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4日 19:44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1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7 20:48:02

    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13篇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以下是关于  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13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13篇

    篇一: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以下是关于

      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名党员,XX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2年,XX市纪委监委处置的X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件,仅占比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

      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XX市委“六创赶考、三年答卷”部署,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

      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篇二: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

      新形势下纪委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名党员,XX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年,XX市纪委监委处置的X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件,仅占比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

      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XX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XX市委“六创赶考、三年答卷”部署,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XX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篇三: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调研报告:关于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强化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的调查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强化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方向,也是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制约监督作用有效发挥的问题对监督首责认识不清。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履行监督职责重视不够,对监督首要职责认识不清,对政治机关定位把握不准。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惯性思维,“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还未彻底扭转,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执纪问责和审查调查上,认为抓监督吃力不讨好,查办案件才是“重头戏”。认识的偏差,导致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监督缺乏有效抓手。在监督办法上,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满足于听汇报、查资料、翻台账,面上了解多、深入解剖少;监督信息的获取仍依赖于年度考核、专项监督检查、信访举报等渠道,忽视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监督工作。监委成立后,由于监察对象增多,核查案件线索任务较重,核查案件线索成为各执纪监督室的主要任务,导致主动开展日常监督的力量不够。各执纪监督室开展监督随意性较大,日常监督

      缺乏规范有效的手段,对日常监督抓什么,从哪里抓,特别是对非党监察对象如何开展日常监督,有的还找不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监督内容不全面。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多数还局限在“四风”问题和违反工作程序等一般性工作环节上,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朋友圈”管理监督少,对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不够多,对被监督单位的基本情况、作风建设、权力运行风险点进行研判不够全,“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分析得不透,政治生态“画像”不准,对监督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履职状况等了解得不够深入。开展政治监督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把握。

      职责定位不清楚。在涉及重点工作时,仍有一些单位党组织存在惯性思维,以督促检查为名,让纪委书记负责,或在明确其他班子成员负责后让纪委书记协调。也有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认为不参与重点工作,在地方或单位里没有话语权,领导看不起,下属不买账,担心被边缘化,出现了“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现象。

      能力素质不适应。一些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基本属性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处理事务,不善于把握运用政策、耐心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稳妥处置问题线索。突出表现为:一是抓早抓小效果不明显,很多问题未能在苗头性、倾向性显现时及时纠正;二是线索处置效果不明显,

      很多问题线索由于缺乏日常监督的信息支撑,导致在处置研判时不够全面精准,经常出现“一谈了之”“初核未果”等问题;三是警示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多问题的处理就事论事,既没有加深教育、警示惩戒,也没有举一反三、堵塞漏洞。

      监督协作不密切。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监督四支监督力量相互衔接协作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往往是各管一块、各自为战,甚至有的监督力量“自觉回避”可能存在的监督空白点,导致有的区域重复监督,有的区域成为监督“死角”。突出表现为:执纪监督室牵头牵不住,党风政风监督室抓全面抓不起,协调难度大,巡察监督整改不到位,派驻监督力度不够大;监督力量各自为战却又都力量单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二、强化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的建议

      聚焦监督首责。一是在方向上聚焦。要坚守政治机关定位,突出“两个维护”,把讲政治具体化、实效化,强化政治监督检查,查处违背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存在“七个有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以及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在内容上聚焦。以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为工作重点,用好问责利器,把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精力履行好监督职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三是在方法上聚焦。把稳中求进总基调贯穿于监督工作。夯实“稳”的基础,坚持纪严于法,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纪律

      规矩意识。找准“进”的方向,提高监督质量,准确把握“树木”和“森林”状况,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坚持抓早抓小。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纪律教育重要内容融入党内政治生活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经常性的纪律教育,增强纪律教育的针对性。探索日常监督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参加党委(党组)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问责、参加问题线索排查、督促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对发现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教育,必要的时候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避免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

      实施精准监督。一要精准发现问题。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腐败易发高发领域,通过全覆盖、高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二要精准执纪执法。一方面,精准运用“四种形态”,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处分的对象,综合考虑违纪违法的性质和情节及本人认错悔错态度,给予不同处置;另一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问题,在取证的标准、量纪的轻重、案件处理的关联性上,切实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三要精准施策治理。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既要查实澄清,还要精准治理。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仅要快查快办、严肃追责,还要以制度治理的思维和方式,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对问题比较严重,连续多次发生,出现窝案、串案的领域或部门实施一案双查;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让党委(党组)找到

