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4:08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1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24 12:06:02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16篇)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16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16篇)

    篇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对于社会巨大的教育资金需求来说,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当前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支出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XX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XX年的*****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

      1/8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XX年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XX年明确20XX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XX年财政教育支出达*****亿元,占GDP*****亿元的4.08%。

      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GDP(亿元)占GDP比例(亿元)20XX年*****.63*****.6616.69*****.43.3320XX年*****.09*****.93

      2/8

      16.03*****.33.5920XX年*****.07*****.1616.32*****.43.6520XX年*****.70*****.7915.10*****.83.9320XX年*****.00*****.9717.46*****.0

      3/8

      4.08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XX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各国20XX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

      4/8

      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3、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不足,形成了与

      5/8

      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我国三级财政支出教育统计表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6/8

      ***-*****4、地区间教育支出差距大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5、学校之间教育支出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6、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

      7/8

      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8/8

    篇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

      引言1关键字1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1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1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2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3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4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不合理6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7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8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9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的原因分析9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分析9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10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10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12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12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122、优化支出构造,表达教育公平12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13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13

      .

      z

      -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视13五、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15

      .

      z

      -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商大学财政学08级2班辰指导教师虞利娟

      引言: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我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芒,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事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关键字: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对策Foreword:March14,2012,PremierWhenatthepressconferencetwosessions,said:Ihavesaid,thefairnessandjusticebrilliantthanthesun.Fairnessandjusticeistheessentialcharacteristicofsocialism.Practicallyspeaking,thepastnineyears,wehavedonealotfortherealizationofsocialequityandjusticeindelible.Inthefinalyearofmytenure,ourgovernmentwilldoseveraldifficultthingsmustbedone,workhard,notlefttofuturegenerations.The...Thefifththing,wehave4%ofeducatione*penditureasapercentageofGDPincludedinthebudget,wemuststrivetoachievethisgoal,andtherationaluseoffunds.Keywords:FinancialE*pendituresfor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政府主持财政性教育支出,有着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要分析我过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问题,必须深入思考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此为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根底和现实根底。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教育的兴旺程度和投入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开展提供了人才储藏,为国家的进步提供了智力保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教育支出在世界各国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表达了各国开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效劳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

      .

      z

      -

      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层次的。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开展程度,对初级教育通过法律规定假设干年的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根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带有强制性。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异地享受这种教育,则这种效劳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而政府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则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从实践来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开展中国家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效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源于教育。二是防止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时机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效劳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抬高,则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效劳,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时机,从而保证教育时机的公平,并防止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兴旺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缺乏。

      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安康开展: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有效供应。因此教育效劳的提供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由国家财政主要支持的。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这一举动无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将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表达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各项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有助于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承受义务教育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助于表达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助于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都很重视教育事业的开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正确地

      .

      z

      -

      分析和解决教育支出存在的各项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

      业的良性开展。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构造是影响教育经

      费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我国目前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在国

      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而且教育支出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

      育之间的分布构造也不尽合理。存在着重视高等教育,无视初级教育的现状,特

      别是农村根底教育的普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教育经费投入缺乏,且教育资源

      使用效益低下,使得我国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开展指数都低于世界许多

      国家的水平。

      图一:1992年-2009年我国在线学生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从上表的数据来看,我国近20年来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但1992年到2004年所表现出来的增长趋势均不太明显,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教

      育事业一直比拟重视,但对于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自2004年我国生均

      财政性教育支出突破2000元大关之后,增长势头迅速加快,于2009年十分接近

      于6000元,这说明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出。纵向看来,

      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一直比拟热心,近几年由于人们群众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

      注,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推动教育事业开展的决心也加大了。

      表一:2008年全球各地区教育支出占GDP及财政支出比例

      地区

      公共教育总支出公共教育总支出占政府

      占GDP的比例%

      财政支出的比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

      5

      17.5

      阿拉伯国家

      4.5

      25.7

      中亚

      3.2

      18

      东亚及太平洋

      4.7

      15

      南非和西亚

      3.6

      14.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5

      13.4

      .

      z

      -

      北美和西欧

      5.7

      12.7

      中欧和东欧

      4.9

      12.8

      数据来源:UNESCO,2008年"全国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从世界围来看,教育支出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局部。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表达了一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这一重视程度并不是与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成正比的。如表四所示,经济兴旺的欧美国家其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相反却是一些落后的亚非国家的这一比例较高。这是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兴旺,其政府财政支出也十分庞大,因此占这一巨额支出很少一局部比例的教育支出就能保证欧美国家公民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欧美国家普遍人口较少,因此人口对教育造成的压力不大。反观亚非国家,不仅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教育支出的对象基数巨大;而且这些国家普遍经济落后,虽然这一比例说明这些国家也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财政支出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教育水平。而中国2008年的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69%,在世界围来看偏高。这也正是教育支出绝对数额的缺乏和支出对象数量的巨大所造成的。

      上述观点也可以通过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进展佐证。欧美兴旺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但占GDP的比重却较高,而亚非国家正好相反。这说明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非常巨大的。也即是说明考察一国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由表四可知,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现象,这也正与欧美国家教育水平兴旺的现状很好的联系起来。亚非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也是这些国家教育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2008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33%,这仅仅只比中亚地区高一点点,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远低于同为人口超级大国的印度的3.7%。

      由此看来,我国教育支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展横向比拟,我国远远落后于大局部国家和地区。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相符合。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虽然逐年都有所增加,但总量依然缺乏。这主要表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缺乏上面,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赶不上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教育水平的提高速度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

      z

      -

      需求。世界各国普遍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看作该国的教育开展程度和人文水

      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就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国民

      生产总值比例到达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

      要"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

      纪末到达4%。〞但是直到今日,我国既没到达6%的国际目标,离我国自己制定

      的4%目标也有着一定差距。

      表二:1992年-2009年我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及GDP的比例

      教育经费占

      教育经

      年国家财政性教国家财政支

      财政支出的GDP(亿元)费占GDP

      份育经费〔亿元〕出(亿元)

      比例

      的比例

      1992728.75

      3742.2019.47%

      26923.482.71%

      1993867.76

      4642.3018.69%

      35333.922.46%

      19941174.74

      5792.6220.28%

      48197.862.44%

      19951411.52

      6823.7220.69%

      60793.732.32%

      19961671.70

      7937.5521.06%

      71176.592.35%

      19971862.54

      9233.5620.17%

      78973.032.36%

      19982032.45

      10798.1818.82%

      84402.282.41%

      19992287.18

      13187.6717.34%

      89677.052.55%

      20002562.61

      15886.5016.13%

      99214.552.58%

      20013057.01

      18902.5816.17%

      109655.172.79%

      20023491.40

      22053.1515.83%

      120332.692.90%

      20033850.62

      24649.9515.62%

      135822.762.84%

      20044465.86

      28486.8915.68%

      159878.342.79%

      20055161.08

      33930.2815.21%

      184937.372.79%

      20066348.36

      40422.7315.70%

      216314.432.93%

      20078280.21

      49781.3516.63%

      265810.313.12%

      200810449.63

      62592.6616.69%

      314045.433.33%

      200912231.09

      76299.9316.03%

      340902.813.59%

      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图二:1992年-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及GDP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

      z

      -

      从上表及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总体上呈现如下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开展,也就带来了90年代初期的各项数据的飞升。90年代中期各项数据的增速有所放缓,到1997~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到达低谷。进入21世纪三项数据的增速又有所增长,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使各项数据再次陷入低谷。总体来说,近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具体来分析,自199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首次非常接近以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增速几乎每年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教育的支出还是比拟热心的。但由于受到我国方案经济、政治动乱、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底子十分薄弱。这就使得虽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增速都在不断提升,但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增长缓慢。这就说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并不能跟上社会开展的速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支出的总量缺乏和占GDP的比重不高。这就决定了我国没有将更多更合理的经费用于教育事业,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不合理

