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5日 23:06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9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0 09:48:02

    《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9篇《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试论《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实意义  是什么原因使《讲话》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9篇,供大家参考。

    《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9篇

    篇一:《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试论《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实意义

      是什么原因使《讲话》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确实实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用活了、发展了。《讲话》的意义,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讲话》虽说是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文献,但它对一系列问题的阐释已成为我们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①。此时此刻,我们学习《讲话》,纪念《讲话》,应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应当如何理解《讲话》的现实价值这里,之所以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有些人认为《讲话》的精神和思想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已经“过时”了。所谓“过时”的说法,就是指它现在“没有用”或“用处不大”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国文化和文艺领域诚然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剧烈,但是,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说得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①。七十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讲话》在思想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说到《讲话》的现实价值,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其一,《讲话》提出的“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②这一思想,依然是我国文艺和文化方针的坚实基础。《讲话》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发展道路依然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讲话》指出,“为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②。这一见解,对我国现实的文艺状况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话》彻底颠覆了旧有的文学法则和书写经验,以其鲜明的姿态和指向,形成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原则,其中强烈的底层关怀和底层叙事意识,至今仍是一个号角和昭示。其二,《讲话》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是我们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榜样。《讲话》主张:“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②我们党始终号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可谓这方面杰出的楷模。《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路,这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其三,《讲话》所形成的文艺理论系统,有许多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创造性阐释,它使得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贯彻,使得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得到极为有力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③。《讲话》可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在文艺观念和思想方法上实现的变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讲话》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梅·所罗门曾这样讲道:“毛泽东在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大众化和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和这一过程相关联的,就是要求运用艺术中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因素,通过群众的朴实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形象,来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④这位论者谈到文艺的“大众化”、“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以及“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等观念,无疑触及到了《讲话》理论的核心。德国著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曾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是慢慢地、彻底地读一遍这个《讲话》,一定会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希望知道的许多问题。谁要是把它读了两三遍,就会得到所有问题的正确的解答。”⑤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莱恩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

      论》一书中,认为“毛泽东也描述了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模式,用普通的词语论及了它的原料和创作手段”⑥。他还说:“延安《讲话》也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一种不是提供现成的思想,而是激发读者思想的能力。”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译本,译者为该书撰写了长达43页的“导言”,并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个把读者对象问题提到文学创作重要地位的人”,其许多论述都高于他的西方批评者,也高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⑤上述这些国外学者的意见,对我们理解《讲话》的现实意义还是深有启发的。

      二、应该怎样看待《讲话》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同如何看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认识《讲话》的历史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当中去考察。《讲话》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文学理论活动的,其创造性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中生发出来的。不妨用一个比喻性说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床中水面最为宽广、流量最为宏大的一段。⑦只要研究过近一百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对比一下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方面的贡献,不难得出这一结论。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一生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

      及面的广泛与博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多,内容更具新时代人民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本身又是杰出的诗人,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是极为罕见的。荷兰著名学者、美学家佛克马就曾经针对《讲话》等文献说过: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样紧张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来抓文艺理论,说明他十分重视文艺。并且说道:“在西方,还很难找到一位政治家对文艺有如此高的期望。”⑤

    篇二:《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作者:王越;廖青

      作者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5

      出版物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12-14页

      年卷期:2015年第3期

      主题词:文艺思想;人民;发展;当代意义

      摘要:最能系统且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的便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毛泽东同志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方式阐述了在革命时期自己的文艺观,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纠正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使得中国文艺健康发展。其文艺思想对新时期的文艺工作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三:《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延安,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一个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是革命根据地,它是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所以中共政府及亲中共族群视为革命圣地。而延安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家,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所以我从小就围绕着毛泽东的各种伟大事迹与他在延安留下的种种足迹。我为自己是延安人自豪,所以当我介绍自己时,我都会在开始就说自己是来自延安的。在70多年前,领袖毛泽东在延安亲自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负责人的100多人的文艺座谈会,这次会议可以说是改变了对文艺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对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有力的影响。本次座谈会具体是于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其中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阐明了我们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文艺要为谁服务,怎么去服务。更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毛泽东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同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具体特征相结合,更在实践中的得到运用和长远的发展。《讲话》精神在我国革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指导方向和准则。它改变了无数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唤醒了更多的贫苦人民,争取了更多的无产阶级支援了革命。更让人民的精神意志得到武装。

