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8日 05:00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版】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2-26 15:12:0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完整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习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2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习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1)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接受,需要教师运用好的方法引导。

      我一开始出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原来已学过的旧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引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又体现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

      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上的估算方法,也为笔算(精算)学习打下基础,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为什么“24“的4要与十位对齐,这是这节课的新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安排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24”实际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个十,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能在计算教学中,加强数学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因村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算式的过程中,自主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具体的计算中,体验到竖式计算的的优越性:简洁、明白、通用,易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体会各种算法,但由于对旧知掌握的不扎实导致了后面算法上较单一。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横式与列竖式时,学生发现“实际上横式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列竖式的方法比横式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对于难点我处理的比较粗,没让学生理解透彻。特别是对算法的教学,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教学时,应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和箭头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在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但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没完全呈现出来。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问题:缺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制约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学习。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本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总观这节课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它为公开课返璞归真,展示原生态的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算理算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操作、解决实际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会算,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懂得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并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中使算法得到了优化。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教师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教师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如看书,请教家长老师、同学间相互帮助、独立思考解决等。

      5、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时时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学习更好地学习。如:“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强!”“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等都体现了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和欣喜。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3)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习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习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接受,需要教师运用好的方法引导。

      我一开始出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原来已学过的旧知识,然后通过比较引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又体现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

      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上的估算方法,也为笔算(精算)学习打下基础,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为什么“24“的4要与十位对齐,这是这节课的新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安排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24”实际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个十,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计算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能在计算教学中,加强数学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因村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算式的过程中,自主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具体的计算中,体验到竖式计算的的优越性:简洁、明白、通用,易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体会各种算法,但由于对旧知掌握的不扎实导致了后面算法上较单一。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横式与列竖式时,学生发现“实际上横式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列竖式的方法比横式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对于难点我处理的比较粗,没让学生理解透彻。特别是对算法的教学,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教学时,应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和箭头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在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但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没完全呈现出来。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问题:缺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制约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学习。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本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思路清、特色明。总观这节课体现了“简洁而充满活力,朴实而富有情意”的设计理念。它为公开课返璞归真,展示原生态的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算理算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操作、解决实际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会算,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懂得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并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中使算法得到了优化。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教师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教师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3、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这里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但又鼓励,学生根据各人的实际选用合适的策略。如看书,请教家长老师、同学间相互帮助、独立思考解决等。

      5、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时时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学习更好地学习。如:“同学们的估算能力真强!”“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等都体现了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和欣喜。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4)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

      在对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优点:

      1、复习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铺垫,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去学习,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不足之处:

      1、列竖式计算中,有易错点没有突破。

      在列竖式计算中,出现了个位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现象,说明对竖式的算理理解不够透彻,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数字要与十位对齐,并且末尾的0不用写的原因说不清楚,表达不出来。也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

      由于突发状况的发生,错误题的纠正,和学生说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练习等等,使得前面时间用的较多,导致后面练习没有跟上,学生对竖式计算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巧。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反思3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用加的方法进行分拆,有拆因数法,有坚式计算。所以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复习、尝试、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将新知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整堂课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合理的运用学生生成的问题资源,让学生在展示个性思维的时候,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的反思中的想法与口算方法的算理巧妙的合并到一起,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把现在的想法在竖式中如何表示出来,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不断完善中,关注到了学生的错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对于+的省略,它是一个习惯问题;他们在相互交流、自我反思中不仅突破了建构了知识的障碍,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从而牢固建构建构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坚式格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潮层出不断。有人说,创造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课堂中的问题信息其价值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背后的创造过程,实现了问题背后的创新价值,才真正使课堂中的问题变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的,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倾听他们之所想,组织他们交流思维的火花,在师生交往、生与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破预设的囚笼,变预设为生成,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加以利用,让课堂教学涌动活力。当然捕捉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妙手,能及时抓取,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而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同时教师的教学必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达到教人以渔的目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2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00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展开探究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6)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一、说教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更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四环节教学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过程,以加深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3分钟)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岛情景。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引出家长带孩子买书的情景,小红的妈妈买了12本书,每本24元。

      1、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红妈妈买书用了多少元?

