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8:46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名人故事19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14 17:24:01

    名人的故事第1篇李白跳月的故事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据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19篇,供大家参考。

    名人故事19篇

    名人的故事 第1篇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据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名人的故事 第2篇

    1961年4月12日,当加加林在太空飞完了108分钟,按下“25”那个神秘密码以后,东方——1号飞船降至700米高空,随之,加加林跳伞平安地落回了地球。这个25岁的矮个儿上尉,代表人类圆满地完成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次飞行!

    几分钟后,消息在全球炸开。世界各大电台、报纸竞相报道这位一夜升空的超级明星。接着,他与火箭之父科罗廖夫并肩坐在了一起,与苏共中央赫鲁晓夫握手、交谈,与政要、名人拥抱举杯,大小勋章挂满胸前,军衔从上尉升至少校,接着成了茹科夫斯基军事学院学子,然后又进了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连他的微笑也有了传奇色彩,向后梳的头发也成了迷人的时尚。他走到哪里都有人硬要与他交朋友,无论到哪里都有盛宴款待。

    以前,他认为赫鲁晓夫简直是神,到这时候,他发现是神的还有他,尤里·加加林!

    于是,他常常无视法规,驾着国家赠送给他的伏尔加小轿车在街道上飞奔,甚至因为喜欢上了一位护士而不顾影响地从大楼窗口飞身跳下。

    有一天,他又闯红灯了,这一回他的伏尔加撞翻了另一辆汽车,两辆车毁得不成样子,幸好他和另一位司机都只受了点轻伤。赶到出事地点的警察自然一眼就认出了加加林,连忙举手行礼,冲着他笑,并当即保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边上,那位受害的退休长者虽然受了伤,但见面前立着的是加加林,也赔起了笑脸。随后,警察拦下一辆过路汽车,嘱咐司机将加加林安全送到目的地,下一步,准备将全部责任记在老人身上。

    加加林坐上了车子,但老人的苦笑和伤势在他的脑海中已驱赶不去,让他无法不想的是:原来,英雄也有致命的时候,也会让执法者颠倒黑白,深爱也可能让一位

    退休长者违心顶罪。这一刻,加加林的淳朴本性复苏了,他让司机迅速开回出事地点,在警察和老人面前诚恳地认错,帮助老人修好了汽车,并承担了全部费用。

    光环本来连上帝也没有,都是周围人特别是好心人加上去的。光环加足了,再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上帝;但只要去了光环,上帝也会发现他与凡人没有两样。

    所以,不要轻易挥霍别人加在你头上的光环,否则,你会发现,当光环完全消失的时候,你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名人的故事 第3篇

    孙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对护理人员的尊重,更突显了他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终如一的悲悯情怀

    名人的故事 第4篇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读完的电影系学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加大电影系二年级时拍了一部22分钟的短片,参加亚特兰大电影节,好莱坞的投资者看了,马上与他签约,斯皮尔伯格因此辍学,到好莱坞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把握机会,坚持要完成学业,他或许成不了大师。

    但40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他还是很介意年轻时的学业没有完成。夜深人静时,斯皮尔伯格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今天你是好莱坞权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轻人的名气、金钱的保证,但那又怎样呢?你曾经背弃过自己的承诺,无论再有钱、名气再大,你的品格还有个小小的污点,因为你曾经当过逃兵。

    斯皮尔伯格回到大学,用假名重新注册插班,用假名考试交卷,只有几个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课与其他学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学者审阅。课程要求学生交电影实习作业,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选取了12分钟的影片,还交了《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的片段。大学电影系助理教授凯利为他总评分,给他成绩“良”,评语是“该学生对音响、灯光、剪接和剧本管理颇有驾驭力”。

    这位《侏罗纪公园》的主人还要副修一门叫野生生物的学科。教授说他精于恐龙知识,上课谦卑有礼,除了有一天在课堂上把一只脚搁在书桌上。他向老师道歉,解释是前一天与儿子一起玩滑板扭伤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学生,不要对这个天王级的同学有什么崇拜的眼光,只把他当普通人。学生做到了,没有向他索取签名,但在毕业典礼的那天,他们告诉父母:我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同一年毕业。

