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8:01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7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0 13:18:03

    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7篇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以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  摘要:中国的高等院校是国家实施教育与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7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7篇

    篇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以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

      摘要:中国的高等院校是国家实施教育与科研的场所,加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推动人文建设与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高质量教学,其中中澳项目的实施更是扩大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已经遍布于世界范围内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借鉴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国际化发展经验,明确了只有进一步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才能够促进中国更多高等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3个,涵盖了欧洲、亚洲以及非洲三大板块。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相应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相应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明显较大,高等教育质量明显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没有达到普及化水平。另外,除了少数发达国家之外,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较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无法满足自己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还无法与国际进行有效的接轨。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人才的作用最为关键。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力度逐渐加大的同时,对于精通外语、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输出国际化人才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二)合作办学的机遇

      因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较强的高等教育能力,无法培养出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所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速度。针对一些有着强烈高等教育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高等院校可以在当地设立分校,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进行国际化高端教育品牌的打造。另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这些沿线国家还可以将部分人才输送到中国的各大高等院校,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例如,中澳维多利亚大学合作项目实施学位课程合作,学生可选择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并完成学业,达到双方学术要求,可同时获得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生也可以选择在河南大学学习2年或3年之后申请出国留学,在合作大学学习2年或1年并完成规定课程后,获得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经河南大学认可后,同时颁发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三)扩大学生就业范围的机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各方面的合作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境外就业,获得境外实习的机会,成长为国际化人才。例如,选择全程在河南大学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到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以直接考取国内的研究生或直接到外企或者有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公司、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就业。(四)高等院校的自身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沿线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也是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将逐渐加大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努力争办国际一流大学,提升高等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一)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互惠教育项目的对接与合作。首先,要加强我国高等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对本校的办学特点与重点学科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行业优势特色学科。其次,丰富国际学术教育与交流形式,通过国际教育论坛、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等活动来让加深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在国情、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了解,并建立彼此理解以及彼此包容的国际友谊,为中国以及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打好基础。最后,促进教育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即除了普通高等院校之外,其余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教育院校也要逐步加强教育交流力度[2]。(二)完善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高等院校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际化市场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本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本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其次,高等院校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熟练的掌握外语的应用技巧,又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再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加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国际贸易人才、语言教育人才以及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更好的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从而在智力与精神方面为政府部门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高等院校要正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打来的发展机遇,积极主动的与沿线国家进行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发展经验。其次,高等院校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设置研究机构,根据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文化发展特点等制定相应的科技创新发展策略,解决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最后,高等院校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3]。

    篇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对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本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适逢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化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较早、较为成功的国家中,德国的诸多经验对于我国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__)15-0008-02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陈学飞(1997)指出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注意并努力面向世界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六个构成要素: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的国际共享等[1]。简·奈特(Jane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国际或跨文化维度融合到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务功能之中的过程。后来,奈特对此定义进行了修改,使之适应于更广泛的背景和跨国、跨地区的比较。她认为国际化应从国家、部门或机构层面来理解,是将国际性的、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中学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2]。因此,目前学者们较常采用奈特的这个定义。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及主要经验(一)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原因。1.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促成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国际服务贸易因而迅速发展。WTO为了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推出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纳入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管辖范围内。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也从最初的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渐拓展到包含教育、文化甚至政治等诸多领域,逐步形成欧洲一体化的格局。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化发展,欧洲教育一体化特别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浮出水面,这就要求欧洲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加紧密地合作,加大开放力度,共建“欧洲高等教育区”。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开展,欧洲的学者们提出了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加入欧盟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在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体制等方面采用一致的标准,共同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过程[3]。

      德国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德国无论是从应对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引领欧洲教育一体化的风头还是满足服务贸易发展新时代的要求层面都必须积极推进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才能在这种强大的变革力量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奈特(JaneKnight)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归纳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社会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的因素既单独作用于高等教育又互相影响,产生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但是简·奈特也指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主要与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家、机构、个人等不同的行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系[4]。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治原因主要体现为二战后其强国崛起的政治诉求和欧洲一体化的区域认同。历史上,德国就有开放办学的传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但是二战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逐渐落后,甚至制约了当时的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此外,作为欧洲的强国,一方面德国要依赖欧盟发挥其大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德国也要打消欧盟其他国家对其的戒备心理,加强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体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相互依存关系。

      因此,德国清楚地认识到了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高其国际地位、加强与欧盟国家交流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讲,作为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在二战中遭受了重创,战后德国政府急于经济复苏。而且,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德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了大众化阶段。衰退的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德国政府的财政日益难以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因此,德国政府鼓励高校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国际化适应全球的发展,需求新的出路。

      文化与教育是一对双生子,历来相生相伴。德国在坚守本国大学文化之灵魂的同时,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通过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不断丰富大学精神。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学习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以新的方式促进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从学术角度来看,为了促使本国教育资输出,吸引大量外国留学生留学德国,提升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政府教育部门要将本国的学制、学位制度与国际接轨,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与大多数国家兼容的教育体制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经验。要归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首先要纵观其国际化的内容。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国际、国家、高校组织、师生个人等多个层次。主要包括学位制度的国际接轨、学分的跨境互认、课程的国际化、语言的国际推广、师生的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德国政府首先在观念和制度上实现了自身的创新与突破,它不再固守着以往的大学观念裹足不前,而是采取了重合作、轻盈利的模式来选择合作伙伴和项目。