      有关调查研究说明: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比对中等教育的投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而中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则优于高等教育。世界银行2008年曾对教育支出的外部效应进展了调查,结果说明各类教育的社会收益分别为:初等教育18.4%、中等教育13.1%、高等教育10.7%。由此可见,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

      图三: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图四: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从图二和图三中可以看出我国生均教育事业费呈现出地区间分配不均和各级教育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图二是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看到其中三个直辖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同时还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远远超过其他几个教育阶段,而中职学校

      .

      z

      -

      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普遍偏低。图三是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到西部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此外除几个民族地区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超过一万元以外,其他几个省市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偏低。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但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恰恰呈现初等教育支出缺乏,高等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职业教育支出欠缺的现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且现在已经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可想而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应该是比拟大的。但就现在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并不高。而对于拥有更少学生人数,并且收取高额学费的高等教育阶段来说,普遍享有极高的财政经费投入。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学生普遍不受重视。

      因此,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开展。东部地区的省市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教育水平和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则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改善教学现状;高等教育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这虽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等人才,但却使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初等教育经费受到压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的短缺并不符合我国社会开展的实际情况;初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根底人才,为提高国民根本素质提供了保障,但我国的教育支出格局明显不利于初等教育的开展。

      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表达在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上。造成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城乡分配不合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国家虽然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就近就地上学,再加上农村儿童由于家庭收入等原因,就使得农村地区承载了极大的教学压力。广阔的农村小学、初中成为了我务教育的主力,接收了远超过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数。由于农村学校受到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像城市学校那样拥有择校费、借读费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收入。农村学校只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扶持,即使有一点社会捐赠收入,那也是资金分散、投入量小、偶尔有之的。

      表三: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呈现出的城乡差异

      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在校生人数〔万人〕生均教育经费〔元〕

      .

      z

      -

      城市初中

      1088.32

      1059.05

      10276.38

      村镇初中

      1631.35

      4374.59

      3729.15

      初中合计

      2719.67

      5433.64

      5005.25

      城市小学

      1330.47

      1778.77

      7479.72

      村镇小学

      2642.55

      8292.70

      3186.60

      小学合计

      3973.02

      10071.47

      3944.83

      数据来源:此表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收集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初中与村镇初中所占有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

      数额相差并不太大,但由于村镇初中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初中在校生人数4.13倍,

      这就使得城市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村镇初中的2.76倍。而我国村镇小学的财

      政性教育经费虽然接近于城市小学的2倍,但由于村镇小学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小

      学在校生人数的4.66倍,所以生均教育经费中,城市小学是村镇小学的3.75

      倍。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经费呈现城乡之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中小学生人

      数远不及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但城市生均教育经费却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获得的生

      均教育经费。这必然导致城市中小学生占有优质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师资源、

      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在广阔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

      育条件。

      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具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从资金拨付源头到

      最终落实到每一所所学校及每一个学生的手上经过了很多的程序,这就使得教育

      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

      具体来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大致可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两

      局部。中央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要经过全部五级财政,而

      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也要经过四级财政。漫长的

      资金拨付过程使得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是资金使用效率在时效性方面效率

      低下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经过层层转拨,难免会出现雁过拔毛的现象。尤其是在

      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拨付使用的管理监视不到位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育经费被挪

      用、截留等现象。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规的地方,

      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视管理体制对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进展监管。这

      .

      z

      -

      就使得教育经费在资金足额到位方面显得效率低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

      由于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其本身不具备产出和收益,所以更加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保障。但这样一个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再加上本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的缺乏,公立学校就面临更大的开展难题。而私立学校则相对来说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私立学校大多是私人办学或企业办学,其资金的拨付少了繁琐的程序,资金能够及时并且足额的到达资金使用者手中。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私立学校反而比一些公立学校开展得更好。

      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对策。在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探究,综合分析,寻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的原因分析

      前文根据纵向和横向两组数据的比拟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教育支出总量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达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这不仅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距离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到达4%的目标已经将近20个年头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量缺乏,也就造成了我国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开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大行其道的社会,因此高端人才缺口较大。这也就使得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于是出现了教育支出向高等教育倾斜的格局。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还很不兴旺,再加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享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毕竟只有少数,更多的公民需要的是初等教育水平的改善。而我国想要取得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开展,仅仅依靠高端人才是不够的,社会经济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根底型人才。只有大力开展根底教育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

      同时我国经济开展还需要大量的专门型人才和一线加工人才,而中等职业教

      .

      z

      -

      育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历来不重视,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中普遍偏低。这说明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这将导致很多员工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缓慢,无法满足新产品、新工艺的要求而成为下岗人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难和"民工荒〞。另外,这样的教育支出格局还将严重影响我国产业构造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开展模式的换代升级。不利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使我国在新知识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构造失衡。东部地区和城市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点,因此我国教育支出也偏向于这些地方,从而无视了面积辽阔、人口巨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达。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定教育阶段,其教育经费几乎完全由国家供应和保障。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拨款,所以城市学校有能力不断改善其教学条件。雄厚的财力保障使城市学校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校舍设备的经费比拟充裕,也能够给城市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而且城市优越的居住环境也留住了绝大多数优秀教师。在这样的格局下,城市学校普遍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城市学生甚至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前来就读。因此一局部享有优秀教师资源和高升学率的城市学校就开场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择校费。这些经费完全由学校自主支配,所以这些学校得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更新和改善。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下,城市学校的财力越来越雄厚,学校开展也越来越好。

      而农村学校则截然相反。由于农村学校本来教学环境就相对艰辛一些,大局部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学校教书。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根本上都是以前的代课教师转化而来,虽然有比拟丰富的教学经历,但创新思维比拟差,不利于为学生的长远开展打下良好根底。而新引进的教师又大多是一些一般本科或者专科师类院校的师生,他们的教学能力普遍偏低。这样一个教育格局,又得不到大量资金的注入,自然不能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所以农村的教育支出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一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体系落后,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

      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

      表四:2008我国各省区市教育经费收入来源情况〔单位:千元〕

      .