      好的经典,经得起反复阅读。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划时代的、跨时代的,今天看来,它仍然焕发着思想和实践的光辉。现在有很多人在一听到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认为是口头禅,是虚的,是矫情,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讲话”的具体内容,更谈不上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领会和实践它。其实我原来也并没有真正阅读过毛主席的讲话,只在电视或者听长辈们说过一些,这次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才专门在图书馆找了书籍认真阅读、反复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才开始认识到,它很实在,很有学术性和前瞻性。毛主席的简朴的话语形式让我有了很大心灵感触,更对他的极具思想性的文艺理论思想惊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毛主席的光辉思想,这不完全是因为我的个人崇拜,而是毛泽东的思想是我们广大人民现在普遍认同的真理,这篇讲话成为后来新中国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指示牌。让中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得到人民的认可。而在今天读来,就是作为一篇专业的艺术研究文章,也仍然不过时,而且,恰恰是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价值。这样的讲话,的确让人敬佩、信服,其原因,就是它抓住了生活这一源泉,抓住了文艺创作的本质。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主席就指出立场和态度的问题,指出文艺应该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指出普及和提高的问题,

      指出内容和形式的问题,指出歌颂与揭露的问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指导下,曾经出现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贺敬之《白毛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今天,在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涌现出新现象、出现新问题,其中,必然有不如人意的东西。我们的文艺作品,如何歌颂、如何揭露,值得思考。如果片面、偏激,仅仅盯住阴暗面,甚至夸张它、扭曲它,以求引起轰动,吸引眼球,是错误的。很多新闻媒体,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在客观上,就误导了群众的视线;还有一些电视作品,为了提高收视率,不顾及故事的真实性,一味的改编,使未成年人都没有了真正的历史观念,这些都起到反作用

      我们的生活是那样子么?我们希望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自己都为社会为别人做了些什么?我们的文艺作品有价值么?我们应该向哪些方面努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去思考、去行动。

      不文明的现象客观存在着,怎样去反映它,并力求向理想的方面转化,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学问。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们要采取积极的和健康的视角,来引导和塑造大众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地服务于当代,为人民大众造福。只有化消极为积极,化不健康为健康,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才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他的这篇讲话中我们就能看到,毛泽东毫无疑问他是历史的巨人,毛泽东是拯救了我们民族的人,他的文艺思想更是唤醒了一大批沉睡中的人们。但是现在,我们却在担忧这种思想离我们还有多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真的可以抛弃毛泽东思想和“编写的这本教科书”吗?个人认为是不可以的,越是和平的年代,越是需要这种带着战争豪情的文艺理论去引导大众。别只看这表面的歌舞升平,可谁知道其中有多少危害存在?如果我们就在和平的外衣下,思想渐渐弱化,那么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危险?古人早就告诫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这样方可兴国安邦!

      我从小的偶像就是毛泽东,因为是他带领我们走向解放,走向发展。毛泽东生于湖南的一个小村庄,他在县城里读书的时候,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光应1894年创作的《醒世良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三十年后,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在延安时的采访时,他回忆当时场景,还能清晰的背诵出书上开头的句子:“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毛泽东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榜样,为了国家而奋斗。他在延安的讲话,是我国又走向另一个的高潮,所以我们应该在此中

      学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每每提到延安,想起延安整风运动时创作的经久不衰的红色作

      品,有如饮清泉般甘甜,仿佛在清风习习的林间漫步。当意志消沉时,听听红色歌曲,读读红色作品,身上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当春风得意时,唱唱红色歌曲,看看红色电影,让人心清气爽,戒骄戒躁。延安精神,可谓时代丰碑。作为延安人,一定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篇四:《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

      史影响分析

      作者:李瑞青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16期

      李瑞青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1942年的5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多年来,毛泽东的《讲话》)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重温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讲话的发表过程,思考讲话对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历史的影响,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历史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67-02

