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10:36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21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14 15:30:04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重点】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21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2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 径 斜 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⑴ 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⑵ 小组交流。

    ⑶ 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⑴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⑵ 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状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潜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
    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
    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完美;
    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
    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
    可贵的亲情、友情;
    神奇的科技世界;
    国际理解和友好;
    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资料。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超多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持续“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资料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七班共有学生76名,其中男生41名,女生35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优等生出色,潜力生较多这种状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必须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潜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用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齐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潜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4、这个学期,根据班级状况,计划期末成绩人平分到达70分,及格率90%,优秀率50%。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注重口语交际潜力的培养及写话潜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用心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6、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就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7、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8、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取教学策略。

    六、教学进度表(略)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泽征尔的判断》,下面请同学做导学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二、阅读感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解决导学案上设问导读。

    三、自学检测(解决导学案“自学检测”)

    四、合作交流

    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课件“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看课件)

    (1)皮巧根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是怎样架桥的?

    (3)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2、学生交流。(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五、展示点拨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4篇

    时间飞逝,一转眼之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本学期我担任三(1)班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
    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上《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香港的图片,让学生从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播放香港的歌曲,在优美的歌声旋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如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也可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比起简单的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有许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趣味生动的课文。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如上《掌声》、《陶罐和铁罐》、《**开天地》等课文,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一是由于课文内容的生动、情感真挚吸引了他们。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把他们融入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出情感。我又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词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小摄影师》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小男孩很有勇气,有的说小男孩很有耐性很好学——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如《十万为什么》等课外书;
    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花钟》后,组织学生到课堂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是管乐班,学生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
    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6、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加强,在下学期的学习中会更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继续努力工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3、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通过词语的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学会观察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感知搭船的鸟

    1、课前热身。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鸟?

    2、出示“搭”字的甲骨文,看图猜字,教学“搭”字。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5、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简介。

    6、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7、教学生字。(1)舱:舟字旁不出头,横折钩和竖弯钩不沾在一起。(2)漂:示字的上横短,下横长。(3)嘴:口字旁不过横中线。(4)翠:上下结构,羽字无勾,让空间给卒字,占位卒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二横是关键笔画,最后一竖不穿心。

    8、描红生字。

    9、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0、认识翠鸟,理解“翠”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环节通过生字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生字教学中,体现文中识字、句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重点字词、比较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拓展文本,识搭船鸟外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图片:船蓬、橹、蓑衣、船舱、船头。

    2、积累感受象声词——“沙啦、沙啦”。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抓住这只翠鸟哪方面来描写的?写了这只鸟身体的哪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哪些颜色?

    4、对比鹦鹉图,猜一猜哪一幅图中的鸟是真正的翠鸟?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5、出示另外两篇描写翠鸟的文章,对比感受描写翠鸟外形的特点。

    出示:一身鲜翠欲滴的羽毛,一只鲜红的嘴巴,这是一只新生的翠鸟,展开翠绿的翅膀,向河边飞去,又用灵活的眼睛注视着河面,继续寻找它的下一个猎物。

    (1)指名读,说一说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羽毛、嘴巴、翅膀、眼睛)

    (2)小结:这里和郭风爷爷一样描写了翠鸟的羽毛、嘴巴、翅膀,作者还抓住了一双灵活的眼睛进行描写,看来作者还关注了翠鸟的眼睛。

    出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翠绿色花纹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浅绿浅绿的。腹部的羽毛又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指名读,对比前两篇文章,这位作者又抓住了翠鸟哪些部分来描写?(预设:羽毛、嘴巴、翅膀、眼睛,加了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用了比喻句)

    (2)小结:相同的美,观察的角度不同,它们的美就会各具特点。

    (3)对比三篇小短文,你发现作者是怎样写小动物的?(描写有序、用词准确、抓住特点)

    6、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描写动物的简练精妙。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部分,以图解文,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船篷、蓑衣、摇着橹的船夫以及学生不常见的翠鸟,让学生尽情发言。通过看图、读文、读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意识。同时,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策略,以精读带博览,通过比较、补充、求同、欣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三、读中入境,突出搭船鸟的活动特点

    1、“我”在自然中发现了翠鸟、感受了翠鸟的美,脑海中出现了三个问题,对翠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并体会ABB式的词语,认识到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4、找到翠鸟捕鱼时候的动词,圈出来,全班学生读一读。