      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构建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执纪监督室与巡视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其他内设机构的信息报送沟通制度。二是明确监督力量侧重点。全面厘清纪律、监察、派驻和巡视巡察监督之间的共同点和侧重点,界定各自职责定位,让监督主体把握好各自监督的侧重点。三是强化监督力量协调联动。执纪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擦亮监督“探头”,要强化与巡察机构的信息互通,根据日常监督情况,提出重点巡察地区和单位或开展专项巡察等建议。巡察机构要及时向执纪监督部门、派驻机构通报巡察工作安排和巡察中发现的相关情况。要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监督部门的作用,统筹安排监督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增强监督整体效应。

      

    篇四: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协同监督工作考核问责不到位原因分析与措施研究

      摘要: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是创新监督体制机制,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经过多年实践,国网阜阳供电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格局,但同时也存在责任担当不够、信息互通不畅、考核问责不到位等问题,协同监督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充分。本文重点对协同监督工作考核问责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主要措施。

      关键词:协同监督;考核问责;不到位;原因;措施一、协同监督工作开展现状国网阜阳供电公司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协同监督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总结已有的“大监督”体系有关做法,按照分级监督、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目标思路、方法步骤和考核办法,积极推进协同监督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促进业务部门监督意识增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监督机制得到认同,业务部门主动抓本领域规范管理的意识,以及对下级单位加强管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部门之间横向协同的合力有效发挥。二是促进业务部门主动防控廉政风险。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协同监督机制对于源头防控风险的重要作用,主动依托协同监督机制开展风险防控,发现突出风险及时报告,监督工作委员会组织研究解决。三是促进业务部门履行“一岗双责”。协同监督平台有效发挥业务部门的管控作用,有效促进“一岗双责”履行。二、协同监督工作考核问责不到位的原因分析协同监督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一岗双责”要求领导干部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要以同等的注意力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部分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风廉政,对分管范围内出现的廉政风险轻过问,甚至不过问,导致违规违纪问题发生。二是主动监督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认识业务部门在监督体系中的两面属性,作为监督主体,对分管范围内监督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监督客体,怕被揭短、怕被亮丑,排斥外部监督。三是协同意识不强,开展好协同监督工作要求业务部门在抓好纵向监督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职能互补、信息互通,目前还存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协同不力的现象。协同监督机制不健全。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协同监督领导机构、纵向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协同监督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机制。目前,各单位在加强协同监督工作组织领导、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和加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协同监督考核问责方面工作明显滞后和不足,一方面是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协同监督考核问责制度体系,对出现的问题考核问责缺少制度依据、纪律约束;另一方面原因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各自认为分管范围内问题提交监督委员会研究会影响业务指标的完成,极力将问题内部消化,避免被考核问责。协同监督成果应用不充分。以协同监督工作成效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公司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协同监督之中,作为协同监督的重要内容,要求业务部门对专业领域存在的风险开展排查,分析原因,并落实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针对风险问题形成监督意见、问责建议之后,有时存在跟踪督促不够,监督

      意见不能有效执行、问责建议得不到完全落实;有时存在监督工作发挥效果,风险问题得到整治,但长效管控、问责机制跟进不及时,导致同类风险反复出现。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督成果应用制度,并能将监督成果充分应用于企业有错必纠、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于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各个方面,切实保证监督取得成效。

      协同监督考核问责力度不够。一方面监督工作委员会对业务部门履行协同监督职责情况横向监督检查不够,有时碍于情面,对业务部门履职情况好坏该如何考核、考核多深把握不准、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下到基层单位监督检查深度不足,掌握问题不全面;基层单位在汇报工作摆问题时三言两语、轻描淡写,甚至不写,导致上下信息不对称,业务部门在实施纵向考核问责时力度不强、偏轻偏软。

      三、加强协同监督工作考核问责的措施研究强化协同监督意识,落实协同监督责任。一是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提高“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要将协同监督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其它任务一起,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增强抓本领域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感。二是增强主动监督意识。业务部门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总体要求,树立监督不到位就是管理不到位的意识,准确把握业务部门在监督中的两面属性,既要当好监督主体,大胆实施监督;又要当好监督客体,主动接受监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协同监督的第一责任人,要重点抓自我监督责任、对下考核责任、监督反馈责任、决议执行责任的落实。三是增强全局和大局意识,开展协同监督工作,不能站在部门和个人利益上讲,也不能站在某个部分、某个小群体讲,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健全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协同监督过程管控。充分发挥监督工作委员会职能,加强对协同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业务部门纵向监督,明确业务部门监督界面、监督事项,创新监督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下一级单位相关业务领域的纵向监督、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深化业务部门间的横向协同,促进部门之间监督职能互补、信息互通,形成左右协同、横向集约的监督协调机制,通过整合监督资源,优化监督资源配置,共同推进监督工作,提高整体监督效能。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依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严格落实协同监督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加强职能部门对下级单位和监督工作委员会对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形成过程监控、结果考核的闭环管理。突出协同监督重点,加强协同监督成果应用。围绕规范权力运行,重点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经营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范权力失控、监督失效、管理失职。加强“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执行情况、信访反映突出问题的监督。加强流程监督和操作过程监督,做到制度规定明确、操作程序具体、权力运行规范、制约监督有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地创新监督方式,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网上运行、在线监控”,强化过程监督和实时动态监控,超前防范、关口前移。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督成果应用制度,建立决策失误、重大经营管理失误等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协同监督考核力度,严肃执纪问责。强化业务部门对监督事项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对下级单位的监督考核作用,业务部门履责情况纳入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部门业绩考核内容。组织部分基层单位对业务部门履行协同监督任务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促进各部门履行协同监督职责。同时,将部门领导履行协同监督职责情况,列入年度述廉和廉洁从业行为评价的重点内容,