    在虚荣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学,并以盖茨为例,说盖茨也没有读完哈佛。但学业没有完成,是毕生的心理创伤,即使缝合了,也还在心头留下疤痕。终有一天,我们都会为年轻时一件没有交的功课、一项未完的工作,或辜负了的一个人而感到遗憾,醒悟一切名誉和财富都不能补偿。这样的遗憾,像风湿症,通常在中年以后发作。斯皮尔伯格不惜代价,治好了他的风湿症,他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名人的故事 第5篇

    1、唐伯虎潜心学2113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5261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4102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1653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大嫂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后来有一个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汉文帝亲尝汤药

    有一次汉文帝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亲,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服侍母亲的病,总是很殷勤,看护得精心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眼睛没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亲服用。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亲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名人的故事 第6篇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的故事 第7篇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小时候就深深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从瓜地西头道上过来了两个逃荒要饭的。一个是白胡子老人,一个是五六岁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带着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见到西瓜,哭闹着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劝说怎么吓唬都不行。

    宋江看着怪可怜的,正打算摘个西瓜送给小孩,忽然发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呢!他怕父亲责备,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一来,小孩哭得更凶了,声音嘶哑,真叫人受不了。宋江坐立不安,怎么办呢?最好有个办法,既让小孩吃了瓜,又叫父亲不生气。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急得他直跺脚。嘿,这一跺,系在腰带上那串父亲给的赏钱“当啷”直响。宋江心头一亮,有了好主意。

    宋江来到一老一少跟前,大声说:“这小孩要吃瓜?白给不行,你们身边有钱的话,我卖你一个。喔……有十文钱,刚才要来的……够买一个。行,我去摘……”

    这些话全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人哪有什么钱呀。他瞪着两眼望着宋江,越听越糊涂。

    宋江不管这些,摘了个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

    小孩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来,千谢万谢。

    宋江怕露馅,赶紧把老人扶起来,推他走了。

    “你在演什么戏,啊?”父亲走来,脸沉着问。

    宋江心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卖了个西瓜。”说完,指了指身上那串钱。

    父亲冷笑一下:“这不是我赏你的钱么?”

    宋江见自己的机关被父亲点破了,脸涨得血红,一声不吭。

    父亲轻轻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这事你没错。把瓜送给这样的穷人,是应该的……”

    名人的故事 第8篇

    例子一:美国的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例子二:帮助打平天下的大将,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例子三: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顾他自己的,不由得慨然感叹:如果没有、、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这番辉煌业绩。他举杯向那些已经被消灭了的敌人敬酒,并大喊:“来世再与我为敌吧!”无须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康熙是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感慨发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设,没有那些内忧外患,康熙将是一个平庸的太平皇帝,从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名人的故事 第9篇

    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与众不同。

    十四五岁,当别的孩子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她已经是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了,主演过电影,在影视圈里小有名气。

    所有的人都以为,她会继续在影视方面发展。也许,她能成为下一个影后!

    但是,她就是她,她就是与众不同的她,她选择了东渡日本留学。

    交完学费,她的衣袋就空了。她原本可以向家里伸手要钱,但是,她相信自己可以赚钱上学。

    是的,命运很眷顾这个幸运的小女生,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这个小女孩的工作是打扫卫生,地点是1~18楼的女厕所。10月的日本,闷热潮湿。她必须在弥漫着臊臭的狭小空间里,用手把纸篓里的污秽物一个一个地掏出来扔掉,然后用抹布把便器上的粪尿擦干净。这样的工作,她一干就是5个小时。稍不注意,就会招来日本“女监工”的唾骂……

    有一次,她不小心碰翻了水桶,一位穿着体面的日本女人踉跄着就要滑到。一紧张,她一下跪倒在脏水里,抱住了妇人。妇人摇摆几下总算站稳了。

    没有感谢的.话语。看见妇人裙摆上的两个脏手印,“女监工”不由分说,戴着那双刚掏过厕所的手套,摁着她的头,让她像捣蒜一样鞠躬道歉。

    眼泪很快就滑落脸颊,17岁的年纪,曾经光鲜的她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看不完的脸色,洗不完的厕所,背不完的日语单词。她不相信眼泪,她不相信失败,她不相信有做不成的事情,她必须坚持,她必须考上日本的大学!