      2、尝试解答,复习旧知

      因为学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列式解答,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列式却不能解答。于是在此时学生会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从而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5分钟)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

      讲自己的算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一讲。

      4、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计算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书笔算乘法:

      24

      ×12

      ________

      48__24×2

      24 __24×10

      ________

      288

      学生可以即快又准确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来的

      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2、“24×1真的是得2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迁移(5分钟)

      通过说一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实践联系,巩固新知(10分钟)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地方的计算题,让学生找错并改正。

      2、帮助小蜜蜂找花,我将“做一做”的题目写在蜜蜂脚上(由多媒体呈现),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贴纸)作为奖励。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钟)

      回顾本节知识“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毕,谢谢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 、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习。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 、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到新华书店去购买礼物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处理、整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板示)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连乘法:24×2×6=288(元) 24×6×2=288(元)

      24×3×4=288(元) 24×4×3=288(元)

      12×4×6=288(元) 12×6×4=288(元)

      ④竖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这里可让学生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同时课件演示乘的过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优化: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

      (6)尝试练习:下面就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计算23×13。

      学生都会用拆数法或竖式法计算,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计算适用的范围更广。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讨论中欣赏和理解,在类比中优化,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在建立正确算理表象过程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知识由学生去建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共性由学生去归纳。)

      3、应用提高:

      (1)选择合理方法计算:

      33×31 25×12

      (这是两道基本练习题,首先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5×12= 25×4×3。因为笔算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而计算的品质和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某种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来体会笔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种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要具有一种良好的计算品质,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估算)。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化吧。)

      (2)解决问题:

      ① □ □

      ×□ 3

      ——————

      □ 9

      2 6

      ——————

      □ □ □

      (进一步深化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学在跳绳达标训练中,都跳了121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适时迁移,创设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素材,引导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4、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课堂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后面一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预案;在课上灵活地处理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的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将会彰显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2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其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主题图与多样化的练习,已达到高效、优化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做下铺垫

      1、口算练习

      6×7 8×4 9×3 40×9

      5×90 11×8 12×4 10×5

      24×2 31×3 2×13 34×10

      200×30 50×60 300×6 1000×8

      2、笔算练习

      75×3 126×4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目的是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下铺垫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有图象、有学校图书室刘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

      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课件)刘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三)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四)交流汇报,归纳策略。

      1、梳理思路,准备交流。

      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整理成果,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4、全班汇报,汇总策略。

      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12个24相加);

      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

      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24×10+24×2 =288

      ⑥12×20+12×4=288;

      ⑦24×20-24×8=288;

      ⑧ 2 4

      × 1 2

      4 8

      2 4

      2 8 8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那种比较简便,学生普遍会选择竖式。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我先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组织质疑: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

      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从竖式的各层积出发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4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2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并有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学生在反复体味中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5、验证结果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五)应用深化,提高能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让学生演板,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演板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通过计算和说的过程,感悟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帮小熊会诊。

      出2道学生的错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表述正确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改错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中的数学:

      64页的第3题。

      4、游戏:你说我答。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两位数,乘11后,老师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学生说,教师口算结果,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六)课堂总结,重视方法。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24×10+24×2 =288

      12×20+12×4=288;

      这样的板书对于学生对乘法算理的认识会更清晰,明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六、教学理念

      1、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3、实现了课堂教学个性化,认真落实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 、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习。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 、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到新华书店去购买礼物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处理、整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板示)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连乘法:24×2×6=288(元) 24×6×2=288(元)

      24×3×4=288(元) 24×4×3=288(元)

      12×4×6=288(元) 12×6×4=288(元)

      ④竖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这里可让学生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同时课件演示乘的过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优化: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

      (6)尝试练习:下面就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计算23×13。

      学生都会用拆数法或竖式法计算,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计算适用的范围更广。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讨论中欣赏和理解,在类比中优化,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在建立正确算理表象过程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知识由学生去建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共性由学生去归纳。)

      3、应用提高:

      (1)选择合理方法计算:

      33×31 25×12

      (这是两道基本练习题,首先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5×12= 25×4×3。因为笔算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而计算的品质和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某种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来体会笔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种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要具有一种良好的计算品质,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估算)。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化吧。)

      (2)解决问题:

      ① □ □

      ×□ 3

      ——————

      □ 9

      2 6

      ——————

      □ □ □

      (进一步深化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学在跳绳达标训练中,都跳了121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适时迁移,创设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素材,引导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4、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课堂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后面一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预案;在课上灵活地处理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的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将会彰显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8)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优秀3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优秀1

