程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还要注意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如区域空间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气候类型分析法、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统计图表分析模式等。使知识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能力。

    二轮复习中,课堂上还要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讲的过程中要结合练,同样对练习的选择教师要进行精选不能成套的使用一份题,学会取舍,必要时“剪刀加浆糊、复制加粘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着重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并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

    高中复习地理 第11篇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单元复习阶段,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单元复习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现在复习避免将课上成新课,构建知识体系。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

    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地理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

    高中复习地理 第12篇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

    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推荐访问:复习 地理 高中 高中复习地理12篇 高中复习地理(推荐12篇) 高中地理知识点辅导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