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6:0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1-02 09:48:02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1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全文完整)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1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买围巾”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考吧.幼,师,网活动中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启发幼儿用“量一量”的办法解决老师遇到的难题,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试着量一量,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评析:此环节在幼儿了解测量方法之后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结果,发现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针对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2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2.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探索用自然物测量树干、树枝、树叶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难点:会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示范纸一张,笔1支。学具:每人一张记录纸,各种测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组织幼儿来到小花园,向小树问好,亲亲小树。

      二、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尝试活动)

      1.目测:小树的树干有多高呢?(幼儿讨论)

      2.引出测量:我们用筷子来量一量好吗?

      3.幼儿尝试测量,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测量时对小树要有礼貌,小心测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来测量树干的?教师简单小结。

      5.幼儿再次用筷子以正确的方法测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记录幼儿测量的结果。

      三、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第二次尝试活动)

      1.幼儿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同一棵树干的高。

      2.讨论:测量同一棵树,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多?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少?

      得出结论:测量同一棵树,工具越长量的次数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

      四、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第三次尝试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量具”为小树测量,并互相交流测量情况。

      教师作个别指导。

      延伸活动

      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回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过程的划一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时,以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为重点。活动以让孩子们亲亲小树开始,充分调动幼儿的环境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三次活动尝试和活动小结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以及测量中简单的数关系。第一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类似但长度不一的测量工具,让幼儿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次尝试提供给幼儿较为复杂的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自主地去深入测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结合尝试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层次感较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孩子们为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有所发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对园内的小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专注,测量中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小树,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树木的关爱,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植物亲密无间的画面。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1)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记录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8片纸片(纸片一面红色,一面绿色)及一张记录纸(中间用线隔成两块),笔。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简单数字组成的基础。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小纸片”。

      师:小朋友看看我手上拿得是什么?

      幼:纸片。

      师:对了,那你们来数一数,我手有多少片小花片?(8片)看看这纸片跟我们*常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正反两面的颜色不一样。

      师:嗯,看得真仔细。

      二、撒纸片

      (1)撒一撒、写一写

      老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

      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纸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师:看到什么了?

      幼:有些是红色,有些是绿色。

      师:对了,我们来数数看有几片红色的,几片绿色的吧。

      数完了我们该怎么样把这个答案记录下来呢?

      幼儿自由说想法。之后一起选出列分合式的方法。

      在黑板上教给幼儿写法并说出表示的意思。

      今天我也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8个小花片,你们想不想也来操作一下呢?

      幼:想。

      师:好。不过在操作之前我可是有要求的,你们可要听清楚哟。把8片纸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桌面上,看一看有几片是红色的,几片是绿色的。之后把结果用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在这张空白记录单黑线上方,总共撒满8次,每次将8片纸片全部抓在手里再撒;每撒一次,记录一次,撒好后要及时记录撒出的结果,记的和撒的结果要相同,相同的结果不再记录,若撒出结果出现8片全是红色的或绿色的也不记录。听清楚了吗?呆会音乐一停,你们就要停下来好吗?

      (2)试一试

      幼儿游戏,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三、展示、交流

      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并让其他幼儿补充。

      四、寻找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才不会让记录重复呢?

      幼儿大胆提议。

      如说不出,教师提议:将数字按照左边从大到小排列,右边从小到大排列,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看看这个数字比8少几?(少1)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操作过后知道了8可以分出7种方法来,比8少1。那如果按这样来算,7应该会分出几种方法呢?(6种)6呢?(5种)是不是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呆会下课后可以再继续来分一分,看看我们刚刚的说法对不对好吗?

      幼: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0

      1、教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

      2、教师:数字10怎么写?

      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二、学习10的组成(标题)

      1、出示10张苹果图让学生数一数(课件演示)。

      2、教师:请你尝试着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请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4、(演示课件)教师根据交换规律和左边多1,右边少1的规律在黑板上写出10的分解式。(教师板书)

      5、教师总结,请学生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图上有4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问:图上共有几个苹果?)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

      四、做游戏"找朋友"

      1、教师提供每个孩子一张数字卡,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

      2、教师:音乐开始,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请你找到和你的数字卡合起来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游戏开始,可以让孩子互换数字卡反复游戏。

      五、请孩子结合儿童用书练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初步学习2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运算。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3、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2的组成。

      物质准备:

      ——小螃蟹图片,2个泡泡,数字1、1、2,符号+、—、=。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师出示一只小螃蟹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观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励幼儿讲述小螃蟹先吐了1个泡泡,又吐了1个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个泡泡。

      ——启发幼儿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又吐的1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一共吐了2个泡泡可以用什么符号和数字几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号表示把它两边的数合起来,让幼儿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个泡泡;等号表示它两边的数一样多。幼儿认读并空手练习书写加号、等号。

