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9日 17:4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24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1 15:42:01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第1篇黑白双风暴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24篇,供大家参考。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24篇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篇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答:_________

    通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

    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

    【答案】

    (3分)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危害大)。

    (3分)指人为地,大规模地过度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含有否定意味。

    (3分)“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突出 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题目(一)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答案(一)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3篇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XX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XX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XX年10期,有改动)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略。评分:共2分。每条1分,建议合理即可。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相关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4篇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_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_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_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 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

    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5篇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C~。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6篇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答:_________

    通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

    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

    【答案】

    (3分)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危害大)。

    (3分)指人为地,大规模地过度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含有否定意味。

    (3分)“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突出 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20XX整理归纳相关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7篇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XX年第12期,有改动)

    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

    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回答这一问题。(3分)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8篇

    德州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所选文段中,石拱桥的特点是 , , 。(3分)

    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和 。(2分)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答案:打比方举例子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其它回答正确也可。

    答案示例:不能刪去。因为"大约""可能"表推测,刪去后表意确定,与实际不符,使说明的语言不准确。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相关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9篇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10点睡觉7点起床,跟9点上班5点下班一样,属于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可是,如今对于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这不禁令人要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候,我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谈判了。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但是最佳的睡眠时间却不能。

    ⑥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呆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的意念已经想安然唾去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它们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那个时候,不是我们说想睡就睡得着的。

    ⑦当现代生活将我们的都市夜晚打造成休闲与娱乐的最佳时段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睡眠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难以抗衡的敌手的袭击。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足浴会所、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的场景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以放松压力为借口而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应该属于睡眠的时间。

    ⑧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

    ⑨睡眠已经变成了我们白天战斗时到底是输是赢的试金石。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⑩所以,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睡眠问题的实质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而选择义无反顾地扑向火海的时候,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11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拖着疲倦的身躯,周而复始地混乱生活着的我们,终将得到睡眠的绝地反抗,而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选自《余姚日报》20XX年3月18日第6版,作者:小黑)

    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是形象的说法,通俗的说法是 。

    作者把“谁”归结为三方面,分别是:人们忽视早餐,晚餐吃得不科学; ; 。(3分)

    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3分)

    选文第⑨段“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一句中“这些东西”指什么?(2分)

    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拟写一则关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3分)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XX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XX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午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文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新华网)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0篇

    ①20XX年秋天,野生胡蜂蜇人夺命事件在我国陕西、四川、重庆、湖北等地频频发生,数百人被蜇伤,数十人不幸殒命。小小的胡蜂为何如此凶悍,竟频频向人发起攻击?

    ②胡蜂属于胡蜂科,主要吃动物性食物,尤其善于捕食昆虫,甚至还常常捕食蜜蜂,因此也是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胡蜂虽然有时也从各种花卉中吸食花蜜,但它们并不酿蜜,而是只将一小部分花蜜直接喂给幼蜂。有的群居型胡蜂会将小型节肢动物带回蜂巢给幼蜂吃,但大多种类的胡蜂会将卵产在猎物体内,幼虫孵化后便可直接食用猎物。胡蜂的工蜂性情暴烈凶狠,螫针明显,排毒量大,有攻击力,伤人事件便主要是这些工蜂所为。

    ③胡蜂虽然体型不大,但它尾部的尖刺却是致命的,一旦刺入人的皮肤,将其体内的淡黄色液体注入,里面潜藏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等致命毒素便可能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胡蜂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土名——七牛蜂,也就是说,七只胡蜂就能将一头牛活活蜇死。科学家发 现,胡蜂的攻击力是有区别的。头部有黑色斑点的胡蜂的攻击性要明显高于其他个体。一般情况下,斑点越多的胡蜂攻击性也越强。如果用空手道来打比方,脑袋上有黑斑的胡蜂就是黑带高手。面对“黑带”胡蜂,不仅人类要保持高度警惕,连它的同类也要礼让三分。

    ④胡蜂袭人多在秋季。春季,胡蜂个体数量处于越冬后的恢复阶段,一般出现得比较少,所以也很少袭击人;夏季,胡蜂数量虽然比较多,而且群势强壮,但由于植被茂盛,树木枝繁叶茂,便于其在巢穴隐蔽,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也相对较小。此外,夏季密林中昆虫的数量非常多,胡蜂的食物充足,其护巢的戒备措施也较为松懈,所以它们袭击人的事件也很少;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在北方会完全停止出勤活动,在外界很难发现胡蜂的踪迹,自然也不会攻击人。只有秋季,外界食物较为匮乏,各种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再加上我国北方秋季开始出现植被枯萎,树木落叶,使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这也会让胡蜂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蜂巢时,就有可能遭到攻击。

