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4日 21:24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集锦21篇(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21 15:18:0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第1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集锦21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集锦21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
    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
    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2篇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校长办公会关于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点,紧扣“质量”这一立足点,加强研究,大力实践,抓实教学常规工作并有所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办学风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学生为本。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二次备课的艺术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在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三、工作措施

    1、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好老教师和各级骨干老师的带头作用。

    2、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形成统一的有本校特色的讲学稿,保管好所有教学案、课件,供下__届使用。

    3、每周备课时,确定下周每节课的内容及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的教法和策略,严格把关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每章开课前,我们先阅读全章内容,确定全章的重难点,做完全章的课后习题。

    5、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在二次备课时重新修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掌握知识,力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6、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实验的环境。所以我们组上课时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以此强化课堂交流、探索、创新、提高效率。

    7、各教师及时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8、合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训练。

    9、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10、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讨论和交流上周的教学体验,互相促进进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3篇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
    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5篇

    一、 班级情况简析:

    这学期执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并担任一(1)班的班主任。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一(1)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
    一(2)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们大多都接受过学前教育,94%来自区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父母几乎都是来温打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普遍都较低,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作为数学老师真有点感觉人单力薄。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
    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基础性教学掌握,再有就是在整式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运用。

    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安排“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课后或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七年七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差,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课程进度缓慢。但部分学生学习仍非常刻苦,为了照顾这部分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也讲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不耽误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四、教学要求与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同级同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7篇

    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难点

    1、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习惯。

    课时安排

    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的标准)…………1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8篇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9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带一(9)班的数学。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
    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
    (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1篇

    一、概况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第一周

    2、位置 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四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第十五周

    7、认识钟表 2课时 第十六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9、总复习 4课时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2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3篇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方方面面都要俱到。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4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2、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6—10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教学难点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凑10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2—9.6

    准备课

    (3课时)

    2

    9.10—9.14

    位置

    (3课时)

    3

    9.17—9.2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

    9.24—9.29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5

    9.30—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2

    认识图形

    (4课时)

    7

    10.15—10.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8

    10.22—10.2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9

    10.29—1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0

    11.5—1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1

    11.12—11.16

    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12

    11.19—11.20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

    (2课时)

    13

    11.26—11.30

    期中复习

    14

    12.3—12.7

    认识钟表

    (3课时)

    15

    12.10—12.1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6

    12.17—12.2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7

    12.24—12.2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8

    12.31—1.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5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分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乐园

    1、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5、4、3、2加几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五)、总复习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6篇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7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
    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 16

    张小华20 13

    吴力军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8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个别孩子经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较随意,可塑性较强,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行了一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19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20篇

    Ⅰ、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Ⅱ、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
    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Ⅲ、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第21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一);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
    认识钟表;
    20以内进位加法;
    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推荐访问:上册 人教版 集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集锦21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划(集锦21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计划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