      ——教师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泡泡变变变。

      ——教师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小螃蟹现在吐了2个泡泡。教师拿走一个泡泡:破掉了几个泡泡?现在还剩下几个泡泡?鼓励幼儿将事情讲述清楚。

      ——启发幼儿用数字和符号表示2个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减号表示从它前面的数里面去掉后面的数,让幼儿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个泡泡。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2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说说三幅图的含义,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

      ——看图列2的剑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三幅图,理解第二幅图的变化。并在下面的空格处写上算式,知道剑法的意义。

      ——看分合式,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数字。

      4、看图说算式。

      请幼儿介绍看图列2的加减法算式活动,说一说三幅图的含义,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要用加法,或为什么要用减法。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设计思路: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园附近的嘉定电影院在重新整修后,经常有儿童电影新片呈现,我们孩子去电影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与孩子的个别交流中,我发现孩子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对于为什么要买票,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

      特级教师徐苗郎老师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班孩子对序数有了初步的经验,怎么样让孩子运用这种数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2、在游戏情境中,积累看电影的相关经验。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小剧场看电影。

      1、交流看电影的经验。

      重点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座位,前面的数字表示第几排,后面的数字表示座位号,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二)找座位

      1、发电影票:看看自己的电影票上哪个表示第几排,哪个表示座位号。

      2、看看小剧场有几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个?

      4、检票:验证幼儿的座位,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三)看电影

      1、今天看什么电影呢?《小动物上影院》

      2、谁去上影院?(小熊、小猫)

      3、教师提问:

      电影院门口有什么?(单号、双号)

      你们知道什么是单号?什么是双号吗?

      他们该进哪一扇门呢?

      他们该坐在哪个位置?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电影院里有单号和双号,搞清楚了单双号,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再多,也不会拥挤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目标

      1、尝试将数字l―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皮筋分割成6行)、6种不同的小动物头(在反面贴上磁铁),磁性数字l―6若干。

      过程

      1、家中的电话号码。

      ――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

      ――比较和发现这些号码都由哪些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2、为动物装电话。

      ――出示贴有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告诉幼儿:动物园要给小动物家装电话,请大家为小动物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①为六位数的号码。

      ②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

      ③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④六个数字不能重复。

      ⑤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

      4、我的设计。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

      ――请做得快的幼儿介绍,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建议

      1、活动前了解幼儿对自己家电话号码的熟悉程度(能否记住和写出来)。

      2、活动的要求比较多,比较接近,教师要表述清楚,并作必要的解释。

      3、准备工作可以让幼儿参与,如:剪贴、制作磁性动物头像,分割磁性板等,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4、如果没有磁性板,可以用记录单的形式开展活动。

      5、根据当地电话号码的位数确定活动要求,可以是6位数,也可以是其他位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好的数概念认识,但是尝试运用不同点数方法进行数量比较的能力相对欠缺,本次数学活动以竞赛性游戏“剪刀石头布”贯穿始终,以“谁的豆豆多”为主题,通过层层递进、自主探究的不同点数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分享、演练“获胜”的不同点数方法,将以往抽象的图文学习模式转化为以自身活动为主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并获得了多种数数、比较等方面的数学概念。活动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游戏战利品”为载体,引发幼儿更多关于不同点数方法的思考,并鼓励幼儿通过以后的操作探索活动发现更多又快又正确的点数方法,为以后的经验提升奠定操作基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用的数数方法对20以内的物体数量进行正确点数,并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

      2、在两两合作的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探究意识和大胆表述的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20个操作盘,10筐蚕豆,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组织讨论,引出游戏。

      提问: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师生小结:说完剪刀石头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赢布、石头赢剪刀、布赢石头、一样的叫*局。

      二、数豆豆游戏,尝试运用各种数数方法计数。

      1、第一次游戏,交待规则:

      (1)游戏玩法:2人一组,每组一篮豆豆,每人一个盘子。

      听老师说开始,就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游戏,谁赢了谁就拿一粒豆,听到结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戏,谁的豆豆多谁就是获胜者。

      (2)幼儿合作游戏。

      (3)共同进行游戏分析:数数你赢了几粒豆,比比谁的多?讲讲你的获胜方法!

      (4)小结:两个好朋友一起玩《谁的豆豆多》这个游戏的时候,要分别数数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几粒豆,谁的豆豆多,谁就获胜。

      2、第二次游戏,交待规则:

      (1)换个朋友,两人一组;谁赢了谁就从篮子里抓一把豆豆;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数数你得到了几粒豆,谁的豆豆多,谁就赢。

      (2)幼儿再次游戏。

      (3)提问分析:刚刚谁赢了,你是怎么数的?能不能用不一样的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

      (4)师生共同进行2个2个点数方法的巩固,并验证本次游戏两个好朋友赢得的豆豆数量。

      (5)小结:今天我们在“谁的豆豆多”的游戏中,既玩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们运用了不同的快速点数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就知道谁输谁赢。

      三、给予孩子游戏奖励,提升并进行经验迁移。

      1、引发幼儿讨论:这么多蚕豆你们想和谁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够不够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呢?

