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8日 04:55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7-10 17:3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直线方程:

    1、点斜式:y-y0=k(x-x0)

    (x0,y0)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x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x+b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此斜截式类似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如果x1=x2,y1=y2,那么两点就重合了,相当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这样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如果x1=x2,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x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如果x1x2,但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y=y1,也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对x的截距就是y=0时,x的值,对y的截距就是x=0时,y的值。x截距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导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带入得x/a+y/b=x/(-b/k)+y/b=-kx/b+y/b=(b-y)/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将ax+by+c=0变换可得y=-x/b-c/b(b不为零),其中-x/b=k(斜率),c/b=‘b’(截距)。ax+by+c=0在解析几何中更常用,用方程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练习题:

    例:已知f(x+1)=x?+1,f(x+1)的定义域为[0,2],求f(x)解析式和定义域

    设x+1=t,则;x=t-1,那么用t表示自变量f的函数为:(也就是把x=t-1代入f(x+1)=x?+1中)

    f(t)=f(x+1)=(t-1)?+1

    =t?-2t+1+1

    =t?-2t+2

    所以,f(t)=t?-2t+2,则f(x)=x?-2x+2

    或者用这样的方法——更直观:

    令f(x+1)=x?+1中的x=x-1,这样就更直观了,把x=x-1代入f(x+1)=x?+1,那么:

    f(x)=f[(x-1)+1]=(x-1)?+1

    =x?-2x+1+1

    =x?-2x+2

    所以,f(x)=x?-2x+2

    而f(x)与f(t)必须x与t的取值范围相同,才是相同的函数,

    由t=x+1,f(x+1)的定义域为[0,2],可知道:t∈[1,3]

    f(x)=x?-2x+2的定义域为:x∈[1,3]

    综上所述,f(x)=x?-2x+2(x∈[1,3]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

    2圆柱的表面积3圆锥的表面积

    4圆台的表面积

    5球的表面积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2锥体的体积

    3台体的体积

    4球体的体积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L

    B∈L=>L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注意点:

    ①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bβ=>a∥α

    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b=P〖〗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

    a∥α

    aβa∥b

    α∩β=b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aa∥b

    β∩γ=b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a2/2,S=ch/2=c2/4(其中a为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面积公式

    若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分别为a,b,底为c,则可得其面积:

    S=ab/2。

    且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底边c上的高h=c/2,则三角面积可表示为:

    S=ch/2=c2/4。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一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x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x,表示一个正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X),G(X)互为反函数,

    则:F"(X)_"(X)=1

    E.G.:y=arcsin_siny

    y"_"=1(arcsinx)"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x^2)

    其余依此类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考点一:求导公式。

    例1.f(x)是f(x)13x2x1的导函数,则f(1)的值是3

    考点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例2.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是y

    1x2,则f(1)f(1)2

    ,3)处的切线方程是例3.曲线yx32x24x2在点(1

    点评:以上两小题均是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考查。

    考点三: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例4.已知曲线C:yx33x22x,直线l:ykx,且直线l与曲线C相切于点x0,y0x00,求直线l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切点既在曲线上又在切线上”这个条件的应用。函数在某点可导是相应曲线上过该点存在切线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考点四:函数的单调性。

    例5.已知fxax3_1在R上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2

    点评:本题考查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对于高次函数单调性问题,要有求导意识。

    考点五:函数的极值。

    例6.设函数f(x)2x33ax23bx8c在x1及x2时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

    (2)若对于任意的x[0,3],都有f(x)c2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步骤:

    ①求导数f"x;

    ②求f"x0的根;③将f"x0的根在数轴上标出,得出单调区间,由f"x在各区间上取值的正负可确定并求出函数fx的极值。

    高一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a,b)={xa(a,+∞)={>a}[a,+∞)={≥a}(—∞,b)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

    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 篇六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焦半径:

    焦半径: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x0,y0)到焦点Fèçæø÷ö

    p2,0的距离|PF|=x0+p2.

    求抛物线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条件确定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从而确定p的值,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条件设出标准方程,再确定参数p的值,这里要注意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从简单化角度出发,焦点在x轴的,设为y2=ax(a≠0),焦点在y轴的,设为x2=by(b≠0)。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七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x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x,表示一个正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X),G(X)互为反函数,

    则:F"(X)_"(X)=1

    E.G.:y=arcsinx=siny

    y"_"=1(arcsinx)"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x^2)

    其余依此类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八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重点:通过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差与和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和证明。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重点:掌握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

    难点: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角函数几点说明:

    1、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2、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求值计算,熟练配角和sin和cos的计算。

    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问题,达到课本要求即可,不必拓展。

    4、熟练掌握函数y=Asin(wx+j)图象、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点、特殊点和最值。

    5、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8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二 归纳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