    5、小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动物的活动特点来写。

    四、回顾体会,总结写法特点

    1、朗读课文。

    2、归纳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体会了作者描写时抓住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的表达方法,原来写小动物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描写有序、用词准确,就一定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

    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

    1.(课件出示)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课件)范读

    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

    (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学生感知古诗大意(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

    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

    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红黄蓝绿队赛读)

    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

    出示范画,欣赏

    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 )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

    四、作业超市

    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

    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

    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

    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2.教师小结

    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7篇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不再拉一些客套话,不再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虽然大家忙,但并不是日理万机;
    你孩子在这里读书,你来参加家长会是应该的;
    来参加一次家长会,有多少效果我说不上,但你不来,你永远不知道跟别的家长对教育认识上的差距有多大。原来的家长会有这个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恨铁不成钢地说着某些孩子的不足或者家长做得不够,而家长们也只是被动的听听算了。老师说得好,你们听听就过去了;
    说得不好,你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真没水平。

    班级情况

    现在我就班上的情况来谈一谈,孩子们在这个学期进步很大。特别是下面这几个同学进步很快吴凡、杨极舒等同学。这次考试大部分同学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做得很好。课外阅读和作文做的不好。三年级的语文,逐渐在向高年级过渡。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尤其显得重要。所以这学期我重点抓了孩子们的阅读和作文。但我在班上做过调查,全班51个人,能在家经常看课外书的同学只有这几个:石钰研、董柠睿。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可我们的孩子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所以本学期我让孩子们在读课外阅读的时候画出好词好句,并写一写感受。其实就是为了督促孩子读书,作为一种检查的手段。

    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很好,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作业糊弄,有找别同学代做现象。希望咱们家长在家能督促一下。

    接下来,我就谈谈语文学习的要求。,

    一、阅读

    语文主要指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

    相比以前的年级,阅读知识增多,有了作文课,有些孩子一时难于适应,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听”不仅指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包括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的训练是占了很大比重的,班上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到认真听别人发言。

    现在的孩子都会“说”,有时说出的话也有一定的深度,每天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里,家长可有意识地跟孩子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仅增进感情也是训练说话的好机会,最好让孩子说完整、有条理。要说出精彩的话来,除了必要的生活经验,还需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现在我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坚持读书,至少短短的文章你要读一遍,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读一遍跟读三遍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至少读了一篇文章应该知道一个词语,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每天一定要监督孩子读书,

    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很喜欢读书,课外知识很丰富。但大部分同学没有阅读的习惯怎样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假如您也有时间,假如你也喜欢读书,我建议您与孩子一起读,然后进行分享,这是提高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

    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语文的源头就是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所以请家长养成监督孩子读书的习惯。一个孩子,今天少读一页书看不出什么变化,明天少读一页也看不出,可是天天过去,日积月累,孩子的差距就拉开了。分数赢得的是一时,而读书赢得的是一世。我们在语文兴趣课上将渗透一些成语、谚语、古诗

    等方面的知识,孩子们对这些方面的语文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有些家长一些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

    我们平时怎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
    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
    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
    环境要安静;
    作息要定时;
    学习地点要固定;
    养成默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字典)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
    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
    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
    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见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二、写作:

    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我们再来谈谈写作,课堂上我们也十分注意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要求学生观察生活,记

    录自己的各种发现,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写作的启蒙阶段。孩子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写作文的。(二)关于写作: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点。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提高习作水平除阅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写好“两记”:读书笔记和日记。写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写日记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措施。日记形式灵活,内容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孩子们作文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就应培养他们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自学能力:

    鼓励孩子做千里马,自己读通没有学过的课文,认识没有教过的新字与新词,新教材对每个孩子都很辛苦。学生在读一读的过程中,自

    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读一读,读通课文,圈一圈,圈出课文的生字,拼拼读读,标一标,标出课文的小节号。督促孩子做好假期预习

    我希望各位家长有问题要及时和我们进行交流,当然,我也希望家长朋友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该背的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一定要熟练。请各位家长每周都要检查孩子的背书情况,听写学过的生字。