      1942年的5月2日到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一次延安文艺工作者盛会,也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年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立场正确、内涵深刻、艺术魅力感人的优秀作品,推动了文艺事业繁荣与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背景

      1.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前提

      (1)从革命背景来讲,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已经3年,正是这场民族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再加上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物资等方面的封锁,这时,我们急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指导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给内忧外患的人民带来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从现实问题来讲,延安文化人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厘清与解决。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社会风气清明吸引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人来到延安,并从延安走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运用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形式,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血祭上海》)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群众看不懂、也不适应抗战需要的作品在延安时有发生,有的人心中瞧不上工人农民,即便是穿着农民的衣服表演,演出来人物还是说着、做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话和事。同时,文艺界长期积累的宗派主义等问题也被带到了根据地。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在各根据地具有普遍意义,是“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被许多人片面理解,文艺与工农结合的问题不被重视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切实解决。

      (3)从人的角度来讲,这时的延安急需要一位,既熟悉党的领导工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兼具文人气质,懂得艺术运作规律的人,把复杂的文坛统一起来。这一责

      任只有毛泽东能担负起来。而且早在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后,他就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文艺工作,到这时,他的文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

      从政治环境来讲,整风运动促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到1942年,毛泽东思想基本成熟,用之统一全党思想开始提上历史日程,这一年2月1日,以此为根本任务的整风拉开了序幕。整风对象包括各个部门的各级干部,中央领导在分工时,文艺界的整风由毛泽东负责,这是召开座谈会的直接原因。

      1.2毛主席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准备

      (1)现实的准备,座谈会前毛泽东约请了三四十位知名作家、艺术家谈话,在非常宽松的谈话氛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文艺方面的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观点。和艾青、刘白羽他就分别有过三次深入的谈话。

      (2)理论的准备,毛泽东当时委托《解放日报》社长博古翻译了苏联的一系列文艺政策以及马克思、列宁关于文艺的经典著作。座谈会期间,在《解放日报》特设“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刊出,为会议代表的讨论学习提供理论材料,配合了座谈会的召开。

      1.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历程

      4月27日,以毛泽东和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个人的名义,发出请柬。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知名的文艺界工作者。

      (1)会议的经过及《讲话》的发表

      座谈会分三次召开:议题分别是:提出问题,广泛讨论,归纳总结。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座谈会、讨论会,与会者围绕文艺的立场、态度、对象、材料、生活、学习等六个问题,先后有40多人次发表意见,相互争论,畅所欲言。毛泽东作主旨讲话和最后总结,也是以平等的身份,商量探讨的语气进行的。

      5月2日下午,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小洋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发表了主旨讲话(即后来公开发表的正式文本“引言”部分)这次会议的气氛还有些沉闷。5月16日第二次会议,争论得就很激烈了,也很活跃。毛泽东始终在边听边记,偶尔插话,没有正式讲话。争论之后,没有任何人追究责任,真正做到了文艺方面的事情,由文艺界自己来讨论解决,发扬了艺术民主。5月23日下午第三次会议,因为来的人太多,会议临时将会场移到了外面的广场上,依旧是讨论。到了晚上,在三根木椽支起架子挂悬的汽灯下,毛泽东一气讲了4个小时。也就是《讲话》的结论部分。据参加会议的姚时晓回忆,吃晚饭的时候,毛泽东还坐在自己窑洞前的石桌旁对讲话提纲作删改。座谈会后的5月30日,毛泽东又在延安鲁艺文学院提出了“小鲁艺”、“大鲁艺”的观点。

      (2)《讲话》的公开发表

      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事先只有一个提纲。后来在记录稿的基础上和一个阶段的实践检验后,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深入贯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由毛泽东经过认真地思考、修改于1943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并发行了单行本。

      1953年4月,中共中央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第3卷收入了这一讲话,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它和1943年最初发表的文本相比,在篇幅、内容、文字方面进行了266处修改。

      1944年、1945年,1946年讲话先后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海的《新文艺》、及香港发表,将讲话的影响扩大到了国统区,极大的促进了国统区革命文艺的的发展。1945年直到建国后,讲话先后被3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讲话也由此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重要理论文献。