    累得晕倒在电车上时,她忍着;得了血管瘤一个人躺在医院里的时候,她忍着;打工时托盘压得她伤口撕裂,血水、脓水和纱布粘连在一起的时候,她忍着……

    能忍的她忍了,不能忍的,她也忍了。于是,命运开始垂青这个“能忍”的中国姑娘。

    1993年,她走进了日本NHK,做了一名中国语讲座主持人。

    1996年,她走进了日本民间放送电视台。

    1997年,她走进了朝日电视台。

    在这个对礼数要求极严的圈子里,她作为一个“外国人”,以阳光的笑容、优秀的综合素质征服了亿万观众。她是日本多家电视台里有固定节目的唯一的中国籍主持人。

    对于我们来说,她的面孔并不陌生。她的名字和《快乐中国》、《正大综艺》、春晚等中国名字连在一起。她就是——朱迅。

    名人的故事 第10篇

    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那一年,19岁的曾曾应邀去一个剧组试镜,在那个剧组她认识了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当红小生,因为是老乡的原因,两人很快熟络并产生了感情。但两人的恋情遭到了曾曾家里的强烈反对,父母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演员,在他们看来,名气金钱都不重要,女儿找一个可靠的丈夫才是最终的目标。曾曾的父母认为,男演员接触的美女演员太多,容易在拍戏的时候产生感情变化。

    这段感情持续了整整三年,终因双方家庭的反对而失败告终。曾曾清楚地记得,与男友分手是在大年初二的晚上。她刚从老家重庆回到北京,男友请她吃了一顿烛光晚餐并跟她说:“曾曾,无论将来我们的结局如何,我都会一直爱着你”。男友的话让曾曾心里“咯噔”一下,她意识到了什么。果然,饭后男友悲伤地说:“曾曾,咱俩的事儿,让我明白,爱情可以很浪漫,但婚姻终归是要走向繁琐,我们都是孝顺的孩子,都不忍心让父母伤心。我祝福你,以后一定要比我过得更幸福。”说完,男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留下曾曾一个人站在雪地里,泪如雨下……

    后来,曾曾从好友那里得知,那晚,男友一个人在雪地里走了一夜,然后开始了持续几天的发烧。毕竟是两个深爱的人,毕竟是三年的时光,分开了,怎么能不难过?这样的分手,让曾曾有种窒息的感觉,她不仅仅是心痛,更多的是对现实的种种无奈。那一次的恋爱,也让曾曾明白了,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儿,不是你情我愿就可以的,而是两个家庭的关系总和。

    走出失恋痛苦后的曾曾,每一次看到身边的好友甜蜜地恋爱,都会由衷地祝福,并祈祷他们能牵手走到生命的终点。她甚至有点抱怨自己,为什么在爱的面前如此的小心翼翼,如此的不坚定,不勇敢。

    想到了自己的那段经历,再看看眼前这个母亲的用心良苦,曾曾决定接受这次非同寻常的“演出”任务,帮助宋思文恢复记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的发展远远没有曾曾想象的那么简单。

    次日,宋母就提着一袋资料到公司,曾曾一看都是些照片、复印的日记和磁带等。面对这一大堆“剧本”,曾曾骑虎难下。为了把“戏”演好,她不仅温习了这些资料,详细了解了宋思文的过往,她还根据青青的一张高中照片,把自己设计成学生时代的“青青”。曾曾习惯长发披肩,为了进入角色而忍痛割爱,将秀发剪短,修成一个淑女模样的学生发型。父母知道此事后也很支持,觉得女儿想演戏想疯了,如今当不成演员了,在生活中当个发烧友也挺好。

    一切准备妥当后,宋母和曾曾一起设计了两人意外邂逅的场景。那天,曾曾按照与宋母的约定,准时来到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门口,这是宋思文高中时的学校。他出事后,母亲就经常带他到曾经读书的高中、大学校园走动,希望儿子有一天能触景生情。

