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1日 20:4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12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23 11:06:02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12篇)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12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12篇)

    篇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二)统筹课时安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两周不少于3课时;普通高中共14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根据我省实际,义务教育3-9年级信息技术单独开设,每两周1课时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

      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各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一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

      (三)统筹学科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统筹家校共育。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普及校园种植,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居)联系,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

      (五)统筹成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自主或合作均可)、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方案3项研究成果;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并有完整的学习笔记(或标志性成果)。中小学生须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党团队教育活动、军训活动等。

      (六)强化评价结果使用。要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关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等,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三、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具体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二)加强师资保障。要加强中小学师资建设,配足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要加强对《指导纲要》《指导意见》的学习和培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纳入各级教师培训项目统筹实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要配备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实施。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三)加强条件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设置足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工具耗材等。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校际间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旅行基地、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以及区域内的风景名胜等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要依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在城市、乡村遴选认证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等社会资源,分级分批建设覆盖不同行业的劳动实践基地。(四)加强评价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纳入群众满意度调查、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范围,调动学校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培育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要发挥典型引领,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好的地方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篇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1.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全县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良好劳动习惯和积极劳动态度的形成,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形成统筹资源,课程完善,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2.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坚持系统整合。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4.坚持体验为先。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

      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关键环节6.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国家规定,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在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两个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校要以两个基地的劳动教育为依托,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7.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支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项目,幼儿园创建种植角和养殖角。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劳动

      意识。8.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学

      前、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环境保护、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9.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保障10.加强统筹协调。校长是学校劳动教育的

      评聘、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要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12.加强资源开发。各校要因地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或村委会支持,安排相应的学农实践基地;县城学校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校外活动中心、社区等开展劳动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13.加强督导评估。督导室要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教育股、教研室要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服务、引导。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在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依据。

    篇三: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1/3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2/3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篇四: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

      育的意见》心得体会5篇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系,避免只讲实践育人不要劳动教育或者用劳动教育取代实践育人的片面做法。

      实践与劳动互为补充,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教学计划之中劳动课单独设立,并且对各学段学生劳动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如1955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及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在一至六年级设手工劳动课,每周一节。同时,将“生产劳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分组进行栽培活动等,“每周活动一次或两次”。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劳动课与实践活动并列设置的情况。如199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设“劳动技术”课,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同时设立“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二周,三年共六周。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出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单列)。这样一个从“劳动”走向“实践”的过程,并不是取消“劳动”,而是试图用“实践”整合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类活动。这些年来出现的劳动教育弱化、虚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学校课程层面上。从理论看,实践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侧重指改造世界的活

      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和改造社会关系的交往活动;而劳动则被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动,劳动的结果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关系远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人类的劳动有着显著的社会性特征,离不开劳动者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受制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故有所谓的“社会劳动”一词;另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为根基的,是从劳动中拓展开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加以辨析。注重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与注重创造精神价值的“实践”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关联,两者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互为补充。

      劳动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对象的普通教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基本劳动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针对当代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加强劳动教育,对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奉献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独特的目标内容,是德智体美不能替代的。实践育人是侧重从教育的途径方面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实现知行合一,离开了实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目标都可能落空。当然,劳动教育在实施途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不是在课堂里“讲”出来的,而是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干”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又是与实践育人相通的。无论是学工学农、勤工俭学,还是义务劳动、志愿服务,都既是劳动,也是实践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实践都是劳动教育,如学生做理化生实验、进行社会考察、军事训练等,就不能视为劳动教育。不能用劳动教育替代实践育人,两者互

      为补充,共同育人。劳动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

      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于2017年9月印发。《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突出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注重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能“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等,提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向学校推荐了152个主题内容,其中至少有一半与劳动教育有关。具体如“家务劳动我能行”“我是校园志愿者”“农事季节我帮忙”“创意木艺坊”等。这些主题既包括手工、陶艺、园艺等传统劳动教育内容,也纳入3D设计与打印、创客等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智能劳动项目和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既有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也有社区服务、勤工俭学、学工学农等生产劳动,涉及劳动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基于探究、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注重责任担当的服务性劳动。如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学生要“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再如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指导纲要》更多地关注到现代科技背景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条件上,《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为学校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规范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这些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做了比较具体切实的规划和指导。