      2、幼儿讲述并适当演示。

      3、拓展迁移:

      孩子们说了各种不同的点数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更快更准确,大家可以*室摆一摆、试一试,数一数,再把结果告诉老师好吗?

      小百科:豆,汉字基本字义是指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 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 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因为有南瓜子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师:排队的时候要从黑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长。幼C:因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不一样。

      (3)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 南瓜子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大书、小书。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大书和小书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小书小,排的队伍短;大书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大书和小书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书用得少;小书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玩《过小桥》的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2)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菁选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过程:

      1、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3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3)

    ——数学公开课自然测量大班教案

    数学公开课自然测量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4)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感知图形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

      3、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有各种形状,里面还有许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来玩一玩这些图形呀?(幼儿操作图片,自由说说图片形状:三角形、圆形、五角星。)

      二、基本部分:认识图形

      (一)认识开放图形

      1、故事激疑

      (1)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 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故事:恬恬在草地上养了许多的小鸡,这些小鸡非常可爱,恬恬很喜欢它们。可是这些小鸡又很调皮,在草地上东蹦西跑的,累得恬恬满头大汗;于是恬恬想了个办法:用木棍做了一圈栅栏,把小鸡围起来。小鸡在栅栏里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会儿,小鸡又跑出了栅栏。小鸡怎么会跑掉的呢?(栅栏有缺口,栅栏没围好。)

      2、探索解疑

      电脑出示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为什么?(小鸡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

      3、认识开放图形

      (1)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

      (2)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开放的图形。

      4、实践操作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开放的图形。(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

      (二)认识封闭图形

      1、激疑、解疑

      (1)师: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2)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

      2、认识封闭图形

      (1)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这个图形没有缺口。)

      (2)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不能跑出来,没有缺口。)

      (3)师:栅栏做成这样的形状能把小鸡围起来,这些图形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封闭的图形。

      3、操作实践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封闭的图形。(找到的幼儿把图形展示给老师、小伙伴看。)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个物品,感知其含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是小熊5周岁的生日,他邀请小伙伴们到家里做客,小朋友们看看,都谁来了?(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我们一起数一数来了几个小伙伴?

      二、情境、练习

      1、小熊带着小伙伴们来到餐桌前做好,可是呢,小熊不知道怎么给小伙伴分餐盘,他想请咱班的小朋友帮忙,要想每个小动物都有餐盘应该怎么分呢?一共要有几个盘子呢?

      2、餐盘分好了,那么小动物们爱吃什么,你们知道吗?{小猫吃鱼、小狗吃骨头、小鸟吃虫子、小猴吃桃子、小兔吃萝卜}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给每个小动物分食物。小猫一顿分吃2条鱼,小狗一顿吃3个骨头,小鸟吃4条小虫,小猴吃5个桃子,小兔吃1个胡萝卜。

      3、小动物们吃的饱饱的。他们现在也有礼物送给小熊,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都送了什么礼物?都有几个?

      4、我们帮小熊记录一下,小动物们分别送给小熊几个礼物?用画圆圈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操作

      过生日好友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什么呢?对了,是点蜡烛吃蛋糕,那我们为小熊点生日蜡烛吧!(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和蜡烛)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点了几根蜡烛?为什么?

      四、活动延伸

      放生日歌,和小朋友们一起随着歌曲跳舞,为小熊庆祝生日!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中班的课程,我是应用的白板进行教学,非常吸引幼儿,幼儿课上表现的很活跃,更能着我的思路走,学习兴趣浓,活动目标基本完成。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蛋糕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部分幼儿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帮忙。记录卡的部分,也同样有部分幼儿操作不好,不会记录。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3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 "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这些图形是幼儿*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

      2、简单了解一些昆虫的特征和习性,感受昆虫的多样性。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贴纸。

      活动过程:

      一、昆虫聚会

      师:森林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小昆虫,看看有谁呀?

