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01:17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运算教学设计,荟萃2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3-25 10:48:01

    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算教学设计,荟萃20篇,供大家参考。

    运算教学设计,荟萃20篇

    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口算:

      +=1×=6-1=

      1÷=0.63÷0.7=×=

      2.完成88页第5题

      (1)学生自己默读题意。

      (2)每道题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

      (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地运用。)

      3.(1)小军买《小学生字典》和《成语词典》各1本,30元够吗?

      (2)冬冬买1本《儿童百科知识读本》需付多少元?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哪些书按七五折出售?哪些按原价出售?

      4.林老师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故事》,获得稿费3800元。按规定,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林老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提问:应纳税是多少元的14%?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88页第8题

      (1)怎样比较成绩更合理?小组讨论后再计算。为什么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不合理。

      (2)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188厘米,助跑摸高成绩是351厘米。他助跑摸高的高度是身高的百分之几?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运算率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说说下面式子的运算顺序

      1842+56-453×45÷45

      [(+)×]÷

      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归纳: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填写书89页的表格

      (2)还有哪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举例说明。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1)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分组练习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每题你运用的是什么运算性质或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说说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说说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

      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每页的字数

      4.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让学生标出行走的路线,再列式计算

      (2)谁先超过中点?说明在相同时间里,路程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7题

      学生完成、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运算教学设计3

      教材版本

      本课为人教版初中第二册第14课《数值运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常量、变量;

      ·掌握单元格的引用;

      ·学会用公式计算数据;

      ·能够熟练使用填充柄;

      ·掌握复制、修改输入的公式。

      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资源,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引导学生创新,让每位学生都感到成功,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数值运算的方法和灵活地复制公式。

      教学难点

      引用、变量的理解和使用;正确使用除法和括号。

      课时安排

      本课为两学时,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用三学时完成,本节为第一学时。

      教材及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过数据表处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值运算。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学生之间协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自查记录表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小步骤、快反馈、强矫正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行为准则。

      所以本节课我拟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小步骤,快反馈,强矫正学法相结合,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创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遵循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检查矫正,力求学生都能够清淅明了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excel xx以上。

      素材资源:任务驱动用的家庭收支表;学习表;学习录像;学习自查记录表;参赛选手评分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3分钟)

      1.通过excel的作用引题,复习单元格地址。

      2.展示任务学习工作表(含家庭收支表和学习指导)和学习自查记录表。

      二、讲解任务和要求(5分钟)

      1.讲解任务学习工作表的使用。

      2.讲解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

      3.讲解学习检查记录表如何填写。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督促检查(30分钟)

      1.学生按照任务学习表中的要求和学习指导完成任务:

      ①计算月收入、支出及剩余练习利用公式计算;

      ②计算其它月练习复制和填充柄复制公式;

      ③计算各项合计练习自动求和及*均值(练习除法)。

      2.教师辅导督促学生学习。

      3.检查:布置任务后五分钟抽查任务①;十二分钟抽查②;二十分钟抽查③。

      4.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填写学习自查记录表。

      5.教师根据学习自查记录表解决未完成任务学生的问题。

      四、巩固提高(5分钟)

      设计计算参赛选手评分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除法运算和括号的使用)。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在本节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运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24~25页内容。

      学情分析

      乘法运算定律与之前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类似,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本班有三名学困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他们,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并注意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区别。本节课的讲授注重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由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来类比归纳乘法运算定律,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

      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利用例子,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选择,同时,对今后整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学好乘法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练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困生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困生2:a+b=b+a

      学困生3:(a+b)+c=a+(b+c)

      师:其实乘法也满足一些运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满足哪些运算定律吗?(想)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为即将要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作铺垫,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1、教学乘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困生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师:要求什么问题?

      学困生2: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么列式?

      学困生1:4×25

      生:还可以这样列式25×4

      设计意图:图片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植树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师: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积是多少?