      z

      -

      中央支

      中央支

      地区

      出与地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地区

      方支出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出与地方支出

      之比

      之比

      41481245469016590.8844

      9306721996427220.0934

      10894253451959250.2410

      3982708479231110.0831

      10818863482302580.2243

      1591862231020000.0689

      7422352380616830.1950

      3425226506605010.0676

      5636671338655070.1664

      2074050389854090.0532

      **

      3747328250166060.1498

      3856247774914750.0498

      **

      2983022206084260.1447

      2102769438373160.0480

      8080479657833840.1228

      3727468797283380.0468

      3166246266258030.1189

      48529461166155360.0416

      2868596271419450.1057

      2583127026115

      0.0368

      178526333317120.0054

      1063693558491390.0190

      86952

      262552700.0033**

      347622320.0000

      84840

      270913810.0031

      9289811

      0.0000

      141727656152280.0022

      4941223

      0.0000

      38561

      332840440.0012

      6080336

      0.0000

      11661

      342293230.0003合计13388332412931734180.1035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

      教育支出总额较低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失

      衡造成的。我国有五级政府,除中央以外,其他四级政府统称为地方政府。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不明阻碍了教育经费的拨付。从表三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除市中央与地方的教育支出比拟接近之外,其他各省区市的教育支出绝大局部是

      由地方政府拨付的。其中除四个直辖市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几个省区享有较高的中

      央教育支出外,其他地区中央教育支出只占很少一局部。而在这些省份中,东部

      省份收到的中央教育支出也比拟多,地方教育支出也比拟丰厚。而西部地区一些

      省份的中央教育支出非常少,地方教育支出也显得捉襟见肘,**、、、四个省区

      中央教育支出为0。相对较低的教育支出使得西部地区省份的教育事业开展显得

      困难重重。

      .

      z

      -

      我国是集中制国家,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集中了大量的财权和财力。正是如此我国才能完成申办奥运会、世博会、抗震救灾、三峡大坝等诸多大型任务。这也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应由中央政府主持,由中央政府支出大局部教育经费。现在这种教育支出由地方政府唱主角的现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拿出大局部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就使得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减少,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开展。

      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支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监视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通过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层层转拨的情况下,加之对这一流程的监管不到位,所以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经费领用不规的地方,这直接减少了教育经费的发放。比方一些地方存在着挪用教育经费、将教育经费用于其他政府支出、谎报多领教育经费的现象。

      这些做法无疑变相减少了教育经费,同时层层转拨的方式也降低了教育经费的时效性,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审计等等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教育支出有漏洞可钻。此外管理监视不到位也使得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使用及效果没有一个标准可循。

      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所呈现的诸多问题,应当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制定应对措施。

      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不能有效供应,所以国家应该负担起对教育的支出。现在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不高,这就使得教育支出总额不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改善各级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改善初等学校教学设施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水平和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2、优化支出构造,表达教育公平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教育事业尤其需要表达公平正义。为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应优化支出构造。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资金投入,承当起中西部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并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公用

      .

      z

      -

      经费保障资金标准;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并对高寒地区教师学生给予特殊补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实行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中央财政应把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职工工资承当起来,由中央财政通过银行系统直接发到教职工手上,再由省级财政负责工资以外的其他补贴。

      教育支出构造的优化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借助社会的力量。对西部贫困地区根底教育的开展设立政府扶贫、基金扶贫等工程,通过政府组织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根底教育事业的开展。

      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

      通过税费改革增强公共财力。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教育事业经费来源的大头,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又集中于税收收入。为此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早日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根底。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

      进展义务教育多元化融资。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建议中央和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发行义务教育公债和义务教育彩票,从社会吸引投资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也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讲,通过发行农村义务教育公债和彩票还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化解"普九〞时期所欠下的债务。

      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

      政府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各级政府直接对于教育事业责任的划分不是很清晰,因此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防止相互推诿而导致教育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视

      加快教育投资法规的制定,并形成机制。我国目前在教育投入上缺乏立法,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和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缺乏,抑制了教育事业的开展。为此应该加快教育投入法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将整个教育事业纳入其中,明确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责任和标准,并

      .

      z

      -

      切实保证教育投入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教育投入的法制化。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资

      金管理,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坚决反对各种铺浪费。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定。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学校的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视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防止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

      五、结论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总量缺乏的问题,即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总量缺乏;另一方面是由支出构造不合理而引起的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教育支出总量缺乏问题,自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年确定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以来,我国一直没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这一目标,今年两会期间通过的新一年国家预算已经明确地将教育支出占GDP4%的这一目标写入预算。同时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期间庄严承诺一定要在最后一年任期实现这一目标。这为4%的目标在2012年取得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政治根底。从这几年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逐年提高,并已经非常接近于4%这一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目标将在在2012年取得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绝对额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要确保GDP的平稳增长而不至于突然拔高这一比值的分母。

      教育支出绝对额的增长已经通过新一年的国家预算确定下来,即预算教育经费。而从过去历年的数据来看,预算教育经费的数额与每年实际发生的财政性教育支额度出相比往往较小。所以保证了预算教育经费,则未来将要发生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得到了保证。

      对于GDP的增长,我国政府在科学开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已经日趋理性,不再要求GDP的高速增长,而是寻求GDP的平稳增长。这一思想方针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开展,也保证了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数值的分母不会有较大波动,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近年来公众和政府也是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有教无类〞。教育的公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远开展和

      .

      z

      -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如果我国政府能从本文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做出相应的改革,则必将使教育更加公平,使广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益禄,岳凤霞.关于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思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2~56[2]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52~56[3]爽,继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经济师,2010,5:23~24[4]周勇,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缺乏及对策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5]爱建,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分析及政策建议.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23~27[6]玲,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交流研讨,2008,11:110[7]关洁,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公共管理:159[8]梓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根本状况及问题.中国外资,2011,6:46[9]付星宇,中国财政教育支出优化的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10,12:269[10]娜丽莎,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师大学学报,2010,7:13

      致

      衷心感工商大学给我这样的学习时机与条件,工商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给了我人生中珍贵的财富。

      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与筛选,数月的字字斟酌,屡次的修改,我终于完成了本文的撰写任务。我深刻体会这其中凝聚着众人的关心、帮助与保护,我只能在此借只字片语表达心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谢之情。而这份代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希望不负师长与家人的期望。

      首先,我想感的是我尊敬的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导师虞利娟副教授。虞教师学识渊博、思想睿智、治学严谨,从毕业论文的选题、逻辑框架的设计、直至最终定稿,她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我还要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各位授课教师,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启迪与人生的感悟。

      .

      z

    篇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教育支出不公”“教育应向偏远地区倾斜”的呼声愈发响,亮,这也表明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必须由国家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安

      1

      全,而其重要的地位不得不让人关注其支出的结构。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表一中未列(出)2.财政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3、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三、我国财政支出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由表一,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但其所占GPD总量人低于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1%,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0.82%,美国为6.10%,约为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算在金砖四国内,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在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中明确提出确保到2007年教育支出在GDP中的所占比重达到4%,但现在看来这一计划并没有完成,而在今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则提出到2012年达到4%,这一计划通过地方和中央的共同努力应该可以达到。2、教育支出结构失衡①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由左图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初、中、