      (出示蝴蝶)师:这里还有许多小蝴蝶,你们觉得怎么样?(漂亮)那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呀?(毛毛虫)对,蝴蝶就是从毛毛虫慢慢演变成的。

      (出示蚂蚁)师:又爬来一只(小蚂蚁)你们在哪里见过蚂蚁呢?蚂蚁的家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出示瓢虫)师:又飞来一只(瓢虫)你们知道哪种瓢虫?(七星瓢虫)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因为它专门吃小虫子),但是不一定每种瓢虫都是益虫哦,比如这些瓢虫,看看它们在吃什么?(树叶)对,破坏植物,所以它们是害虫。

      (出示蚱蜢)师:还有一只小昆虫是谁呀?(小蚱蜢)它有一种什么本领?它能在草丛中跳来跳去的。

      师:小箭头要跟我们捉迷藏了!(教师变换箭头的位置)

      师:根据这个箭头的方向,谁能完整地把它们的排列情况说一说?你也来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看着箭头的方向,完整地说一说。

      小结:原来,这个箭头的方向是让我们从这边往那边数的。

      三、昆虫找家

      师:小昆虫们玩得有点累了,它们想回家休息了。

      (PPT出示昆虫的家房子)师:看,小昆虫们的家是几层的呀?(4层)那哪层是第一层呢?为什么?(引导:想想你们家住的房子上面是第一层还是下面是第一层?)所以,最下面的是第一层。我们给它送上一个箭头,这样对吗?

      师:那这层是第几层呢?(第二层)这层呢?(第四层)还有一层是第几层?(第三层)

      师:那我们看着箭头的方向一起数一数。(第一层、第二层……)

      师:确定了楼层之后,小昆虫们就可以住进去了,谁来帮它们住一住?(点击住进去按钮)

      师:请你介绍一下,它们是怎么住的?(你讲得真完整)

      师:你们也能像他那样完整地说一说吗?它们住的位置你们都记清楚了吗?

      师:小昆虫们想去别的楼层做做客,调皮的它们还让我们闭上小眼睛呢!

      (切换PPT下一张)

      师:睁开,看看它们都去哪里做客了?小蚂蚁现在在第几层做客,那原来它住在第几层呢?看看对不对哦!……

      师:你们的记性真好!看来,这个小游戏难不倒我们小朋友。

      四、和昆虫玩游戏

      (PPT出示6种昆虫图片)师:看,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它们也想和我们做游戏呢!你们认识它们吗?

      (PPT出示房子图片)师:再看看它们的家是几层的呀?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的)对,我们要看着箭头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

      (出示向右方向的箭头)师: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从这边往那边数)对,数数每层有几间。待会儿我们就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抢答,谁能按照我的要求找到小昆虫的家,就能得到小贴纸,看看哪队得到的小贴纸最多,就能获得胜利!你们有信心吗?

      师:游戏开始,小螳螂住在第一层的第一间,谁找出来了?他找的对吗?(教师点击昆虫图片,验证结果。正确播放掌声)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我们可以先数小螳螂住在第几层,再数它住在第几间。

      师:小蜜蜂住在第二层的第三间,谁找到了?(如果幼儿没有找到,就引导他们一起数一数)

      师:今天的游戏哪队获胜啊?(红队)我们为他们鼓鼓掌,绿队的小朋友也不要气馁,争取在下次游戏中获胜。

      师: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昆虫,那我们带着胜利的成果也去找它们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按照颜色、形状和数量三项特征进行7以内对应计数,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仔细观察的能力,知道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验证。

      活动重点:

      幼儿能根据形状、颜色、数量三项特征条件选出相应的蔬菜。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菜谱”上的要求,取出相应种类、颜色和数量的蔬菜,检查后进行拼盘、粘贴。

      活动准备:

      1.毛虫及蚊子图片若干(卡片上的蚊虫数量在7以内)摆放在场地中,每人一筐数字卡,每筐7张卡片,上面标有从1到7的*数字。

      2.苹果卡片,红苹果7个、黄苹果6个、蓝苹果5个、绿苹果4个,挂在果树上;4个动物朋友的水果店,大的色卡和数字磁铁,每人一套4~7的数字卡和小色卡,小色卡用来标记颜色。

      3.不同标记的农田三块,有菜单的盘子若干(不同难度),四种颜色的萝卜、甜椒和蘑菇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开心农场”:“今天开心农场邀请我们去做客,听说这是个神奇的农场,里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神奇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去玩玩吧!”

      跟随音乐进入农场。

      二、游戏情境:消灭害虫。(复习认识7以内数字和点数)

      1.教师带领幼儿步入场景一(如下图)

      教师:“听开心农场的老板说,农场里草丛很茂密,里边有许多蚊子和毛毛虫,老板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害虫消灭掉!”

      玩“发现毛虫图片后玩消灭害虫”的游戏,要求:图片上有1只蚊虫,就踩/拍一下,有2只蚊虫就踩/拍两下,以此类推,图片上有几只蚊虫就做几次相应的踩地或者拍打动作。

      2.7以内点数、认识7以内数字

      教师:“害虫消灭掉了,大家都是灭虫小能手,咱们一起数数看到底每个地方消灭了几只害虫吧!”

      请幼儿去拿一筐数字卡,自由去点数分别消灭了多少只蚊虫,有几只就在图片上摆上相应的数字卡,最后幼儿和老师共同点数检查。

      三、活动情境:到苹果园摘苹果。(学习7以内对应计数,进行颜色、数量两项特征的对应)

      1.带领幼儿到“苹果园”(如下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的?”

