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5日 04:3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菁选2篇【优秀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1-31 10:18:06

    *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菁选2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菁选2篇【优秀范文】

    *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

      (1)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2)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3)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4)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5)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6)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7)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8)引号“”

      ①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大娘说:“同志,谢谢你呀!”雷锋说:“谢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②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

      ③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9)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10)破折号——

      ① 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

      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自己的——祖国。”

      (11)省略号……①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②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我知道,可我……”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③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我……我渴……渴死了……”他气喘吁吁跑过来问我要水喝。

    *高考专升本语文标点符号复习讲义2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推荐访问:高考 标点符号 讲义 菁选2篇 高三语文标点符号专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