      生:都是100

      师:4×25=25×4(板书)

      师:你能仿照这个式子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让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因数不变,积相等,因数位置变化。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计算,观察,比较,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渗透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进而发现规律。这样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交换律的验证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学习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你自己尝试总结乘法交换律。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很好,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生:能。

      师: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学困生2回答。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字母表示定律,使知识点由抽象向具体过渡,建构模型,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教学乘法结合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乘法也有交换律,那么乘法中会不会也有结合律呢?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景图。

      (课件出示植树情景图)

      师:一共需要浇多少桶水?怎么列式?

      学困生1:(25×5)×2生:25×(5×2)

      师:你能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困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生: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寻找要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把它计算在练习纸上。

      做完后让学困生3和其他学生写在黑板上。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

      生:积相等。

      师:(25×5)×2=25×(5×2)

      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学困生2和其他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因数不变,积相等,运算顺序不同。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师生一起概括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交换律的方法来总结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生:能。

      师: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学生用字母表示定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运用能力。

      师:比较(25×5)×2和25×(5×2)的算法,哪种计算简便?为什么?

      学困生1:第二种,后两个数先乘是整十,容易计算。

      师: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也可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发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能够简便运算,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作用。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我们来比较一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相同点:交换律是交换两数的位置,数和结果不变;结合律是改变运算顺序,数和结果不变。不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的数之间是加号连接,数叫加数,结果叫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之间是乘号连接,数叫因数,结果叫积。

      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基本功,教学中,将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类梳理,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熟知两种定律的区别,对两种定律认识更清晰,应用更熟练。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

      36×1919×36 27×4×2527×(4×25)

      125××8×3 67×868×7

      学困生2回答。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___ 108×75=___×___

      学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___)×___

      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生2: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对比,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区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课堂检测

      完成后对答案,互判。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

      课本27页练习七第1、2、3题。

      设计意图: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七、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运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 80-42+12 480÷60×2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⑵75-15×4 40÷4+6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⑶(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板书:96÷[(12+4)×2]

      ①

      ②

      ③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⑷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括号(主要是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是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有关的四则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但从我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试做《学案》第5页的有关练习所反馈的情况来看,发觉孩子们对四则运算的顺序(特别是含有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并没掌握,所以我在复习这一环节里,分三种情况复习了有关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式多变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合作探究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孩子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由于比较详细地复习了,所以孩子们课堂上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积极性比较高,练习正确率比较高。

      不足之处:

      由于复习时间用得过长,导致练习的时间稍微少了些,练习的形式、题形等不够多样。这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组,每个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 理解题意

      根据已知条件,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

      4或4×25 多少人,也就是求2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5×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乘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25×4=100(人)或4×25=100(人)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4=100(人)或4×25=100(人),发现两道乘法算式的因数相同,交换因数观察25×

      4=4×25。 的位置,积不变,因此,可以得出25×

      像这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b=b×a(a,b代表任意数)。若用a,b分别代表任意一个因数,则乘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

      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

      归纳总结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b=b×a。 用字母表示为:a×

      随堂练习:

      小明买了12支圆珠笔,每支2元,小红买了2只钢笔,每支12元, 两个人谁花的钱多?

      答案:小红12×2=24(元) 小刚2×12=24(元)

      答:两人花得钱一样多

      探究新知2:乘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参加植树的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25组共要浇多少桶水,就是把总的棵数求出再乘以2,或者把每组要浇的桶数求出再乘以25组。

      2. 解答: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种这些树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 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多少:

      即: 25×2) (5×

      = 25×10

      = 250(桶)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都是25,5,2三个因数相乘,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直接计算,第二个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第二种方法因为

    2等于10 ,所以运算简便些,但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后面5×号相连。

      5)×2=25×2) 可以写成等式(25×(5×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乘,如果后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些,就利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个叫乘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b)×c=a×(b×c)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 板书:乘法结合律(a×

      活学活用:

      每瓶矿泉水2元,每箱矿泉水24瓶,要买5箱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

      2 ×5) (24 ×

      = 2 ×120

      = 240(元)

      答:一共要花240元

      拓展提升

      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商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先和被除数相乘,再除以除数,或用这个数先除以除数,再和被除数相乘。

      例: 16×8) (128÷

      =16÷8×128

      =2×128

      = 256

      举一反三:

      32 ×4) (112÷

      =32÷4×112

      =8×112

      =896

    运算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一、 出示课题

      板书: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书本第25页的内容,自己完成以下的问题: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自学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自学指导,交流汇报,验证。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 当堂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运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

