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3日 16:05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回忆我母亲》说课稿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3-30 13:36:01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母亲的形象,品到*对母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回忆我母亲》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回忆我母亲》说课稿3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母亲的形象,品到*对母亲的深情,并理解文章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真实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

      2、通过作者回忆的母亲的典型事例,通过抓住细节,展现母亲人物形象。并通过母亲对作者的影响的解读,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重点)

      3、通过圈画、朗读重点词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老舍《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在渔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挽联导入,走进母亲

      1、由课本中的两对挽联导入,引出*及他的母亲。

      学生朗读: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认识母亲形象。

      二)、抓典型、抠细节,认识母亲

      提问: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的那些事情?怎样写的?

      1、抓煮饭这一典型事件:

      *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煮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大家以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关于“煮饭”的句子。

      学生活动:跳读文章,分享发现。

      屏显:(“煮饭”相关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板书:贤母

      设计意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干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而在这么多典型事件中,我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件——煮饭。

      2、抠细节:

      (屏显)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屏显)母亲生我前还在灶上煮饭。

      在这里运用:删词法,品味细节之妙

      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在品读、鉴赏叙事性散文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3、按照老师教的“抓典型、抠细节、悟品质”这一方法,品悟8—12节中母亲的形象。

      学生活动: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只是进行了快速阅读,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而对于本文而言,母亲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点,这需要通过学生细读产生。因而,我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阅读,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抓住典型事件,建立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抒情议论、感恩母亲

      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是家,还是国,*的母亲都兼顾得很好。面对母亲的逝去,朱总司令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作者情感。

      屏显: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指导朗读:“永远”一词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母亲的年老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爱却是永恒的力量;用近乎对称的方式述说母子间相互牵挂的情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感激、怀念之情。(教师范读)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男)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女)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齐读)

      语言:质朴而又深情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伟大的儿子,那么*又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屏显: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一步步到达语言的内核,通过朗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四)、情感延展,善待母亲

      师: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现场,你想对*母亲说。

      我想对她说:_________

      师:如果*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感受更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受母亲的恩情。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回忆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性质

      《回忆我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四种体例,即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本文被编排到由记事记叙文的第一单元过渡到写人记叙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对于写人记叙文的学习具有开篇的奠基作用。课的性质属于讲读课。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文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b、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难点:

      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这种方法是所有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引导方式。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从哪个方面读懂课文,通过思考问题是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方式。但是问题不能随意提,必须斟酌再三,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答非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一定要贴近学生,不能生涩难懂。

      2、自主探究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三、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学法为:

      整体阅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的对信息进行筛选,使阅读的过程变的井然有序,大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此外,我还运用了读、写、说结合法、情感朗读法等。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年级的过渡阶段,对于字词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要认真做好生字词的解读,以及文字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第一环节:导入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和他母亲的世界。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一、明确回忆录的定义: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的要素:回忆对象、事件、人物性格、写作手法、思想主题。

      了解回忆录的定义以及回忆录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章。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一下字、词练习。

      (1)给下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 勉强(qing)

      慰勉(wèi mi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su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zh ch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liáo 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三、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仅仅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由母亲的逝世而回忆起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四、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家庭环境,突出家境贫穷。在这种环境下,母亲却要花大半的时间做家务和耕种,来维持整个家庭,从而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具体表现。

      五、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

      2、段落 (母亲)性格特征 典型事例

      3、好劳动 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跳水挑粪

      4、整日劳碌着 做农活、干家务

      5、聪明能干 做饭、纺衣

      6、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自己节省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六、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品析课文语言。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半开放性问题“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哪一句写得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这样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例如“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静的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起来亲切而又感人。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母亲逝世生发出悲痛的情感,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文章的2~7自然段,通过叙述母亲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征,从而歌颂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美好品德。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三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1)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3篇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民族*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2)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 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

      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

      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

      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同志的母亲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1.悼念*母亲的挽联:*的挽联是: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司令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

      设计2.母爱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爱,因此

      关于母亲的比喻也比比皆是。大家说说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是的,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豌豆(wān) 妯娌(zhóu lǐ) 和睦(mù)

      庚子(ɡēnɡ)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水(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榨油(zhà) 和蔼(ǎi) 不辍劳作(chuò)

      差役(chāi yì) 管束(shù) 横蛮(hènɡ mán)

      2、词语解释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3、作者名片

      *(1886-1976),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字玉阶,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的主要著作被收入在《*选集》《*军事文选》*诗选》中。

      4、 背景追溯

      本文是*在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日报》。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点拨明确】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3、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点拨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四、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歌颂母亲的名言

      岁月呀,给母亲带来苦恼,但是不会使她的"爱减少。——华兹华斯

      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道:“我们是你思家的孩子,母亲,我们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高尔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以“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入。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走进人物

      《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点拨明确】课文一锤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

      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二)走进语言

      1、课文以*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静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

      *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同学们准备发言。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点拨明确】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点拨明确】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反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点拨明确】如课文第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倒数第二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细细品析、品味之中散发芬芳。

      (三)走进主旨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拓展延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成语:感恩戴德、感恩图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寸草春晖。谚语、格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白蛇传;老人结草;黄雀衔环。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高尚情操。我们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凡中的美丽,才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3)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

      教学不光光是教学生知识,上完一节课就完事,应该用我心交我生。

      本学期我教初一的语文,全班61为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而且多数是留守儿童。几乎90%的学生父母远离家乡外地打工,父母一年就清明节,和春节回家两趟。有的父母甚至就春节回家。学生每周回家只能和爷爷奶奶相处。现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亲的疼爱和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了现在学生倔强,固执,我行我素。没有吃吃过苦,体会不出苦尽甘来的内在含义。

      我上《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朱老总写于1944年4月5日,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1944年2月25日,朱总司令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总司令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总司令追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对母亲及千千万万*凡而伟大的劳动妇女的深情赞歌。在*静的叙述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末了交谈中,很多学生很不理解总司令那么大的官,怎么让自己的母亲如此含辛茹苦?为什么不给自己母亲盖个大房子让母亲不要那么劳碌等

      作为教师只能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的需要等跟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到有80%的学生不知道*是谁,有什么背景一切不清楚,其母亲是谁更是懵懂。学生问及我便一一做答,具言相告。

      只有与学生交心,才会了解你那节课学生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交心可以让课堂更加轻松,活跃。

      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零距离交谈,课堂上教者和学者才互相为有收获。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

      上课是个人思想的整合,评课是众人思想的碰撞。

      评课越深入,思路越清晰。

      《回忆我的母亲》在设计教案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讲背景,作者字词,文章结构层次。第二课时,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品质。第三课时,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我对革命事业的决心。

      今天,讲课时。两点整上课,我1点52进教室。当时教室里已经坐了很多老师。其中,还有副校长。难免会紧张,所以,就利用多媒体放了一首《妈妈我想你》。歌曲四分半时间,因此,歌完之后刚好上课。随意的歌,调动情绪,毫无目的。导入,本来是开门见山。当我发现学生和老师们都沉浸在音乐之中,我换了导入方式——情景导入——我们感恩生命如同鸟儿有了丰厚的羽毛将会飞向蓝天。我们感恩母亲,她陪伴我们人生的起起落落。当我们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人就是母亲,母亲怀胎九月早已和我们建立了最为深刻的感情。所有母亲都是这样的,*先生的母亲也是如此。

      这样的导入,我很不喜欢。因为,句子没有那么优美,遣词造句生硬关键语速也慢。(我紧张的时候,反而语速会变很慢。)

      接着,按照计划回顾知识三组词,三层次。分析第二部分。布置任务1.概括第二部分关于母亲的事件。2.总结母亲的高贵品质。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开始讨论,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速度太慢。但是,考虑到学情,也就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讨论了近20分钟。接下来概括事件。事件概括,我提醒了说关键词,重点句。但是他们依旧很难概括出来。但是,对于人物性格学生把握的很好。由于时间关系,对第三部分讲授,我很快做了总结。而且为了让学生把握读法,还特意强调和泛读了第16段两个“忠于”的语句。

      下课铃已经停了一会了,布置完作业下课了。

      反思:

      导入:导入是拉进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要激发读者的兴趣。不是,毫无目的的进行。其次,当情绪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该顺势而推。借助朗诵第一段,再来回顾文本知识。

      授课过程:1.问题设置不清晰。对于和母亲有关的事情,应该分组找出,而不是全班都在总结。按照我的方式:全班总结,一会浪费时间,二会使课堂混乱。2.在概括事件时,给他们方法指导,更重要的是有范例。3.适当的时候,要渗透背景介绍。这样孩子们就不会纠结“溺”字。

      板书:四块黑板利用不合理。最南边的黑板应该写一些字词类。紧挨着的黑板写本文结构,第三块黑板也就是靠近写结构的黑板,应该写人物品质,最后一块黑板写一些延伸的知识。

      总之。

      1.课本挖掘不够深入。母亲是*凡的又是伟大的。*凡的母亲,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我幼年,母亲是*凡的劳动妇女,是一个传统社会中的妇女,她勤劳、聪明、能干、善良、宽容。在我求学时,母亲是有远见的"。在我步入社会时,有了自己新的思想,母亲又成为了我的支持者,一个人养活一家,她明白我的不容易,可见母亲的深明大义。