      2

      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过分注重高等教育。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GDP的比例分别为0.05,0.15和1.93。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有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初等教育,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反应出高等教育比例偏高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等教育投入的不足。②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只有真正重视起职业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有助于我们国家向技术型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③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2006年,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8409.78元,初中为10325.89元,最低的河北省小学948.57元,初中1195.42元,相差近10倍。④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显著。但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人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以2004年为例,全国的各项经费投入,占40%的城市获得了其中的77%,二战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2006年,我国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普通中小学生648.42元,而农村中小学生是594.04元。这种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⑤多元财政主体,使责任难以落实。影响我国教育投入的另一因素是财政收入分散在5级约3500个政府的手上,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近2/3的财力。这就产生两种情况:(1)基础教育的办学主体虽在市县,但在投入上却显得乏力,尤其在1500个农业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有能力投入的政府又并非办学主体。(2)受财政分税制体制约束,无人对

      3

      4%负责。马斯格雷夫认为地方政府缺乏充足的财力,难以控制经济主体的流动,所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应由中央政府来负责,而资源配置职能则应根据各地居民的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别,由地方政府负责更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进。再来看基础教育,尽管基础教育拨款属于各级政府共同的职能,西方国家中央财政的负担比例仍然很高,其中,法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过家中央财政拨款比例高达70%以上。而我国,社会效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不足20%。这种政府间的财力与教育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乡镇财政困难而影响对基础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2007年,有关数据表明,江苏省部分市县和浙江省的宁波市,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地方财政是脱节的。以宁波市为例,2006年该市可用财力仅占GDP的8.6%,若教育达到4%,则意味着全市将有一半财力用于教育,这不可能做到。可见,教育支出占GDP的4%只是观察指标,而非行动目标,更无法考核地方政府。既如此,又有谁能对此负责呢?四、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1、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占财政支出乃至GDP的比重。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然很少。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很不够,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比如发行教育债券的方式来筹集一些教育资金,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2、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3、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是初步、低标准的。尤其是全国1500个农业县,从农村学校房舍、教育设备设施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十分落后,一些县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乡级管理体制,至今还有一定数量“新代课教师”,所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农业县财力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为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4、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协调东

      4

      西部关系、稳定社会的长期政策。对教育而言,均等化,指由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与等价性原则配合的政策体系。其中,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要求建立对教育房舍、设施和设备、教师和服务的国家服务标准。这是一种最低限度,无论何种学校,即使最偏远地区也应达到,所需经费应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按教育均等化要求,普遍建立了教育服务国家标准,这一经验值得参考。等价性原则是指中央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配置标准,但经费由地方承担。二者配合,既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又能促进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5、建立对省级政府的全省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考核机制。考核本身就是针对政府的职能及责任承诺的。由于省级政府的职能比较全面,GDP与财政收入脱节程度较轻,因而建立这一考核、监察制度既必要又可行。6、建立适当的官员考核制度,在中国当前的分权程度和地方官员以经济增长为绩效考核目标的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增长而竞相开展的水平竞争会导致政府的支出结构发生偏向,政府支出会从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上更多的转移到基础建设等生产性投入上,造成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因此必须把教育发展的水平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政绩的指标之一。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作为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支柱,对地方社会进步起到了几级的作用,但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个滞后期,往往使得以晋升为目标的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对教育的考核作为晋升的一个条件,有助于其给予关注。7、合理安排教育教育支出结构,首先要合理调整三级支出结构。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为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我国一般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适度降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显得过多,改变高等教育的集资方法,例如引入国外的那种私立学校的股东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给相对较少的初、中级教育,还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率。

      部分数据来源:1、2009统计年鉴》2、财政部网3、教育部网《参考文献:1、《论我国教育支出改革》2、《浅析我国的教育支出问题》公共教育支出结构的特征及其借鉴》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与实践探析》

      3、《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对策建议》3、《日本4、《我国

      5、《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6、《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理论

      7、《政府教育支出的分配》

      8、《义务教育支出效率评价及财政分权影响》

      9、《财政分权对教育服务提供效果的影响》

      5

    篇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559172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倍比职业教育高17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左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

      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称为衡量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重

      要标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财

      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公共教育支出所占

      GDP的

      百分比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财政教育的支出规模随

      着GDP的增长也呈现出来连续增加。通过查阅数据来看,财政教育

      支出由1993年的86776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44882200万

      元。由此,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还从侧面了解到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但是我国的财政教

      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略有偏低,至U2007

      年才突破百分之三,,至2010年,该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

      重也只有3.66%,而后2011年的3.49%则反映出该规模略有下降,

      尽管占比在2012年达到了4%但根OECDI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

      GDF的统计发现我国远低于其5%勺水平。

      (二)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现状分析。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

      费分配的结构,高中初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按地理区域划分

      的分配结构这三点是构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

      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在各级次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分析,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中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可分为省市乡镇四级政府。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201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238692936万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000万元,中央为4100000万元,占全部比例的7.9%,地方为47510000万元,所占比例92.1%。从数据上得出,地方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全部经费的绝大部分。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长,但其数额仍然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67.76亿元,到2013年达到24488.22元,即使剔除物价水平的影响,其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是,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勺百分比计算(见表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明显较低,与GDP勺增长水平不相适应。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有待跟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之所以偏低,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GDP为导向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仍把经济增长作为其追求的最大绩效,由此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招商引资,以一系列减税政策来吸引投资。(二)财政教育支出级次的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的支出级次在结构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教育经费投入在基础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分配上出现了“倒挂”。其中高等教育得到了财政教育经费的过分倾斜,对

      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则严重过低。

      以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

      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

      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为15591.72元,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

      倍,比职业教育高1.7倍左右。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在生均方

      面,普通小学则为2068.47元,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

      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

      左右。

      (三)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

      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

      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段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

      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

      80%左右,而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勺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岀—

      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匿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三、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勺对策分析由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增加教育的投入,提高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深刻认识到政府在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上占主体地位,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与途径。首先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认识到政府在财政投入中优先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对教育的投入进行法律层面

      上的调控,从法律角度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把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作为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财政教育的支出水平,优化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理顺政府的教育支出与民间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首先按层次和类型的不同区分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采取相对应的投资方法。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应采取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办模式,由各级次政府承担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对普通高等教育.可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把民间联系起来,从而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在农村级次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在制度上保障民办学的利益,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是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

      (三)国家应该赋予和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编制上的权限。由政府直接向高等学校拨款的方式,改为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即将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贝才权与事权的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政府教育拨款与教育发展的财力需求相协调,同时引人绩效预算,对高等学校的所有拨款使用的效益、效率和质虽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篇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作者:程远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2012年第7期

      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这样一个情势下,公共财政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0年全国决算,去年全国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其中,我国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有这样的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大学,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而国家财政支出中针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支出部分,构成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环节。因此,高等教育财政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遗憾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存在较大的缺口,由此产生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笔者拟对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其中的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一,通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总支出、财政支出等数字分析比较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第二,分析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问题。最后,笔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进行评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这一系列问题都紧密地联系着一个国家运行中关键的领域——财政支出。