      学时间、改革留学生兼职政策等方式提供更好的留学服务,以吸引大量学生留学德国。最后,德国政府重视教育国际化中的理论研究,由专门的机构或中介组织如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等负责理论研究,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三、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来构建中国与欧亚各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即“三同”;达到政策沟通、设施相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五通”的宏伟目标[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广受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标志着我国对外战略的转变。就中外合作办学而言,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无疑为其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搭建了更高的合作平台,是继改革开放以来合作办学面临的最好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我国合作办学的发展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合作办学者的理念有待提高,实施“走出去”办学的经验和师资力量不足,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错综复杂的国情文化和各种风险,我们的准备尚不足够等等。“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宏伟战略,需要合作办学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可见一斑,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来建设和传承“一带一路”战略将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__年中外合作大学校长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中国内地通过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已达2411个[6]。与教育部在20__年9月公布的官方数字相比,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增加了432个,增幅高达21.8,“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初见端倪。截至目前,我国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孔子课堂1000多个,孔子学院500多所。我国与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或多边教育交流关系,且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哈萨克斯坦、约旦、巴基斯坦等国已向我国表达了合作办学的愿望。我国已成为东盟10国学生留学的首选,东盟国家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合作办学“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四、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对“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一)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教育输入与输出均衡发展。德国高等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重视教育输入与输出均衡发展。一方面,注重学习借鉴适合本国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另一方面立足欧洲,积极向欧、亚、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输出。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历史较长,也积累了相当的办学经验,但主要以引进国外教育资为主。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持续成为出国留学生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在美國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接受国中位列

      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是为了实现欧洲教育一体化于1999年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提出的。其目的是到2021年,任一签约国的大学毕业生可在整个欧盟无障碍地继续就业或求学[8]。

      事实证明“博洛尼亚进程”在促进教育一体化方面是起到了现实作用的。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的实质就是实现区域内教育一体化。所以,基于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成功经验,应该由中国政府牵头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意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家共同制定一个国际公约,用以整合“一带一路”区域内教育资、制定各国间相互接轨的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制定合作计划、规范合作过程,最终达到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外合作办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充分研究吸收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取、锐意创新,让中外合作办学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大略。

      【参考文献】:^p[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57-61.[2][4]JaneKnight.UpdatedInternationalizationDefinition[J].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__3(33):2-3.[3]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5]陈丽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6]陈丽萍.中外合作办学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现状及问题[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7]杨和焰.公共管理视域中的

      作者简介:陈丽萍,女,40岁,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现任教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计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教研室。曾出访澳大利亚、英国等多所高等学府及职业院校并专注于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

    篇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

      机遇和挑战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之一。我国自2012年开始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至今已有十年历史。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分为校、省、国家三级,报告全面、客观评价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其国际化部分采集了本年度国际化的重要数据和案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

      引言

      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主张扩大中国开放领域,促进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有机衔接,积极构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促进各国互惠互利。实现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则需要着重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引导他们正确认知“一带一路”的内涵,全面提高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素养和社交能力。本文将系统论述“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策略,希望能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动、合作越来越多,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实践人才的阵地,应当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取得更大突破。因而,应当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进步。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推动“一带一路”背

      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够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拓展性,特别是通过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也能够将人才培养工作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促进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国家战略的有效结合。如有的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力度,而且还根据国家、企业、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高职教育的影响力。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只有将高职教育与“一带一路”进行有效结合、大力推动国际化建设,才能使高职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如有的高职院校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思和国际化思维,同时还要教育教学方面与国际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视角下的高职教育现状

      (一)高职教育参与“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

      从国家层面政策背景看,教育部在其2015年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中,全面系统布局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后教育部又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提出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构想。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政策的出台,引领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从省市地方政策来看,如浙江省于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深化国际化办学”,同时要“加大职业标准开发力度”,“积极推动制定服务‘一带一路’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为高技能人才走向世界和职业院校教师互派互访创造条件”。

      (二)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的现实基础

      几年来,部省(区、市)协同不断推进,高校参与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纷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革创新树标杆,推动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一方面,各地高职院校对标《行动计划》要求,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8年专业布点数达536个。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对接“走出去”企业,组织开展对其当地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面向需求探索开展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据统计,2017年,329所高职院校在国(境)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51项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高职院校为培育符合沿线国家当地需求的“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服务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共享,探索合作设立培训中心,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力军,取得了不少可视性成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

      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着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按照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和本院校的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度能够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相接轨。其次,在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正式国际化标准,准确定位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做好生源选择工作,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科学设置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加强本校师资培训工作,联合企业创办国际化人才专业实训基地,做好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定期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深化国际化专业学生对所学课程以及未来职业的认知。

      (二)建立高职教育国际化长效机制

      要做好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设置准入条件,充分研究各个高职院校的特色,建立高职教育长效机制,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特别是“走出去”企业专家意见,将行业企业意见与高校意见进行充分对接,健全国际化评估体系,出台相关国际化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走适合自己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定期召开国际化保障会议,研究国际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营造省际国际化的良

      好氛围。对有特色、有实效的高职院校予以重点奖励,经费扶持,并加强培育,打造一批有实力的国际化示范院校。充分研究国家级质量报告体系,在此体系中深挖国际影响力特色,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并保障高职院校国际化路线的有序推进。

      (三)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创新性

      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在拓展性、融合性方面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个别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直接导致高职教育国际化创新性不强,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改进。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将实施国际化战略纳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积极探索符合国际化需求以及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路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强化国际性“校际合作”体系建设,如高职院校可以与“一带一路”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国际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同时也要在传播高职教育文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重中之重的就是需要切实加强与国际贸易企业、跨国企业以及国际电子商务企业的务实合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和企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将“订单式”教育、“现代学徒制”纳入校企合作体系当中,既要保障学生充分就业,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着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大力创新办学理念,整合一切优势资源,积极向外拓展国际化专业教育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应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另外,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怡,李平权.“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20,20(02):87-91.