      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运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板书设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 =96(元)

      =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教学反思:

      一得:

      一失:

      一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37+26=76-39=605+59= 30×23=

      12×8= 27+32=48+27=4500×20=

      二、新授: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240÷6-2×1745-20×3÷4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维拓展:

      4. 把下面三组用字母表示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⑴ a × b = c ⑵ x ÷ y = a⑶ y × b = x

      X – y = ax × y = b a ÷ b = c

      X + y= b b – a = ca +y = x

    运算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 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2/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运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属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

      3.教师重点依据学生的第2种分类,先让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再具体说出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方标上运算步骤.(可用课件演示.)

      4.出示下面一组算式.

      (1)让学生仿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小组试着说出上面4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组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仿照上面题的方法用红线标出运算步骤.

      (3)让学生分小组试做,每人试做两题(一题有括号,一题无括号的).可协助完成.

      (4)请其中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每题的运算过程及结果,其他组进行核对.

      5.让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反馈练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 2-×

      23-×× ×+÷

      2.请你用、1、、、、等数编几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1)小组协助完成.

      (2)每个小组成员选2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各小组汇报编题及计算情况,对编得合理,计算准确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板书设计

      例1:+÷ 20-×

      =+=20-

      =1=20-

      =19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例2:÷[(+)×][4-(-)]×

      =÷[(+×]=[4-(-)]×

      =÷[]=[4-]×

      = =3×

      =3=

      =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学的.依据两者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新知识.

      本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给一组算式进行分类,设置疑问,导入新课.第二层,重点依据学生的第二种分类方法,即把算式依据数的特征分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迁移类推的方法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第三层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分数任意编出二、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这样,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学习新知识.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从而深刻地理解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运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使学生亲历“回顾再现——观察比较——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初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技能基础。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与之有很大相同之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以迁移类推为主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一课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新知的方法,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定律?请你用语言描述,用字母表示好吗?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掌握较好。我相信你们对于乘法一定学得也不错,下面的题目你们一定觉得很轻松。 2:旧知回顾

      师: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请你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来。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口诀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口答板书如下)7×8﹦56 6×7﹦42 3×7﹦21

      8×7﹦56 7×6﹦42 7×3﹦21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再现旧知(加法运算定律、乘法口诀)为学生探索新知搭建知识的桥梁。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积不变)

      2:引领验证

      师:不是乘法口诀会不会也像你发现的那样呢?算了下面的两组题你会明白的。

      25×4﹦17×23﹦

      4×25﹦23×17﹦

      3:概括乘法交换律

      师: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再概括乘法运算中的这种规律吗?你认为怎样称呼这一规律?(乘法交换律)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称呼?(有加法交换律想到的)师:正如你们说的,这就叫“乘法交换律”你们真会推想。请你们试着用字母表示它。(随机板书a ×b﹦b ×a)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引领,使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轻松而自然地获取乘法交换律。

      4:巩固知识

      (1)口答:15×23﹦8×125﹦

      (2)口答:17×()﹦36×()()×126﹦()×37

      (3)下面每组算式同桌比一比,看谁算得快。换过来试一试,你对乘法交换律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25×126×4﹦

      (4)组织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和开放性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共苦乘法交换律。通过比一比使学生感受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建立简便计算的理念。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简单的计算却蕴含着如此奥妙,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潜能探索更加深奥的数学奥秘。

      (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吗?你了解植树的重大意义吗?有一所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正在进行植树活动,同学们干得很起劲,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种树,2人负责浇水。)小组内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师:根据现有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课本的主题情境图,培养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2: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感念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强,相信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强。(1)请回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解答?(指名口

      答,板书:25×4﹦或者4×25﹦体现了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

      (2)请同学们笔答: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独立解答,同桌可以交流

      意见)

      (3)组织反馈交流(请学生上台来展示,要求不同列式的学生。)25×2×5 5×2×25 25×5×2

      (25×2)×5(25×5)×2 25×(2×5)