      而这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更是各类教育财政支出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分析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主要是围绕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社会现象,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重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背后的财政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对现实状况的思考,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占GDP比重较低,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教育总经费比重下降。其次,阐述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财权事权不统一、拨款依据不科学完善、学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1.政府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偏低。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1993年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世纪末要达到GDP的4%。但是,在过去的8年中,至今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从2002年起还呈下降趋势。2004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26%,远远低于本应在2000年就实现的4%的目标。1995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每年都存在一定的缺口,逐年累加,已经从1995年的274.8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12.88亿元,投入缺口占需要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

      这里有统计口径的误差,如我国财政支出中还存在很大一部分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教育乱收费乱摊派,这类政府教育性收费项目无法纳入到教育财政的正式预算口径之中。在目前总量增长乏力、教育财政投入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不尽合理的背景下,首先,受到影响的必定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其次,教育财政支出受当年GDP总量的制约。

      虽然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绝对量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仍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增长的速度,更主要的是受制于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另外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出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尽管教育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到15%,但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取决于财政支出和GDP两个因素,所以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总体来说,还是国力不如发达国家。

    篇六: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配置。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亦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2010年7月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0第19卷第4期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9

      No.4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璐(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摘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4-0051-06AnAnalysisofFinncilExpenditureinChinEductionndItsPolicyPthsTAOLu(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bstrct:Asanimportantpartoffinance,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Althoughthe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steadilyincreased,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insufficientexpenditure,irrationalstructureandsoon.Basedonthenecessity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thispaperattemptstocarryoutspecificanalysisontheseissues,fromtheviewofsystemconstruction,sourcesoffund,expenditurestructureandthe

      efficiencyandequity,thenproposetoimprovetheeducationalexpenditure.Keywords: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totalfinancialexpenditure;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solutionand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0-03-28作者简介:璐(1987-),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51··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接受高等教育。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

      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1]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其次,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升,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济环境更加优化;最后,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当权者可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公民更易于管理,政治更加稳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由于

      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的人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鉴于此,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从最高峰1995年的20.69%降至26年的1.71%。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十世纪末达到4%”[2]的目标,199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也未能实现。从1991年到26年,16年时间里,52··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只增长了0.15%,即使到2006年,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与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法国的6.5%以及美国的

      9.9%。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而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高点的近1981亿,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1.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出差距在逐年缩小,并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虽然自2002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

      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进行合理分配。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年)比较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0491.583344.257309.582001645.283835.466816.231:5.94:10.562002813.134189.826177.961:5.94:10.562003931.544343.375772.581:4.66:6.2020041129.114847.285552.501:4.29:4.9220051327.245438.035375.941:4.10:4.0520061633.516603.175868.531:4.04:3.5920072207.048451.976546.041:3.83:2.9720082757.5310563.437571.771:3.83:2.75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1:6.80:14.87资料来源:根

      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表1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53··的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2.83倍和4.03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9.96%、62.81%。随着2007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2008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异悬殊2006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亿元,中部为168.61亿元,西部为172.23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63:0.65,其中最高的(529.02亿元)是最低的(26.34亿元)的20.08倍,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而大多数的教育事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由于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工作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法规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最低限额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

      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

      与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2.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据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GDP的2%-3%,2005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656亿元,2006年达到818亿元,只占了GDP的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5]。3.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股份制把入股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学校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非独

      立的教学园区等。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优化三级教育指出结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要求。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6]的办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

      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补贫困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横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件。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7]。3.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权限集中等。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55··(上接第14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财政每年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可提供再保险业务。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分保。(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1.增加保险透明度。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接支付给农民。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保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3.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围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业

      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要全方位立体型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保险服务。参考文献:[1]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2009(9):42-45.[2]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9)[M].:中国统计,1992-2009.责任编辑:於忠祥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6]只有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8]。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些有能力的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的奖贷勤助减的助学体系。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业,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http://baike.baidu./view/486179.htm?fr=ala0_1.[3]

      屈艺.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11-112.[4]道彩.教育经费投入看数据不如看保障[EB/OL].[2010-02-21].http://.cvae..cn//xw/zfxw/10-03-01/5823.html.[5]倩倩.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硅谷,2008(7):11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28].http://news.sina..cn/c/2010-02-28/4.shtml.[7]阅春,田晓晨.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1.[8]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4):30-33.责任编辑:阮文彪!!!!!!!!!!!!!!!!!!!!!!!!!!!!!!!!!!!!!!!!!!!!!!!!!!!!!!56··

    篇七: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我国教育支出现状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对于社会巨大的教育资金需求来说,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当前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支出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

      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6年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10明确2012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亿元,占GDP*****亿元的4.08%。

      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GDP(亿元)占GDP比例(亿元)2008*****.63*****.6616.69*****.43.332009*****.09*****.9316.03*****.33.592010*****.07*****.1616.32*****.43.652011*****.70*****.7915.10*****.83.932012*****.00*****.9717.46*****.04.08二、财

      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3、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不足,形成了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

      我国三级财政支出教育统计表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8***-********-********-*****2009***-********-*************2010***-********-********-*****2011***-********-*************4、地区间教育支出差距大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

      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5、学校之间教育支出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

      6、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篇八: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

      作者:梁紫荃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2期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

      梁紫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较以往,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也得到了优化。本文通过以往财政数据来分析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在与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数据对比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见解。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00-02

      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一)支出规模

      从整体上看,我国对教育的支出平均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2012年为例,当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4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2.2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经超过4%,此外,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量规模与人均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呈放缓态势。

      1.总量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教育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增长率方面,20102014年总涨幅高达67.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突破79%。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支持教育的费用对教育支出总额的增长贡献明显。

      2.人均规模

      该部分选取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0-2014教育支出总额、全国大陆人口及人均支出增长率来分析教育支出的人均变化趋势。

      从绝对总量来看,我国的教育人均支出总额随着总人口的增加逐年增长,但人均增长水平在2012年开始减少,在2013年增长率锐减至5.6%,与总量规模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我国教育人均收入在后期微显出了“疲软”态势。

      (二)支出结构

      1.区域

      我国教育支出与地方财政关系密切,因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地方有能力负担当地的教育发展,教育投入相对较大,而在欠发达地区则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由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下表),在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区,人均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较高,而在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则出现了人均支出水平偏低的情况,1390元远远低于

      了部分西部地区。此外,西部地区由于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较多,但中部两省占比偏低,这也说明了我国财政对于中部教育支持力度尚有待提高。

      在城乡差距方面,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农村小学生生均支出为8152.16元,比城市小学生少了248.77元,二者初中生均支出相差457.67元。在生均教育经费上城乡存在一定差距。

      2.层级

      据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显示,我国小、中、高学校经费支出占总生均经费的比重分别约为16%,41%及42%,对小学的财政支持力度较低。

      职业学校方面,2013年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总额约为1.3万元,额普通高等学校则约为2.4万,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都与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上存在差距。而发达国家往往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在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支持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用途

      该部分所分析的主要是教育事业费中人员经费与办公经费的比例问题。我国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支出的比重大约是2.04:1,而较为优良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应当在1:1,基础教育比应当在3:7,所以我国教育人员经费投入仍然存在着偏高的现象。

      二、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投入

      根据国研网统计的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数据,2012年,德国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为4.94%,美、英、墨西哥分别为5.2%、5.76%和5.15%。我国则才刚刚达到4%的水平,这证明我国在教育吃出规模上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甚至相比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也略显欠缺。