      [2]苏适仪,胡海燕,郭永生.“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3-4+133.

      [3]石慧,岳怀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20(05):10-12.

      [4]刘博.“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索[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04):198-200.

      [5]李平权.“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0(02):44-49.

    篇四: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土耳其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支点国家,是与中国进行人文交流发展的重要伙伴。从中土双边关系来看,加强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更好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土耳其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总结中土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经验,探索中土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契合点。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十九部分。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土耳其一、土耳其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表1是2021-2021年土耳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男女生具体的毛入学率,可以看出:2021-2021年,土耳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自2021年起毛入学率均在50%以上,说明土耳其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从男女生的入学率来看,差距仍在加大。由此,逐步缩小男女生的入学差距,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仍是土耳其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二)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在各个国家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支出情况有利于该国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养优秀人才。表2是土耳其2021-2021年的高等教育支出情况,可以看出:公共支出占土耳其教育支出的比重很大,可见公共支出占土耳其教育支出的比重较大,其中中央对教育支出较多,私人支出中的家庭教育支出较多。由此可见,土耳其的父母倾向于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以获得未来收益。(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土耳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国际流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赴土留学的人数大幅增长,尽管2021年赴土留学人数有所回落,但仍超过土耳其的人数(见图1)。这与土耳其的高等教育改革息息相关,尤其是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签署国之后,土耳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涉及学位结构、流动性与学历互认、质量保证、终身学习等方面[3],促进其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赴土求学。此外,

      1

      在2021年10月公布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全球大学排名中,土耳其共有30所大学进入榜单[4],其中排名较前的有海峡大学(Bogˇaziciuniversity)、中东技术大学(middleeasttechnicaluniversity)、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istanbultechnicaluniver-sity),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望,排名的上升有利于吸引国际学生。

      二、中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一)孔子学院的设立。孔子学院是中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目前,土耳其共建有4所孔子学院,分别是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机构为厦门大学)、海峡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机构为上海大学)、奥坎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机构为北京语言大学)、晔迪特派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机构为南开大学),开设有2个佳笛学校孔子课堂[6],是目前中东地区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作为土耳其第一所孔院[7],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满足土耳其人民对于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与土耳表22021-2021年土耳其高等教育支出(单位:百万土耳其里拉)[2]教育支出年份公共支出私人支出总支出(totalpublic)中央(central)地方(local)总支出(totalprivate)家庭(Household)私人实体(privateentities)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图12021-2021年土耳其学生国际流动情况(单位:人)[5](注:2021年赴土留学人数缺失。)“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35其的友好关系。2021年,“中国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在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营员们学习了汉语、书法、中国画、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体验了中国的象棋、茶道、中华饮食、乐器和歌舞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8]。2021年10月,中东技术大学校长穆斯塔法•考克(mustafaVer鬤anK魻K)访问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时,充分肯定了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中土友谊上的贡献以及在沟通中土人文交流上的桥梁作用。[9](二)语言文化的融合。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土双方对于汉语和土耳其语言的学习充满热情,加快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第三届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大会在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土两国汉语教师、汉学系专家及众多汉语爱好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汉语教学的现状和未来。[10]在中东技术大学,中文教学已被纳入学校选修课体系,课程分

      2

      平日班和周末班,累计教学人数已达2021人[11],土耳其总理在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学习交流以及举办“共度端午节”等精品文化活动,邀请土耳其各院校、中小学汉语爱好者,以及中资企业代表进行中土文化交流。此外,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土耳其赛区预选赛在晔迪特派大学的举行[12]及第七届全土耳其汉语教师论坛在安卡拉的举办[13],均体现出土耳其人民对于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中国的土耳其语教学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断发展。当前,已有10多所高校开设了土耳其语专业,招生人数较之前有显著提升。[14](三)学术会议、研讨会的召开2021年,在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发展论坛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赵玫玫与有关专家及汉语教师,对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等专题的讲座,以及优秀汉语教师代表交流的专业论文,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文化交流论坛有利于推动土耳其汉语教学的发展,增进中土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中土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5]。2021年4月,“一带一路”中土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学会议在安卡拉召开[16],来自土耳其智库、高校的22位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绵绣等4位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发表了精彩演讲,论坛主要包括“土耳其与中国的共同文化遗产暨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土耳其历史研究中的中国典籍史料源考和作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土文化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的中土政治、经贸合作”四个板块,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土耳其汉学研究的发展,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中土两国民心相通。同年5月,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同当地知名智库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研讨会[17],土耳其经济部副次长及中国驻土中资机构等围绕“一带一路”主题畅所欲言,积极为进一步挖掘两国合作潜力、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双方表示愿加强人文交流,牢牢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推进中土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篇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大连市政府应该重视并组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相关机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从顶层辅助扩展职业院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协商合作协议推动国际合作联系拓宽资金渠道等加大政府引导作用从宏观为职业院校打造更完善的国际化发展平台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障体系完善国际合作教学与办学相关政策支撑细则合理监管校企合作项目确保合作各方有法可依公平竞争建设法制化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刺激合作的活跃性

      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提要]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一带一路〞的提出更加快中国与各国间相互融合和开展的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向。“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议下,大连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连高职教育特色已凸显。本研究旨在了解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现状,发现国际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际合作;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一、概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08-2020年〕》指出:“激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效劳国家对外开放战略。〞2008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更是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为高职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一带一路〞的建议下,大连印发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为大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技术构架,也构建了大连市职业教育开展的总体布局和政策框架。大连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0所,办学层次为专科,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共7所,公办院校分别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民办院校分别为大连软件职业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停止招生,分别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和连翻译职业学院。目前,大连市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约有4万余人,其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总数最多,占比超过了整体大连高等职业院校总在校学生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正在招生的7所高职院校中的2所综合类院校,囊括了文理各类专业。