    篇五:《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政治

      意义及文艺影响

      作者:王新宇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摘要: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这次讲话形成了很严谨的文艺理论体系,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创新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文艺工作产生了调度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以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意义

      一、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文艺是一种产生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文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革命文艺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将马克思文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围绕着两个中心和一个最终目的进行主要论述,以此为中心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校问题,构建了适合中国实际的文艺理论体系。

      在革命文学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中,毛泽东认为文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具有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作用。文艺文本等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鲜明的调控作用,应当充分利用文艺的这一特性。毛泽东所指的文艺即文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可以作为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具有教化引导作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给予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化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文化通过具体的作家作品、社会教育等方式,增强人民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能够凝聚民族力量,这也是毛主席高度重视文艺座谈会的原因。

      毛泽东针对革命时期的文艺工作,要求文艺工作者们用现实主义的态度,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关心现实实际而非理想虚无,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也是我们研究问题应有的要求。要求文艺工作者们坚持一个立场,便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边,批评暴露不利于革命及社会发展的敌人,充分表扬内部及盟友的成绩,批评其不足之处。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文艺作品应实事求是,针砭时弊,运用文化的教化作用,改造思想落后者,使人民团结进步共同奋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提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必须深入了解认识文艺工作的对象,这也是现实主义写法的一个重要态度,文艺工作者理应对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有所了解,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灵活运用群众熟悉的生动语言。毛泽东在座谈会中总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文艺作品是具有差异的作家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中的产物,要想真正创造出深入人心的作品,作家就应当接近人民生活,写实地创作。“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也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去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世界,思考文学艺术。

      座谈会中的这段话充分表现了作品创作要从生活中取材创作。但在文学创作中,文学作品还应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引导教化人民大众,与群众一同推动历史前进,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观察作家、艺术家是否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听口号,更要观察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群众的反馈,应当主张文艺作品从客观实践出发,要重视其社会效果。这段长达两万字的讲话构建起了一套文艺理论体系。

      诚然,以上是作为政治家的毛主席在革命时期对文艺工作者做出的要求,有其政治因素,但也对我们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政治及文艺影响

      1942年是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语境下,文化上的统一至关重要,有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领导广大人民抗战的必然要求。马克思经典文论也认为,进步的作家作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时期作家作品要为政治服务,任何理论如果不能与所处的时代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段讲话在历史与现实的推动下产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不仅有助于党的领导,促进了文化上对革命事业的认同感,而且有利于政治的统一与发展,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进步。这次讲话提供了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内容,提倡了现实与作品相结合的观点,作家艺术家要深入生活,而且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明确地指出我们的艺术文化等工作要围绕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基础上也确立了以批判、继承、创新为主的文艺方向,在作品创作学习中,对于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上不仅对历史的政治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对当今的文艺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王新宇,女,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抗战时期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及学习方法的会议讲话。在我看来,它阐述了关于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即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代表他们的意志。

      然后是态度问题。是正面的歌颂、还是反面的暴露,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有赞扬,又有批评;主张积极抗战的赞成,消极抗战的就批评;反对抗战的那就要坚决反对。对人民群众、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劳动,我们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需要耐心地教育,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这个改造过程。文艺作品应该使他们团结、进步、同心同德,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先进的东西。

      关于工作对象问题。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工农兵以及干部。因此文艺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和熟悉他们,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练。

      关于学习方法问题。要学习马列主义和学习社会。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即研究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社会就是要研究社会各阶层的状况,研究

      它们的相互关系。文艺工作者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关于为哪些人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里还有不少小资产阶级的东西。因此要与工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改造自己的思想。人民的生活是最自然、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东西,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可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能使人民群众惊醒、振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有了这样的文艺,这个任务就能更快地完成。文艺只有在人民大众可接受的普及基础上提高,文艺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篇七:《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70年了,这篇讲话不仅有力地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然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当代价值1942年5月,我国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受敌人封锁、战事频繁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加之文艺工作者自身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和一些错误观点。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两次出席会议并作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高屋建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文艺工作的根本原则问题,为革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振奋精神的强大作用。《讲话》的发表距今虽已过了70年,但它的基本精神和所揭示的文艺创作基本规律对于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一、《讲话》指明了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文艺属于人民的首要前提。“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组成部分,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它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而存在,世界上没有所谓抽象的、孤立的、超越于社会历史之上的艺术发展史。伟大的艺术,无不因其深入有力地作用于社会历史,而获得在艺术史上的牢固地位。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因此,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讲话》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国新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统一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巩固了党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确保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前进方向。

