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4:08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14篇【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17 09:24:02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第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14篇,供大家参考。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14篇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篇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3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2篇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区时的计算

    (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3、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1、晨昏线的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2、晨昏线的主要特征: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5)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 解题时知道晨昏线,一定要绘出夜半球。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即地转偏向力)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北右南左)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则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明显。南半球反之。河流向哪岸偏,则哪岸侵蚀。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3篇

    1、水圈:海洋水(主要)、陆地水、大气水组成;其中陆地水淡水中以冰川为主体。

    2、河流的补给有降水、冰雪融水、湖泊和地下水;

    最稳定是地下水补给,最重要是降水补给。

    3、水循环发生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4、水循环图(P59)

    5、水资源:陆地的淡水资源;

    易开发的有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衡量水资源丰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

    6、洋流的形成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还受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影响。

    7、洋流模式图(P61)(判断旋转方向、寒暧流性质)

    8、洋流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暧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渔场:寒暧流交汇处和上升流(秘鲁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4篇

    一、地球与地图

    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3、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河流流向的判断:

    ①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选点: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开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地形特征的表述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满分术语: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地形崎岖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地势高低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5篇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珠三角基塘农业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水稻: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是亚洲季风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具有适合水稻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①分布 ②水稻特点 ③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利条件) ④区位条件

    1、分布: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中国(秦岭-淮河以南为主)、日本、韩国、朝鲜

    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

    ①分布:平原

    分布在平原地区,稻田集中在土地肥沃的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

    例如:恒河流域、湄公河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分布:丘陵

    在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区,人们依山势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2、水稻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4、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候:地处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水源:降水充沛,多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

    3、土壤:耕作历史悠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

    2、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廉价

    3、生产习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

    4、食物偏好:当地人民喜食稻米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①作物 ②特点 ③经营方式 ④分布

    ①作物:以种植小麦和玉米等谷物为主。

    冬小麦;秋季播种,要过冬;春小麦:春季播种,不过冬

    ②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③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④分布:

    1、世界(家庭农场为主):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

    2、中国(国营农场为主)东北、西北地区

    专业化和区域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特色。

    请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

    技术条件:良种、化肥、机械

    1自然条件: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 ?②、水源:河网密集,水源丰富

    ③、土壤:黑土分布,土壤肥沃 ④、地形: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2、社会经济条件:①、水路交通便利?②、水路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经营

    3、技术条件: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6篇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农业生产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种植植物:种植业。野生植物 培植 农作物

    饲养动物:畜牧业。野生动物 驯化 家禽或家畜

    农业生产的特点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显著特点。

    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不同

    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农业活动的要求:

    地域性————因地制宜 季节性———— 因时制宜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自然条件:

    1、气候:光照——分布地区 ; 热量——耕作制度

    1、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可达三熟;

    2、北方甜菜南方甘蔗。

    3、西藏河谷农业

    例如: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限制性因素

    ①、新疆的绿洲农业

    ②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③、渔业——海洋、胡泊或水库

    3、土壤:我国东南丘陵酸性土壤种茶、橘;北方碱性土壤种甜菜

    4、地形:

    ①、平原种植业,山地林果牧业;

    ②、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变化。这里的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城郊的园艺业(乳、禽、花、菜)。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2、交通—乳畜业和园艺业分布在城郊的交通沿线

    3、政府政策——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种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粮

    4、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技术):

    ①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5土地价格——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生产成本越高 ;单位面积产值: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在地价较高的城镇周围分布什么农业?——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蔬菜

    在地价较低的郊区分布什么农业?—— 单位产值较低的农业类型,如粮棉

    (3)技术条件

    ①、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内地人可以吃上新鲜的海鲜

    ②、良种——提高单产(杂交水稻)

    ③、化肥——提高产量 ④、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变化:
    古代: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今天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影响越来越突出。

    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新疆的哈密瓜,云南临沧的芒果。——气候

    杭州“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土壤

    云南盐津县的农民在缓坡丘陵种植茶树和核桃树,在平坦的耕地上种植玉米。——地形 近几年,由于市场对柑橘的需求量变大,导致甘蔗价格大涨,盐津县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

    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应接近城市。——市场 园艺业、乳畜业应布局在交通沿线。——交通 我国对种粮农民进行财政补贴。——政策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补充: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热量:温室大棚 水分:灌溉 地形:梯田(顺着等高线修建?) 土壤:熟石灰改造酸性土壤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7篇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8篇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9篇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概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一、地球公转概况

    概念——;公转方向——;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公转速度——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方向规律: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太阳位置“相反”:南“左”北“右”

    2、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4 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360? ; 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公转的速度: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每日约1°。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约30㎞/S。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近日点时最快;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远日点时最慢

    (二)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一轴 两面 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夹角:
    或23?26?=回归线的纬度; 轴黄夹角:
    或66?34?=极圈的纬度

    1、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2、黄赤夹角大小决定了太阳回归运动的范围

    3、度数在一定时期可以看作不变,但长时间有微 小的变化.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

    判断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连线法:?、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的位置,若在北半球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此刻的太阳高度角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小,到晨昏线减小为0°

    正午太阳高度的经度分布规律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或在南半球,或在北半球),则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因为: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12个小时,即等太阳高度线的左右跨度大于1800个经度)。

    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0篇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1篇

    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2篇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评价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发射基地。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高空出现“极光”现象;影响气候(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3篇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15o/时(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赤道不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公转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出现: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

    1、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24小时);太阳回归运动:1回归年

    2、晨昏线:(要懂得画图)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昼夜平分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的地方时。伦敦为0区。

    地方时的计算:每差15o=1小时(每1o=4分钟),向东就加向西就减。

    4、二分二至图:(边看图边记)

    (1)冬至:(12月22日)

    A、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B、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H达一年当中值;

    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2)夏至:(6月22日)

    A、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B、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上:H=90o)

    C、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H达一年当中值;

    南半球则是H达一年当中最小值

    E、北半球的白昼是一年当中最长(南半球白昼一年当中最短)

    (3)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

    A、全球昼夜平分;

    B、正午太阳高度角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C、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则温度适中(2)质量体积适中则存在大气层(3)体积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则产生海洋

    8、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9、太阳活动:(1)耀斑:色球层;最激烈的显示

    (2)黑子:光球层:周期是11年

    10、太阳活动的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1、莫霍界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发源地

    1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 第1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

    2、陆地自然带

    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

    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

    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

    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

    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

    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

    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

    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

    2、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巴西高原东南沿海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受地形的抬升,降水多。

    2、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中美洲的东北部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1、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2、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几内亚湾北侧狭长分布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1、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蒸发弱,降水少

    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向赤道延伸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

    巴塔哥尼亚高原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1、安第斯山脉阻止向东扩,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2、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其向低纬延伸。3、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推荐访问:知识点 复习 地理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14篇 地理高三复习知识点(实用14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