      2.教学设计不精致,像粗糙的陶瓷。看似完整,但不完美。

      a.教学设计要考虑每一环节所用的时间,在备课时就注明。

      b.活动应该是质量和效率双重标准。

      c.方法指导不是只讲空泛的词,应该落实处,给范例更直观明了。

      3.板书,合理安排每一块黑板。

      4.随意的导入要镶嵌在整个课堂环节上,而不是,仅仅为了缓和气氛或者调动情绪。

      教学智慧不是花,应该是嫩芽。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3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讴歌了这位*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读着这篇优秀的散文时,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美丽的精神世界,而且受着作者那奔涌起伏的革命感情的波涛的冲击。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必要而且精当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种议论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础的,写来具体、翔实,读着亲切、感人。例如,写母亲整日劳碌着的形象,同时就写到了自己的幼年时的感受:“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到了后文,作者又与此相呼应地议论说:“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就是在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4

      *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因时代背景的原因,造成学生阅读困难,再加上作者是开国元勋,学生理解其情感有难度,想从文中获得人生经验与生活思考也不易。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紧扣文本,理解内容为教学重点:母亲的品格,母亲对“我”的教益,进而再理解字里行间的情感。

      课上完后,有太多的遗憾。正如区教研员张秋艳老师所言,品析重点段落,可从多角度入手,不要仅仅局限于“词语含义或作用”;可以大胆设计,“母亲的品格”完全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学习;有经验的教师一定要有“对比阅读”设计,一定要进行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依然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要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处处要围绕学情展开等。

      其他同事的建议:三案撰写要严谨;教学环节再调整,避免头重脚轻;还是威严多于亲切;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继续探讨。

      最近这两三年,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到了瓶颈期,读书、学习、集体备课等各种形式,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而今,似乎找到了出口。对于教学,还是没有真正打开自己,总是说摆脱过去的经验,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打开自己,没有从零开始,还是被经验惯性所控制,问题依然是问题,困惑依然是困惑,几年来,停滞不前倒成了常态。

      教学越久,越想回归最初,做一名“语文人”。怎样才能达到期望的课堂?既能“教文”,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能“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培育良好道德。怎样才能把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上,落实到每一个语文学习活动中?梦寐以求的是自己的语文课堂能具有大气、灵动、丰富性,带给学生优质的语文教育,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一直追求课堂上教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或集体的解读代替学生活泼泼的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实践下来,总是不尽人意。

      还得继续修炼,继续前行。

      王志芳

      xx年10月31日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4)

    ——回忆母亲的作文10篇

    回忆母亲的作文1

      极少这样一本正经地回忆母亲,并为之写文。

      努力回想着脑海里的片段,我只觉得母亲变矮了。只在须臾间,她需要抬头才能看见——当年如猴儿一般上蹿下跳、鼻涕横流的顽皮儿子,已经变得高出她一个头,变得沉默寡言、沉毅坚韧。日益浓密的胡须与坚实的肩膀,让她不得不把早已编织好的问候丢进他疲倦迷惘的眼神里,彻底沉溺。她只能用一句“他长大了”来宽慰自己。

      不知从何日起,与整个世界渐生出一种厚厚的障壁。

      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都是一个被放逐天际的诗人,一路上并没有什么人能同他言语,即使驻足,亦不过是因好奇的片刻。嘴里吟咏着即兴的诗篇,漫无目的地游荡,去到他被放逐的地方。可是,目的地又在哪儿呢?只有母亲,是唯一能透过这障壁并将目光和温柔传递进来的人。她一直不曾放弃对于子女的包容,原谅他们的无知、幼稚、暴躁、冲动、颓废、麻木……似乎一切在她的眼里,都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恶作剧。

      昼夜纵横交替,白发绾进青丝,她将劝导和关爱渗透孩子们的心灵,只为我们能长高,只为我们能成熟。可我们并不知道母亲为之忍受了多少苦痛,只是一概挥挥手爱理不理,认为理所当然。

      我甚至有这样奇异的想法:人类千万年间,繁衍不绝的生命,其实只有一个。上一代的生命以自身的衰老交换新一代的成长。这不过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的躯壳里度过漫长无尽的岁月。生命传递之间,是母亲以伟大的情怀和含辛茹苦的养育让灵魂得以滋润,顺利成长。想到这里,便觉得母亲真是世间最伟大者,难有“之一”。

      我爱我的母亲,所幸,我们之间的争吵并未像一般母子那样水火不容,针锋相对。哪怕是偶尔的争执,也会极快地消逝。想着“子欲养,亲不待”的故事,我总爱看着母亲的眼睛,珍惜与她相伴的时刻,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仿佛人的一生,我与她的母子情分就在这一眼中如白驹过隙,地老天荒。

      天底下,无数的女人,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坚韧支撑着世界,她们便是母亲。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

      指导教师:xxx

      文如其题,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渲染,但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却句句含情。作者用亲身的成长体会道出了一个真相:母亲的伟大,不但繁衍生命,而且支撑着世界。每一个少年的成长轨迹都何其相似,看看作者的自我审视,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作者所言,成长的路上,谁都少不了无知、幼稚、暴躁、冲动、颓废、麻木……是谁用耐心等待我们的华丽蜕变?是谁用坚韧承担我们的肆虐?是谁用衰老兑换我们的青春?那个人,只有母亲啊!文末,作者自然流露其对母亲的热爱,这份感恩正是少年的觉悟,成长的收获。

    回忆母亲的作文2

      当她回答老师提问时她提心吊胆地坐着,心里不停地默背着《母亲的回忆》里的后几个自然段。老师一手拿着记分册,一手托着下鳄眼睛时而在记分册上扫一眼,时而抬起头看看全班同学的面部表情。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瞪着各种异样的眼睛一齐望着老师,好像从老师的举动中就能预测到提问将会降临到谁头上似的。她也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心里忐忑不安地想:“老师啊,你千万别叫到我,你可知道,我是胆小的人,从没上堂朝读过课文,何况今天是背诵呢!”

      突然,老师叫到了她的名字,她惊讶地张大了嘴,脑袋嗡的一涨,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她没想到第一个上堂的竟是自己。但是,不容她多想,她还是不知所措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在这同时,又很快地向书本瞄了几眼,然后慢腾腾地上了讲台。“她走上讲台朝下一看,几十双眼睛一齐盯向她。她本想从同学们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遇到的却是男同学毫无笑意的表情,女同学无可奈何的表情。她窘迫极了,脸比刚才变得更红。她不停地抓耳挠腮,眼皮不停地翻上翻下,脚不停地在地上挪来挪去。如果细看,还能看到她的腿稍微有些发颤,头一直低可胸前,好象犯了罪似的。

      好一阵才发出颤音:“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同学们看着她那个样子,不由得“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了。这一笑,她干脆立不背了。老师看着她那个样子,就笑着解围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呀,不都是本班的同学吗?”这一说,倒还真见效,她那通红的脸变得微红,慢慢地就变正常了。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眼皮朝上翻了一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一”又卡住了,眼皮又朝上翻了一次,可还是没想出来。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伏后仰。她听见笑声,脸又一次变得通红,下面的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老师柔和地对她说:“普通话还读得不错,就是过分紧张。先站在一边想想吧!”这一时间里,她脑子里很快回忆了一遍课文。嘿,这次你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她神态逼真,声调绳娓,如长流细水、涂涂小溪,时而昂扬慷慨,如澎湃江河,气势磅礴,真是维妙维肖。瞧,此时同学们的神色:一个个瞪大眼睛,有的托着下聘,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直挺挺地坐着。老师也赞许地点着头在记分册上划了满分。嘿,我要是有个照相机一定把这动人的情景拍入镜头。她一走下讲台,几十双敬佩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射向她:这个*时沉默寡言的姑娘竟有这样好的朗读水*。她羞得满脸通红,快步向座位上走去,好一阵才抬起头。这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可不到两分钟,教室里就骚动起来,只见同学们指着她窃窃私语起来。这次,你们一定知道同学们又在议论什么啦1

    回忆母亲的作文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题记

      坐在书桌前,看着这空荡荡的作文本,面露愁容,心中还没有一点灵感,无聊的翻了翻日历,突然发现今天(这是昨天写的)竟是母亲节!我看着手中握着的那页日历,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想起我小时候刚会走的时候,硬要妈妈抱着,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抱着我去买菜,当时正值酷暑,妈妈一手抱着我,一手拎着菜,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滴在地上,可是妈妈却没有因此而向我责骂一句……我想起妈妈为了让我吃饭,只好一口一口地喂我,一顿饭通常要喂上一个小时,所以当妈妈吃上饭时,已经下午一两点了。然而好不容易吃完饭,妈妈却还顾不上洗碗,还要照顾我换衣服,哄我睡觉。可能等到妈妈能干自己的事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我还想起在我生病时,妈妈坐在床边,为了照顾我,整夜整夜没有合眼,天知道她有多劳累,可是却从来没有说一句我先去休息一会儿的语句……写到这里,我才发觉脸上已布满泪痕,去洗了把脸回来坐在书桌前,猛地想起了上学期的一件小事。

      那时,学校组织打了一次疫苗,不知是因为副作用还是当时太冷,当天晚上我就发起了烧,头痛不止。等到睡觉的时候,妈妈发觉了我的不适,拿温度计给我一测——38.7℃,当即妈妈就变了脸色,连忙翻箱倒柜找出退烧药让我服下。半夜时分,妈妈又叫我起来让我喝水,当退烧药药效发作时,我热的难受,妈妈就比我讲故事,讲笑话。我好不容易睡着了,可妈妈还没有睡着,她还要让我喝水,让我吃药。第二天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看见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就心疼不已,妈妈还要上班呐!然而祸不单行,这样的高烧连发了四五天。也就是说,妈妈有四五天没有睡一次好觉,我发烧的时候吃不下东西,妈妈便让我只喝一点小米汤。看到妈妈那么劳累,上了班还要牵挂我,照顾我,心中就涌出酸楚。

      可是现在我是怎样对待妈妈的?稍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朝妈妈大吼,饭做得不好吃了便“弃碗丢筷”,回到屋中写作业,现在自己真想骂自己一句“白眼狼”!