      二、《讲话》指明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毛泽东在《讲话》中引用列宁的话,强调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可以说,文艺的人民性正是党的这一核心

      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文艺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孕育、萌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前进而不断进步、发展。坚持文艺的人民性,也就是在文艺领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文艺作品中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要求文艺作品中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党的文艺人民性思想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内涵,也使党的人民性思想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文艺“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毛泽东说:“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就历史性地回答了五四以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讨论中提出的“谁是人民大众”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这就表明,人民的主体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就必须要求文艺工作者真正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去观察、去体验、去描写、去评价。这就首先要文艺家能够真正在感情上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真正地、自觉地把自己改造成人民中的一员,“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

      毛泽东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文艺运动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并且难以克服,主要在于客观上没有解决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解决文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的关键。“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认为,文艺工作者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是可以达成新的世界观和文艺立场的确立的。这样,文艺工作者在描写人民群众的同时方可真正做到文艺与群众的结合。当前,我们的文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

      三、《讲话》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文艺理论继续指导着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1.政治和艺术的统一。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政治并不等于艺术,一般的宇宙观也并不等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方法。我们不但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政治标准,也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艺术标准……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

      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碰撞异常激烈,文艺创作中也出现了浮躁、盲从、过分张扬自我的虚无主义和不正常的浮夸风、戏说风、滥情风,以及所谓的“另类文学”和“私语小说”等内容苍白、低下、颓废的不良倾向,我们应予坚决抵制和反对。同时,积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艺观念和方法。

      2.普及和提高的统一。《讲话》明确指出:“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只有从工农兵出发,我们对于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确的了解,也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今天,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遵循《讲话》精神,普及广大群众的文艺知识,才能有普遍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实现文艺的繁荣昌盛。

      3.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

      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文艺工作的生命和活力,创新是文艺工作的发展动力,离开了创新,文艺工作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会走入死胡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离不开对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学习与借鉴。同时艺术家也应有创造意识,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新形式,反映新时代,歌颂新生活,塑造新人物,创作出精品和传世佳作。

      4.批评与竞争的统一。《讲话》提出:“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但是按照艺术科学的标准给以正确的批判,使较低级的艺术逐渐提高成为较高级的艺术,使不适合广大群众斗争要求的艺术改变到适合广大群众斗争要求的艺术,也是完全必要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经历,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使人们能够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表现形式应该有所不同,政治上如此,

      艺术上也如此。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标新立异’,但是,应该是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越多越好,不要雷同。雷同就成为八股。”

      5.个人和群众的统一。毛泽东在《讲话》中要求艺术家一方面要用自己的知识指导、帮助群众,一方面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他们中间吸取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业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结合,要为群众服务,需要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许多痛苦,许多摩擦,但是只要大家有决心,这些要求是能够达到的。”“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才能教育人民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看做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江泽民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植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20世纪末,文艺领域出现了“个人化”和“私语化”写作时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作家割断了文艺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丧失了表现伟大时代和为人民、为人生而写作的激情,

      而闭门造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讲话》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无疑是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直接思想资源之一。因而,倍加珍惜这一重要的理论遗产并作出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发展就成为我们当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6.文艺与生活的统一。这既是文艺创作论问题,也是文艺本质论问题。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文艺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讲话》中,毛泽东这样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艺就是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这是毛泽东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指南,站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对文艺社会本质的概括和揭示,肯定了生活对文艺的最终决定作用,确立了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一艺术社会学的论断。“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只有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创作才能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2—17.[3]涂途,吴开英.邓小平文艺理论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万强

    篇八:《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抗战时期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及学习方法的会议讲话..在我看来;它阐述了关于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即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代表他们的意志..