    ⑤胡蜂是群居的社会性昆虫,有着较为严密的分工,负责御敌和护巢的是工蜂。一个蜂巢内少则有几百只工蜂,多则有上千只。一旦守卫蜂感觉到敌人对其蜂巢有威胁时,就会发起攻击。攻击人的胡蜂会发出尖厉的声音,刺激其他工蜂的攻击性。胡蜂的蜂毒中就有报警激素,具有挥发性。杀死一只胡蜂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只垂死的胡蜂同样会散发一种信息素,向它的同伴发出遇到危险的报警信号,因此在几秒钟之内这个闯祸的人就会遭到胡蜂的围攻。

    ⑥因此,预防胡蜂蜇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要远离蜂巢,避免打扰胡蜂的正常活动。首先,人们要考虑尽量减少胡蜂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附近的分布,通过修剪树木及翻松土壤,减少胡蜂在树上、泥土中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要避免栽种果实多汁的植物,降低招引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吸引胡蜂。秋季野外活动时,人们最好不要涂抹香水等化妆品,以防胡蜂闻风而至,也尽量不要穿花枝招展的衣裙,携带的甜食及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来胡蜂。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其次,要适度摘除胡蜂巢。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选择晚间胡蜂夜肓不能飞翔或下雨天不外出时,采用袋装法、火攻法、水攻法、烟攻法、药攻法、灭火器攻击法等卓有成效的实战方法可以消灭蜂巢。

    ⑦胡蜂在没有感觉到威胁时,一般不会主动 攻击人类。当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人们不必理会。即使它们落在你的头上、肩上时,你只要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如果不慎遭到胡蜂攻击,被袭者一定要就近钻入灌木丛中潜伏,或面朝下俯卧,提起衣领罩住颈部,或慢慢地移动随身携带的帽子、头巾等遮挡颜面和头颈,屏息静气,纹丝不动。此时,即使狂怒的野蜂团团地围绕着你乱飞乱舞,也要保持镇定,耐心静候10~20分钟,待胡蜂散去后再伺机撤离。切忌扑打胡蜂,更不要拔腿狂奔,因为胡蜂对动态的物体极为敏感,而对静止的物体就较为忽视。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胡蜂哪几方面的知识?(6分)

    答: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6分)

    (1)胡蜂的工蜂性情暴烈凶狠,螫针明显,排毒量大 ,有攻击力,伤人事件便主要是这些工蜂所为。

    答:_______________

    (2)一个蜂巢内少则有几百只工蜂,多则有上千只。一旦守卫蜂感觉到敌人对其蜂巢有威胁时,就会发起攻击。

    答: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胡蜂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土名——七牛蜂,也就是说,七只胡蜂就能将一头牛活活蜇死。

    答:_______________

    胡蜂袭人为什么多发生在秋季?请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逻辑顺序。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的毒性、胡蜂对其它昆虫和人类的攻击力、胡蜂攻击人类的易发季节、胡蜂伤人的原因、预防胡蜂蜇伤的措施等

    (1)不能删去。因为“主要”表示范围,说明做出伤人行为的胡蜂大部分是其中的工蜂,但也不排除有其它胡蜂的可能性,如果删去“主要”,就成了“伤人事件全部是这些工蜂所为”,这不符合实际,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删去。因为“几百只”“上千只”表示数量,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每个蜂巢内具有的工蜂之多、保卫能力之强,如果删去,就不能具体准确地说明这一点,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七牛蜂的名字来由,便于读者理解;

    举例子。以七牛蜂为例,具体说明了胡蜂毒性大的特点,让人信服。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七牛蜂毒性大的特点,给人印象深刻。

    因为① 春季,胡蜂数量少,很少袭击人;② 夏季,胡蜂便于隐蔽,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小。③夏季,胡蜂戒备松懈。

    ④ 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不会攻击人。⑤秋季,外界食物较为匮乏,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胡蜂进一步加强戒备,警惕性极高。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1篇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4分)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 、 。(4分)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5分)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3分)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2分)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阅读答案

    一、(4分)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每点2分)

    【解析】文章共五个段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总领下文,尾段总结全文,中间三个段落可分为两层,第②③段为一层,第④段为另一层。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所需信息应在第②~④段中提取。第②段首句“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引出下文内容,第②③段内容由此展开;第④段首句“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引出下文内容,第④段内容由此展开,因此我们从这两句话中提取信息即可。

    (4分)持久思考(每空2分)

    【解析】首先理解“深阅读”的含义:“深阅读”的“深”有持久阅读、深入思考的意思,“深阅读”即“持久地、能深入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再联系文章第②段中“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第③段中“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来看,深阅读不同于对网络页面的浏览,而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方式。综合以上分析,再品读第②段画线句,从中找出与“深阅读”的“深”字意思相吻合的词语,即“持久”“思考”。