      

    篇五: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纪检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纪检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是实施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在接受别人的监督。王岐山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不具备天然“腐败免疫力”,尤其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有底气更好地监督别人。一、充分认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反腐倡廉的重任。应该说,纪检监察机构自恢复以来,在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的威信和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发挥了其他机关无法替代的作用,老百姓对此也是充分肯定的。毋庸讳言,我们也应看到纪检监察机关在自身建设和内部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从主观思想认识来看,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意识淡薄。少数领导干部对内部监督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对存在的问题不敢正视,导致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个别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还存在特权思想,不愿接受监督。还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提拔上难于进步,对监督抱无所谓态度,思想上抵触,行动上应付。

      从外部监督环境来看,组织和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信任有余,监督不足。纪检监察干部同样面临着拉关系、说情、贿赂等方面的诸多考验,也存在廉政风险。目前,纪检监察干部防范风险更多靠自身的品格和操守来保证,但这种自我监督的维度毕竟是脆弱的。组织和人民把监督权力交给纪检监察机关,谁来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信任大于监督、监督不够的问题。

      从内在监督机制来看,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的办法还不够有效管用。目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出台了内部监督管理文件和规定,有的比较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有的对干部八小时以内“工作圈”管理监督的多,对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管理监督的少;对违反工作程序等一般性工作环节管理监督的多,对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制约不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和执纪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造成部分工作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在责任追究上往往碍于情面不能够从严处理,影响了监督效果。二是监督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便捷。按照党章规定,纪律检查机关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但上级纪委离得远,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形成经常性监督;同级党委对纪检监察机关往往又比较信任,容易忽视对其监督;下级监督缺乏有效的途径和办法,监督效果不够明显。由于信息不公开,干部与群众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沟通机制、群众知情机制不完善,导致群众参与监督的程度仍然不够。三是监督的方式还不够直接有力。对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大多采用绩效考核、述职述廉等方式实施监督,往往注重工作层面的多,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监督,监督方式还不够全面直接。

      从监督的力量保障来看,监督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缺乏一个专

      门的监督机构。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的组织机构不统一、不健全,有的把干部监督工作放在干部室,有的放在办公室,有的放在机关党委,没有形成统一的干部监督机构。二是缺乏规范性的内部监督法规依据。尽管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对强化内部监督进行了探索,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暂行办法》,仙桃市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的实施意见》,但从全国来看,目前还没有一个类似于《行政监察法》、《纪律处分条例》等规范性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法规文件。三是缺乏操作性强的内外监督体系。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不够系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有时存在前期监督调查和后期监督处置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闭合系统。

      二、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分权制约的原则。权力过于集中必然导致腐败。要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权力的正确行使,同样必须围绕信访承办权、案件检查权、定性量纪权、执法纠风权、干部选任权、资金资产处置权,建立健全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纪检监察机关班子成员之间实行合理分工,各室之间科学制权,实现分工制衡。2.上下结合的原则。干部监督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形式、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推进党内监督、舆论监督、执法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明确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班长”对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对机关室主任应担负的监督职责及督查办法。坚持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有机结合,形成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监督机制。3.公示公开的原则。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经得起组织和群众的检验。要把纪检监察的各项权力通过公开栏公示、

      网络媒体公示、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要对权力运行过程和各项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并对外公开执行情况。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干部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干部监督工作要在惩处干部的同时体现对干部的教育爱护,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惩处干部起到警示作用,引以为戒;教育干部起到保护干部,避免犯错误,惩处和教育干部都是对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形式,有利于促进纪检监察事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1.着力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引导,强化自我监督。一是要树立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倡廉第一线,如不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拒绝监督,逃避监督,很容易陷入迷途,甚至自毁前程。要通过会议、专题讲座和党课等形式,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文件,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要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凡要求基层单位和部门执行的,纪检监察机关首先执行;凡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监察干部首先做到;凡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做到的,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要首先做到。三是要开展好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内容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好“四个先正于”(纪检监察机关先正于其他党政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先正于其他党员干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先正于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先正于一般纪检监察