      想感谢妈妈,却又觉得无从说起,并且感谢的话说的又太俗气,所以我那些千言万语只一句话,“谢谢您,妈妈,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对您的感谢。”

    回忆母亲的作文4

      妈妈,小时候就任性爱撒娇的我,从来就不先上床睡觉,每到晚上不管你是骂我还是打我,我总要在你的怀里睡着。父亲是个对子女很严厉的人,3个个哥哥两个姐姐小时候谁没挨过父亲的打?只有我,却从没有。乖巧的我也许一直就是你们两老疼爱呵护的幺女儿,为了我,你们把我送进当时最好的龙山一中读书,还好,我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也算是报答了你们的恩情吧。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就觉得你一下子就苍老了。我知道父亲是你心里的顶梁柱,他去了,你的精神支柱就倒塌了。还好,唯一不遗憾的是,父亲走后,我跟姐姐照顾了你8年,在这8年里,我不敢说你无遗憾,可我想你也算安享了晚年吧。

      现在,我上班去了,不用担心你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了,不用担心你有没有吃早餐,不用担心你能不能弄好电炉子,不用担心家里停气停电的时候你咋办?我出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给谁送去。妈妈。你知道离别的心痛吗?我真的好无能,我留不住你。腊月十二,我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爱她的儿女们,永远的离开了!

      不管我怎么伤心怎么难过,现实告诉我,妈妈是真的不在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女再也难以相见。

      母亲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留在我心里的,是永远也挥不去的思念,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此时您的女儿那么的想念您!

    回忆母亲的作文5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知道在你的眼里我永远也长不大。可我想对你说:“妈妈,我长大了,你不要太担心我。”

      “攻不破的是愁城,填不满的是欲海”,我对你的报答就像欲海一样永远填不满,每一次走出家门你都会说,路上小心些,到学校了打个电话。妈,我会这样做的。

      “比陆地更宽的是心灵。”那一次,仅因为你没有去接我,我就闹个不停,你无语,想想自己也太自私了,只顾自己。你说的话尤其是那句:妈在家里吃穿怎么不好都没有关系,你一定要吃好穿好,别让别人笑话。

      还有一次,我是怎么也忘不了的,我回家时,带来了许多的脏衣服,你没有吃饭就去给我洗衣服。我说:“用洗衣机洗吧。”你说:“洗衣机洗得不干净,还是手洗的好。”此时,窗外正飘着似大非大、似小非小的雪花,一片、两片……片片落在你的身上,痛在我的心里,看着你那冻得发紫的手,我心里一阵阵的冷,自己一时像僵在了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了。其实,我有机会过去帮你的,但不晓得什么原因,我没能去帮你。我恨,恨我自己的不孝,恨自己的无动于衷。

      昔日的点点滴滴一直在脑海里不停地,像电影一般。回想你为我做的每一件事,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激。

      妈妈,我会记得你的好的,我也会永远对你好的。

    回忆母亲的作文6

      夕阳下,悠栏独倚;风飘动,柳叶飞扬。今天是母亲节,我凝眸沉思,想起我故乡的母亲,任时光的舞步从我耳畔飞旋而过。思绪纷纷扬扬,穿过遥远的时光,我看见,那些与母亲有关的记忆,也串联成一个个故事,于是,心便触动了......

      一缕炊烟,在晚风中悠长而又寂寞,,我仿佛又看见,村边的繁花古树旁 ,静立着母亲。手搭在额头,在痴痴的望,等待她那淘气的女儿回家吃饭,“燕儿,回家吃饭了”,等得急了,会喊上几声,她的女儿便是幼小的我,暮然回首,我认出了童年的自己,歪扎着两条羊角辫,天真的目光,,完全是个纯真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落日的余晖下,依稀看到她穿着花裙子,在河对岸的碧绿的麦田里掷下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如今,晚风又起,回家的归鸟从空中掠过,顶着夕阳涂抹成的粉红胭脂。小草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我好像又看到,小女孩听到母亲的呼唤,在河对岸用稚嫩的童音应道:“哎,妈妈,就来了”。于是,像兔子一样踩着青石板铺成的小桥,往母亲的方向跑去,母亲看到那幼小的女孩,便张开怀抱,那小女孩一眨眼的功夫便扑入母亲的怀抱,母亲这时候总会责备两句:“燕儿,又调皮了,下次不准你吃饭了。”但眼里却是笑意盈盈,于是,母亲便带着幼小的我回家了!这便是幼年时对于母亲最深刻的印象。

      天高云淡,阳光明媚,花园里,蝴蝶轻舞。院子里,母亲在铁丝上晾着清洗干净的衣物 ,暖暖的阳光中,母亲静静的站着,手先把衣物抖开,展*,然后放在衣钩上,轻轻地挂上去,幼小的我,便在一旁的小凳上静静的坐着,手里把玩着一个大白兔糖,看着这一个画面,“妈妈,蹲下”幼小的我喊道,母亲在这个时候便会转过身来,对着我微微的笑,于是,我便把手里的大白兔糖掰成两半,剥掉糖纸,把奶糖用笨拙的小手塞进母亲的嘴里,“妈妈,吃,甜不甜?”年幼的我眨巴着大眼睛,问道。“嗯,甜,小燕子剥的糖很甜。”母亲笑靥如花。此时的我便得意起来,围着母亲,蹦蹦跳跳的,在母亲晾好的被单中间穿来穿去,捕捉阳光的香味,特别喜欢闭上眼睛,站在被单中间,轻轻的嗅一种淡淡的香。以至于多年以后,都有这个习惯,喜欢嗅阳光的香味。那天,我化成一只翩翩的燕,飞到了你的身边,转个弯,绕个圈,飞来飞去好几遍,你注视着我,眼光跟着我回旋。母亲,现在的我,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你,可是,你能感受到我的思念吗?

      转眼间,我上小学了,那时候,父亲每天都在教我背唐诗宋词,到了晚上时候,父亲 总会清算我白日的功课,要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子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示一个字,便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的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的背着那位前世冤家李白的诗。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也听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女儿;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女儿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起哭泣,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唐诗,右手掌打得红肿,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子盖上,向我额上轻轻吻了吻。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了,某天回家,说冷,母亲便打算给我缝一床棉被,忘了说了,我的母亲从年轻时候起,就是个裁缝,大部分衣物被子都是自己做 。至今仍然想起,那是一个深夜,我从梦中醒来,看见母亲在窗下给我缝被子,用操劳的针穿起了牵挂的线,我歪坐床头,静静的凝视着她的身影。我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是做恶梦了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的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身边。我眼巴巴的望着她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流,手里一针不停地缝着棉被。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不冷,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愧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在彩云之南那个极边小城的故乡,她还是不知道她这个女儿心里有过这样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母亲的爱,多么绵软,多么悠长,我是她最惦念的那个女儿。

      一路走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已经身在异乡念大学,母亲,依旧像儿时那样,牵挂着她的孩子。出门在外的人总是忍不住想家,而家里的人,却更加牵挂他们。母亲,或许,每天也在想念她一手带大的女儿吧,记得每次放假回家,母亲总是笑得很灿烂,才到家里,她便会为我端上我喜欢吃的可口的饭菜。母亲的手很巧,能做一手好菜,每个假期,母亲都会在厨房里指导我做菜,这也是我最享受的时刻。能与母亲有这样的相处时光,确实幸福。在学校,我也经常会给母亲打电话回去,问问家里的情况,与母亲聊聊天,对于母亲来说,这也是她幸福的时刻吧。写到这里,眼前又浮现出母亲的微笑,母亲,我的母亲,那样*凡,可是,她的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却让我时时感动着,倘若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往事依依,此刻的我,又想起了我远在故乡的母亲,眼角盈盈有泪光闪动,就让我再像幼时那样,化为一只翩翩的燕,在这个节日里,飞到她的身边,转个弯,绕个圈,飞来飞去好几遍;东看看,西看看,悄悄停在她眼前......在她不经意的时候,说声:“母亲,您辛苦了!”