      幼儿每人摘一个苹果。

      2.出示动物磁铁,请幼儿按颜色给小动物们送苹果。

      教师提出送苹果的规则:“每位小朋友只能送一个苹果,每个动物宝宝的框子里只能放一种颜色的苹果!”

      3.共同点数,学习颜色、数量两项特征对应计数。

      (1)请个别幼儿观察、点数宝宝兔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并从黑板上取出色卡和数字卡,贴到宝宝兔篮子下方进行表示;然后请所有幼儿一起点数并从自己的筐里取出对应的色卡和数字卡。

      (2)请幼儿观察胖胖猪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然后从自己的筐里取出相对应的色卡和数字卡,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3)请幼儿独立操作,分别观察、点数嘟嘟牛、贝贝羊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用色卡和数字卡摆放做出记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画圈的方式,在多项条件中圈出正确的颜色和数量的计数方法。

      四、新的问题情境:制作午餐,进行正确的颜色、形状和数量三项特征的对应。(在过程中带领幼儿检查验证操作结果。)

      教师:“开心农场里还种了好多好多好吃的蔬菜,待会咱们再去摘一些回来作出美味的餐点吧。不过要做出美味的午餐,(教案.出自:.教案网)可必须得认真地看清楚菜谱,不然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好吃了。”(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能力。)

      要求一:幼儿取一个盘子,仔细观察上边的菜谱,按照菜谱的标记到菜地找到对应的蔬菜,菜谱上有几种蔬菜就要找够几种。

      要求二:幼儿按照菜谱上要求的颜色和数量把蔬菜放进盘子里,并检查。

      要求三:幼儿将蔬菜按自己的喜好摆好造型,粘贴在盘子上。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之前和孩子们去农场秋游,他们对农场里的事情充满兴趣,我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因为熟悉并喜欢情境,幼儿全程非常积极,以一种轻松、自由、自然的状态愉快操作、投入学习。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给幼儿多一点挑战,既保证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也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提供了数量在1~7以内的蚊虫图片和数字卡,在一个开放性的花园情境中,让幼儿通过消灭蚊虫这个游戏来复习7以内的点数及数量间的对应。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己融入到游戏情境中,非常投入,也非常开心。大多数幼儿都能够认真点数图片上的蚊虫数量并取出相应的卡片,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在放卡片时发生了错误。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放错的幼儿事实上也已经具备了数字符号与量之间的对应,他们的失误应该是因为没有听清要求或看清图片造成的。于是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集体检查的环节让幼儿能够马上调整失误,同时这也让孩子知道听清要求和检查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送苹果的环节,苹果树和小动物是*行摆放的,这样的放置更利于幼儿直观地观察与思考。在这个环节,情境向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找出颜色与数量两项条件下对应的物品。这个挑战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在规则理解、操作方式以及常规方面可能会出现混乱。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层次性的活动让幼儿注意到操作规则与常规:开始由我来示范送色卡和数字卡,让幼儿集体检查;接着我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幼儿集体检查。此时我通过观察,确认大部分幼儿已经了解了活动规则并能基本完成,就在给后面两个小动物送苹果时使用了新的方式——让幼儿在四种颜色和四个数字里圈出正确的答案。这一操作要求幼儿从多项条件中选出正确的内容,既是新挑战,又为后面的个体操作提供了铺垫。正是通过这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我逐渐退出对幼儿活动的介入,将操作还给孩子。

      第三个情境是做大餐,这个环节涉及了按照形状、颜色和数量三项条件进行正确对应,幼儿需要完全自主操作并尝试自己检查,这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由于是个体的操作,所以场景设置更为开放,便于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操作。考虑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我将菜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难度供他们自主选择。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能全情投入,真正感受到了在玩中学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一直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并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师幼、*、幼儿个体与教育中介之间的互动,幼儿在主动操作中,经历认知结构的变化,自主建构知识、自我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5)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 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1: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2:找图形 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3:图形添画 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 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

      2、游戏:奇妙盒子里找图形娃娃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盒子(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奇妙盒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啊?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时我们见过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

      (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好不好?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见过哪些正方形物品呢?

      (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为什么说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那我们见过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

      (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它是什么图形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想想看,哪些东西是梯形呢?

      (5)奇妙盒子东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里还有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瞧!这是什么图形啊?你怎么知道它是圆形呢?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常见的圆形物品,好不好 ?

      (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

      (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

      (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说长方形和圆形拆开后还能变回小汽车吗?我们接着看图形娃娃究竟变回小汽车没?

      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

      5、数数、分类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 ?(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

      (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

      (2) 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

      (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

      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 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1: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2:找图形 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3:图形添画 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 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

      2、游戏:奇妙盒子里找图形娃娃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盒子(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奇妙盒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啊?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时我们见过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

      (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好不好?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见过哪些正方形物品呢?