      从政府分级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教育支出的百分比来看,美国、墨西哥、英国对初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比重超过三成,而我国显然是对初等教育投入不足,而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明显。

      三、我国未来教育财政支出的建议

      (一)扩大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完善教育经费支持的长效机制

      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不少发达国家教育占GDP比重该的平均水平达到了5%,因而我国在教育支出规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内生增长因素,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支出的重视。可以采取提高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支出占整个经费支出的比例。同时可以完善教育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进行机制性的保障。

      (二)推进教育财政供给侧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首先在城乡差距上,政府需要增强作为纯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财政支持。其次,在中、东、西部的区域差距上,国国家应当正视到中部教育发展压力的问题,平衡东中西区域的教育财政拨款。在教育财政支出的层级结构上,我国可以增加高等教育民间资本投入比例,而财政经费主要投入与基础教育,增加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最后,在教育支出的经费用途方面,应当适当减少人员经费的支出,使教育经费更多的用来“办公”而非“养人”。

      参考文献:

      [1]王希瑞,刘畅.优化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制度约束与政策取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9):103-105.

      [2]周瑜.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D].贵州大学,2015.

      [3]林月雯.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5.

    篇九: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正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2、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摘

      1/4

      我国财政支出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由表一,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但其所占GPD总量的3%左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1%,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0.82%,美国为6..10%约为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算在金砖四国内,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2、教育支出结构失衡1)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2/4

      由上图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过分注重高等教育。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GDP的比例分别为0.05,0.15和1.93。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有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初等教育,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反应出高等教育比例偏高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等教育投入的不足。2)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3)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4)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显著。但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人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这种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2.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3.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是初步、低标准的。尤其是全国1500个农业县,从农村学校房舍、教育设备设施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十分落后,一些县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乡级管理体制,至今还有一定数量“新代课教师”,所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农业县财力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为

      3/4

      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4.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5.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参考文献】1.杨斌主编,财政学,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2.陈共编著,财政学,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邓晓兰主编,财政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2009.4重印)

      4/4

    篇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

      .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配置。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亦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2010年7月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0第19卷第4期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9No.4我国财政教育支

      .

      -可修编-

      .

      -

      .

      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璐(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摘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4-0051-06AnAnalysisofFinncilExpenditureinChinEductionndItsPolicyPthsTAOLu(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bstrct:Asanimportantpartoffinance,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Althoughthe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steadilyincreased,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insufficientexpenditure,irrationalstructureandsoon.Basedonthenecessity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thispaperattemptstocarryoutspecificanalysisontheseissues,fromtheviewofsystemconstruction,sourcesoffund,expenditurestructureandtheefficiencyandequity,thenproposetoimprovetheeducationalexpenditure.Keywords:financialexpenditurein

      .

      -可修编-

      .

      -

      .

      education;totalfinancialexpenditure;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solutionand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0-03-28作者简介:璐(1987-),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51··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接受高等教育。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

      .

      -可修编-

      .

      -

      .

      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1]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其次,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升,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济环境更加优化;最后,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当权者可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公民更易于管理,政治更加稳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

      -可修编-

      .

      -

      .

      的人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鉴于此,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从最高峰1995年的20.69%降至26年的1.71%。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可修编-

      .

      -

      .

      中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十世纪末达到4%”[2]的目标,199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也未能实现。从1991年到26年,16年时间里,52··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只增长了0.15%,即使到2006年,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与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法国的6.5%以及美国的9.9%。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而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在教育

      .

      -可修编-

      .

      -

      .

      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高点的近1981亿,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1.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出差距在逐年缩小,并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虽然自2002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进行合理分配。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

      .

      -可修编-

      .

      -

      .

      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年)比较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0491.583344.257309.582001645.283835.466816.231:5.94:10.562002813.134189.826177.961:5.94:10.562003931.544343.375772.581:4.66:6.2020041129.114847.285552.501:4.29:4.9220051327.245438.035375.941:4.10:4.0520061633.516603.175868.531:4.04:3.5920072207.048451.976546.041:3.83:2.9720082757.5310563.437571.771:3.83:2.75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1:6.80:14.87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表1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53··的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2.83倍和4.03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

      .

      -可修编-

      .

      -

      .

      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9.96%、62.81%。随着2007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2008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异悬殊2006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亿元,中部为168.61亿元,西部为172.23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63:0.65,其中最高的(529.02亿元)是最低的(26.34亿元)的20.08倍,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而大多数的教育事

      .

      -可修编-

      .

      -

      .

      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由于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工作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法规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最低限额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

      .

      -可修编-

      .

      -

      .

      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与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

      .

      -可修编-

      .

      -

      .

      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2.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据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GDP的2%-3%,2005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656亿元,2006年达到818亿元,只占了GDP的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5]。3.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股份制把入股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学校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非独立的教学园区等。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优化三级教育指出

      .

      -可修编-

      .

      -

      .

      结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要求。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6]的办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补贫困

      .

      -可修编-

      .

      -

      .

      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横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件。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7]。3.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权限集中等。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

      .

      -可修编-

      .

      -

      .

      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55··(上接第14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财政每年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可提供再保险业务。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分保。(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1.增加保险透明度。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接支付给农民。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保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3.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围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业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要全方位立体型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保险服务。参考文献:[1]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2009(9):42-45.[2]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

      .

      -可修编-

      .

      -

      .

      鉴(1992-2009)[M].:中国统计,1992-2009.责任编辑:於忠祥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6]只有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8]。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些有能力的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的奖贷勤助减的助学体系。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业,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http://baike.baidu./view/486179.htm?fr=ala0_1.[3]屈艺.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11-112.[4]道彩.教育经费投入看数据不如看保障[EB/OL].[2010-02-21].http://.cvae..//xw/zfxw/10-03-01/5823.html.[5]倩倩.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硅

      .

      -可修编-

      .

      -

      .

      谷,2008(7):11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28].http://news.sina../c/2010-02-28/4.shtml.[7]阅春,田晓晨.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1.[8]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4):30-33.责任编辑:阮文彪!!!!!!!!!!!!!!!!!!!!!!!!!!!!!!!!!!!!!!!!!!!!!!!!!!!!!!56··

      .

      -可修编-

      .

    篇十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财政中立性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尤其是高等教育从1990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开启了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经济学院05级周楚书[摘要]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

      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本世纪末即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但是这个目标并没有在世纪末实现,相反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结构[正文]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是和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公共教育支出)相对应的指标,即指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6%。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年的水准。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见表1),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表11993-200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

      年份

      财政教育支出(亿GDP(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GDP

      元)

      的比重

      1993199419951996

      867.76

      34634.4

      2.51

      1174.74

      46759.4

      2.51

      1411.52

      58478.1

      2.41

      1671.70

      67884.6

      2.46

      1997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2004

      2005

      1862.542032.452287.182562.613057.013573.36

      2

      9

      74462.6

      78345.282067.589468.197314.8105172.3

      117390.

      136875.