    回忆母亲的作文7

      如果春天来了,我会久久凝视万花之中的蒲公英。

      如果夏天来了,我会不由自主地看水生植物。

      如果秋天来了,我会情不自禁地双手抱紧落叶。

      只是到了冬天,似乎一片空白,一切都归结到——位母亲的深情。那些是你的儿女们逝去的时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脚印。

      我不知道蒲公英长什么样。当初只记得是一朵小黄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特别浓密。我第一次用手摸的时候,我妈亲自用手指指了指。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挖蒲公英。

      因为调皮的原因!每当我妈早起挖蒲公英,我和姐姐就变得积极起来,坚持跟着。走在塔诺贝,小水滴还凝结在草地上。环顾四周,是绿色的,却没有我第一次见到的——小黄花。我总是拽着妈妈的袖子大喊:“小黄花呢?小黄花呢?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小黄花?”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别担心,太阳还没有照在他们身上。当我们回来时,你会发现许多小黄花。”

      妈妈看着蒲公英的叶子,在草丛中找到了它。说实话,有些杂草看起来像蒲公英。我们在山脚下,远远就看到山坡上点缀着小黄花,真的为山坡创造了一层自然而神奇的外衣。除了这朵让妈妈开心的小黄花,我*时根本看不到妈妈的笑容。

      每当太阳从我们头顶掠过,我们就带着一大包蒲公英回家,路上不禁惊喜。清晨的纯绿已经完全逝去,却为我们三个铺下了一条星光灿烂的路。

      当你有一段时间的闲暇时,夏天又来了,随着夏天的脚步,龙虾从洞里出来了。妈妈也是龙虾雕刻高手。表面上没人知道她会有这么敏捷的身手。我记得很清楚,每次钓到龙虾,我几乎逃不出妈妈的天网。

      同样,我们还是和妈妈一起去钓龙虾。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玩。钓龙虾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体验。龙虾上钩时,会使劲咬饵,把鱼线拉直,有时甚至会把鱼竿拖进池子里。这个时候,你要想抓住这个小东西,真的要顺着它,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它的较量中去。如果你遇到聪明的小龙虾,你必须四处寻找。如果你不小心,它就会逃跑。

      不知不觉,树叶慢慢变黄,金色的秋天来了。门前一排排的白杨也显得疲惫不堪。树的鳞片一个个脱落,就像一群鸟儿在跳舞,时而栖息在地上,时而飞向空中。很快,厚厚的一层又软又脆的地毯被织在地上。

      这时候我妈把落叶捡起来当柴烧。用筛子把叶子包成小土堆,然后用篮子扛回家。和妈妈一起去,帮她抱几堆。有时我会跳进去,享受柔软小床的温暖。一阵风吹来,双眼看天空,双手接住舞动的金盘。那时候,我多么渴望我的特殊能力能把所有会飞的叶儿吸到一个地方,从而减少我母亲的匆忙。

      几年后的春天,我和姐姐去挖蒲公英,去爬山。夏天,我和姐姐去钓龙虾。秋天,我和我姐姐、我的朋友去地板上落叶。

      现在,我是唯一一个重复我走过的路的人。

    回忆母亲的作文8

      人生苦短壮志难酬,岁月的流逝会让我万分怀念。

      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曾觉得今天又是一个母亲节,多少时候在想,母亲好伟大啊!可是而今的我却常常惹母亲生气。

      每当看到母亲历经沧桑的脸庞心里会不觉的颤抖一下,是我一天一天的成长让母亲变的衰老,是岁月一天天的磨灭着母亲的脸庞,抚摸着母亲那一根根白色的仓发,母亲你变老了,变得慈祥可敬,再也不是我儿时时候可以随意陪伴我奔跑在柏油马路,再也不是可以背上我也轻松自在的行走。

      母亲十六年了,你变老了,可是我还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想在妈妈怀抱里度过一生的的小孩。不想长大,在哭泣时,有妈妈在一旁替我擦干眼泪,当有人欺负我时,总有一个对于我来说最庞大的身躯挡在我前面。

      妈妈,以后请让我来保护你。在风霜面前让我替你遮挡。

      十六年了,妈妈,你辛苦了!

    回忆母亲的作文9

      回忆过往的岁月,给我留下太多。这一切犹如电影亦幻亦真。恍然如昔历历在目。

      母亲,您在天堂过得好吗?我有太多话想对您说,昨天是女儿的生日,也是您生我的苦难日,我特别想这篇文章给您,可是由于昨天太忙碌,没能写出来,我今天想补上

      小的时候,父亲和我说过您为了生我大出血显些丧命,那个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只是当故事听,那天晚餐过后父亲又讲起了这个事情,我听的特别认真,我有些哽咽,我特别惭愧,我不在把它当个故事一样听,我能够去体会母亲生我的痛苦。“你妈当年为了生你吃尽了苦头,我和你哥哥外婆一直在医院陪伴你母亲,直到你出生,那天夜里,得知你母亲要生了,我的心欢喜又紧张,你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我们在门外焦急等候,希望能够顺利诞下你,手术做到一半,一个恶耗传来,医生出来和我们说你母亲大出血,情况紧急,医生都已经已经下病危通知书了,我颤抖拉着医生,希望他能尽力救救你母亲和你,我不知道怎么办,眼眶湿润了,哥哥和外婆也很焦急,烟头不知道扔了多少根,医生走进手术室也在努力救你母亲,说来也巧,那天正好有个医生过来,对我们挺关心的,别人以为医生和我们家人是朋友关系,那个女医生我很感激她,你母亲才得以救,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你母亲被推出手术室,母女*安,我和你哥哥外婆总算松了口气。你母亲属于高龄产妇,照理说不能再生,可是你哥哥的病情,所以再生了个你,母亲乏力的笑了笑。我很难想象你母亲在手术台上是怎么熬过来的,那种痛苦感觉。”听到这里,一股莫名的情愫在胸腔里发酵,身体不由战栗,我咬者嘴唇,努力憋回我的泪水,不想让父亲看到,心如刀绞,眼泪还是不自觉留下。

      我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喝奶特别喘,您和父亲外婆去上海为我就诊,说是养活不了了,当时家人决定把我扔掉,您和父亲死活不让,坚持要养我,在我7岁那年,您那个时候心脏应该早点去看,但是您确让我先去治疗,我特别揪心,我想起来就特别不是滋味,我的心脏有个口,补上就好了,而您的心脏比我严重多,唉,总是拖延,您过了几年才去做手术,医生在您身上装了个起搏器,可是不见好转,你依然无力难受,您再次住院治疗,当时家里条件很困难,爸爸积攒的积蓄花光了很多,承重的医药费,成了一家子的心头病,爸爸到处凑钱只为治疗好你,一刻也没放弃。

      2010年,当我星期六去看您的时候,您那天感觉特别好,看您脸上泛着笑容,血色挺好,我们特别欣慰。胃口也不错,可是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我们在第二天的夜里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爸爸挂完电话,神情很沉重,我问怎么了,他说速速去医院,你母亲不行了,我当时懵了,不是昨天还好好,怎么暴风雨说来就来,我们皱者眉头,打的到医院,看到您痛苦哀嚎,我一时半会不知道该怎么是好,您面色憔悴,虽然痛,但是您还是咬着牙把手抬起来,嘴里一个字一个字叫着我的名字,我来到您身边,拉着您的手,我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你,不觉落泪,外婆在旁边哭的嗓子都哑了,门外的父亲一个接一个的烟点上,我看他眼睛红了,他看到了我看他,他避开我的视线,我的父亲特别要强,但他内心深处也很柔弱,只是表面装强,不免有些心疼他,他不敢进来,他怕他控制不住,您虚弱说要回家,父亲不让,在这种紧急关头,无论希望多么渺小,也要试一试,您怕医药费太贵,拖累父亲,医生说了别看了,病危通知书都下出来,作为患者家属,当时那种心情真的是无法自制,父亲拽着医生的领口,很生气的说说的什么话必须看,我的家人也对医生说的话很生气,医生当时也很为难,一再说尽力了,您看到外面的场面眼泪不停往外流,您说医生他也努力了,别怪他,我想回家,我不想死医院,一句话扎了父亲的心,就是这句不想死在医院,父亲稍微*缓了一下,父亲尊崇了您的意愿,把你接回来了家,你*躺在家里床上,拉着姑姑的手第一句话就是我还小,你们要照顾好她,还有提起我父亲,就是说我父亲是个好男人,这些年您愧对他,希望他能再去找个后妈。您在住院期间第一个也是问别人您的女儿怎么样。时间太晚,您让我去楼上睡觉,父亲也让我去楼上,可我还想多陪您一会,您让我快去睡觉,看您焦虑的眼神,我上楼去了,经父亲回忆,您才心安,我到楼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合不上眼,特别不安,听到楼下的声音传来哭声,我感觉不对劲,楼下声音很响,喊您名字,醒来看看我们好不好,我颤抖着身体,哭泣着,那一刻我永远失去您了。留下的只剩骨灰。

      长大了之后上了初中中专我也给我爸惹了很多事情,妈妈,对不起,除了对不起,我真不知道如何描述我的愧疚,但是现在的我意识到了错误,我改过了,岁月的冲刷褪去了我身上的棱角,懂得体谅他人,这几年的耳濡目染,父亲教会我如何做人,您现在应该舒心了,我会为父亲会分担家务,另外感恩所有帮助我的人。

      母亲,就先说到这吧。

    回忆母亲的作文10

      七十多岁了,还时不时地想着母亲,特别是觉得自己这个文人,应该在老来的时候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著名老作家肖复兴说,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他说的是他的继母,而我想写的是我那很亲很亲很好很好的母亲呀!