      二、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现状

      〔一〕国际院校间的留学与互访为主。目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了比拟成熟的以交换留学形式为主的国际院校间的合作。每年都会与韩国首尔市立大学进行跨境专升本留学,与韩国庆南情报大学发展交换留学。同时,也会邀请国外的专家发展系列讲座或者发展学校代表间的互访,主要国家有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化合作范

      围在大连的7个高职院校中相对最广,主要与韩国富川大学校和韩国南首尔大学等发展留学互换生交流,同时与新西兰UUNZ学院、加拿大西三一大学、日本东京福祉大学、日本福岛FSG教育集团、新西兰PREMIERINSTITUTEOFEDUCATION、日本山手日本语学校、韩国东亚大学、京畿大学、日本大阪观光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学院、韩国水原大学、水原科学大学等高校间发展互访合作与交流。该校制定了比拟清晰的国际交流合作及留学等相关制度。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正积极与泰国格乐大学发展留学合作工程,与韩国国立韩巴大学和美国帕克大学等高校发展专家讲座与院校代表的互访交流活动。

      〔二〕国际化校企合作较有特色。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4月在德国成立了教育文化公司,即B&B文化教育效劳责任有限公司,为该校首个院校国际合作工程,也标志着该校由简单的国际工程引入过渡到了共建职业教育的全面合作,也为该校优秀毕业生在德国实现专升本搭建了桥梁。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正积极探索中德合作人才培养工程,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水平,并与巴拿马及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积极发展国际海事教育培训合作与开展交流活动。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与爱丁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空中乘务等高端效劳类人才,人才培养方向面向国际化。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正积极与德国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正式确立了培养职业人才合作关系,成立了比拟有特色的“双元制〞联合培养订单班,并派出优秀学生赴德国深造。

      三、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化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大连高等职业院校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相比照较成熟,合作的国家主要以韩国、日本为主,也不断在扩展到泰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合作的工程主要以派送留学生和院校代表互访为主,而整体能派出的留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国际院校间合作比拟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这三所学校。大连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间的合作还有待于不断地拓展,合作的国家主要为德国。其中,大连软件职业学院和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仅两所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间的发展定向人才培养,而且合作企业比拟单一,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在德国成立了教育文化公司,但是派出德国的学生屈指可数,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巴拿马的合作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大连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明显存在着“校热企冷〞的现象,同时整体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深化与提高。

      〔二〕政府的监管和扶持缺乏。大连市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缺乏,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开展。“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共有200所,其中大连仅有的一所公立院校入选。政府虽然激励社会办学,但是对于民办院校物资性支持的欠缺,明显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开展,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际化校企合作工程中,大连市政府也不足有效的监管政策,相关职能缺位,难于满足企业合作中“有利可

      图〞的目的,致使企业“懒〞与合作,校企合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国际化校企合作不足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职业院校自身软硬件有待提高。大连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工程主要在近几年才形成规模,国际化合作经验整体缺乏,合作工程整体偏少,合作规模整体偏小。这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师资规模与水平、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国际化开展经验等软硬件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大连职业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课程设置少、“双师型〞教师不足、整体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严重缺乏、对接国际规范的教学设备缺乏、推动国际化开展进程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效劳地方的特殊化开展经验明显缺乏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国际化合作开展进程。

      四、大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开展路径

      〔一〕开辟“政校企〞式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建设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推动、校企联盟共建、高校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的职业教育合作,明确并统一国与国教育合作政策,全面扩大大连高等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周边院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国际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人才培养规范的国家化。重视行业协会的推动作用,不断开发国际化校企合作工程,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需求,全面推动大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开展进程。

      〔二〕建设“一带一路〞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障体系。大连市政府应该重视并组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相关机构,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从顶层辅助扩展职业院校的国际合作工程、协商合作协议、推动国际合作联系、拓宽资金渠道等,加大政府引导作用,从宏观为职业院校打造更完善的国际化开展平台,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保障体系,完善国际合作教学与办学相关政策撑持细那么,合理监管校企合作工程,确保合作各方有法可依、公平竞争,建设法制化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刺激合作的活泼性。

      〔三〕全面提升大连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议,制订适合国际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合乎外乡需求又适应国际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国际化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管理中。实施“外引内培〞战略,建设背景多元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提升大连高职院校的国内外企业效劳能力,推送合乎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让企业也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设计和专家讲座等各种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相关技术开发与专业实践,让合作双方有利可图,为大连区域经济

      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与技术支持。

      〔四〕建设“一带一路〞在线教育MOOC合作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推动各国合力开发建设适合共同应用的在线教育合作MOOC平台,实现国内外合作院校的课堂同步,教学资源的共享。积极打造精品在线共享课程,提升课程的院校间认可度。加强国际院校间的在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沟通交流,实现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政府加强对在线课程开发的监管,为在线教育的国际合作提供保障,加大财政支持,积极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丰盛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提升大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五、结语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比拟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但是大局部管理还以满足国内行业和企业开展需求为工作重心,国际化教育意识没有跟上全球化开展需求。大连的高等职业教育受“一带一路〞政策影响,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整体起步晚,存在国际化合作范围窄、经验少、工程少、灵活度差、制度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加大对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重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国际化水平是目前急需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冯朝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开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2]曾仙乐.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国际化开展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篇六: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讨

      作者:曾扬阳李冬冬彭洁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阐述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树立理念为前提,明确自身教育国际化發展定位;以创新管理机制为引领,提升教育国际化管理水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驱动教育国际化全面推进;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推动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人文科学为抓手,拓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07-02