      干部)教育。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深入学习纪检监察工作纪律等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增强自我免疫力。

      2.完善纪检监察业务工作流程,强化岗位监督。一是合理分权。按照委局领导班子、内设室、干部工作岗位三个层面,明确每一层面人员的岗位责任,逐一制定防范措施,实现“决策权”、“调查权”、“处分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分离,防止权力集中发生廉政风险。如,受理信访人员只受理信访转办,不直接查办案件,查办案件人员只调查突破案件,不从事案件定性处理。二是编制流程。针对容易发生的廉政风险点,编制业务工作流程,将风险点在业务工作流程上予以标识,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如案件办理的案件谈话和调查取证两个风险节点,在案件办理流程上予以标识,同时,制定防控措施,要求案件谈话突破和外出取证时,必须2名办案人员同时参加,防止逼供或串供,取假证等情况发生。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由案件监督管理室、干部室找相关涉案人员进行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执行办案纪律情况。两年来,仙桃市共查找纪检监察机关岗位廉政风险点36个,制订完善业务工作流程图32个,对29项权力进行流程再造。三是加强防控。主要抓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前期防控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层面主动做好防控。中期监控主要是根据岗位廉政风险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一级廉政风险由委局主要领导监控;二级廉政风险由委局分管领导监控;三级廉政风险由内设机构负责人直接监控。后期处置主要是针对日常监控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强化处置。重点实行“三书一究”,“三书”:《廉政风险预警告知书》、《廉政风险预警督办书》、《廉政风险责令整改通知书》;“一

      究”:对有明显违纪行为,但情节较轻的,逐级建立报告制度,并按有关程序,由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处理;造成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3.健全纪检监察内部监督办法,强化制度监督。把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放在首位,建成覆盖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从体制机制上筑牢监督防线。一是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议事,修订完善纪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凡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干部任免、基本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等都召开纪委常委会或班子成员会集体研究,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二是公开公示制。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和层次,提高公共权力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纪检监察机关业务工作流程在党务公开网和本地廉政网上公开,让群众知晓纪检监察机关权力,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建立案件查办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案件查处情况,接受社会对案件办理工作的监督。三是干部轮岗交流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普通岗位5年内必须轮岗,重要岗位3年内必须轮岗。如,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纠风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轮岗交流,加强权力监督,防止干部因从事某项工作时间过长,以权谋私、以案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四是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追谁责”的原则,实行分层追责。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有违纪或过错行为的,纪检监察组织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室主任承担直接领导责任,有关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对有问题的干部,不护短、不袒护、不搞内外有别,坚决予以查处,对不适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坚决予以调离。同

      时,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巡访制度等,对有问题的纪检监察干部及时诫勉。对纪检监察干部每季度进行一次巡访,巡访被查处对象,巡访相关涉案人员,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情况,并把巡访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提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

      4.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渠道,强化立体监督。目前,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仍然是以内部自觉遵纪守法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格局,要拓宽监督渠道,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监督纪检监察干部。一是组织监督。坚持上级监督下级,经常向省纪委监察厅汇报工作,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经常向市人大、市政协、民主党派等通报工作,接受组织的监督。明确干部室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科室,开展经常性干部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保证纪检监察干部的清正廉洁。二是社会监督。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为行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让行风监督员为纪检监察干部“把脉问诊”,对纪检监察干部实施全方位监督。三是舆论监督。要坦然面对舆论监督,坦言工作得失,习惯在监督下工作。要乐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与记者交朋友,一方面,让媒体记者宣传纪检监察工作,营造纪检监察工作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让媒体记者监督纪检监察工作,规范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行为。四是家庭监督。通过发放《家庭助廉倡仪书》,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家属当好家庭“哨兵”,把好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之外”关。

      纪检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__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__名党员,__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

      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年,__市纪委监委处置的__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__件,仅占比__%,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

      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

      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__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落实__市委“__”部署,推动__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

      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

      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__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纪检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赫莉:从近年来我省查处的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加强对省管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交往圈、休闲圈的监督是一大难点。一些党员干部下了班,就觉得自己没人管了,成了“脱缰的野马”,流连酒楼饭庄、沉溺牌桌、混迹三教九流,搞“小圈子”“拉山头”,有些人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人都敢交、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庆阳市原副市长王谦在忏悔书中写道:“和自己交往多的都是老板朋友,工作八小时以外收的是老板的钱、坐的是老板的车、吃的是老板的饭,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老板’,根本不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无数案例表明,一旦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作风