    上午10时,宋思文和母亲刚经过校门口,曾曾就走到他跟前说:“宋思文?果然是你!”接着,她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高中的事情,还从手机中翻出一张高中时的照片说:“我是青青呀,你不记得了吗?”宋思文自始至终很少说话,但他显然很激动,羞涩地挠着头说:“对,你是青青,你最会吃桔子了……”站在一旁的宋母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禁喜形于色。因为第一次见面效果不错,宋母又安排儿子与曾曾“巧遇”了几次,他每次都会想起一些事,即使一段时间不见,他也能认出曾曾,并且叫出“青青”的名字。

    让曾曾措手不及的是,宋思文果然进入了状态,把她当做了真实的青青!其实,每次与宋思文见面,宋母都会准备好资料,对见面的时间、地点进行设计,在程序上就像一个地道的演员。宋思文却不这么想,他的记忆似乎只停留在高中阶段,停留在青青一个人身上!有一天,他背着妈妈给曾曾发短信:“青青,你变化那么大,生活那么好,真让我羡慕。可是我还要吃药,还要去医院……真不想回忆过去的事情,记忆就像手中的雨滴,越想抓紧,流失的就越快。青青,记得填志愿的事吗?你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曾曾立即约宋母见面,商量对策。宋母看了信息后,想起儿子曾经说过此事:他本来要跟青青报考同一所大学,谁知青青临时改了志愿。他意识到这是青青故意回避自己,因此就再没有联系她了!知道这个情况后,曾曾就向宋思文解释:“我本来也是想上重庆大学的,可是老师让我搏一搏川大……”那天见面时,曾曾特意买了一袋桔子。为了显得两人亲密,她剥开一个,掰一半给宋思文吃……

    曾曾事后才知道,这个弄巧成拙的举动,深深刺痛了宋思文。原来,宋母见儿子那天回家后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就问这是怎么了,儿子始终一言不发。宋母只好等到夜深人静时翻看儿子的日记,见上面写着:“青青,你说过桔子跟梨子一样,是不能两人分着吃的,那样做象征着掰开、分离。你今天掰开了桔子,要暗示什么呢?”宋母一看大惊失色,心病还须心药医,只有向曾曾求助了。为了让宋思文的情绪乐观起来,曾曾就主动约他到解放碑爬台阶。那天,曾曾本想提前到,临时遇到堵车,就耽误了。当她赶到约定地点时,宋思文已经到了。看到“青青”额头上渗出汗珠,宋思文就蹲下身,将曾曾背了起来……曾曾看到不远处,一个男孩也是这样背着女朋友爬台阶,她没有拒绝……

    晚上,宋思文发来了一条短信:“我很享受背你爬台阶的时光,每上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曾曾没想到宋思文如此多愁善感,可是又不能让他“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那样的话,即使帮他恢复了记忆,也会对他造成伤害。曾曾让宋母联系了宋思文的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去郊游。在曾曾的介绍下,他才记住了大家的名字。而同学们谈起高中的事情,他依然记忆模糊,只记得跟青青有联系的一些事。

    这次郊游,扩大了宋思文的生活圈,他显得很开心,曾曾也找到了退出这场演出的台阶。原来,同学们得知曾曾扮演“青青”的真相后,感动之余又为她担心,因为再好的戏也要收场,曾曾不可能一直演下去!同学们于是纷纷行动起来,由他们三三两两组织在一起,要么去宋家办patty,要么把宋思文约出来聚会,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好让曾曾逐渐淡出。

    到了2008年以后,帮助宋思文恢复记忆的团队进一步扩大,逐渐延伸到他的大学同学中,曾曾有时参与,有时故意缺席,让宋思文慢慢适应这些变化。

    名人的故事 第11篇

    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

    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陈绞痛。这次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采用。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书稿紧紧抱在怀里。

    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语言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的故事 第12篇

    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富翁跟儿子说:“我让你摔这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也未必信得过,何况是其他陌生人!”讲完了富翁与儿子的故事,这位讲故事的父亲也伸出双臂,对儿子说:“来,跳下来吧,我会接住你。”这时儿子的心里已经不安起来,这个故事使他对人性产生了怀疑与恐惧。

    可是在父亲地连声催促之下,儿子还是咬咬牙闭上眼睛跳了下去。他以为自己会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当他睁开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躺在父亲的怀抱里。父亲对他说道:“我也想让你学到一课——有时连陌生人你也可以相信,何况是你的父亲!”