      2.50

      2.592.792.863.143.413.28

      2.79

      2.82

      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

      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

      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

      国家的水平(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

      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

      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表2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国家和地区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世界平均

      4.8

      4.8

      4.8

      4.9

      5.2

      美国

      6.7

      4.9

      5.2

      5.4

      日本

      5.8

      5.0

      4.7

      3.6

      法国

      5.0

      5.8

      5.4

      5.9

      6.1

      印度

      3.0

      3.5

      3.9

      3.6

      3.4

      巴西

      3.6

      3.8

      4.6

      1.65

      2

      中国

      2.512.41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

      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从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来年,在我国,教育经费按来源,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教育经费投入还可以细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乡镇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2005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8419亿元,其中中央为852亿元,占比例为10.1%,地方为7567亿元,占比例89.9%。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亿元,其中中央为410亿元,占比例为7.9%,地方为4751亿元,占比例92.1%。从数据看,地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教育财政基本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两个重要的改革,第一是逐步把中央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向地方政府扩散,基础教育形成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第二个改革则是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付改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这两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个方面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财政中立性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尤其是高等教育,从1990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开启了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

      从教育经费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0.0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

      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表3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国家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美国

      0.13

      0.35

      0.21

      英国

      0.15

      0.27

      0.42

      法国

      0.19

      0.27

      0.41

      日本

      0.14

      0.16

      0.49

      韩国

      0.12

      0.17

      0.06

      意大利

      0.14

      0.23

      0.45

      巴西

      0.11

      0.12

      1.10

      印度

      0.11

      0.15

      0.83

      中国

      0.05

      0.15

      1.93

      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巴西

      初等33.038.132.341.823.730.8

      中等42.337.532.129.145.934.1

      高等15.424.419.017.019.820.6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三、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分析通过以上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

      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二)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7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四)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教育支出责任

      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乃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五)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

      8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9

    篇十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这样一个情势下,公共财政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国决算,去年全国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点。其中,我国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遗憾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存在较大的缺口,由此产生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笔者拟对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其中的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一,通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总支出、财政支出等数字分析比较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第二,分析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问题。最后,笔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进行评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而这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更是各类教育财政支出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

      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分析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主要是围绕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社会现象,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重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背后的财政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对现实状况的思考,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占GDP比重较低,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教育总经费比重下降。其次,阐述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财权事权不统一、拨款依据不科学完善、学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1.政府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偏低。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1993年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世纪末要达到GDP的4%。但是,在过去的8年中,至今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从2002年起还呈下降趋势。2004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26%,远远低于本应在2000年就实现的4%的目标。1995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每年都存在一定的缺口,逐年累加,已经从1995年的

      274.8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12.88亿元,投入缺口占需要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

      这里有统计口径的误差,如我国财政支出中还存在很大一部分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教育乱收费乱摊派,这类政府教育性收费项目无法纳入到教育财政的正式预算口径之中。在目前总量增长乏力、教育财政投入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不尽合理的背景下,首先,受到影响的必定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其次,教育财政支出受当年GDP总量的制约。

      虽然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绝对量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仍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增长的速度,更主要的是受制于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另外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出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尽管教育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到15%,但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取决于财政支出和GDP两个因素,所以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总体来说,还是国力不如发达国家。

    篇十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李嘉兴苏建昌赵来富

      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高效的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尽管财政近年来在财政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育支出属于社会文教费,并且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正确分析和解决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过低。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并不见有多大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8条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大差距。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3)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4)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

      6.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1)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首先,应该主要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加大财政的专项教育转移支付,重点扶持教育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第三,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将资金有重点地投入到落后地区,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督管理。(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基础教育。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篇十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可否考虑单独设置教育经费类级科目将目前分散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汇总以便真实而又清晰地反映教育经费支出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将所有学校及其各类教育经费拨款统一归口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管理

      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人力资本重要基础的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是,我国目前教育支出的现状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无论是就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与其他国家的一般水平相比较,均显得不尽如人意。如何调整教育支出的政策,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积聚足够的人力资本,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关键词:中国教育支出经济

      一、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近几年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2010年2月13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提出了在未来5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把人力资源确立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国家战略重点布局从单纯注重经济发展中物质性基础建设向注重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把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561.76亿元,增长45.1%。

      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前提是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不平等。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社会不公平不同于经济不公平,它不可能自动缩小或消失,必须依靠政府的财政行为,最大限度减少起点的不公平。体现在公共支出上,应当主要加强对这个领域的支出比例。教育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进入市场展开竞争主要依靠能力、知识与技术,而能力的差异,除了先天因素外,主要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由于富人与穷人的财富的悬殊,他们或他们的下一代人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着机会的不均等。因此,由政府去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使不同阶层家庭出身的人都能较为公平地进入市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平。在公共支出上,除了要从整体上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规模外,在结构上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基础性教育、社会公共需要性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支出比例。

      二、支出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分级办学体制存在缺陷,导致了我国财政各级教育支出分配不公、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投人差距明显、城乡投人差距拉大、农民无力承担义务教育费用等诸多问题。

      1.县乡级财政,尤其是贫困地区财政资源很难满足义务教育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负担的部

      分为2%,省和地区(包括地级市)负担的部分合计为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县乡级财政负担合计为87%。义务教育经费的80%由县乡级财政负担,县乡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力度主要取决于由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财政收人情况,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直接导致东部和中西部义务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

      2.省市级财政不直接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分级办学体制下,省市级财政并不直接负担本地区的义务教育支出,对农村义务教育支出主要起监督、管理作用。

      省市本级教育支出占省市教育总支出的比重较高,2000年,河北省邯郸市本级教育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18.9%,山西省太原市的比重为30.2%,浙江省金华市为16.6%,湖南长沙为33.1%。省市财政掌握当地教育1/5以上的资源,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3。但是,由分级管理体制规定的省市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区间有限,省本级教育支出主要用于省辖高等教育,而市本级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市辖小学、初中、高中的建设。由于缺乏必要的转移支付的硬性规定和量化指标,省市级财政在转移支付方面并不面临硬约束,导致省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仅仅在于保障本地区义务教育的基本生存条件,而对于义务教育的发展投人则着重反映了“突出重点”的原则。

      三、调整教育支出政策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事业的立法与监赞工作。要使财政性教育投人得到可靠的保证,就必须从制度建设上人手。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对教育经费应规定最低限,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参照国际通常水平,逐年提高;第二,加强全国人大科教文组织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凡教育经费支出未达法律规定指标的预算,均不予通过,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人和有效使用。

      2.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分为类、款、项、目四级,教育事业属于文教科学类下的款级,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属于基本建设类下的社会文教款级。这使得教育的发展与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教育部门无法有效地行使教育的宏观管理权和调控权。可否考虑单独设置“教育经费类”级科目,将目前分散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汇总,以便真实而又清晰地反映教育经费支出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将所有学校及其各类教育经费拨款统一归口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管理。

      3.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政府应尽快转换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此外,教育基建投资属于资本性支出,其效益的产生须经较长一段时期。本着成本与效益对应的原则,教育基建投资可通过发行教育公债来筹集资金,将成本分摊到它所产生效益的各个时期中去。在发行教育公债的同时,政府应强化教育附加费的征收。我国征收城乡教育附加费已经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目前城乡教育附加费漏征和少征现象非常突出。如果能