      然后是态度问题..是正面的歌颂、还是反面的暴露;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有赞扬;又有批评;主张积极抗战的赞成;消极抗战的就批评;反对抗战的那就要坚决反对..对人民群众、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劳动;我们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需要耐心地教育;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这个改造过程..文艺作品应该使他们团结、进步、同心同德;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先进的东西..

      关于工作对象问题..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工农兵以及干部..因此文艺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和熟悉他们;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练..

      关于学习方法问题..要学习马列主义和学习社会..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即研究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社会就是要研究社会各阶层的状况;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文艺工作者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关于为哪些人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里还有不少小资产阶级的东西..因此要与工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改造自己的思想..人民的生活是最自然、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东西;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可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能使人民群众惊醒、振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有了这样的文艺;这个任务就能更快地完成..文艺只有在人民大众可接受的普及基础上提高;文艺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篇九:《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启示

      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为《讲话》)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讲话》是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讲话》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要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观点,认为文艺工作者通过切实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讲话》启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标签: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强国建设;启示意义;

      一、关于《讲话》的历史背景

      《讲話》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是整风运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解决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文艺界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为工农服务。它为当时文艺界的文艺发展方向点亮了一盏明灯。

      1935年10月19日,由中共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了位于保安县吴起镇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7日,中央机关也随之到达瓦窑堡,而后经过长时间部署和考虑中央领导陆续进驻延安。

      此后,延安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的政策也激发了民族进步分子的爱国热情。上海、武汉等主要城市彻底沦陷后,这些民族进步分子也集体赶赴延安。“据统计:在1938年5月到8月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达2288人,至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识分子人数巳达十多万。”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使得延安热气腾腾,朝气蓬勃,成为全国抗日的大本营和全国革命的总后方。在1940-1942年期间,延安文学界里出现了一股带着强烈启蒙意识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主要有萧军、王实味、丁玲、艾青。毛泽东非常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人士这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他热情地接见了许多知识分子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当时涌进延安的许多知识分子和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在各方面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成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还存在着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根据地的生活与工作很不适应,感情上有点格格不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及时看到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当时延安文艺界的主流,但它对抗战和革命事业的发展不利,也阻碍着文艺事业本身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进行延安文艺界的整风。“当年5月2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以整风运动为基础,并在延安召开了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同志以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进行了发言,针对当时局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清晰明确的回答,其后提名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讲话》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以及在思想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熟。毛泽东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正确的解决了当时文艺界存在的种种复杂的问题,科学地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和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开辟了中国文艺运动发展的光辉灿烂的新阶段。

      二、根据《讲话》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一)毛泽东提出所谓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毛泽东在座谈会中首先尖锐地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文艺的根本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的?”我们党需要的新中国新文化应该是与无产阶级大众站在一起的文艺创作。

      早在1905年,列宁就明确指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但是,许多同志理解的并不彻底。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需要无产阶级的领导。并指出,我们要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并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人民大众”即最广大的人民,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工人,工人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部分是农民,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部分是作为革命战争主力的武装队伍工农军。第四部分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是能够长期的和我们合作的。我们的文艺就应该为这四种人服务。”毛泽东还要求出身小资产阶级和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彻底改造世界观,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文艺。文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并且是一个根本问题。国家中人民群众占主体地位,简言之,国家即人民。离开此根本基础,所谓的艺术是假大空的。

      (二)文艺工作者通过体验群众生活去创造优秀文艺作品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到群众生活中体验,去感受人民群众才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观察,亲身去体验,才能反应出人民大众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群众的生活形式、斗争形式、还有一些文学材料才能创作出原汁原味的作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学习,学习不同的社会阶层,研究每个阶层不同的状况及相互关系,了解了基本的问题,我们的文学作品才会有丰富的内容,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是这样说的,“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应的产物,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最生动、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任何的文学艺术都将来源于生活,离开物质的意识是不存在的。”

      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习工农兵,去了解工农兵的需要,了解工农兵喜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普及的工作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而提高更是应该沿着工农兵自己的方向前进,前进方向上必定会

      有提高,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在前进的,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耐心。”三、《讲话》对现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启示

    推荐访问:《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延安 座谈会上 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