      教育国际化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的需要。2016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的一系列文件出台并深入推进实施,广西与世界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正在显现。“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广西高校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和特色,培养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关系

      (一)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国际化和专业化培养为办学定位,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国际性竞争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这就要求广西高校应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立足国际视野,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重点谋划广西高校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布局调整和行动策略,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我国及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国际性竞争人才。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国高校尤其是广西高校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与东盟接壤毗邻的地域优势,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广西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审视分析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利弊,加强与国外政府、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精准对接和务实合作,从而提高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以及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一)以树立理念为前提,明确自身教育国际化发展定位

      聚焦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因此,广西高校首先要充分了解国家各项政策,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广西高校国际化的意义,并向师生清晰地传达教育国际化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其次要树立全面的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以国际视野来看待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以教育国际化理念作为行动的理论指导,确立自身的国际化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完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构建完善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文化传承与交流合作,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以创新管理机制为引领,提升教育国际化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是广西高校形成国际化办学合力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首先,广西高校应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保障机制,从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制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化办学发展规划,建立教育国际化联动机制,推进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工作有序开展。要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扩大高校对外交流办学自主权和增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选送教育国际化事务管理人员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和深入了解这些国家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提升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打造高级国际化管理人员队伍;还可以选聘国外高等教育专家团队到广西高校进行管理经验和国际化水平专业指导,为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再次,规范广西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层面、广西层面的外事制度制定本校配套的实施办法与管理制度、完善的外事工作管理规范,确保高校外事机构国际化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选拔和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和专业背景、熟悉外事政策和制度的外事管理人员,为广西高校的国际化转变和发展服务。最后,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国际化专项经费,保障和促进学生海外游学项目资助体系、国际科技合作奖励体系、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交流资助体系、留学生教育资助体系四个资助体系建设。

      (三)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驱动教育国际化全面推进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是关键和核心。因此,广西高校首先要充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和依托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和“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方位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通过开设“3+1”国际创新班交流项目、“3+1+2”国际创新班升硕项目、外语专业类“2+1+1”国际班专科升本项目和“2+1+1+2”国际班专科升本+升硕项目、非外语专业类“2+2”国际班专科升本项目和“2+2+2”国际班专科升本+升硕项目,共建大学、开办国际分校,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让学生在国内外分阶段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其次要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学分互认研修项目和海外游学项目,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加深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体验理解,培养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具有全人类思维与国际精神的创新型高素质实用人才。再次,要大力实施“引进来”策略,通过打造“一带一路”特色专业、设立留学生教育基地、提高留学生奖学金标准、完善学校硬件设施等措施,吸引和招收国外一大批留学生到广西高校学习交流,加强专业教育、学历教育等不同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国留学的需要,打造“中国出国留学”品牌。

      (四)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推动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有效实施国际化办学和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广西高校应通过有利的方针和机制改革,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在“内培”激励机制上,积极拓宽海外学习培训和留学深造渠道,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海外培训工程”,送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境)外访学交流和留学进修,开阔教师国际视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国际化素质。在“外引”激励机制上,积极引进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工作经历、教学能力强的高级人才,聘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外籍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任务,增加外籍教师比重,构建由教学名师、青年骨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组成的国际化教学服务团队,充实广西高校国际化办学师资力量,提高任课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以人文科学为抓手,拓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是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也是科学创新发展之路。广西高校应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国际化格局,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积极汇聚各类学术研究资源,成立“一带一路”高端智库,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开展专题研究项目和共建高水平科学创新合作平台,联合培养“一带一路”高层次专门人才,发挥科学创新在“一帶一路”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公共外交,通过开展学术论坛、高峰会议、校长论坛、国际峰会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以及依托孔子学院建设、孔子课堂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等人文交流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与相互理解,拓宽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广西高校应围绕国家政策,依托地缘优势,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办学理念,认真分析自身教育国际化的利弊,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从强化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文科学交流等方面着力创新广西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军胜.“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图景[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2]汪婷.安徽高校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国际化路径研究[J].南方企业家,2018(2).

      [3]李军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

      [4]任宪龙.“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2018KY0723)

      【作者简介】曾扬阳,男,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冬冬,女,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彭洁,女,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苏洋)

    篇七: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王小梅等认为巴基斯坦于2002年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hec后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也面临着高等教育投入较少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别比例差异大等问题21琴琴对中国与克罗地亚两国高等教育的回报率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克罗地亚应引导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要鼓励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2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阿联酋高等教育自身特色明显其以外籍人员为主的人口结构推进了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高等院校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着众多私立高校外籍教师数量超过本土教师女性师生数量多于男性师生教学语言主要是英语2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周洪宇胡佳新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8年第05期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对高等教育研究具有方向性影响。不少研究者从高等教育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与践行,该主题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的CSSCI论文为基础,从高等教育人才观、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互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五个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的联结性不足、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结合不充分等问题,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挖掘理论内涵与实践智慧,给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人才观;理论与实践;区域发展;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5-0067-07

      收稿日期:2018-04-13

      作者简介:周洪宇(1958-),男,湖南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和教育政策研究;胡佳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9。