      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教育经费的来源。

      中央加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根本出发点,应当着眼于在当地建立起经济和教育的内生促进机制,让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当地经济的发展支持教育事业的投人。

      参考文献:

      [1]李玲.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效益实证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第2期

      [2]廖楚晖著.《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朱坚强著.《教育经济学发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2005年版

    篇十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尽管该数据在2021年到达了4但据统计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比重为5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状况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为教育支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三级教育上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分配结构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教育支出,尤其是财政教育支出,是中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政府对教育愈加重视,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目前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依旧突出。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索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教育对经济开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一国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此,世界各国都将开展教育事业作为本国的重要任务,我国亦是如此。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也逐年增加,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效劳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教育支出指的就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状况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4%的指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衡量教育水平的根底指标。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明确规定:20世纪末即2000年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要到达4%。但是这一目标并没有在20世纪末实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21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1年中央财政已按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而到了202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在2021年达21165亿元,占GDP的比重到达了4%。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伴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从数据上看,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从1992年的728.7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497.3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84%,这反映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教育事业开展的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较大。同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2-1999年根本维持在17%-21%的水平,而2000-2021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为16%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工程,亦可以说明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其次,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这一比重直到2007年才首次突破3%,至2021年,该数据也只有3.66%,2021年略有下降,为3.49%。尽管该数据在2021年到达了4%,但据统计,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比重为5%。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状况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为教育支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三级教育上以

      及地理区域上的分配结构。首先,在我国,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当,而地方政府扮演着主要角色,承当着支出的大头。其次,我国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经费投入不尽合理。再次,从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看,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尽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仍较大。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如前所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经历了20年后,已到达4%的目标,而与此同时,我国已于2021年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但没有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加,反而滞后于GDP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就国际比拟来讲,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的平均水平为4.9%,兴旺国家为5.1%,欠兴旺国家也达4.1%,我国目前的这一比例仍偏低,有待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失衡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不到位在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权,本应承当更多的教育支出责任,但事实上,这一责任的主要承当者却是地方政府。这就形成了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使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不到位。2.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不尽合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能够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人所占比例要大于高等教育。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高,高于初等和中等教育,这就造成了投入比例的不协调。3.区域差异显著我国的生产力开展不均衡,东、中、西部的经济开展水平依次降低。经济开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财力雄厚,能够为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拟高。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财力优势缺乏,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通过开展经济,为教育开展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财政教育支出的提高,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增加,而要增加财政收入,开展经济才是根本。只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开展,实力更加雄厚,才能为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伴随着经济的开展,应让教育事业分享到更多的经济红利,逐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明晰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应负总责,尽力弥补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资金缺口。同时,中央政府应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支出监督机制,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核查,以确保资金不被挪作他用。优化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基于我国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加大对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促使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收益率比拟高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获得开展,为经济开展

      和社会进步奠定更为广泛的人才根底,同时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入开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差距基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开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为了缩小财政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

      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保证这些地区的财政教育资金充足供给。另一方面,对于财政教育支出,应建立专款专用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以确保其用于教育事业的开展。

      充分发挥教育市场的筹资功能,同时加强监督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事业的开展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某些方面比政府有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政教育资金的缺乏。有鉴于此,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市场的筹资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升级和活力。同时,由于教育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在筹资方面会出现重利益而轻效果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相关立法,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督。参考文献【1】马国贤,马致远.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拟与政策建议[J].教育开展研究,2021.【2】韩爽,韩继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J].经济师,2021.【3】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篇十六: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P>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一)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状况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从2000年的15886.5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6497.3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02%。可见,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一直以较高的速度随着GDP勺增长而增长。同时,我国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世界教育的基本水平。(二)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状况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部分共同承担,其中,地方政府占主要地位。由于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财政教育支出在地区间配置不均衡,尽管近几年西部地区大力开发,但同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上的资源配置同样不合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明显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最后,城乡之间的教育支出比例也不均衡,城市获得的教育经费远超于农村。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总量偏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自2006年起大幅提升,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增长依旧缓慢,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同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自2012年首次突破4%后虽然一直保持在4%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偏低。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

      为了追求更高勺绩效,将更多勺财政支出投入到生产性、工业性产业当中,而对于见效时间长勺教育产业投入勺资金严重不足。

      (二)财政教育支出级次结构不平衡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国勺教育产业起点低、基数大,级次结构不平衡勺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只能够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能够进行高等教育勺人口数量偏少,然而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勺投入却比对初中等教育勺投入要高。以2014年为例,我国对全国普通小学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7681.02元,全国普通初中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10359.33元,全国普通高中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14975.96元。由数据可知,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勺资金最多,是对初等教育投入资金勺2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初中等教育勺经费支出仍较低,但对高等教育经费勺支出却较高,这种倒挂勺支出现象严重影响我国教育经费勺高效率配置,制约了教育在社会中所应发挥勺能力。(三)财政教育支出区域间差距大由于我国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政府也更倾向于将财政教育支出以及教育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导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勺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悬殊。此外,由于我国政府将更多勺教育资源和财政教育支出拨给城市,农村的教育经费明显低于城市,导致农村教育水平起点低、教育环境差、教育设施落后,尤其在中西部的贫困农村,其教育状况更为恶劣。长期来看,农村地区极容易出现恶性循环现象。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

      (一)

      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力度,

      提高其所占

      GDP勺比重

      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总额大幅上升,但相较于我国经济发展

      勺速度而言,教育支出勺增速依旧缓慢。因此,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

      政支出和GDP勺比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已

      达到国际标准,但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国应建立

      发达国家勺基准线,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资金勺使用效率,进一步

      扩大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

      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教育支出需求高,仅依靠政府增加

      财政教育支出已不足以满足我国勺庞大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可采取其

      他方式来筹集财政教育资金,如发行教育债券,鼓励校友赠与等。

      (二)合理划分三级教育层次勺投入比重明确基础教育勺优先地

      位,优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三个层次勺比重。政府应保证全民接受教育勺基本权利,提升人口

      综合素质,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广泛优质勺人才基础。此外,政府可

      以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促进高等教育投资勺多元化,鼓励企业积极投资高

      等教育。

      (三)解决财政教育支出中城乡平衡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

      的教育设施、教师资源、教育资金等条件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

      教育?Y源的匮乏更是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政府

      应有侧重性的对农村教育进行扶持,提高农村教育支出的金额,增加农

      村的教师资源,优化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鼓励

      高等教育人才返乡投身教育,减少中西部地区人才的流失。(四)优化地区间财政教育支出均衡长期来看,教育水平会间接影响社会的贫富差距,并随着教育水

      平差异的增加而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目前,我国中、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结构不平衡。其中,东部地区相对发达,其教育支出水平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中西部地区教育资金投入的比例,保证中西部地区教育资金的充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各地区之间能够均衡发展。同时,完善中西部地区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补助金制度,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均等权利。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但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抑制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针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失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增加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金额,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以及GDP勺比重,调整教育支出的结构,逐步缩短城乡、各地区间差距,提高我国教育产业的高效率,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

    推荐访问: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财政支出 现状 我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