    2、多读书。想学好语文必须要多读书,不仅包括语文书,更为重要的是多读课外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孩子读完课外书以后,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3、勤练字。字是门面,想写一手好字是要付出努力的。我们每天都布置一定的练字任务,所以希望咱们家长能配合老师,让孩子在家写作业时也能养成认真的习惯,日积月累,孩子的字自然也就有了进步。

    4、多和老师交流。只有我们互相沟通,才能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必须掌握字词句部分,也就是天天对孩子的字词进行抽查听写。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让学生多读书,家长给孩子舍得买有关学习和课本上有关的作家的书籍。多读作文选。

    6、多让学生写观察或纪实日记,指导孩子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7、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上学习,做好笔记,课下有选择的做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8、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必须辅导把知识补上。

    9、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每一次考试的分析和改进措施。

    10、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的工具,有很多孩子没有笔,就像战士没有枪上战场。

    总之,我们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们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真诚感谢各位家长耐心的聆听。并希望各位及时地与我们联系、沟通。

    最后送给家长四句话,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句话: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先进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孩子身上。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引导孩子。

    第二句话: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

    第三句话: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只有您认真对待孩子的学习,他才会重视。

    第四句话: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8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知识性漫笔,先容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存习性,点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秘密灭尽,表达了作者对恐龙的喜好和对大自然生态的关怀之情。

    这篇课文是阐明文,阐明文是阐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达方法便是阐明。本文运用多种阐明方法,不但条分缕析地先容了恐龙的相干知识,并且形象生动,光显可感。因此,教学本篇课文,我会细致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比力感知课文阐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学生阅读阐明文的本领。

    2、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本篇课文教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课时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及复述课文。因为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机械的说明事物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更让人觉得描写生动,形象可感,增强了说明文的`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个教学目标定为难点。重点是第二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课文是怎样形象地写出恐龙的外形特点的?教学时,我先出示描写雷龙的一组句子,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说、写的活动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着我出示描写梁龙的一个句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学描写其它恐龙及其亲戚的句子,让学生深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体现出了这一理念。

    三、说学法指导

    三年级学生极少阅读说明文,对于说明事物的方法不甚了解,但他们对恐龙有着极大的兴趣,这对学习本文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教师引导好,学生就会很快地感知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先通过比较教师出示的描写雷龙的句子,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的外形特点,然后举一反三,运用了解雷龙的学习方法分小组探究其他恐龙及其亲戚的外形特点,这就体现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一)前提测评

    我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是认读生字词,第2题是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计这两道题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认读词语反馈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信息。二是检查学生对全篇课文是否有了整体把握,同时为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让学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①课文一共讲了几种恐龙及其亲戚?请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名称。

    ②想想这些恐龙及其亲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取这样的名。

    停止读后检查读书情况,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恐龙的名称。

    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

    2、突出雷龙,启发探究

    ①指名朗读描写雷龙的句子。

    ②雷龙的形态特点是什么?请在句子中找一个词来回答,并在下面画波浪线。

    ③说说对“庞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a、让学生比较读,说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根据回答板书)

    b、让学生想象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响,具体感受雷龙是庞然大物。

    c、反复朗读,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出示描写梁龙的句子,进一步引导探究

    ①说说梁龙的外形特点。

    ②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后,指名上黑板板书。

    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归纳能力还不是很强,一下子让他们把恐龙的外形特点及说明方法写出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以师生共学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感知说明方法。

    4、用表格导读其他内容

    ①把已有的板书画成表格

    ②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已发下的表格。

    学生填完表格后,指名上黑板填。

    (三)指导看图,巩固学习所得。

    1、揭示话题

    插图上画了几只恐龙?你认识几种恐龙?怎样识别它们?

    2、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对照课文,给图中的恐龙写上名称。

    3、指名上黑板给挂图中的恐龙贴上名称,并先容其特点。

    这个关键的计划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学习所得。同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器重课文插图,并养成细致视察课文插图的好风俗,可以大概促使学生掌握图文联合学习的要领。

    (四)指名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说板书计划

    好的板书计划,能资助学生质疑解难,活泼头脑,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和明白。我接纳表款式的板书,让学生对恐龙及其亲戚的种类、形状特点和阐明要领一目明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9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义务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翠鸟》。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的选择、设计的意图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翠鸟》是一篇状物的课文。全文共5段,主要通过对翠鸟色彩鲜艳、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反映了作者喜爱翠鸟的情感。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时,抓住颜色非常鲜艳的特点,先总写后分述,准确地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和拟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在描写翠鸟的活动时,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精确地选用恰当的动词,生动描绘了翠鸟动作机灵的特点,突出了翠鸟的动态美。通过这两方面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文中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为以后学习类同结构的篇章打下基础。