      上被打开了缺口,党员领导干部很容易逐步滑向腐败的深渊。但是,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却是难题,比如如何获取“不良行为”信息,如何规范化常态化监督,需要在建立网格式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单位与家属互动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河南省南阳市纪委监委第五执纪监督室副主任梁江:实践中,我们觉得对市管干部的监督存在一些难点。一是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不够具体,很难有针对性开展监督。县处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群众对其违纪违法问题知之不详,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往往缺乏实质性内容。如群众举报某县法院院长坑骗群众,与反映人联系后,反映人却举不出具体事例,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二是监督方式统筹协调不够有力,没有打好“组合拳”。党委、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等均负有日常监督职责,但相互协调配合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如唐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某某多年不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未被发现,经谈话函询一直隐瞒,后因他案牵连,经立案调查发现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三是有的监督者轻执纪监督、重审查调查,思想观念有待扭转。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轻全程监督、重事后处置;有个别干部畏难于监督工作形势严、任务重、压力大,不敢较真碰硬,转而热衷于做“太平官”。

      江西省上犹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刘鸿懿:当前,县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方面,除了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有“重大案、轻小错”的政绩观偏差之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在落实“第一种形态”方面,有时处理不好质量与效率的关系。实施函询、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的程序不亚于执纪审查,以约谈提醒为例,目前有制定方案、谈话报告、了

      结反馈等六个步骤,程序规范,有助于保证谈话质量,但如何提高效率是个问题。二是在基层熟人社会中,纪检监察干部对强化日常监督有较大顾虑。县里的纪检监察干部与监督对象“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的互相之间很熟悉,在监督中经常出现自己的子女及亲人就在约谈、诫勉对象所管辖部门或单位就读、工作的情况。纪检监察干部“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的情况较为突出。三是被监督者接受监督的意识还有待增强。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被通报的影响面更大,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存在“宁愿被警告处分,也不要被通报”心理。还有的当事人为逃避监督,通过各种层面打招呼、说情、请托等方式,干扰日常监督工作。

      几位纪检监察干部感受到的这些问题,并非日常监督所面临难题的全部。有问题不可怕,只要各级纪委监委直面问题,出实招、用实功,加强日常监督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篇六: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名党员,XX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年,XX市纪委监委处置的XX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X件,仅占比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XX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篇七: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制度不完善整改措施(共9篇)

      第1篇:关于技防措施不完善存在问题延期整改的报告关于技防措施不完善存在问题延期整改的报告XX县XXXX派出所:贵所于2021年2月1日对我公司检查时,发现我公司技防措施不完善,部分监控模糊,清晰度不高。并于2021年2月12日向我公司下达《治安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盐公(花)隐字[2021]第84号),责令我公司于2021年2月18日前将存在问题整改完毕。由于临近春节,供货商全部放假,所需整改设备无法采购,故无法于2021年2月18日整改完毕。鉴于上述客观因素,特向贵所申请整改期限延长,待供货商正常营业后,我公司将严格按照贵所下达的《治安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盐公(花)隐字[2021]第84号)治安隐患通知书进行整改,使其达到规范要求。特此报告,请贵所给予批准。二〇一八年二月十三日

      第2篇:党员干部的培训制度仍不完善(推荐)党员干部的培训制度仍不完善,需进一步强化党校工作,发挥党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由于忙于应付和处理日常事务,在超前谋划、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路等方面与地区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第3篇:安全整改措施(完善精炼版)双乐集团安全整改措施1、加强集体及个人防护意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实在在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多形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敲警钟、“紧螺丝”,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头。

      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安全,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和自我思想制约,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形成安全生产管理人人有责,层层把关,全员互相监督协作的格局,实现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或杜绝各类违章事故发生的目标。

      2、彻实抓好教育培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认真学习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安全技能培训为主,重点解决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怎样操作最安全,掌握操作要领,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将异常控制在源头,实现人人尽职尽责,保障“零违章、零事故”。

      3、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无论是日常办公设备还是车间生产设备,定期对其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完好状态,保障正常运转状态,对损坏或危险部位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修复或设置警示标志及防护装置。

      4、从办公及在生产作业环境上控制安全问题。尤其是生产车间方面,原料、半成品等如放置不当将成事故隐患,创造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同时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舒适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促成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5、定期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统一思想。同时加强安全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总结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不断的补充完善,使安全工作更具有操作性,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6、从外围帮教上加强安全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安全教育延伸至职工家庭亲属中。消除员工安全抵触心理,自觉拥护安全管理工作,让员工对企业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第4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整改措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整改措施整改项目: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整改

      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整改情况:目前,我县成立了全县乡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黄采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义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张震、