      当然,《指导纲要》主要是将劳动作为重要的育人途径对待,这与把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还是有差距的;同时,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对整个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全面设计,它不能单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落实。

      从三个方面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现行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是劳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聚焦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指导纲要》对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有一个初步的进阶设计:小学强调“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要求“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等;高中要求“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要将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可观测、

    篇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关于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大体要求,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最近几年来,一些地址在劳动教育方面踊跃探讨,取得了必然成绩。可是,整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遇减少、劳动意识缺乏,显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可不能劳动、不珍爱劳动功效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切实增强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爱好、考验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制造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进展,关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全然任务,更好地培育广大青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交班人,现就增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要紧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增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适应和踊跃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制造,人一辈子也靠劳动制造”的道理,培育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制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进展和人一辈子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刻,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成立课程完善、资源丰硕、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气氛。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址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切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大体原那么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增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术,更要通过劳动帮忙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进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把握劳动技术,养成劳动适应,提高动手能力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依照学生年龄特点、性别不同、躯体状况等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刻和强度,做好劳动爱惜,确保学生人身平安。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依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时期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一般高中时期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形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址和学校课程中增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育,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术、职业技术的培育,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踊跃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爱好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普遍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打算,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学段都要安排一按时刻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效劳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形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效劳,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形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忙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舞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情形自己做,家里情形帮着做,宏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不同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紧密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小孩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知道劳动在小孩学习、生活和以后久远进展中的踊跃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小孩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增强统筹和谐。增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增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刻、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增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踊跃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增强校外和谐,踊跃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一起关切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增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方法,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育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一样对待,维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固与进展。踊跃探讨成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常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增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增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增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知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域要踊跃争取本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域要统筹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青年校外活动场所、青青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踊跃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成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效劳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4.增强督导评判。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形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成立学生劳动评判制度,评判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功效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形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养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增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址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行,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气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021年7月20日

    篇六: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4.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

    篇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一寸光阴不可轻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

      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XXXX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二)统筹课时安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两周不少于3课时;普通高中共14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根据我省实际,义务教育3-9年级信息技术单独开设,每两周1课时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

      1

      一寸光阴不可轻

      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各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一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

      (三)统筹学科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统筹家校共育。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普及校园种植,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居)联系,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

      (五)统筹成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自主或合作均可)、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方案3项研究成果;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并有完整的学习笔记(或标志性成果)。中小学生须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党团队教育活动、军训活动等。

      (六)强化评价结果使用。要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关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等,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三、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具体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篇八: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

      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二)统筹课时安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两周不少于3课时;普通高中共14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根据我省实际,义务教育3-9年级信息技术单独开设,每两周1课时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

      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各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一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

      (三)统筹学科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要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统筹家校共育。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普及校园种植,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居)联系,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

      (五)统筹成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自主或合作均可)、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方案3项研究成果;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并有完整的学习笔记(或标志性成果)。中小学生须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党团队教育活动、军训活动等。

      (六)强化评价结果使用。要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关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等,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和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三、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具体的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具体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二)加强师资保障。要加强中小学师资建设,配足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要加强对《指导纲要》《指导意见》的学习和培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纳入各级教师培训项目统筹实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要配备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实施。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三)加强条件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设置足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工具耗材等。要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校际间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旅行基地、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以及区域内的风景名胜等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要依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在城市、乡村遴选认证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等社会资源,分级分批建设覆盖不同行业的劳动实践基地。

      (四)加强评价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纳入群众满意度调查、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范围,调动学校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培育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要发挥典型引领,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好的地方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篇九: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开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阔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阔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开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气氛。推动在全国创立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立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那么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荣耀、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

      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适宜的劳动工程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平安。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效劳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效劳,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开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立工作。

      .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开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效劳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4.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气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015年7月20日

    篇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1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

      3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

      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4.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015年7月20日

      4

    篇十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P>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为word格式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

      整理为word格式

      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整理为word格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篇十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P>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___》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___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___》(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意见》同时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教育渐渐被弱化,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不少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长短不齐,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一蹶不振。缺少劳动的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___。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确保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

      《意见》的印发,从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记 劳动教育 中小学生 关于加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