    读懂总分段式的课文片段,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作为进行这项训练的首篇课文,通过它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理解句子,和将句子同类归并的能力,且经过多种段式训练(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为顺利地达成此训练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三年级的大纲要求、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定

    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3个字,理解18个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蔼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读懂总分段式的一段话”,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读懂总分段式的一段话”,即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又缘于在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总分段式的认识,因此了解总分段式的结构及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分述部分写具体也就成为了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方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3、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

    1、迁移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准备:

    1、自己设计的作业纸

    2、课件:翠鸟图片、录音、录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教学一开始,利用直观教具____翠鸟生活录像片段,把翠鸟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说鸟的名称,揭示课题。

    2、学生读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捕食等)

    3、用“就请带着你们的问题听听课文的录音”的#三年级# 导语过渡到第二环节。

    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和方法;
    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全文,初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学生反馈:外形、捉鱼、住处。

    2、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

    3、检查指名朗读,并有意识地请三个学生分别读翠鸟的外形部分、捉鱼部分、住处部分。

    4、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描写翠鸟外形的1、2两段,及1、2两段中出现的几个生字。在课的开始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三)重点学习课文1、2两段:

    1、老师范读1、2两段,请学生说说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读1、2两段,质疑: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

    3、学习第一段,找出能说明翠鸟外形特点的词____小巧玲珑。

    4、看图说说,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小巧玲珑?

    5、读第一段。

    6、学习第二段,这是本文的重点段,因此,我设计了几个层次,来突破重点段。

    (1)自己边读边看学习提示,找出文中哪一句是总起句,哪一句是分述部分,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把总起句写具体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你喜欢这只鸟吗?请你读一读。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品读。

    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美丽,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

    学生再读这一段。

    (4)分述部分调换顺序,与原文进行比较,得出,分述部分不仅要写得美,还应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5)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一段。然后进行交流背诵及经验。

    (四)片段仿说:

    模仿第二段的写法,以总分关系构段,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一段话。读写结合的心理机制上学习迁移,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一设计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当堂巩固,反馈,而且这一迁移从这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并不游离。

    七、说作业设计:

    针对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设计以下作业:

    1、照样子抄写词语(绣满、花纹、腹部、衬衫);

    2、填空题(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个总起句写的。课文是分____、____、____三方面,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3、摘抄1、2两自然段中的好词(选做题)。

    八、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力求做到这些。板书设计时,便于学生根据它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有助于训练目标的达成,并且在学习课文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强化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0篇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然后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加深对“秋”的认识并引入《山行》的学习。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最后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设计思路】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欣赏秋景图片后说说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意图: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因此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自学三、四句。(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从整体上感受全诗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还应知道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2)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设计意图: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元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3、《古诗两首》

    山行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远近相融,热爱自然

    我们应以文本中的古诗为点,让学生在古诗海的畅游中,不但领略到各具形态的美,而且深悟到这种美所引起的审美情趣,以此来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好亮丽的底色。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1篇

    一学期的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忙忙碌碌,得失兼有,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发扬成绩,改进不足,现在我就把自己这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关心国家大事.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教授二年级语文以及六年级科学.单单一门语文主科我自己觉得压力已经很大,加上自己并不怎么熟悉的科学,更觉得身上的担子重,尤其还是毕业班的科学.因此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新课标.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还要认真总结上课中所出现的突发事件、临时灵感,写好反思.