      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上,不少孩子在计算45+30时就提出“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的计算方法。尽管当时我以一句“你能不能利用我们已经学习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这道题?”把这种方法给否决掉,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孩子一定很纳闷,爸妈之前一直教他们这样计算的,而且这种方法的确很好用,但为什么老师一定要数的组成“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的知识来计算呢?其实在新授课甚至一节练习课后,不少孩子还是不会从数的组成上去说计算方法,这从《练习与测试》上计算过程的结构图的填空上可见一斑,但是一般的计算题却很少有错误,这说明他们还是在按照“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的方法进行口算。也难怪,这种计算方法家长不知道已经和孩子讲过多少遍了。

      还好,孩子最终能够从数的组成上去进行计算了,这个过程而非结果很重要,因为这是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等到今天再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孩子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这个单元,不少小朋友就非常喜欢‘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的计算方法,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孩子们很开心,43+31的算式刚出来,不少孩子就开始在下面说计算过程了。看着他们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脆把发言权暂且交给他们,“对于竖式计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谁愿意上来完成这一题的竖式计算?”在一个孩子板演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他的计算过程完全正确,我趁机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他的计算过程有五个不足点。”在孩子们一阵“啊——”的感叹声中,我开始“吹毛求疵”:数位对齐做的不好,加号的位置不恰当,横前没有用尺子画的直直的计算过程中没有注意从个位算起,横式后面忘记写得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孩子再没有之前那么兴奋了,原来竖式计算还有那么多需要再学习的知识。

      后来的练习中,我展示了几个孩子的作业,并请其他孩子对他们的竖式计算做出评价。一个个小家伙绝对时严以待人,丝毫的不完美之处一一指出。

      其实,数学课堂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已经“学会”了这部分知识,老师还没来得及讲授一个个就急于表现了。这个时候与其拼命地盖住不让他们说,还不如先然他们说个够,等他们表现完了,老师根据他们学会的具体程度再来因材施教也不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优秀2

      学期临近结束,一年的新教师培训考核也随之而来,本次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综合考核两部分。其中课堂考核是两位新教师为一组,由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100分值来评定。

      正由于临近期末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只剩下一个单元“统计”,接下去都是总复习了。争取了指导师的意见后,把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笔算”这一内容作为课堂考核的课。定下课题,我就集中精力,查阅网络上的资料,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必要时也找同事商量讨论。接着进行了两次磨课,在指导师的细心的引导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一篇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很快就迎来了5月24日——课堂考核的日子,一起床就绷着筋,一鼓作气,在紧张与期待中上完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入新课,简洁有效;新课展开,环环相扣;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语言表达,轻重缓急,非常优美……”考核老师给的这些词,虽是简短几字,但给我了极大地鼓励,是对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极大肯定,欣喜若狂。

      但其中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考核老师也一一指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要及时进行知识之间的必要沟通。本节课先抛出算式36+30=,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道题学生用了①口算。先算30+30=60,再算60+6=66。②摆小棒。先摆好3捆6根,再在3捆的下面摆好3捆,最后是6捆6根,就是66。③列竖式。先写36,再在3的下面写好“3”,在6的下面写好“0”,结果是66。教师先肯定这三种方法都行,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又快又对的方法做下一题:35+34,结果发现列竖式计算是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列竖式计算。但是已经学习的口算和摆小棒与这节课的新知竖式计算是不是一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结构中,还不能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让学生去找找这三种不同算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的环节。经过讨论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这样一个比较、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促进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头脑负担。

      (二)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基础练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42=。这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竖式计算,学生可能会认为6+4=10,所以6肯定写在2的下面,学生的错误率相对降低。但细细一想,这并不是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算理,最好把题目改为:5+42=。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让学生去犯错的机会,便可抓住错误进行辨析教学,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突破,可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时很害怕课堂上学生的“答非所问”,最好学生一步步顺着教学设计走,使课堂行云流水。但有时可以利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有用信息,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说到这,对某些老师说的“课堂上只怕学生不出错误。”有了理解。

      (三)要加强学科本体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先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列出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我的情境是这样的:动物园里有4只老虎,44只鸟,40只猴子。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提出:老虎和鸟一共有多少只?老虎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鸟和猴子一共有多少只?这个环节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想想这三个加法问题,缺乏现实性。老虎加鸟等于几只,算出来的答案是老虎的数量呢,还是鸟的数量呢?如果题目改成“小老虎和大老虎一共有几只?”这样算出来就很确切是老虎的数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还要考虑知识的现实意义。

      磨课促使我进步,望以后争取机会,多多锻炼。

    推荐访问:两位数 笔算 数学教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数学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