      (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为什么说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那我们见过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

      (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它是什么图形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想想看,哪些东西是梯形呢?

      (5)奇妙盒子东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里还有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瞧!这是什么图形啊?你怎么知道它是圆形呢?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常见的圆形物品,好不好 ?

      (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

      (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

      (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说长方形和圆形拆开后还能变回小汽车吗?我们接着看图形娃娃究竟变回小汽车没?

      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

      5、数数、分类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 ?(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

      (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

      (2) 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

      (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

      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的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料筐,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橘子的数量。

      1、观察比较橘子的.大小不同。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讲述)哦,说得真好,是吗,我也喜欢吃xx水果。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一种水果,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水果(橘子)是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呀,不用问你们都知道了。

      2、利用两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较

      老师不止带来了两个橘子,还带来了两筐橘子。看看这两个筐一样吗?看看筐里的橘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是大橘子装得多,还是小橘子装得多,(幼儿讲述)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3、数数,验证大小橘子的数量。

      我们先数什么大的,你们来数(老师一边拿,幼儿一边数)会不会数错呢?我们再来数一遍,好不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数,两个两个数,开始数,记住是8个。

      现在换小橘子来数,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然后再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数,最后再默数,什么叫默数呀,小橘子一共有几个。

      4、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装得多,大橘子装得少?(幼儿讲述)因为小橘子个儿小占的空间少,所以可以装得多。

      二、猜测记录大小橘子的瓤数。

      1、猜测大小橘子皮里的瓤是一样多吗?可能各有多少片?

      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说这橘子皮剥开,里面是什么?你们真聪明,那么这瓤长得是什么样的呢?(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还想问问大家,这大小橘子的瓤谁多?是吗?那大橘子的会有几片,小橘子会有几片?

      2、记录猜测结果。

      这样我们猜一猜。然后老师把你们猜的记下来。我们先猜什么橘子,大的还是小的,在猜之前,老师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究竟有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估算整个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老师开始剥了,剥开一点点。好,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片瓤,(然后观察小橘子)。

      三、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那么大小橘子究竟有几片瓤,你们想不想剥开来数一数,剥的皮放在篓子里,剥好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片瓤。现在就开始吧每个人选一个橘子。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小朋友都数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说、数数,你的橘子有几片瓤,是大的还是小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真的是12片,快点把它记下来,是大的还是小的?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把橘子扳成两半,还有围着数,数不来怎么办,找个点数。

      小结;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录表上记录的数字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看得出来吗,哦没有规律。原来橘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五、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也有瓤。老师这儿有一个釉子,它是大大的,你们想一想它可能有几片瓤呢,好,下课后我们剥开数数。

      【反思】

      在活动中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投入。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蚕豆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你的火车x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x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自评:以集体、个别、小组相结合的形式问答,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老师再出示贴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6的右边。

      (自评: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埋下了伏笔。)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自评:点卡的排列很有顺序,使幼儿在视觉上也感知到了比6少的数量。)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通过视频仪检查一幼儿做的5个动物瓶,让该幼儿自己介绍每个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瓶上的动物数量都比6少)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5个小朋友一起到数字城找一找,并贴在和它们一样多的点卡左边。然后师生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自评:在孩子们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从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习得知识和能力。)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为什么?请一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豆,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数字,然后通过视频仪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自评:孩子们对这一操作活动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的,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火车快飞"的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自评: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活动延伸:

      将动物瓶投放在数学区,让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如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少1的豆豆,贴上多1的门牌号等。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在跳房子的情境中感知各种模式规律,并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复制、扩展。

      活动准备:

      泡沫垫子各若干;塑料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景,排列模式:

      ●介绍游戏“跳房子”:

      材料:泡沫垫子、塑料圈;场地:房子的底部和房顶;

      规则:将材料进行有规律排列;玩法:用各种跳法从房子底部跳到房顶;

      ●引发经验、排列模式:

      ---用小垫子和圈圈来“造房子”,怎样排列才是有规律的呢?(请幼儿说一说或试一试,排2-3组)

      ----他排列的垫子和圈圈有什么规律吗?

      ----如果看明白了,谁来接着排下去?

      ●幼儿玩“跳房子”:

      ----“房子”造好了,怎么跳?(请幼儿设计跳的动作)

      ----他设计的动作有什么规律?和“造房子”的规律一样吗?

      ----请几位幼儿按照这个规律来试一试,其他幼儿边观察便用语言描述规律;

      ●游戏可重复几次:

      ----有不一样的排列方法来造“新房子”吗?