      母亲的命薄。她只活到49岁。我那时已经是19岁的小伙子,却不懂得她得的是癌症。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那是鼓症,喝点萝卜汤消消涨就行了,治不好的。春天了,萝卜已经返青,很少有了。我满到处寻,终于在孝义村一位同学家弄来两棵。母亲却笑了!那笑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那是她在极度的病痛中看到的生的一点希望;那是她在自己生命危机时对抓养儿子的一份骄傲。而这是我给母亲尽的唯一一点孝心。据说,她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的是她没等着给我娶媳妇。那天晚上我在堂哥家睡着。第二天早上回家,妈已经咽了她那口咽不下的气。我哭得惊天动地。

      外爷家是林家堡子的大户,家道本来就很有讲究,却膝下无子,对八个女儿要求得分外严,嫁出去个个都是好的。母亲为三,外爷外婆的爱偏不到她那儿去。她却在娘家的威信很高。大姨很喜欢我母亲,她在离他们家只有里把路的村子里给我母亲瞅了个象。我们家穷,大姨有事没事来我家经管着我母亲过日子。母亲的心劲却很大,她叫大姨再甭给她操心。

      母亲不愧是大家出身。她纺线织布、茶饭门户、屋里地里,样样肯干,行行精到。农家过日子,讲究的是屋里人的蒸馍。母亲蒸馍特别拿手。村上的妯娌们向她打听窍道,她哈哈哈一笑,说蒸个馍么,能用多大心思。不管弄啥,经心经意就行。她说发了面,就要很在心,按时候去掺,面起得不死不酸。活面使碱也很有准头,忽多忽少就容易出错。揉面要舍得用劲,不是说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嘛……妈说到这儿一笑,说其实呀,能揉到面的媳妇谁家男人还舍的打呢?我们那儿的滩里庙会过得很大,据说西北五省都有商客来呢。我们村就有很多户在庙会上卖蒸馍。我家摊不起那底,妈却比谁都忙。卖蒸馍的谁家离了我妈,他那蒸馍好象就卖不出去。妈给人家帮忙决不要报酬,老是那句话:毕了着,让我拿两个馍回去,给我娃吃。有一次,妈把我哄睡着,悄悄儿去给二爸家帮忙。我睡了一觉醒来,见屋里黑忽忽的,很害怕,一骨碌爬起来,精溜溜跑出去,冲进二爸家的厨房,抓了两把灶灰,照准面盆扔了进去。妈第一次打了我,很恨呢。她哭得也很牺惶!

      那年我七岁,见人家娃都去上学,我也要去,哭着在地上滚,直滚到前门口。这时大姨来了,怨我母亲把我惯成啥了。母亲却笑得很开心,夸自己娃将来有出息。她说爱念书有啥不好?毅然决然地送我进了书坊。后来二外爷把他的二儿子过继给了我的外爷,是我们的二舅。妈就对外爷说,叫他二舅好好念书,跟我家老二(指的是我)一样,保险能顶门立户呢!

      母亲指望着我有出息呢!

      我念到三年级那会,先生让买本字典。我对母亲说,有了字典,学的字多。母亲急着下地,不说买也不说不买,亲了我一下就出了门。累了一天,晚上端来做针线活的蒲篮,坐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地又是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看见板柜上有双新布鞋。我操心着买字典的事,说母亲净谝闲传,把我的事不当事。母亲的脸分明看着非常疲倦,但却笑得很舒坦,她说,傻娃,那就是你的字典呀!吃毕早饭她就去赶集。下午我就有了那本《四角号码字典》。也不知咋的,我有意没意的看了看定价,0。45元。啊,太便宜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无价的。我一直把它保存在身边。

      在母亲心目中,学校里的先生是很神圣的。可是她却信着“书坊、戏上,瞎娃的地方”这个传训。我初中毕业那阵,铜川市成立话剧团。我们班主任推荐我去。人家看上我这个苗子,安排我去西安学习编剧。我个没见过世面的穷娃,这是天大的好事呀!我妈咋也不同意,她说她瞎不起……后来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剧团就是戏上啊!我生气地问她,书坊也瞎娃哩,你咋叫我念书呢?妈很坦然地说,书坊不是有先生呢嘛。话剧团因条件不成熟流产了。我被保送上了师范学校。妈欢天喜地的,说她这下就放心了,我娃日后也就有了饭碗!她万万没有想到,学校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下马;我万万没有料到,我回家不久妈就病下,再也没有起来!

      半个世纪了,我都在时不时的想着我那苦命的母亲。她没遇上好时代,她没嫁到好家庭,她没世就好儿男。她以为天下最好吃的是白蒸馍夹肉,却闻所未闻;她理想的最好的穿着是一身洋布,却临终都是租布衣衫;她最奢侈的想法就是好好歇上几天,却在病床上还剥着棉花......妈如果有在天之灵,我想告诉她,儿子虽离开了她,但却托了她的福。妈的德行感动了上帝,上帝给了她儿子一个好运气。我虽然不是教书先生,却最终拿到了中师文凭;虽然未出人头地,却一辈子逮着让妈瞑目的文事;虽然背井离乡的,却能够在县城盖起了单家独院;虽然一生只给妈拿回了那两棵并不治病的萝卜,却在咱们那穷乡僻壤的村子里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丁啊,母亲,我想给你说,时代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人一辈比一辈强。咱和咱比,不也强得多了嘛!

      愿母亲九泉之下能够一笑。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5)

    ——我的母亲说课稿10篇

    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 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 说教学方法

      1. 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 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 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板书)

      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设置悬念,同时也让学生带着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读课文,起投石问路的作用。]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说明:[本环节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提炼出重要信息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人物事迹。]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义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把握好记叙事件六要素,并在复述时要求把母亲严格、慈爱、刚强的细节讲清楚。]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说明:[此环节设计在于贯彻新课标思想,给学生读书时间同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最后一段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我”所学到了性格,也就是母亲身上传递出的优秀品质,解决这一主问题,引出学生对动作语言细节刻画进行分析。]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说明:[本环节设计针对文章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大家*凡朴实看似无奇的笔墨,实则都为文章中心服务]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细节、记叙方面去谈]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我的母亲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邹韬奋以其质朴的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有必要让学生体会浓浓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课程标准》总目标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品析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深沉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我之所以把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如今生活好了,学生从小处在爱的包围中,对亲情已经熟视无睹,特别是对母亲那特别的爱有时还会产生腻烦心理。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能理解、体贴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要教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难点是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典型材料,典型细节可以更全面的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鲜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写好人物的文章,所以学习本文的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本文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这一阶段的写作要求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讨论探究,自由表达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实践“情景导入——诱思探究——拓展延伸——归纳梳理——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单元同学们已体会到了朱自清《背影》里深沉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母爱,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所以我打算通过“读——品——悟—写”这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读”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概括母亲形象。

      2、“品” 让学生品味文中让自己最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

      3、“悟” 学生通过感悟母亲形象,再次感受自己所感受到的伟大的爱,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写” 首先是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让学生整合所学过的写作知识,练习写作《我的母亲》。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语文。” 在初中阶段阅读要求是“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法”和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合作研讨法”。

      1、朗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鉴赏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十分投入的朗读,既能唤起表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又能训练思维。《我的母亲》*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感受其间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感染。

      2、合作研讨法: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后,再联系自身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真挚深沉的母爱,然后再通过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探究,最后整合学过的写作知识写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用富有感情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参与和升华。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和冰心的现代诗《母亲》。这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歌颂母爱的,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是多么温馨和伟大。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来感受一下温馨的母爱。

      (二)诱思探究:

      整体感知:走近母亲

      1、检查预习:

      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快速识记

      2、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因此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字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说普通话”“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主要内容”。因此,让学生带着“本文回忆了母亲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朗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这种原生态的问题不会破坏学生阅读的独立性。相反它有利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感体验,并为课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丰富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要求“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品味文中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接受母爱,感受母爱,感激母爱,怀念母爱的感情变化,从而使学生情感上理解母亲,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实现《语文课程标准》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总目标。

      问题: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那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可补充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体会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者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俩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同时也表现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以情感人”,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的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4、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很感人,作者油然而生“歉疚”和“不安”之情。

      (三)拓展延伸:诉说母亲

      1、请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典型事例。

      2、在父母心中,我们是父母的心头肉,在我们的心中父母是我们的什么?请你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虽然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伟大的母爱,但是有些学生却未必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疼爱,未必能理解母亲的苦心,因此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所享受到的至爱亲情,懂得去珍惜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置了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亲情,理解亲情。

      (四)归纳梳理:描绘母亲

      文章通过四个片段,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谈谈你的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一环节是对本文写作特点进行探究,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对写作特点的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的技巧。

      (五)亲情作业:善待母亲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时,我们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该轮到我们为父母做点事了

      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替他们做饭,帮他们收庄稼,为他们洗洗衣服洗洗头……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这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至爱亲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但能让学生深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去抒写,去讴歌那无私的、伟大的母爱!只有将学生的意识化为行动时,我们的教育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六、教学板书的说明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性格特点:慈爱、善良、勤劳能干 任劳任怨

      刻画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板书的设计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 亲!