      杨德彬、张筠兼任副主任,具体开展“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各项工作。2021年10月22日在县委三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后,我县根据《**地区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中共**县委关于开展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意见》和《**县乡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具体明确了我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标准,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在原有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相对完善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第5篇: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措施医疗核心制度整改措施我院组织全院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并按上级要求及时进行了整改,现把整改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规范值班、交接班制度。针对存在部分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我院立即加强了对在院医师的教育,严格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管理。临床医师按照排好的时间执行值班,要求二线医师不得擅自离岗。午间、夜晚除巡视病人及抢救病人外,留守值班室。我院为值班医师配备了内线电话,以方便与各科室、病区取得联系。针对“交接班本记录内容不全”的问题,我院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了《交接班制度》,规定“值班交接班记录”的内容包括交班日期、时间、病区病人流动情况,病房原有病人数、出院人数、入院人数、现有病人数,新入院、危重、术后病人的人数和病情变化,以及值班期间对出现特殊情况病人所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

      二、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工作,严格查房制度。根据存在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好的问题,我院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安排全体医护人员加强了学习。要求

      1、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查房一般在8:00交班完后立即进行。2、新入院病人值班医师应立即处理,1住院医师在入院后及时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在24内查看患者并提出指导性意见。3、对危重、疑难等特殊病例经主治医师提出或直接向科主任提出,科主任安排临时查房。4、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5、主任、副主任医师一周查房最少一次。三、严格规范病历书写制度。我院根据《黑龙江省住院病历质量书写规范》要求病例质量管理小组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全部出科病历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上报医务科作为考核项目。医务部、护理部每月对各科住院病历质量进行抽查,并与科室病历评价结果进行对照,以了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门诊部、医务部每月对各科室的门诊病历进行抽查。病案室负责对入库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及时督促完善。并对各科病历缺陷进行登记。医院规定出科病案一次不符合规定,给与口头警告。第二次不符合规定医务科将在会上给予通报批评。第三次不符合规定即上报,由医院给予严肃处理。以此狠抓病历书写规范,严格按照病历质量标准核查。四、进一步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由于我院是综合性医院,二、三级护理比例较大但我院认真贯彻了上级部门对我院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医疗核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院学习,要求每一位组员熟练掌握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对门急诊及住院患者发生的突发情况在最2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实施救治,以确保救援工作的迅速开展。五、加强手术安全核查工作。我院针对我们的不足之处,严格把关,认真整改,加大力度完善了《手术病人核查制度》,要求手术前接病员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资料一起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术前用药、术中耗材等。术前医师、护士、麻醉师再次核对病员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中用药遵照临床用药查对制度执行,术后认真清点物品六、进一步加强护理分级管理。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根据

      本院分级护理情况,从患者人院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对于一级护理我院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对于一级护理患者我们要求值班护士、管床护士熟练掌握“一级护理九知道”即姓名、诊断、病情、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冶疗原则、饮食、心理反应、阳性结果。以便更好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更细致的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第6篇:制度落实年整改措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落实年”整改措施今年,在xxx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xxx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果,切实增进党员干部遵章守纪、照章办事的自觉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和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根据《xxx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教字〔2021〕13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发挥制度建设在我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规范、约束及激励作用,增强制度执行力,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教学工作安全平稳健康运行,将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全面推进学校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使学校的党风、政风、工作作风不断得到好转,呈现出风气正、干劲足、面貌新的良好局面,七、八年级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2021年中招考试成绩喜人。现将学校反腐倡廉制度落实年活动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管理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前提,管理规范严谨对党风廉政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年来,我们狠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管理的力度。一是在内部管理方面,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公物使用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办公教学用品采购制度》、《教师学习培训细则》等各项制度,使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在教学管理方面,先后健全完善了《教师课堂负责制》、《当日工作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xxxx教职工工作量化考评办法》等制度,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加强对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重大决策方面,实行民主集中制。学校重大事项,如评先评优、大宗物品采购、

      重大资金支出等都通过会议研究决定,民主决策,从不搞“一言堂”。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四是党务公开方面,及时将党支部工作目标、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党费收缴情况等党建工作内容向党员公开,接受党员监督。

      二、加强监督检查,拓展监督检查渠道。一是加大了检查的力度。对学校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实行不定时检查和抽查,根据《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规定》,建立自我纠错机制,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况,一经发现,及时纠正。二是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立了举报箱、制作了意见簿,公布了举报电话,受理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和举报事项,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三、打造校务公开大平台。一是以“三公开”(财务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学生为目的,向社会公开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取得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因地制宜,不断建设校务公开载体。根据不同校务工作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通过LED电子屏幕、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公开栏公示等载体,向社会公开学校工作的内容。以及通过这些载体建设,满足广大群众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拓宽学务公开渠道,着力构筑“阳光教学”大平台。