      ----这次排列的规律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二.玩玩游戏、发现模式(提升部分)

      ●减少材料,请幼儿尝试改变“造房子”的排列规律,再玩跳房子;

      ----只能用垫子来“造房子”,你想怎样排列垫子?(说一说或试一试)

      (如果幼儿没有新的模式,则教师排列,引导发现)

      ----如果是我来排,我会这样排,看看有什么规律?(排2-3组)

      ----如果看明白了,谁来接着排下去?

      -------“新房子”造好了,这次又要怎么跳房子?

      ●游戏可反复几次:

      ----有不一样的排列方法来造“新房子”吗?

      ----这次排列的规律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活动是帮孩子从单纯的物品排序到用身体动作来进行一个模式的感知,动作模式的设计上,孩子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同样也是从ABAB到AABB的模式。这个活动,跟孩子*时的日常运动是比较好的能够相结合的,用动作来让孩子去体验模式的规律,是想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当中其实模式是无处不在的,运动也好,*时日常的音乐活动也好等等,都有模式的存在。我们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是否也将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结合下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1.通过观察活动现场中的幼儿表现,你是否发现了幼儿在掌握模式规律上所呈现出的特点?具体有哪些特点?

      2.请结合此次活动,思考一下数学活动与运动、艺术、生活等领域活动之间的联系,可以有哪些具体的渗透和结合?

      活动反思: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具有自娱性的活动,它形式多样,不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易学、易会、易传,符合了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本周我组织了《跳房子》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我有以下的反思:

      1.首先是本节的课的重点应该是训练幼儿的连续向前跳的能力,在环节一的热身运动中,应该从头、手、脚、腰各个部分运动到,这里我有些疏忽了,头部的运动没有注意到。

      2.环节二中,教师先让幼儿来试一试,介绍幼儿自己的玩法,然后引出教师今天的主题——教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办法来挑格子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表现的还是不错的,基本上也达到了这个环节的目的,学会了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

      3.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等参与的机会,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游戏中,孩子们积极投入,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挑战自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活动练习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展开,满足了幼儿自由自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欲望,幼儿在游戏中结识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满足了幼儿合群的需要,使得幼儿团结合作、乐于助人、遵守规则等社会性的行为得到了逐步的形成。民间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为幼儿融入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6)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讨论活动

      1、导入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认识花园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

      1、认识标记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

      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玩玩的游戏中,复习4以内的数字。

      2、能根据点点的变化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3、对点点的各种变化有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有点数经验、课件、魔法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现背景ppt

      师:哇,小朋友们,它们是谁啊?(点点、许多点点、许多圈圈)

      师:跟它们打个招呼吧!(点点们你们好)

      (2)说说点点

      师:这些点点像什么?(小球、泡泡、轮胎、镜子……)

      追问:为什么像轮胎?(圆圆的,会滚动……)

      师:你想要吗?想要几个?(幼儿手持魔法棒点击屏幕上的点点,教师点击鼠标)

      教师点击鼠标,将点点(幼儿说的比喻物)送给幼儿的同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2、点点指令游戏

      (1)点点变魔术一(数量变化)

      师:点点送完了,咦,谁来了?(黄点点)

      师:谁愿意用魔术棒敲一下黄点点?

      教师邀请幼儿敲击黄点点,引导幼儿点数(请拿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黄点点)

      (2)点点变魔术二(颜色变化)

      师:谁来敲一下右边黄点点?(变成蓝色)谁再来敲一敲左边的黄点点,猜猜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红色)咦,神奇吗?

      (3)听录音,辨别声音的数量

      师:听!什么声音?(敲门声)听到一声敲门声,就是来了一个好朋友,那我们仔细听,来了几个好朋友呢?

      师:中间的黄点点着急了,听一听响了几次?蓝色的点点说我最漂亮了,听一听响了几下?

      幼儿回答正确后,教师用课件播放红黄蓝点点数量,进行二次验证。

      (4)点点抱一抱

      师:这么多点点在一起玩真是开心啊!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

      请看大屏幕(播放圆点点“跳舞”和圆点点抱团的ppt)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播放音乐的时候我们在中间场地上跳舞,但音乐停,立即要按照屏幕上点点的数量进行抱一抱,有可能是2个抱在一起,也有可能是3个抱在一起哦。准备好了吗?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并点数和检验数量。

      3、活动结束

      听音乐有序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教案目的:

      1、让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清楚、较连贯地介绍五一中一件最快乐的事。

      2、要求幼儿专心听他人讲话,知道别人所讲的内容。

      3、学习在集体中清楚的与语言表带自己的意思。

      教案准备:

      画纸幼儿每人一张彩色铅笔

      教案流程:

      1、让幼儿安静的、乖乖的坐在座位上。

      2、提问:我们这次放了七天的假,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放的是什么假呀?