    教学中也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二年级的学生预习方法,圈出课文生字标注上拼音,提前读课文至少三次,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国等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保护有益动物"等口语交际活动.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

    三、班主任工作

    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二(2)班的班主任,毕竟已经在小学度过了一年,明显的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这点还是比较欣慰的.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本学期我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所担负的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更重.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

    比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捡,在平时,我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总是弯下腰去捡起来,我发现,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也在地上搜索是否有纸屑了.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每次都很好地利用每周的班会,例如在进行环保教育宣传时,我会和孩子们讲一些地球环境的现状,引发孩子们环境危机感,再请小朋友来当"环保小卫士",给环境保护支招;在进行安全宣传时,我就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来评一评,说一说,议一议……

    此外,我还利用班会课,和小朋友们开展各种活动:比教师节的时候,让孩子们给亲爱的老师们送份节日的祝福或帮他们作件好事;开展以"争做文明礼貌小标兵"为教育主题开展了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把班级分成七个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助小组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助活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能力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力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由小组负责清洁卫生.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为培养集体荣誉感,我让学生明白"五项循环竞赛"的含义,注重抓好出勤、仪容仪表、上课和课间操及眼保健操等工作,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的学生,我总是耐心细致转载请著名来自地做好思想工作,一抓到底.及时有效的惩罚,使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工作总结

    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

    展示的舞台,如本学期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我们二年级参与的是讲故事比赛,我并没有武断地说谁去参加,而是在班级里让学生自主准备故事,当着大家的面讲讲故事,并有学生选出较为优秀的两人,我在加以辅导,最终,两个孩子在学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此外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比赛,成语接龙,童话故事比赛等来益智身心,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四)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校讯通为我们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我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班里的状况,班主任采取的措施,我对学生做的思想工作,我都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为学生的付出,也许我也比较幸运,遇到了很多通情达理的家长,我感到家长都非常理解配合我的工作,我不时收到家长发来的对我的工作肯定的信息,让我感到备受鼓舞!对于问题学生,我更是尽心尽力,对家长和孩子都做工作.

    四、存在问题.

    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之,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探索,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2篇

    一、夯实双基,稳抓“识字写字关”。

    语文教学若不抓双基,就如同高楼大厦失去了根基。三年级虽然识字、写字的位置被阅读所取代从二年级的重要位置稍稍变轻,但正因如此,在课堂中常常被我们忽视,尤其是写字,一课书10多个生字,课堂中必须要保证有5分钟的写字指导时间,让规范书写从每节课的写字落实开始。

    二、加强阅读,上好“精读略读”课。

    1、精读课:坚持“以读为本”、“以语为本”、“以生为本”。

    课前充分备课,每课书都要选准“精读感悟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堂上要从语言入手,借助语言,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而后看看这些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走一个来回”不要追求课上的表面热闹,使得得“意”而忘“言”。

    精读感悟处,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重点、难点、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合作学习、互助学习,也可探究学习。

    此外,还要品读赏读“精读感悟点”,揣摩写法,尝试运用。每堂精读课,对好词佳句,摘录抄写,对精彩句段,熟读成诵。而后出几个练习题,进行语言迁移训练,写法迁移训练。

    2、略读课:学会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出示阅读要求,或者自行设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读,边读边解决问题。

    略读课也要注重读的层次性,一读,让学生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让学生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让学生交流收获,师生小结。

    三、提高习作水平,重视“指导讲评”课。

    习作是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尝试。三年级是开始阶段,要让学生写“放胆文”“自由表达文”,不必给他们过多的模式或条款。

    上习作指导课前,必须要铺垫充分,准备到位:首先帮助学生审题;
    其次要开阔学生思路,激活思维,选材到位;
    还要多发迁移,授法到位;
    写前先让学生说,用“说”助“写”。指导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

    习作讲评课上,可选取典型例文1—2篇,当众宣读,师生点评。这种点评的好处是,利于吸取别人的优点,修改自己习作的不足,也利于教师“再指导”。然后,同桌互评,或者小组共评。在评改的基础上,最后一定要自改成文,成文后,可向小组或全班展示,体验成功喜悦,坚定自改信心。

    最后每次习作,要选出若干篇优秀习作,在专门园地中展示,一学期下来,最好能选编一本班学生优秀作文选,收入《成长的足迹二》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3篇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2、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一些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在什么场合下我们经常听到掌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29 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 出示小黑板A指名认读B齐认,C擦去拼音认

    (2) 请同学说说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所带出的一些词语

    (3)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习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暧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29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评课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他的话应该怎样读,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说、读、演练中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二、正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条分缕析,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刘老师授课时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刘老师在这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做到了这点。例如:学生的质疑问难,想像当时英子的想法,谈自己的看法,感受等等,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课文以朗读为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例如: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生活中哪些是爱,可以说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好,有些话要说的浅一些,尽量能让学生更好一些。

    总之,整堂课始终贯穿了自主、合作、创新这一些教学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4篇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齐读课题。

    (二)复习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1)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忧郁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会概括,非常会抓词。

    【板书:忧郁】

    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

    (不出声音地读。)

    师: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动声色的)

    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跟刘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快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

    (来到了教室。)

    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

    (最后一个离开)

    师: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非常的自——(卑。)

    师:是的。(板书:自卑)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还应该把它——记下来。快动动笔。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部分学生还在写,师又补充道)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子。轻轻地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读!