    名人的故事 第13篇

    本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映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

    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

    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

    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的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地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

    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感悟: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进你,甚至爱上你,成为你开启你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有时候,“人缘”的获得就是这样“廉价”而简单。

    名人的故事 第14篇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名人的故事 第15篇

    以前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兄弟姐妹,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悲哀很悲哀,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这天我兄弟姐妹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留意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方写道:“这天我兄弟姐妹救了我一命”。

    兄弟姐妹一头雾水,个性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就应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兄弟姐妹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就应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名人的故事 第16篇

    今天是7月16日,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名为《名人故事》的书。这一本书里面讲述了许多关于名人成长的故事,例如:《科西嘉少年》、《李四光与冰川漂砾》、《化石为泥》……

    在这一本书里还讲解了许多的名人,其中有一些名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拿破仑、李嘉诚、比尔 . 盖茨、爱因斯坦……

    其中,《为读书遭毒打的人》这篇故事最让我受益匪浅。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高尔基。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来到了一户人家打工。因为在打工的过程中看书,而被女主人拿木柴打。高尔基忍痛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可以拿着这些柴刺去告女主人。于是高尔基拿着柴刺要去告女主人,因为女主人怕高尔基去告她,便答应高尔基在工余时间可以去看书。

    读完这篇故事,我知道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空余时间去读一些有意义的书,不要浪费任何一秒钟。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也要好好学习高尔基的这种求学的精神。

    名人的故事 第17篇

    四季轮回,花开花落,生活于人世间,人并不是孤单的。因为除了父母,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许多朋友,我们应该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同样也要对朋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是朋友,使我们感受带人世间的友谊。

    亲情,爱情和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与亲情,爱情相比,友谊是这三种情中最平淡的,它不像亲情意绵绵,也不像爱情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友谊是三种感情中最博大的。如果你愿意,许多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友谊,有时是平淡的,有时又让人充满激情,不同的时候它有着不同的美。

    友谊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几十年的时光,足以滴水石穿,几十年的时光,足以使天地见证容颜的失色。然而,友谊在时光的流逝中,却能如陈年老酒一样,愈久愈香。年轻时的友谊,就像一幅工笔画,追求的是细节的逼真,哪怕有一点瑕癖,都会影响到整幅画的效果。年老时候的友谊,就像一幅水墨画,追求的是神似。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却不会褪色。

    让我们感恩朋友吧,感恩朋友像大地一样赋予我们拨打的胸怀,感恩朋友像鲜花一样带给我们芬芳,感恩朋友像雨露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感恩朋友像清风一样带给我们清爽。

    名人的故事 第18篇

    1991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家小学。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钢琴师只教了儿了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

    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爸爸辞职、卖房子,背井离乡,到处求人,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将来上中央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琴了,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了。在他们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你父亲送你来北京,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然而,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0年之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名人的故事 第19篇

    一个美国人为妻子治病跑遍了世界,最后来到了中国看中医。老外已经为妻子看病已经花完了钱,但由于语言的问题,到北京以后还是没办法决定请一个翻译,一个来自宁夏的贫困生接受了这份待遇很低的工作。在帮老外看病的过程中,宁夏小伙子除了翻译以外还帮挂号拿药,像一个勤杂工。故事的转折在于有一个比这更挣钱的给大公司谈项目当翻译的活在等着小伙子,老外没办法,只好让他再找一个翻译,哪怕只会最简单的交谈,但小伙子想了半天决定留下来,老外强忍住眼里的泪花,什么也没有说。老外带妻子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回去了,第二年他妻子去世了。一晃三年过去了,小伙子该毕业了,现在大学生多了工作难找了,他正在为工作之事发愁时,突然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一封信,是那个老外的,说:他为小伙子的善良与为人打动,三年来他念念不忘,如今他在她太太去世后又重新打理公司,现在想到中国方面发展,需要一名代理人,问小伙子愿不愿意,报酬是每月八万美金。