    (3分)示例一:举例子,举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实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大脑。示例二:列数据(字),准确说明参与此项实验的人数、组别和持续时间,使结论更具科学性。示例三:作比较,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相关区域的不同反应作比较,突出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解析】第④段画线部分中,“在一项实验中”表明此处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列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达,此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37位”“26人”“11人”“10天”等数字,表明此处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列举了……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达,此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证明了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们的大脑;“大脑皮层……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此处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其作用的分析可采用“将……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句式来表述,此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智能触屏手机用户和按键手机用户使用手机后大脑皮层的不同反映进行比较,说明了使用智能手机能改变人的大脑。

    (5分)(1)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危害程度之深。(比喻1分,语言特点1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

    (2)“不断”表示连续、不间断,准确说明在智能手机上频繁地敲打会持续改变人的大脑。(释词1分,分析1分)

    【解析】第(1)句中“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堪称”是一个比喻词,连接其本体“数字阅读”和喻体“耐心杀手”,将数字阅读对耐心的严重影响表现得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第(2)句中“不断”有“连续、不间断”的意思。联系前文,“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指的是在智能手机上反复敲打,“不断”一词说明了这种看似简单的反复敲打会塑造、改变人们的大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分)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A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②段,原文是“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文中并没有指定是“翻阅网页”,故A项前半句表述错误,后半句原文为“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文中并没有把大脑拽回去的意思,故A项错误。B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③段,联系文章看,应该是: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这种跳跃性阅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甚至谈不上逻辑。B项误用因果,错误。C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⑤段,原文是“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与C项表达的意思一致,正确。D项的内容在文中第⑤段,原文是“多动症……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只是说多动症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有密切关系,并没有说是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导致了多动症等现代疾病,错误。故此题选C。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2篇

    高峰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20XX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来源:Z&xx

    3、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4、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2、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3、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

    4、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3篇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_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_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_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 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

    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4篇

    ①所谓转基因 就是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 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同,

    ②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 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磁铁、高真空、超低压、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③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大面,种如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来跟它捣乱一下。

    ④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 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

    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3分)

    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上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3分)

    【答案】

    (1)处于微重力、弱磁铁、高真空、超低压、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2)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3)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干涉和参与

    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与梨的基因组不相同。或者答为: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5篇

    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参考答案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2分)

    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2分)

    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2分)

    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6篇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

    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一肆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

    ?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

    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3分)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2分)

    选交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2分)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参考答案:

    (3分)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3分)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2分)称赞与赞美之情。

    (2分)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

    (4分)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微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7篇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XX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列数字、分类别 作比较、打比方 作比较、下定义 列数字、作比较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

    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

    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答案:DDC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8篇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分)

    知识一:

    知识二:

    hè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分)

    举例子 (2分)

    B (2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3分)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分)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9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XX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XX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XX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1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1分)

    19、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0篇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答:

    16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分)

    答:

    17 、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8 、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9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15、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6、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7、“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9、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1篇

    什么是骨水泥?是骨骼粉碎加工制成的水泥呢,还是可以制成骨骼的水泥材料? 都不是。它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其实,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或骨固着剂。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关于是人体运动的枢纽,由于创伤或病变,可能变得僵硬、强直、出现疼痛症状,甚至无法活动。因而医生常进行“以旧换新”,将“废旧”关节切除,安上人造新关节。

    给机器更换零部件,通过螺钉或焊接就可以做到。而人体关节是具有活力的器官,换上的人工关节,无论材料是金属、陶瓷或塑料,均为无活力的假体。如何以死代生,“弄假成真”,将两者牢固连接,并保持日久天长也不松动,就要动一番脑筋了。就像瓦工砌墙须用水泥粘结、勾缝,木工家具要用榫头和乳胶一样,医生想到发明一种特殊材料,专门用来固定人工关节。

    经过多年研究,骨水泥在20年纪60年代初问世。骨水泥由白色粉末和无色带刺激气味的液体两部分制剂组成。使用时,只要按一定比例,将它们倒在一起调和,即可在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开始像砂浆,进而如同稀粥,接着变成面团一样,可以揉捏、挤压成任意形状,最后逐步固化,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医生在其硬化前,将它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人工关节。等到反应结束,局部温度稍微升高,摸上去有些发烫。此时,与优质建筑水泥同样坚固的骨水泥便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镶嵌,并牢牢地固定了。手术后经过短期康复,换上的关节即可发挥作用。这种固定相当牢靠,可保持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

    骨水泥作为人工关节手术的配套材料,它的出现被看作是人工关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大大促进了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解除痛苦。