      3、老师给幼儿讲述自己这七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讲的时候内容要丰富、表情也要丰富。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述说的欲望。

      4、老师表扬述说的好的幼儿,鼓励那些不敢发言的幼儿。

      5、发给幼儿画纸和彩色铅笔。让他们画画自己心中最快乐的五一。

      6、老师巡视,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集合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集合非常感兴趣,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也不陌生非常喜爱,结合《纲要》思想理念,教学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我结合故事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在"挑战灰太狼,营救美羊羊"这个游戏中积极思考想办法,在游戏中初步领会感知集合,最后解救自己好伙伴美羊羊。

      活动目标

      1.听清颜色和形状的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在游戏中与同伴一起寻找安全的家,体验帮助同伴的快乐。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听清颜色和形状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活动准备

      PPT、红色和蓝色的长方形、圆形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游戏听喜羊羊音乐进入活动室,扮演羊进行吃草、喝水等活动并相互问好。

      2.认识房子师:今天羊村里有件大喜事,造了几间大房子,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师小结:我们的家有不同的颜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我们的房子形状不一样,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

      师:这件事情被一个坏家伙灰太狼知道了,还抓走了美羊羊,我们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二、挑战灰太狼

      (一)按颜色躲猫猫1.灰太狼去红色的房子里找小羊。

      师:现在灰太狼到红色的房子里找小羊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鼓励幼儿提醒找错家的同伴回归队伍)2.播放ppt和音乐,幼儿自主进行躲猫猫游戏。

      师:灰太狼在红色的房子里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躲在哪里?

      师小结:小羊们你们真聪明,不管什么形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只要躲在和灰太狼颜色不一样的房子里就可以了。

      (二)按形状躲猫猫1.灰太狼在长方形的房子里找小羊。

      师:现在灰太狼到长方形的房子里找小羊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

      2.播放ppt和音乐,幼儿自主进行躲猫猫游戏。

      师:灰太狼在长方形的房子里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躲在哪里?

      师:不管什么颜色,只要躲到和灰太狼说的形状不一样的家里就安全了。

      三、挑战灰太狼和红太狼

      (一)播放ppt让幼儿观察师:谁要去蓝色的房子,谁要去圆形的房子?

      师:那蓝色的房子、圆形的房子安全吗?那我们应该躲到哪里呢?

      师:灰太狼和红太狼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房子里呢?

      师小结:我们捉迷藏的时候要先看看灰太狼在什么颜色的房子了,再看看红太狼在什么形状的房子了,和他们两个都不一样的,才是最安全的房子。

      四、营救美羊羊师:我们打败了灰太狼拿到钥匙,现在我们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准备活动: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7)

    ——幼儿园大班上公开课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上公开课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

      幼儿:3+3=6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拿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8)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咏柳》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咏柳》1

      目标:

      体验古诗作画的乐趣。

      能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古诗中柳树的美。

      知道垂柳的枝条又细而长的。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重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突出古诗中柳树的美。

      怎样绘画、剪、做出垂柳细长美丽的枝条、柳叶。

      准备:

      A4纸、记号笔、水粉、橡皮泥、水彩笔、油画棒、背景音乐《柳树姑娘》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看一看

      1.春天里发芽比较早的树是什么树?

      2.我们学过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是什么?

      3.古诗中说的是什么样的柳树?(垂柳)

      4.浅释古诗:古诗中怎样赞美垂柳的?(碧玉杖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长长的柳枝像什么?被风一吹怎么样了?(像S、像波浪线、像蛇等)

      6.幼儿欣赏被风吹动的柳树的图片。

      二、说一说

      1.古代的人用诗赞美柳树,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现美丽的柳树。

      2.幼儿讨论。(画出来、剪出来、用橡皮泥捏出来等)

      3.欣赏柳树图片作品。

      三、做一做

      1.听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做一做。

      2.要求:柳枝要细长,下垂。安静做、画。

      3.添画春天的景物。

      四、欣赏作品

      1.幼儿间相互欣赏作品。

      2.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到院子里找春天,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其中第三个环节“做一做”体现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第一个环节说一说柳树,主要是利用赞美柳树的古诗《咏柳》及欣赏柳树图片让幼儿知道柳树的外型特征:柳枝的细长,柳叶的翠绿。利用引导语:你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现美丽的柳树?激发拓展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出四种形式:水彩笔绘画、水粉画、剪纸画、泥工画,通过欣赏四种不同形式的范画,为幼儿在画画做做环节做好铺垫。用语言引导添画春天的景物,丰富了画面内容。通过幼儿间欣赏作品,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完成整个教学,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带幼儿到院子里找春天,结束整个活动。

      整个活动幼儿自主、积极投入,兴致很高。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剪纸画(用卡纸先剪出树干,用皱纹纸搓出柳条,剪出柳叶)、泥工画(分泥时没能安柳条、柳叶的大小分)完成效果不好。说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一节成功的活动不仅要有好的活动设计,备好课,还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才能水到渠成,达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扩展9)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

      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推荐访问:测量 自然 数学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1 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的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