    全班齐读。(师同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吧。

    师: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

    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英子?

    师:好,让我们把体会记下来。

    【师板书】 开朗 自信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高兴不高兴?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师读第一句,

    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同学们的掌声。)

    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

    (以前英子非常忧郁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析段落,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划句子要划完整。)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先划到这儿,小朋友来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有谁划了这个句子?请你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刻把头——

    (低了下去)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忧郁,自卑)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下。

    师: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别——(紧张)

    师:好,送到句子里

    师: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紧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 生:(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没有划的同学,也把这句话划下来。

    齐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 生:因为她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因为英子不想让同学们看见他走路的姿势。

    因为她的左脚留下残疾。)

    师:所以英子站起来是犹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朗读试一试。

    生试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受、多痛苦啊,谁愿意再来读?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假如这个小英子就在我们的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她是那样的紧张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们都会鼓励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师:是啊,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

    (生:热烈而持久。)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的——

    ( 生:鼓励。)

    师:好,一起写感受。(生抄教师板书的词语。)

    【教师板书】

    鼓励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

    这一次,同学们还对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赞赏。(师板书“赞赏”,生抄在书上。)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上的残疾,其实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忧郁而紧张的,现在的小英子开朗和自信。英子先头是不自信,后来是她脸上带满了微笑。)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生:是同学们对她的一片赞赏,同学们对她的一片鼓励,对她的夸奖)

    生:同学们对她的夸奖和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啊,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 生:(齐)“我永远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我说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掌声像——————(生补充完成这句小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六.小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掌声,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了整整两个年头,大家对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学校是花园,是乐园,是学园。如果有客人、新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你将如何来介绍我们可爱的学校呢?

    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

    1、学校活动

    向新老师介绍我们学校,除了上课之外还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规定时间比赛哪组的课外活动最多,且能体现本校的特色;
    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一说)

    教师进行归纳。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为什么?

    2、教学设施

    向新老师介绍一下,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开展活动,学校提供了哪些设施、场地和设备。学生分组分类讨论学校的场所和设备有哪些。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用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学校各项设施、场所,帮助学生更好地介绍。

    三、延伸拓展,深入了解其他不同的学校

    1、提出研究目标,分组讨论

    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学校,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去了解一下其他各种不同的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

    2、交流探讨

    不同地区的学校(运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

    (1)发达地区学校

    (2)贫困地区学校

    四、用不同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学校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自己的学校,不同地区其他学校的一些情况,每一位同学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一定是各不相同的,下面老师请大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写你心中的理想学校。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6篇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
    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7篇

    一、指导思想

    1 通过复习旨在考察检测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 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让学生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

    二、复习目标

    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3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能正确认识课文中的多音字并组词。能记住所学的成语以及意思。

    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情楚,有礼貌。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

    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好、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三、复习重点

    正确书写、默写238个生字、朗读、背诵课文、阅读训练、习作练习

    四、复习措施

    学困生:力求扎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落实课本知识的复习。

    中等生: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与课本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优等生:拓展知识面,加深难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复习时间

    第20周 复习14单元;

    第21周 复习58单元;

    第22周 综合复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8篇

    一、评审要求:

    综合复习,了解学生在拼音、识字、写作、阅读、口语交际、综合练习等方面的情况。,要查缺补缺,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二、审查原则:

    1.全面复习本卷的语文知识。

    2.所有学生复习。

    3.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处理好整体知识与个别学习困难的关系。

    4.评价内容和形式:口试(40分)与笔试(60分)相结合。

    三、复习内容:

    (一)拼音部分:

    1.正确抄写音、韵母和音节,巩固标准声调规则。

    2.能准确读音节,完成“读拼音写单词”。实践

    3.能把音节和对应的汉字或图片连接起来。

    (2)汉字:

    1.能够听写本书并书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画顺序规则。

    2.掌握本书的六个部首,能够灵活变换组合字的部首,组合新词。能把两个单字变成一个组合字,知道单字的一些变化。

    3.识别同音字、相似字和多音字。

    4。掌握难词的书写顺序。

    (3)文字:

    1.普通汉字可以构成单词。

    2.掌握这本书的反义词。

    3.填空或连接完成搭配词:(构成╋名),(动词╋宾语),(量词╋名词)

    (4)句子部分:

    1.掌握汉语世界中出现的简单句。

    2.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如“什么”和“如何”)

    3.把单词连接成句子。

    4.看图写句子。

    5.掌握句型:

    1)谁,在哪里,什么?

    2)在哪里,什么?

    (5)阅读部分:

    1.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背诵题目下带下划线的课文。

    2.自然段数可以统计,段数可以正确标注。

    3.完成不少于1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4.读简单的儿歌,根据短文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题:

    (一)拼音部分:

    1.看拼音,写单词。

    2.听写单词。

    3.正确连接:(汉字-音节-图片)

    (2)汉字:

    1.用指定的偏旁部首写单词。

    2.把词根相同的词分类。

    3.相似的单词和短语。

    4.复音构词法。

    5.组合字符的拆分。

    (3)文字:

    1.词语搭配。(形成╋名)(动词╋名)(量词)

    2.写反义词。

    (4)句子部分:

    1.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

    2.把单词连接成句子。

    3.看图写句子。

    掌握句型:

    1)谁,在哪里,什么?

    2)在哪里,什么?

    4.补充句子,使它们完整。

    (5)阅读部分:

    1.数出自然段。

    2.根据需要完成填空练习。

    口试:

    1、阅读测试

    2、阅读测试

    3、背诵测验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19篇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办法

    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组内交流,互学互助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由原来的忧郁自卑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了同学们的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小英的同情和对小英改变后的开心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设计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我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没有得到过别人这样的掌声和给予别人这样的掌声,文章内容得到升华。

    这堂课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间安排的不够紧凑,以至于最后显得有点慌乱,“有话没有时间说”,这就说明我前面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理解的过多,而读的却很少。只是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是领着学生把内容读了过去,而没有细细的品读。这也就导致了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话的时间长了些,课上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另外,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读课文感情不够深入,拖音现象严重,有待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20篇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2、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一些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在什么场合下我们经常听到掌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29 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 出示小黑板A指名认读B齐认,C擦去拼音认

    (2) 请同学说说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所带出的一些词语

    (3)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习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暧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29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评课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他的话应该怎样读,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说、读、演练中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二、正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条分缕析,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刘老师授课时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刘老师在这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做到了这点。例如:学生的质疑问难,想像当时英子的想法,谈自己的看法,感受等等,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课文以朗读为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例如: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生活中哪些是爱,可以说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好,有些话要说的浅一些,尽量能让学生更好一些。

    总之,整堂课始终贯穿了自主、合作、创新这一些教学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21篇

    教学内容: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3、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教学重点:

    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环节评析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虽然鸟儿会飞?但是今天我们却要来认识一只搭船的鸟。

    2、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这是一只什么鸟?它为什么要搭船?

    3、找出描写鸟的外形的句子,画横线。

    找出描写鸟捕鱼时候的场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感情朗读

    以读促悟

    1、抓住“拟声词”,读出人物的快乐。

    (指导朗读“沙啦沙啦”)

    2、抓住“颜色词”,读出翠鸟的美丽。

    (1)指导朗读出翠鸟的美。

    (2)找出颜色词:翠绿,蓝色,红色,读出颜色美。

    3、抓住“疑问句”读出好奇的内心。

    (指导朗读好三个“问号”)

    4、抓住“动作”,再现翠鸟捕鱼的场景。

    (1)从哪里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

    动词:冲飞衔站吞(重点讲解“冲”和“衔”)

    (2)指导朗读,读出翠鸟捕鱼的快。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5、抓住“语气词”,读出恍然大悟的心理。

    (指导朗读“哦”字)

    6、聚焦外形和捕鱼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四、学以致用

    小练笔:猫捉老鼠

    推荐访问:小学三年级 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2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实用21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