    骨水泥除了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外,在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与卓尔不群。如良性骨肿瘤此起的骨质缺损,可用骨水泥填充。骨骼恶性肿瘤,发生病理骨折,可去除肿痛组织后,用骨水泥加钢针进行内部固定,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些伴有皮肤损饬的严重骨折,复位困难,又不好固定,可经皮肤打入多根粗钢针,进行复位,然后将皮肤粗钢针尾部相互连接,此时用骨水泥固定,既快又牢,十分方便。当然,骨水泥也有一些缺点,如填充时偶尔可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另外,它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

    为了克服骨水泥的缺点,医生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正从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如采用专门的骨水泥枪进行填充,放置减压管,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更为安全。再如在骨水泥加入适当比例的骨粒,日后骨粒吸收,人体骨骼组织即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不易松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长泥更将受到医学界的青睐。

    1、下列对“骨水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骨水泥不是骨骼粉碎加工制成的水泥,也不是制成骨骼的水泥材料,而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配套材料。

    骨水泥的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形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所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骨水泥的正名是骨粘固剂或骨固着剂,主要用来固定人工关节,并保持长久不松动。

    骨水泥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2、下列对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使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使用时,将组成骨水泥的白色粉末和无色带刺激气味的液体两部分制剂倒在一起调和,使它们在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中,骨水泥开始像稀粥,进而如同砂浆,接着变成面团一样,可以揉捏、挤压成任意形状,最后逐步固化。

    骨水泥固体后,医生净将它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工人关节。

    等到聚合反应结束,局部温度微升高,摸上去有些发烫。这时坚固的骨水泥便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镶嵌,并牢牢地固定了。

    3、下列有关“骨水泥治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骨水泥大大促进了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解除了痛苦。因此,骨水泥的出现被看作是人工关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骨水泥除了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外,在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很出色。如良性骨肿瘤引起的骨质缺损,可用骨水泥填充。

    有些伴有皮肤损伤的严重骨折,复位困难,又不好固定,可经皮肤打入多根粗钢针,进行复位,然后将皮肤粗钢针尾部相互连接,此时用骨水泥固定,既快又牢,十分方便。

    骨水泥也有一些缺点,如填充时就会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

    4、根据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骨水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说,是医生受了“瓦工砌墙须用水泥粘结、勾缝,木工做家具要用榫头和乳胶”等事实的启发的结果。

    置换上的人工关节,无论材料是金属、陶瓷,还是塑料,骨水泥都能将它与人体骨骼牢固连接。

    骨水泥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但是如果在骨水泥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骨粒,日后骨粒吸收,人体骨骼组织即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就不会再松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带来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骨水泥的使用会越来越安全,从而达到更好地造福病人的目的。

    参考答案:

    (应为“骨水泥的部分物理性质……”。

    (A项要加“按一定比例调和”,B项“骨水泥开始像砂浆,进而如同稀粥”,C项应为“固化前”。)

    (应为“填充时偶尔引起骨髓腔内高压”)。

    (应为“加入骨粒后,人工关节就不易松动”)。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2篇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 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XX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XX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XX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 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 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8分)

    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

    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 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利:(1)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2)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

    弊:(1)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2)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评分说明:(1)例子必须是日常生活 (2)影响可正面可负面

    答案示例: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3篇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5分)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4分)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5分):危害有:容易发生癌变(1分);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1分);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1分)。

    途径(2分):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3、(第一问2分):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第二问2分。选项不给分,但不写选项扣分)答案略

    4、(3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4篇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科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造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峰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原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吴,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使我们想得明造;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妹;使我们像春草一般择清楚,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追我们的个性。

    ⑨以北,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国不必说;就是东富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沫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途出点微黄的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来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体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什,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雷,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着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有删改)

    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4分)

    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在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5分)

    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苍绳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2)有风,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雪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是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清新,有朝气,使人精神清振

    ②清淡而隐约的光,使人愉悦自如

    作者最喜欢北窗,所以在书房的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墙上有石斑与窗子的距离适中,墙边种一排疏竹。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苍蝇微尘赋予了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房的宁静安逸。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加细致地写出了北墙外疏竹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态,清如明月、夏雨、冬雪,各有妙处.同时也使文章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作者对北墙外疏竹的喜爱。

    为下文写北墙作铺垫,将三窗与北墙作对比,更突出作者对北墙的喜爱。

    同意,作者在文中将窗赋予人的情感,同时在第⑧段中指出窗的光度影响态度,从而上升到人的行为与个性,北窗的粉墙、疏竹正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境界。

    推荐访问:说明文 答案 阅读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24篇 2023年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汇总24篇) 202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