    小伙子的好运,仅仅是因为几年前他做了一点与人为善的事,仅仅是付出了一点小小的牺牲——滴水之恩涌泉之报。

    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果关系,人世间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泽,你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也许在得到你帮助的人那里你很快能得到回报或过一段时间可以得到回报,也许得不到回报和得不到直接的回报,但这些好像都没有关系,因为你的出发点是不求回报,所以你没有期盼回报的心情,所以你可以很平常心的继续生活,所以你还可以继续做与人为善的事,所以……没有所以,就像也许没有也许那样,在你前行的路上,你投入的滴水,也许已经变成了涌泉在等你!

    那天,朱师傅五点半交车,看看表已经五点一刻,便把“暂停载客”的牌子竖了起来。正是周末,四十中门口涌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师傅忍不住习惯性地把车停了下来,盯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他们一律穿着朴素的校服,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师傅,我,我想坐您的车。”一个跛足女孩背着书包走了过来,看看左右,急急地说。

    朱师傅说得交车了,他只是停下来歇一会儿。女孩低下头,过了几秒钟,她又恳切地说:“谢谢您了,师傅。我只坐一站地,就一站地。”

    那一声“谢谢”让朱师傅动了心。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发白的校服,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书包,忍不住叹了口气,说:“上车吧。”

    女孩高兴地上了车。走到转弯处,她突然嗫嚅着说:“师傅,我只有三块钱。所以,半站地也可以。”

    朱师傅从后视镜里看到女孩通红的脸,没说话。这个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可是五元啊。

    开到最近的公交站台,朱师傅把车停了下来。女孩在关上车门时高兴地说:“真是谢谢您了,师傅!”

    朱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从那个周末起,朱师傅每个周末都看到女孩等在学校门口。几辆出租车过去,女孩看都不看,只是跷着脚等。女孩在等自己?朱师傅猜测着,心里突然暖暖地。他把车开了过去,女孩远远地朝他招手。朱师傅诧异,他的红色桑纳娜与别人的并无不同,女孩怎么一眼就能认出来?

    还是三块钱,还是一站地。朱师傅没有问她为什么专门等自己的车,也没有问为什么只坐一站地。女孩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朱师傅很清楚这一点。

    最后一次乘车

    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朱师傅养成了习惯。周末交车前拉的最后一个人,一定是四十中的跛脚女孩。他竖起“暂停载客”的.牌子,专心等在校门口。女孩不过十四五岁吧,见到他,像只小鹿般跳过来,大声地和同学道“再见”。不过五分钟的路,女孩下车,最后一句总是:“谢谢您,师傅。”

    似乎专为等这句话,周末无论跑出多远,朱师傅也要开车过来。有时候哪怕误了交车被罚钱,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

    时间过得很快,这情形持续了一年,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看着女孩拎着沉重的书包上车,朱师傅突然感到失落。他知道,女孩要初中毕业了。她会去哪儿读高中?

    “师傅,谢谢您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坐您的车,给您添麻烦了。我考上了辛集一中,可能半年才会回一次家。”女孩说。朱师傅从后视镜中看了一眼女孩,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女孩果然很优秀,辛集一中是省重点,考进去了就等于是半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

    “那我就送你回家吧。”朱师傅说。

    女孩摇摇头,说自己只有三块钱。

    “这次不收钱。”朱师傅说着看看表,送女孩回家一定会错过交车时间,可罚点儿钱又有什么关系?他想多和女孩待一会儿,再多待一会儿。女孩说出了地址,很远,还有七站地。

    半小时后,朱师傅停下了车。女孩拎着书包下来,朱师傅从车里捧出一只盒子,说:“这是送你的礼物。”

    女孩诧异,接过礼物,然后朝着朱师傅鞠了一躬,说:“谢谢您,师傅。”

    看着女孩一瘸一拐地走进楼里,朱师傅长长叹了口气。女孩,从此就再也见不到了?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推荐访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