      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为充分发挥中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立足一线教学岗位,践行党的宗旨,弘扬公仆精神,争创一流教师,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从4月份开始,我们在各教学段开展了以创建“三学三创三问”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年级段教职工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同时,学校还开展考试“教学标兵”及学期“校级优质课”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和工作心态有了明显的改进,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社会上树立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协调沟通,提升教学效能。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学校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协调,不断举办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家长会,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召开优等生和潜能生的鼓劲会、释放会,使他们心情舒悦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不断召开各科教师的座谈会,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苦与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事情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各项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的,我们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落实上是任重而道远的。

      xxxx初级中学2021年7月29日第7篇: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的整改措施(写写帮整理)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的整改措施1、擴寬工程承包商,增加選擇餘地對於遇到較大工程,所面對選擇工程承包商面較小時,可通過以下途徑解決:1)可通過登報紙,公開招投標。2)通過網上資源,尋找符合相關工程資質的公司,進行邀約。3)與外界酒店保持信息溝通,取得相應的工程商進行邀約。4)保持原有工程商。2、承包商選擇過程中,要求相關崗位人員的職責分離選擇新的承包商從公司實力、產品技術(主要工程實例)、品質管理(安全、質量、工期)、綜合考評(服務態度、整體實力)等方面評估,并由酒店工程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評估,避免增加發生差錯和舞弊的可能性。3、明確追加工程審批權限。在合同明確規定合同價格,工程結算嚴格按中標價格執行,嚴格擅自擴大工程內容,合同執行中,應嚴格控制項目工程總預算。由於不可預見的原因,造成單項工程投資擴大,承建商提出追加單項工程用款,在不超出項目工程總預算內,經單位主管部門同意,并報相關部門批准確認。4、完善施工過程的監督及相關資料立卷歸檔。工程項目開工前應主動聯繫施工單位,確定其施工人員是否辦理相關出入證,在此基礎上方可施工;工程項目開工后,工程部做好現場的水、電等輔助設施的協調工作;施工過程中,必須按照工程量清單及施工要求,確保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如發現不符,應立即停止施工;每次現場監管必須檢查施工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立即制止;查看施工現場及周圍環境是否受到不良影響,建築垃圾是否及時清理或統一堆放,要保證施工現場的整體有序;施工過程中遇到其他問題,過程監管人員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做好協調工作;做好過程監管記錄填寫,并留存。

      第8篇:强化制度执行年整改措施“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问题整改报告按照大队党总支要求,我积极参加了机关党支部组织的“强化制度执行年”摆查季查摆活动,在认真参加学习季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四查”、“十到位”,查找本岗位在制度建设和个人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共摆查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摆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一、学习意识不强,业务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有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和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有时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学习,有时对学习敷衍了事,有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想法,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去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政治理论和本职业务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单一性,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业务方面满足于现状,自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在现在的岗位上也够用了,未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整改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借“强化制度执行年”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与落实整改,促进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充分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1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宗旨意识。二、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不够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多,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能做到始终置身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执行职务行为时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产生问题的原因: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无意中从思想上忽视了群众,忽视了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工作中,有时产生了想松口气的念头,致使工作有

      时不够深入,疏远了与群众的联系,群众观念不强,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意识不牢固。

      整改措施:牢固树立为职工服务意识的思想宗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切实真正做到把党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切实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三、工作要求低,开拓创新精神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讲一下动一下,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行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出路和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产生问题的原因:工作标准有所降低,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有时在工作中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得过且过。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整改措施:切实加强开拓进取精,打破“因循守旧”观念,牢固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信念,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放宽眼界,用心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从大局出发,积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一名党员所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四、纪律作风自律不严,落实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有时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大胆地进行自我批评和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工作有时凭经验,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在工作作风上有时不够严谨细致,工作责任心不强,总

      认为不出大问题就行了。整改措施:提高标准严以律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

      度,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满思想,扎实工作,要有强烈的自觉

      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牢固树立一盘旗的思想,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勇于进取。

      第9篇:护理核心制度检查整改措施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抽查5名护士,有2名护士对流程不熟悉。抽查5名护士,有1名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整改措施:1、护理部于6月份组织了全院新招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接诊流程、护理基础知识、护士基础礼仪、院感知识)等;并予以了考核,均考核合格通过。2、组织了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并制定了核心制度每月重点检查项目表,要求人人熟悉、过关。3、护理部每月下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核心制度的检查;重点抽查科内年轻护士。4、召开了护士长会,要求科内基础护理及健康宣教质控员协助护士长抓好科内宣教及护士核心制度的学习。5、为了加强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的落实,护理部将修改优质护理病房评比方案,拟定评选最优秀的责任护士活动,目的为了督促个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存在问题:二、抽查毒麻药品管理不符合要求。

      整改措施:1、二季度护理质量讲评会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毒麻药品管理2、不定期对病房及药房进行反查。发现问题予以考核3、要求科室护理安全质控员协助护士长督促科室毒麻药品的领用登记管理工作,要求及时登记,与药房出入数据一致。4、晚夜班护士需使用毒麻药品时,应临时领用,并与当班医生核对,由于各种原因未使用者应当班内及时与药房核对处理。

      

      