      最后让学生欣赏 歌曲《最美的女人是妈妈》,使学生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无私而伟大的母爱,结束全文的教学。

    我的母亲说课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第一板块:学情分析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充分抓住同学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叮咛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亲情,唤起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

      第二板块: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胡适文集》中的《四十自述》。体裁是传记.作者通过朴实真切的语言,抒写了怀念母亲的感情,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社会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一代人的生活感悟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是传记,有的是回忆录,跟我们生活非常贴近,借助这篇美文,希望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地眷恋。同时感受人间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并且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丰富语文素养。

      第三板块:教法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

      2、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积累、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板块: 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亲炙文本

      情景导入——走近母亲

      自主学习————认识母亲

      赏析语言————感悟母亲

      环节一:课前预习——亲炙文本

      1、搜集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和诗句。

      2、阅读文本,疏通字词。

      3、搜集关于作者胡适的相关资料。

      赞美母亲的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疏通文字

      文绉绉( zhōu zhōu)

      佃户(diàn)

      轻薄(bo)

      环节二:情景导入——走近母亲

      以孟郊《游子吟》进行课程导入,然后介绍作者胡适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 胡适先生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少小离家,学有所成;但同时也留下了“生未能养,病未能侍,生死永诀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与遗憾。人到不惑,胡适写下了《四十自述》.

      环节三:自主学习————认识母亲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我会让同学们

      自由朗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2)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4)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环节四:赏析语言————感悟母亲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作业布置

      1、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法定的母亲节。请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福。

      2、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板书设计:我的母亲 仁慈温和、有刚气 教子有方 敬爱怀念

      第五板块: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充满感染力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三、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课堂小结——热爱母亲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你可曾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正在远离母亲,在此,你又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利用多媒体表达几句对母亲赞美的话)

      母亲,在此我先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为的是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我还要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为的是感谢你们为了我奔波劳累。

      母亲,我想对您说声谢谢!因为您每次在我受挫折时,鼓励我告诉我“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泄气,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这句话鼓励着我,这股勇气窜到了我身上。

      母亲,我想对您说声谢谢!因为是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我;在我无聊的时候,陪我聊天……

      母亲,我想对您说声我懂了!你们曾经希望为我创造一片永远晴朗的天空,曾经希望我能永远远离丑陋,可是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让你们渐渐明白我属于我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自由。虽然你们心中藏着无限的牵挂,但是你们不可能永远为我遮风挡雨,我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虽然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我对你的爱是永远不变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母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选自《胡适自传》。文章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性以及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轨迹,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感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同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往往和父母产生矛盾和摩擦,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正确理解母爱。

      三、说目标

      1、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语句,能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课内容确定重点是: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文本的解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悟母爱。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怕采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这一教法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自学与指导的密切结合。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方法是圈点批注法和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

      2、介绍作者:

      由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做适当补充。

      3、出示学习目标:

      (1)品味语句,能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

      (2)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4、整体感知:

      假如你是胡适,请你介绍一下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

      通过学生的回答明确: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的大家庭。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对我来说是亲娘;对哥哥嫂子来说是后母;同时,母亲还是一个失去了丈夫寡妇。透过这三重身份,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进行分组交流

      5、分析形象:

      围绕“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主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分析母亲的形象。

      引导学生总结出:作为亲娘,为了儿子长大成材,对我既慈爱又严厉,既是我的慈母,也是我的严父;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母亲对哥哥嫂子既宽容又忍耐;作为一个年轻的寡妇,面对外人的欺辱,则表现出了她刚性的一面。

      通过这样的交流分析,对母亲的形象有了较好的把握。水到渠成地提出:母亲给了我什么影响?分析最后一段,并体会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敬佩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之情。

      6、品味赏析:

      抓住文中描写母亲三次哭的细节,进行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从母亲哭的程度、面对的对象、哭的目的以及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赏析。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比较阅读:

      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和*的《回忆我的母亲》与本文进行对比。用“从文章中的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的句式说说自己的读书感悟。

      8、拓展延伸:

      1962年,卓越的学者胡适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知名学者毛之水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请大家仿照这篇墓志铭,从本课所涉及的三位母亲中任选其中的一位,为她也写一篇墓志铭。写完后,当堂交流点评。

      9、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母亲的名言、俗语、诗歌、歌曲、美文、电影等资料,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附:板书设计

      亲娘:慈爱、严厉深切的敬佩

      我的母亲后母:宽容、忍耐

      寡妇:刚气无限的怀念

    我的母亲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第二课时着重分析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

      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所写事情较多,通过复述,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容,这将为后面的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母亲对我的教育作铺垫。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的身体和性格特点,不仅为后文作铺垫,而且呼应文末;第二部分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全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3)了解*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的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几件小事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并体会“母亲”的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感悟母爱将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是运用了朗读、讨论、讲授三种教学方法。

      (1)读法——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真挚情感正是通过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现出来的,有感情地朗读可帮助学生领会这种真挚的情感。

      (2)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无论你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就叫“母亲”,这一种爱就叫“母爱”。

      用以上这段话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其母亲。

      (2)速读课文,准备复述。

      (3)复述课文。

      (4)理清结构。

      (5)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3、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1)课文第一部分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写母亲与家人的交往?

      4、引言说母爱

      (1)《游子吟》;

      (2)名人说母爱;

      (3)真情演唱《烛光里的妈妈》

      四、作业

      1、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父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2、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法定的母亲节。请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福。

      五、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胡适

      母亲对我的教育:严厉、关爱、期望

      母亲对我的影响:宽容、忍耐、刚气

    我的母亲说课稿6

      一 说教学理念:

      我将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来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气息。在教学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 说教材: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我的母亲》是其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作者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凡中的不*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时品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所达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灵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

      三 说学情: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对父母的关心爱护习以为常,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看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加之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借助此文,建立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激发自我反省的意识,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学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学会在琐屑的*凡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感受那时时刻刻都紧紧地包围着我们的浓浓亲情,进而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四 说教学目标:

      教育是生命参与的事业。“与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长”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学生都*等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光与活力,应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教授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运用*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来自*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五 说教学重点:

      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

      六 说教学难点:

      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七 说教法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首先要求教师把握学情,不仅仅要“知己知彼”,更需要“眼中与心中要装着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老舍《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感人,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为独生子女的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为此,我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体验,让学生在故事中走近文本,理解文本,亲近文本。与这种学法相适应的是,教师需具备鲜明的教学观:中职语文教学首要之务是学生的道德与理想的教育。采用鲜活的故事,在学生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激发他们的梦想追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途径——这不仅限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锻造了学生的品德意志。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两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等对话创造条件。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在学习方法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1、以理解母亲的形象为切入点

      塑造母亲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学中以理解母亲的思想境界,品质情操,个性特征为突破口。在学生心目中首先树立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带动其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完成。

      2、品味*实的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用。感知“我”的真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可以绚烂,可以*淡,然而赤子丧母念母思母之情却只能化为*实的语言。唯*谈方可寄幽思,唯*淡方可诉衷肠,正可谓**淡淡才是真。 因此在学生理会了母亲的凡中不凡,再反思品味这样的语言便会深味“我”的灵魂心曲。 “我”的人生理念,“我”的人生志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八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拟用两课时,教学过程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

      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

      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

      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

      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

      3、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a)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结尾一段“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b)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哪些有用的东西(板书:母亲品行: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好客)

      d) 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4、品味语言

      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

      “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①、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②、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

      ①、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板书:语言风格)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

      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

      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

      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七)训练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

      (八)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做到清洁、清楚、明了

      我的母亲

      母亲品性 语言风格

      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 亲!