      2013年,我国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要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重点开展“丝绸之路”留学、合作办学、双向师资培训、人才联合培养与教育援助项目,逐步推进双方教育政策、沟通渠道、语言学习、民间交流及学历互认等,发挥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锋作用。由此,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研究新热点。近三年来(截止到2017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的CSSCI期刊论文共59篇,去除2篇非研究类和非相关文章,实际相关研究文章57篇,总体呈上升研究趋势。笔者从复合型人才观、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互以及国内院校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对此主题进行回顾与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一、复合型人才观:从现实需求到培养实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人才无疑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不论是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问题,或是推进具体实施方案的实践问题,关键在于人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差异较为明显,合作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既熟悉沿线国家的国情、风俗,又知晓“一带一路”政策的新型高端人才。周谷平和阚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而核心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互通[1]。从宏观层面看,“一带一路”倡议囊括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企业竞合等硬实力,也涉及文化、人才、政策等软实力。就短期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过程中要保障硬实力的优先需要;但从长期来看,软实力是确保“一带一路”倡议充满生命力的“源头活水”。“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急需领域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1]。这些具体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现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观,是将“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具体化的实践活动。复合型人才应当是在多个方面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具体方面能力尤为突出的多功能人才,是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复合型,体现的是综合素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小语种国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主攻英语教育,很少重视这些国家的语言学习。与我国建交的175个国家中,所涉的语种约95种,而我国仅能开设54种语言课程[2]。“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官方语言达40余种,而我国内地高校教授的语种仅20种[3]。如何尽快培养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通用语言人才,以打破彼此正常交流沟通的屏障,这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要建立外语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机构,完善小语种语言教育的规划目标,加快设立沿线国家外语高等教育辅助机构,加快推进外语高等教育的学科转型[4]。在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彼此依存性越来越强,随之形成的国际组织也越来越多,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直主张依托国际组织进行全球治理,开展多边合作,这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而,十分迫切需要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国际组织人才。

      关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高校应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创新、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体制,巩固外语课程教学,组建国际化教师队伍,还要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面对“一带一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有“内生”与“外延”两条。周谷平等提出,内生路径包括强化国际意识与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加强校企合作、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等;外延可通过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实行多层次海外办学等路径实现[1]。这些举措基本涵盖了内、外两条途径,各高校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秉持的人才观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这一人才观契合了“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我国应着重在对人才培养方略作出调整,强调实践导向,打造多层次人才库,进而加强中国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对话与合作。

      二、开放与合作: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地方高校作为“一带一路”的连接纽带,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这对地方高校走向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5国、南亚4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高校和我国与之邻近省份的高校有着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在走向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调整战略方向,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是这些地方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和落实的问题。这些地方高校应基于共商共建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特色和行业前景为优势,依托政府和企业,将人文交流作为載体,进行差异化对外合作,打通与沿线国家民间的交流通道,推进地方高等教育走出去,驱动教育国际化全面发展[6]。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区域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既有地缘、行业等优势,也面临资源短缺、能力有限等劣势。相关高校需要拓宽开放与合作的路径,以此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各方发展的“动力源”,彼此互通有无,各取所需,走向共赢。赵山花认为,高校应基于全球化背景,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完善教育监管体系、增强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等具体途径扩大教育开放程度[7]。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重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办了123所孔子学院和50间孔子课堂,涉及47个国家。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办的学校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等,合作办学项目达90多个,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8]。

      另外,可以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搭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教育资源的路径。可持续性的开放教育资源以资源服务平台作为有效载体,旨在满足“一带一路”的教育战略发展需求,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共享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民众。目前,第一要务当是沿线各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成资源平台。王晓晨等建议,可以成立开放教育资源国际联盟,通过创设教育信息化平台,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限却多样的资源,重新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可采用资源精细化建设与模块化集成管理并行运营方式,逐步发挥这一平台的应用功能,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更新[9]。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头戏,“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应打造一个教育共同体,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体系。教育共同体从设想到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高等教育层面的多边合作、区域交流、双边沟通以及院校联结,逐步搭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高等教育的总体格局。

      三、区域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的“异质重组”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关系缔结的重要层面,也是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外异质教育文化资源的解读,结合自身需求,实现跨区域的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交流合作实现这种资源的“异质重组”。例如,我国与东盟、阿盟、独联体、南亚等区域在高等教育政策、论坛、大学联盟以及人员、教育和科研等方面都开展了交流合作。总体来说,我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合作相比之下较为全面,与阿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严重不足,与东欧的高等教育合作中除孔子学院外都较薄弱,在与南亚和独联体的高等教育合作中“走出去”层面的项目不多[8]。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进行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有着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础,且各方拥有不同的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化和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异质重组”提供了可能。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留学生培养、教育质量保障、学术成果国际交流以及教育智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中国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的:首先是合作办学,中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和泰国分别建了1所海外分校,这是在其他区域和国家还没有的;而东盟国家在中国合作开办的机构有2个,所开展的项目共有36个。其次是举办孔子学院,中国依托东盟国家的高等院校开办了30个孔子学院、19间孔子课堂,前后累计招生约有15万人,其中在泰国有14个孔子学院、11间孔子课堂,在东盟国家所设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47%和58%[8]。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这使得中国和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留学生培养、语言人才培养、联合办学、科研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很大。再从双方留学生人数看,凭借留学教育开展的外交活动,我国已经积累了很多实践基础。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从2010年的49,580人增加到2015年的71,101人,中國前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也从2010年的16,947人增加到2015年的39,662人[10]。马早明从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布局和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层面的合作策略:“第一,协同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助力东盟产业转型;第二,制定合理的双方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建立一体化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第三,加速双方学历学位互认,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第四,共同培养东盟业界精英,巩固命运共同体政治基础。”[11]拓展与深化高等教育合作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信释疑、交流互鉴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合作的辐射面广,影响逐层下移,能够酝酿正确客观的民众舆论,能够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打造我国“亲诚惠容”的良好形象,也能推进我国国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民情的了解、学习和研究。