      (4)引导概括,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概念

      师:从上面算式和结果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三个数相乘,无论哪两个先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应用价值,这里既有乘法交换律的理解与应用,又让学生初步建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乘法结合律做好充分的准备。 3:引导概括,形成乘法结合律

      (1)激发引导

      师:你们的发现非常符合上面算式的实际,很有发展性,这些算式中又蕴含着乘法一运算定律,请你们会想一下加法结合律,然后对上面的算式做出选择,写成两组等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

      (2)(25×2)×5﹦(25×5)×2

      (25×5)×2﹦25×(2×5)

      (3)观察概括

      师:通过观察说一说你的发现(指名说一说)

      生: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一规律吗?(乘法结合律)我想你们一定是由加法结合律想到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迁移类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用到,下面我们共同的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 ×b)×c﹦a ×(b×c)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继续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乘法结合律,使学生在探索中能力得到提高,技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方法基础。

      (4)巩固运用,提升乘法结合律(1)填□

      5×(14×9)=(5×□)×14

      125×(8×13)=(□×□)×13

      a ×25×4=□×(□×□)

      6×13×5=13×(□×□)

      (2)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15×12???15×2×6

      36×25???9×(4×25)

      【设计意图】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并有开放性的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乘法结合律。

      三:新知推广,内化提高

      29×4×5 4×(35×25)125×23×8

      40×52×25 4×8×25×125 16×17×5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

      (1)知识回答:请你说说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方法回顾: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能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比较一下,有什么新的想法?

      2:拓展延伸

      师:前面有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几种列式方法?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祝你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情感、方法的问题、梳理,使之内化为能力,通过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

    运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运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 、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 则 运算

      (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运算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板书设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 =96(元)

      =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教学反思:

      一得:

      一失:

      一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37+26=76-39=605+59= 30×23=

      12×8= 27+32=48+27=4500×20=

      二、新授: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240÷6-2×1745-20×3÷4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840÷40-400÷40

      25×(30+20)(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维拓展:

      4. 把下面三组用字母表示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⑴ a × b = c ⑵ x ÷ y = a⑶ y × b = x

      X – y = ax × y = b a ÷ b = c

      X + y= b b – a = ca +y = x

    运算教学设计16

      知识目标:

      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情感目标:

      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

      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二)开放探究,建构规律

      1、情境引入

      讲本学期开学,学校要为

      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情况:

      (课件播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

      学校为一年级更换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二年级更换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三年级更换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2)请同桌两个同学选一个问题在练习纸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3)说说你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方法呢?解释一下。

      (4)谁愿意接着汇报?

      2、第一次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每一组算式的结果相等。

      (2)我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来连接,行吗?

      板书:(50+60)×3 = 50×3+60×

      3(75+68)×5 = 75×5+68×

      5(80+65)×6 = 80×6+65×6

      3、第二次发现

      (1)再观察这三组算式,还有什么发现吗?

      (2)同学们,你们的发现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一种猜想呀?能不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呢?

      (3)每人举出一个例子,写在纸上,然后请同桌帮助验证

      汇报交流: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一些吗?举的完吗?

      4、归纳总结:

      (1)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说说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请看大屏幕,你们的意思是这样吗?小声读读。

      (3)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5、个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较喜欢的形式来表达上面的这些等式吗?比如用字母,图形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3)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觉怎么样?

      (三)激活联系、应用规律。

      1、请你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

      4(1)你为什么连得这么快?是计算了吗?

      (2)这两个算式之间为什么不连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来解释吗?

      2、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写的。有不同意见吗?

      (2)分别说说转化以后的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比,哪一个让我们计算起来感觉比较简便了?为什么?

      (3)小结: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选择算法,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3、联系旧知、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谈话:“乘法分配律”在过去学习中用过吗?咱们回顾一下。

      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练乘法竖式计算,看大屏幕。乘法竖式中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看出来了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a+b)×c = a×c+b×c

    运算教学设计17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五、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运算教学设计18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教学内容

      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五、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运算教学设计1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27+85 =329×6 =2×987=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票的总价。两张*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1)42+6×(12-4) (2)42+6×12-4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运算教学设计20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推荐访问:运算 教学设计 荟萃 运算教学设计 荟萃20篇 运算教学设计1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