      九 教学预想效果:

      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很多同学在下面抹眼泪,老师也眼圈红红的。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我的母亲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邹韬奋以其质朴的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有必要让学生体会浓浓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课程标准》总目标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品析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深沉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我之所以把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如今生活好了,学生从小处在爱的包围中,对亲情已经熟视无睹,特别是对母亲那特别的爱有时还会产生腻烦心理。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能理解、体贴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要教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难点是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典型材料,典型细节可以更全面的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鲜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写好人物的文章,所以学习本文的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本文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这一阶段的写作要求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讨论探究,自由表达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实践“情景导入——诱思探究——拓展延伸——归纳梳理——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单元同学们已体会到了朱自清《背影》里深沉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母爱,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所以我打算通过“读——品——悟—写”这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读”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概括母亲形象。

      2、“品” 让学生品味文中让自己最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

      3、“悟” 学生通过感悟母亲形象,再次感受自己所感受到的伟大的爱,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写” 首先是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让学生整合所学过的写作知识,练习写作《我的母亲》。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语文。” 在初中阶段阅读要求是“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法”和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合作研讨法”。

      1、朗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鉴赏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十分投入的朗读,既能唤起表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又能训练思维。《我的母亲》*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感受其间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感染。

      2、合作研讨法: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后,再联系自身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真挚深沉的母爱,然后再通过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探究,最后整合学过的写作知识写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用富有感情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参与和升华。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和冰心的现代诗《母亲》。这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歌颂母爱的,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是多么温馨和伟大。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来感受一下温馨的母爱。

      (二)诱思探究:

      整体感知:走近母亲

      1、检查预习:

      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快速识记

      2、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因此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字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说普通话”“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主要内容”。因此,让学生带着“本文回忆了母亲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朗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这种原生态的问题不会破坏学生阅读的独立性。相反它有利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感体验,并为课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丰富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要求“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品味文中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接受母爱,感受母爱,感激母爱,怀念母爱的感情变化,从而使学生情感上理解母亲,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实现《语文课程标准》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总目标。

      问题: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那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可补充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体会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者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俩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同时也表现对孩子的教育注重“以情感人”,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的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4、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很感人,作者油然而生“歉疚”和“不安”之情

      (三)拓展延伸:诉说母亲

      1、请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典型事例。

      2、在父母心中,我们是父母的心头肉,在我们的心中父母是我们的什么?请你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虽然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伟大的母爱,但是有些学生却未必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疼爱,未必能理解母亲的苦心,因此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所享受到的至爱亲情,懂得去珍惜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置了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亲情,理解亲情。

      (四)归纳梳理:描绘母亲

      文章通过四个片段,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谈谈你的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一环节是对本文写作特点进行探究,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对写作特点的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的技巧。

      (五)亲情作业:善待母亲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时,我们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该轮到我们为父母做点事了

      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替他们做饭,帮他们收庄稼,为他们洗洗衣服洗洗头……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这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至爱亲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但能让学生深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去抒写,去讴歌那无私的、伟大的母爱!只有将学生的意识化为行动时,我们的教育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六、教学板书的说明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性格特点:慈爱、善良、勤劳能干 任劳任怨

      刻画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板书的设计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 亲!

      最后让学生欣赏 歌曲《最美的女人是妈妈》,使学生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无私而伟大的母爱,结束全文的教学。

    我的母亲说课稿8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 说教学方法

      1、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板书)

      说明:[这一环节设计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设置悬念,同时也让学生带着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读课文,起投石问路的作用。]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说明:[本环节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提炼出重要信息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人物事迹。]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义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把握好记叙事件六要素,并在复述时要求把母亲严格、慈爱、刚强的细节讲清楚。]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说明:[此环节设计在于贯彻新课标思想,给学生读书时间同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最后一段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我”所学到了性格,也就是母亲身上传递出的优秀品质,解决这一主问题,引出学生对动作语言细节刻画进行分析。]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说明:[本环节设计针对文章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大家*凡朴实看似无奇的笔墨,实则都为文章中心服务]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细节、记叙方面去谈]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四、 创新与反思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文章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

      反思:

      胡适的文笔很有分寸,像“一丝一毫”“如果”这样的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

      五、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严以教子

      母亲 宽以待人 怀念 敬爱

    我的母亲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邹韬奋以其质朴的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由于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不容易了解深挚的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理解贫困的生活,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之情……所以,怎样帮助学生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3)情感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我之所以把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如今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影响下,自私者较多,许多人认为父母疼爱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懂得如何去孝敬、回报父母,对亲情较为淡漠,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难点是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写好人物的文章,所以学习本文的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三、说教法

      学导式教学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者。本课内容不难,因此我决定拟用一课时,采用学导式教学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同学们已体会到了朱自清《背影》里深沉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母爱,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所以我打算通过“读——谈——议——写”这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读”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全文,概括母亲形象。

      2、“谈”让学生谈文中让自己最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

      3、“议”学生通过议母亲形象,议自己所感受到的伟大的爱,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写”首先是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让学生整合所学过的写作知识,练习写作《我的母亲》。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四、说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可采用自主探究法来学习。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后,再联系自身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真挚深沉的母爱,然后再通过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探究,最后整合学过的写作知识写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我利用激情导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让学生处在积极的情绪下展开自主学习。

      1、激情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我国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慈母的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抒写自己伟大母亲的。(板书课题)

    我的母亲说课稿10

      一、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

      本文节选自《胡适自传》,自传式的语体特点和极有分寸的语言,让读者觉得仿佛在和一位谦谦君子拉家常。从他朴实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中,了解到一位具有优秀品德的母亲,了解到母亲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了解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母亲。鉴于以上两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 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计划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这一教学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自学与辅导的密切结合。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朗读、讨论。

      三、说教学过程

      (一)亲炙文本,走近母亲

      从谈胡适的不凡成就来自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导入,让学生把目光锁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发学生解读母亲的兴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

      (二)提纲挈领,认识母亲

      让学生学会充分认识母亲以不同身份处理不同事务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从而被母亲的优秀品格所征服,而我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你说我说,热爱母亲

      1.学生说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这一环节是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2.我朗读自己写的《我的母亲》一文,和学生说说我的母亲。

      师生共说一话题,体现师生关系的*等,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拿做来教,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的说,一定要带有情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3.学生再说

      学生接着说,期望把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挖掘出来,真正的实现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四)阅读母亲,感受母亲。

      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地阅读文章的兴趣,教师激情地说:大家公认成为伟人不易,而我觉得*凡更难。母亲就是*凡与伟大的结合体。母亲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四、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整体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我的母亲 胡适

      严 爱——言传

      〉感激

      宽 韧 忍 刚——身教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6)

    ——我的春节回忆作文3篇

    我的春节回忆作文1

      这天,我心血来潮的翻起相簿,不经意的发现去年过年的照片,照片中的我,才刚升上五年级,两颗芝麻小眼,一脸青涩的模样,不禁让我会心一笑。如今又到了挥别稚气的过去,过年也意味着成长的开始。

      除夕的晚上,全家大小一起到了一家具有独特客家风味的餐馆吃团圆饭,里头的格局十分特别,菜色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特别是凤梨虾球,吃起来口感香脆,凤梨的微酸,美乃滋的甜味,再配上虾子的鲜美,那香甜的滋味无人能档。

      到了家,最期待的.当然是红包啦!当我从长辈手中接到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时,心里正盘算着要如何使用,要缴学费呢?还是交给父母存起来?思绪突然间被打住了,“还不说句吉祥话!”妈妈提醒着我,“新年快乐,祝大家鼠年行大运!”就在大家互相祝福与道贺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春节寒流来袭,一一打消原本出游的念头,所以离家不远的陶瓷展成了唯一的选择。那里到处可见别具风味的陶瓷,每件作品形状大小各异,花色千变万 化,色彩炫耀夺目,各各都让我叹为观止,不禁大赞师傅的鬼斧神工。咦!是什么悦耳动听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荡?原来是最著名的乐器“陶笛”,小小的陶笛,有它独特的音感,音色轻而有劲、柔中有亮,动人的旋律,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彷彿置身世外桃源般幽静,爸爸决定买一个陶笛送给我,当作过年的礼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用陶笛的乐曲自娱娱人,也让自己的生活增添几许丰富的色彩。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也快开学了,去年有许多我不懂的事物,今年必定要完成它,再加上即将升上初中了,课业会成为很大的关键,要突破它,就必须从现在努力做起。挥别过去,我蓄势待发向崭新的一年说:“你好,我来了!”

    我的春节回忆作文2

      这天,我心血来潮的翻起相簿,不经意的发现去年过年的照片,照片中的我,才刚升上五年级,两颗芝麻小眼,一脸青涩的模样,不禁让我会心一笑。如今又到了挥别稚气的过去,过年也意味着成长的开始。

      除夕的晚上,全家大小一起到了一家具有独特客家风味的餐馆吃团圆饭,里头的格局十分特别,菜色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特别是凤梨虾球,吃起来口感香脆,凤梨的微酸,美乃滋的甜味,再配上虾子的鲜美,那香甜的滋味无人能档。

      到了家,最期待的当然是红包啦!当我从长辈手中接到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时,心里正盘算着要如何使用,要缴学费呢?还是交给父母存起来?思绪突然间被打住了,“还不说句吉祥话!”妈妈提醒着我,“新年快乐,祝大家鼠年行大运!”就在大家互相祝福与道贺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春节寒流来袭,一一打消原本出游的念头,所以离家不远的陶瓷展成了唯一的选择。那里到处可见别具风味的陶瓷,每件作品形状大小各异,花色千变万 化,色彩炫耀夺目,各各都让我叹为观止,不禁大赞师傅的鬼斧神工。咦!是什么悦耳动听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荡?原来是最著名的乐器“陶笛”,小小的陶笛,有它独特的音感,音色轻而有劲、柔中有亮,动人的旋律,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彷彿置身世外桃源般幽静,爸爸决定买一个陶笛送给我,当作过年的礼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用陶笛的乐曲自娱娱人,也让自己的生活增添几许丰富的色彩。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也快开学了,去年有许多我不懂的事物,今年必定要完成它,再加上即将升上初中了,课业会成为很大的"关键,要突破它,就必须从现在努力做起。挥别过去,我蓄势待发向崭新的一年说:“你好,我来了!”