      四、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互

      “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中外高等教育交往互动一个重要的互通机遇,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育人内涵和时代任务。合作办学是国别交往互动最直接的方式,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需要从顶层设计,制定相关体制机制,廓清发展方向和思路,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调动高等院校的积极性,激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大力寻求创新转型之道,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12]。在“一带一路”沿线的70多个国家中,高等教育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国家有11个,很多还是亚洲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有29个,主要是亚洲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的国家有33个,大多是欧洲和一些亚洲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根据1970年至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将“一带一路”沿线73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平稳增长型、快速增长型、波动式发展型和缓慢式发展型[13]。根据相关趋势预测,预计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百分之四十的国家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将不足百分之十[13]。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外在背景,也诠释了高教行动和资源分配之间的阶段性发展。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扩展了高等教育的视野,应积极将富含中国内容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推向世界,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互动是直接且显著的实践表征。现有中国知网(CNKI)有关“一带一路”具体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中印、中蒙、中以、中希、中马、中俄、中巴、中阿、中克、中阿之间的高等教育研究。刘婷根据“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总结出中印两国高等教育在资源平台建设、双方学生流动、交流沟通载体、对外语言教学及相关研究中心设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14]。钟建平对中蒙高等教育的交互进行了分析,认为两国在高教合作层面存在着专门人才结构亟待优化、科研合作项目所产生的作用不大、联合办学项目水平需要提升等困境,指出两国需要深入协同创新,拓展合作办学层次,加速推进海外分校建设[15]。贾秀险、董修元等对中以两国高等教育合作进行了探讨。贾秀险认为中以两国在人才培养与交流、研究合作、联合办学、开拓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面临整体合作框架有待完善、服务“一带一路”人才支撑不足、政产学研合作力量割裂、创新创业教育合作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以色列作为一个创业国度,其大学讲求创新,这成为以色列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16]。董修元、孙玥对以色列大学的创新理念、管理实践、教学效果、困境挑战等进行探讨,尝试从中汲取对中国高校创新发展的价值[17]。有关中国与希腊高教层面的交往,管弦指出中希两国留学生规模不大,双方人员来往数量不平衡;联合办学机构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合作办学项目;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供不应求;在科研方面合作的广度不够、深度有待加强[18]。马倩美对中马两国在高等教育作出了分析,认为两国高教交流平台方面有待夯实,所提供的奖学金涉及范围较小,合作开办的学校数量偏少,这些方面亟待完善[19]。郭强等学者基于“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对中俄跨境教育作了重点剖析,认为两国需要从战略层构思,开设中俄教育合作交流示范区,凸显教育资源集约型发展,发挥中俄联合办学的品牌效应,鼓励、引导我国高水平大学前往俄方办学[20]。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中巴高校近年来建立了多种对接、交往。王小梅等认为巴基斯坦于2002年成立高等教育委员会(HEC)后,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也面临着高等教育投入较少、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别比例差异大等问题[21]。陈宏、奉琴琴对中国与克罗地亚两国高等教育的回报率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克罗地亚应引导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要鼓励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2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阿联酋高等教育自身特色明显,其以外籍人员为主的人口结构推进了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高等院校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着众多私立高校,外籍教师数量超过本土教师,女性师生数量多于男性师生,教学语言主要是英语[23]。

      通过对我国与印度、蒙古、马来西亚、以色列及希腊等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与多个国家的合作涉及从语言学学习到人才互育互用、从合作办学到学历互认等领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优化、科研合作有待深化、办学水平亟待提高等。国别层次的研究者基于这些问题和困境,提出了一些改进举措,如建议制定交流合作总体规划,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高等学校建设方面,黄明东等认为有几点需要加以注意:首先,明确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标准;其次,基于考核标准,确立考核方法,是讲求量化还是着重定性,亦或是兼而有之;最后,需要注意国内外高等教育彼此的普适性和差异性问题,过多地强调普适性必然会抑制高等教育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作体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4]。国别层次的交往互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展开合作的一个切入点,以此带动文化“互驯”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五、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地方高校的对外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新疆、福建、广东三省作为重要区位地带,高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与周边邻近国家、地区展开双边、多边和区域的教育交流合作。例如,通过开办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相互派遣教师、进行教育互访、加深学术交流等方式扩大教育开放程度,逐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发挥各自高等教育的本土优势。新疆与中亚在文化传承、民族交融、宗教信仰以及跨境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关联与互动,又为新疆研究中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学科背景[25]。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在科研人员、语言人才、学术传承、文献资料等方面,对中亚地区有着一定优势和辐射作用。同样,对东南亚地区各国而言,广东、福建高校在教育科研、教育交流、联合办学等方面也積淀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不同程度的资源优势。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陕西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一带一路”沿线的热点区域。为巩固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项目拓展,西北大学成立了中亚学院,面向中亚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培养综合型、技术型人才。不过,这些省份的高校存在着学历教育发展不足、欠缺特色专业、专业种类不全、孔子学院所用教材及师资本土适应性不强、“一带一路”教育科研薄弱、缺少专门研究人才等问题[26]。此外,这些沿线省份还与沿线的一些国家合作开办学校,例如2015年成立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2015年成立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印多努沙大学中文系等。开办学校既是对彼此学历的互相认可,也是对人才培养和用才渠道的拓展。这些国内开办的高校面临中亚教育研究专业人才短缺和教育合作实践中的困难;在中亚与东南亚所开办的孔子学院,师资团队和教材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问题。黄世臣认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需有效应对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何实质性地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第二,如何协调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第三,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势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层次尚浅。我国高等教育须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与指引,利用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契机,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加速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升级转型和深化拓展[28]。这些调整举措既有利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教育服务贸易的巨大逆差问题,也能增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国之间的理解信任与文化包容。对于现存的困境与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协调部门运作,提高我国在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开展高等教育海外办学的质量,稳步有效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转型的需求,利用多方力量开办特色学校、急需专业,发挥高等教育的助力作用、先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笔者从复合型人才观、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国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互和国内院校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章进行了梳理。现有的相关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做了一系列探索,为高等教育政策制定、高校治理提供了参考。从高等教育层面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一带一路”计划提供新人才,确保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其中还存在着问题需要总结和反思,以此对未来高等教育研究方向进行适度调整。