    我的春节回忆作文3

      春节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像一颗糖甜蜜无比;像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炸在我的脑海里……

      (一)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每年的年夜饭我们都是一家三口在家吃,虽然温馨却难免冷清。可今年却在外公家和亲戚们一起吃了一顿香喷喷的年夜饭。虽说没什么美酒佳酿,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菜,普普通通的酒,但是与大家一起吃,竟增添了许多乐趣,自然就感到有一种“津津有味”的感觉。大家一起碰着杯,说着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与温馨。在这个欢乐的气氛中度过XX年的最后一天,我感到比在家开心多了。

      (二)当我从甜蜜的梦中醒来,迎来XX年的第一缕朝阳时,窗外已是“爆竹声声迎新春”了,热闹的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好像在对所有人说“新年好”!我急忙穿好衣服,一骨碌下了床,对着满脸喜气的爸爸说:“祝爸爸在新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又祝贺妈妈“天天美丽,年年顺心”,他们一起祝我学习更上一层楼。这个一年中唯一与众不同的早晨真是令人愉快啊!吃过“元宝”,我们一起来到外公家。只见所有的亲戚已经都欢聚在这里,个个容光焕发,喜气洋洋。特别是外公,别看他七十多岁了,可看起来仍是虎虎生威。我给大家一一拜了年,他们好不喜欢,也对我说了一箩筐的祝福语,还按风俗给了我许多“压岁钱”。在这一天里,所有的大人都是那么高兴,那么亲切。不小心摔破了东西也会说:“岁岁(碎碎)大发,岁岁(碎碎)大发。”我们孩子们更是开心,整天跑东跑西,把烦恼统统抛到脑后。

      (三)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绚丽夺目的焰火便装扮了整个夜空。我也拉着哥哥来到了空地上,放起了各式各样的焰火。看那“出水红莲”,绿叶托着红花,无比灿烂地开在漆黑的夜幕上;瞧那“太空人”,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霹雳陀螺”,发出耀眼的强光,在地上飞快地旋转;最漂亮的就数“大炮筒”了,五彩的“火弹”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闪耀着华丽刺目的光芒……春节是多么令人快乐啊!它简直比蜜还甜,比鞭炮还响,它始终活跃在我的记忆里。回忆起充满欢乐、充满激情的春节,展望充满憧憬的XX,我时刻想着父母的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更上一层楼!我会让它不仅是美好的愿望,而是成为美丽的现实。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7)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3篇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1

      语文老师的幽默是非常有趣的,是从心里的“冷”。若有人在课堂上讲话,开小差,老师突然画风一变,幽幽地讲了一个“笑话”,让那些同学个个都全神贯注地听课。

      老师的笑很特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嘴角往上挑,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同时原本就小的眼晴已眯成了两条缝,有时用手把眼镜一推,仿佛眼前的`不是老师,而是个弥勒佛。

      在学校帮老师做事,改作业时,一弄就是半个小时,甚至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实在不行还要放学留下,但是每次老师都会给我们一些糖果或者其它东西。

      我也就吃老师给的东西吃了三年。

      老师虽然很幽默,但是对那些上课不尊守纪律,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学生可是有一套办法的。哦,对了!老师还对我们很关心呢!

      记得有一次,老师临时抽查背书,没背完的应该有四分之一的人。老师先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背完,如果还没背完的,就罚抄。后面的措施我就不知道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快清明的日子,记得在小学最后一次朗诵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左右吧!

      当我参加了这次比赛,老师就开始“恶魔”般地训练,一遍又一遍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再从我地朗诵中找出问题,再解决。

      经过一遍又一遍地“调整”,最终在比赛中大放光彩。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在毕业典礼的那天,他依然穿着一身朴素的着装,脸上依然有一副黑框眼镜。

      他被同学们“堵”在讲台上,接过每一位同学手中自制的《毕业纪念册》,为他们在那上面签上自己的大名,留下一句让我们流泪的毕业寄语,我后悔没有把《纪念册》带来,但是我拍下了那一时刻的老师,脸上依然是弥勒佛的笑容。

      弥勒佛的笑容,幽默永远都是您的记号。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2

      有这么一个老师,他有一点严肃,还有一点小脾气;有一个老师,他有一点幽默,他还有一点“嚣张”。我们的某科目老师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咳咳,其实他只知文啦!

      这位老师顶着一头竖起来的灰黑灰黑的短发,这短发却被他梳理的很整洁。浅浅的眉毛,搭上那略小但是又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完全把他那严肃的杀伤力给削弱了一大半。鼻子看起来很挺又好像很小,和脸很合适。黑色的眼镜架在鼻子上,像个学历很高的人。嘴巴不大不小正正好,但是这张正正好嘴却能讲出非常多的知识,他很少笑起来,好像对这个世界不是很满意似的。他的衣服都是衬衫和长裤,再配上一双棕色的小皮鞋,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规规矩矩又很干净整洁,像一个潇洒的90后那样神清气爽。

      他有时候会带扩音器,有时候不带;有时候戴眼镜,有时候不带,也不知道是不是来上课太着急就给忘了呢。他给我们讲课特别有意思。常常讲着讲着把自己给绕晕了,甚至还会被我们蠢到说话都语无伦次。当班里很吵的时候他会用那沙哑的声音严厉地说:“不要吵了,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

      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那节晚自习,他上完了课,让我们自习写作业,我正在练字他从旁边走过,看到以后,就对我们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你们可一定要练好字哟,现在才来练字那肯定要花大力气,你要是小学的时候练那还容易练好,现在练肯定付出双倍努力,对不对?”然后,月考过后评讲试卷的时候,他给我们讲题时,还说我们的字哟,都写成什么样了,看都看不懂,就算你做对了改卷老师看不懂那也不会给你分啊。然后有个同学说了句:老师你的字我们看不懂啊!老师呆住了几秒就说:“我是为了写得快,再说了,哪里会看不懂呀,照你们这写字速度,高考要吃亏的嘞!”全班都被他的话给逗乐了。

      每次下课,他都会捧着他的那几本教科书回办公室,仿佛那些教科书就是他的“宝贝”一样。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就是带着他的那些“宝贝”给我们不断传播他的所有知识,让我们在他的引领下努力地学习这门课目。

      正是他的严肃而又不乏风趣、坦诚直率的真性情让我们愿意和他亲近,愿意跟随他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3

      令我难忘的老师是李宁老师。她曾经教过我三、四年级两年的语文。我非常喜欢她和她的课,我的同学也很喜欢她。

      李宁老师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圆圆的脸庞,白白净净,两只发亮的大眼睛如同两颗钻石。李老师有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直到腰际,让人以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她个子不太高,遇到比她高的学生,她会乐观的说:“好好长个!不要像我一样矮。要多吃饭哦!”

      李老师是一个幽默的"老师。有一次,她发现有个同学上课正在看漫画,漫画上画的正是主角不小心吃了毒蘑菇。李老师突然在那位同学的后面出现,她对那个同学说:“你是不是吃了书中的那种‘毒蘑菇’,所以才发病上课看漫画的?必须要用书中的‘解毒蘑菇’来解读毒?”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把书收起来了。

      李老师是一个勇敢的老师。有一回,我的朋友的一本书被一个顽皮的同学扔到墙头上了,墙头上全是碎玻璃,在太阳下闪着吓人的光。李老师身手敏捷,纵身一跳,如同练过轻功一般,一下子把书取了下来。但是,她的手却受伤了。

      李老师是一个时尚的老师。她每次上课都穿得漂漂亮亮,让人以为是仙女下凡一样。有一次,一位同学问她问什么这么时尚,她幽默地说:“这可是‘养眼式吸引法‘,让更多的同学注意到我,那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听课!”那个同学听了如梦初醒。

      我喜欢李老师的语文课。她语音清脆悦耳。她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发言,启发我们动脑筋思考。每次背诵课文,她总会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理解了,很快就能背诵下来。我们很喜欢这种背诵方式。跟李老师学语文,感觉很轻松愉快!

      李老师是一位幽默的老师,一位勇敢的老师,一位时尚的老师……我爱我的李老师。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扩展8)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菁选3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反思

      上了教研课后,有同事说:这下子心情紧张过后该轻松了吧。其实不然。这节课备课评课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也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思索。

      把这样的老课文拿来教学,我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咀嚼涵咏中感受人性光辉。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为我和学生对话的*台。我从亲情、父亲这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解读*,这个定位告诉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能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课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动,然后才是如何让学生感动。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都是知之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资料的介绍,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为我被*的人性光辉感动着!

    推荐访问:母亲 回忆 说课稿 《回忆我母亲》说课稿3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分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