      六、关于“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延展

      近年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实证研究也比较充分。更多的学者将高等教育上升到与“一带一路”倡议层面相匹配的高度。已有相关研究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同时,也发现了当下“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不足之处,如合作广度与深度问题、学历互认有待落实、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升等。这些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和实践者全面客观地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具体而言,当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第一,研究的深度不够。近年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的高质量成果不多,与大量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显得比较单薄。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進行深化研究,用一种“大教育观”“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人才观”去审视高等教育,通过“一带一路”契机的“点”带动国内高等教育这个“面”的变革,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第二,研究的广度不够。既有的相关高等教育研究,从“一带一路”沿线的教育历史角度研究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不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历史有清晰的了解,才能以恰当的方式做到教育资源的“异质重组”。第三,“一带一路”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的联结性不足。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将其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治理、教育智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对教育治理、教育智库建设有着现实意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能延展开来。第四,对“一带一路”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微观层面着手剖析,并结合全球视野构建新的举措。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应加以结合、对照,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考量,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倒逼式研究。例如学历互认问题与留学问题需要从这两个方向窥探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按照开放、转型、多元与合作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交流,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软实力乃至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最终建成教育强国。据此推测,我国高等教育将出现从“参与”到“主导”、从单向“学习”到“学传”并举、从“边缘”到“主场”三个转变。从“参与”到“主导”是指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中国将依托自身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文化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参与高等教育全球建设转变为主导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教育智库建设;从单向“学习”到“学传”并举是指中国高校“双一流”计划启动后,将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而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的影响力,不仅是学习西方的高等教育经验,还会兼顾优秀经验的“外输”,做到“学传”并举;从“边缘”到“主场”是指中国高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可凭借改革和发展平台,提高自身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高校将承办更多的重要合作项目,从对外合作交流的边缘走向主场。这三个转变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推测,走向全球教育治理道路,发挥中国在高等教育变革中的智慧,完善高等教育智库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回应我国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时代下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需要树立发展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意识,逐步缩小区域高等教育的差距,以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准备。

      综上,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合作需从扩大涉及面、完善参与结构、增加合作深度入手,同时加大语言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让人才“育起来”,“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沧海横流,使命在肩。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符号、使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研究既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任,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定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5-9.

      [2]沈骑.缺人才报考热——小语种,冷热之间[N].光明日报,2014-12-18(15).

      [3]赵琦玉.“一带一路”带动小语种热广外增设马来语乌尔都语专业[N].南方日报,201505-11(05).

      [4]徐飞.“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4546.

      [5]成雪岩.“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7):9.

      [6]李军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66.

      [7]赵山花.“一带一路”视角下高校扩大教育开放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76.

      [8]李盛兵.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区域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63.

      [9]王晓晨,等.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分析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107.

      [10]吕慎.共筑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支柱———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N].光明日报,2016-08-08(0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1]马早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72.

      [12]郭强.“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7(6):83.

      [13]刘志民,刘路,胡顺顺.“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4):1-5.

      [14]刘婷.“一带一路”构想下中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新方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4):53-56.

      [15]钟建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现状、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7(4):41-44.

      [16]贾秀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展、问题及建议[J].大学教育科学,2017(4):49-52.

      [17]董修元,孙玥.以色列大学创新理念与机制——访萨拉·斯钟萨教授[J].西亚非洲,2017(4):127-142.

      [18]管弦.“一带一路”构想下中希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7(4):45-48.

      [19]马倩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J].大学教育科学,2017(4):56-60.

      [20]郭强,赵风波.“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7(7):56-61.

      [21]王小梅,等.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访问巴基斯坦的调查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7(9):74-79.

      [22]陈宏,奉琴琴.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報率比较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2):26-34.

      [23]萨里姆,马斯佳.阿联酋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特色与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12):60-66.

      [24]黄明东,吴亭燕.“一带一路”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107(10):29-3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5]马风强.深化新疆与中亚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15(6):9.

      [26]鲍东明,曾晓洁,张瑞芳.“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对外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情况调研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16(12):8.

      [27]黄巨臣.“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64.

      [28]刘俊霞.西北五省区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构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6(8):8.

      Abstract:AlongwiththeadvancementoftheBeltandRoadInitiative,manyscholarshavestartedtointerpretandpracticetheBeltandRoadInitiativefromtheperspectiveofhighereducation.ThispaperanalyzeshighereducationpapersonB&RwhichhavebeenpublishedinthepastthreeyearsfromCNKI,aChineseacademiclibrary,fromfiveaspectsincludingthetalentview,thedevelopmentofregionalhighereducation,integrationofeducationresources,communicationorinteractionamongnationaluniversities,andexchangeordialoguebetweenuniversitiesinprovinceslocatedalongtheBeltandRoadandforeignuniversities.Aftertheanalysis,itisfoundthatthehighereducationresearchonB&Rlacksdepth,breadth,links,andcombinationofmicroandmacrostudy.Thisfieldneedstobeexploredtheoreticallyandpracticallybythehighereducationresearchersfordecisionmakersanddoers.

      Keywords:theBeltandRoadInitiative;theviewofhighereducationtalents;regionaldevelopment;educationresourceintegration;theoryandpractice

      (责任编辑陈剑光)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国际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