    篇八: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完整)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部门之间关系处理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转效率。根据我们企业目前运行的状况,部门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这里的所说的加强,就是要打破现有的解决某一个点或是局部问题的思路,立足长远,解决整体性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种田,来说明部门之间关系的处理问题.种田的第一步首先是分工。家庭成员之间首先要分工明确,耕田、施肥、播种、灌溉等细节,具体由谁负责。这些分工之间不可能完全独立,中间肯定有衔接和配合的环节.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工绝对化。第二步是配合问题。如果播种的强调肥料还没有撒下去,施肥的说地还没有耕,耕地的说牛还没买来……那就说明,配合问题需要解决了,即使每位成员都希望有好收成,中间也难免因各种原因造成局部脱节,导致通路阻塞,影响大局.因此,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扯皮。第三步是精细化管理.前面的基本功做好了,剩下的便是强调科学精细的管理了。对每一个岗位,制定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量化。第三环节必须建立在第二环节问题基本解决基础上,并且由于第二环节由于所需时间较长,往往会形成一种习惯,而第三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管理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一:部门沟通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1.沟通途径问题.部门之间需要增进了解,沟通途径不够。片面性的信息往往会在某一问题暴露后,引发类似用人、工作量、职责的讨论,而这讨论的结果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通,极易造成相互间的隔阂。从目前状况看,沟通途径和效果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沟通的途径还是不够,需要不断加强2.暴露问题的力度不够.沟通过程中,需要暴露更多的问题。很多部门之间主管往往不希望将沟通会议的气氛搞僵,很多问题被掩盖起来。而暴露问题,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前提。3:数据统计方法不够完善。部门基础工作亟待加强。如销售部门、结算中心、信息中心、财务、等要害部门,对于数据统计,是否具备,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信息的有限开放是否有助于业务销售的分析。对于部门及部门之间传递的数据,包括统计方法同样需要进一步审核和完善。不科学的统计数据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甚至将企业运作引入歧途。4:部分管理文件需要更新和完善。

      1

      (完整)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部分岗位职责、内部制度的内容还不齐全,不够完善.公司虽表面上有一套管理体系,并且这种管理体系的运行在现阶段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些必须进行完善,及时更新.

      5: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脱节。我们现在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只能局限于某一短的时间段内进行.而这种协调的结果是:能够分清当前主次,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转变为后续的主要矛盾。因此这种协调的方法,其作用是有局限性的。6:部门之间接口工作要规定好相应的职责,并对职责的履行情况定期沟通。现有的状况是,部分接口工作虽然一直有人在做,并且也有相应的分工,但相互之间没有相应的约束力,什么时候做完,完成到什么程度有的没有详细规定,或完成的部分达不到下一环节的需要,或是出现问题相互推诿.部门之间或是接口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流程避免的。上述问题,仅仅是我们企业内部现存的,对于提升现有管理水平障碍最大的几个问题。在此,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增加沟通途径。

      我们现有的沟通途径主要是专题会.而大家参与这些会议,一般都比较谨慎.一些细节问题很难在这种会议上体现出来。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座谈会、商量会、恳谈会等),通过不断变换讨论主题和环境,增进沟通,使部门之间能够增进了解,也使得各种问题能否充分暴露出来。

      2:关于问题的解决.对于各部门提出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一点现在做的比较好。但有些系统性的问题,不是靠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必须通盘考虑,避免做无用功,或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引发另一个问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充分的预测。3:关于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现有各部门存在的一些报表,有的已经过时,且报表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是否存在无用功还值得进一步审核。数据统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A:格式不严谨。有些重要报表仅有相关信息,没有人员审核、签批,上面的数据很容易根据需要被主观臆造。B:统计信息不全或是信息过量。统计信息不全面往往不能满足管理者的实际要求。而需要数据的时候再重新收集,不但容

      2

      易重复工作,重复统计,而且往往不够细致。

      (完整)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C:重复统计。

      很多数据用不同的方式,由不同的人进行统计,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相互审核和监督,但有

      的工作完全是可以合在一起的。因此,有的单据可以采用一式多联的方式,避免多人重复性劳

      动,对于经常性传递的数据,尽量采用网络化传输,只要安全因素考虑周全,这种作业方法比传

      统方法快捷便利的多。

      D:统计数据不够细。

      很多时候,为了便于寻找规律,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求数据统计细化,但这项工作目前

      有的部门做的不够。

      E:有数据统计,但没有真正利用。

      有的部门统计工作做的很到位,但仅仅是一种记录而已,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利用.

      F:统计方法不够科学。

      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巨大,而且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甚至有时会掩

      盖很多问题。

      因此,每个岗位都必须对数据统计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其科学

      性。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

      4:及时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发生人员变动时,能够

      通过规范的流程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日常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而现有的岗位职责

      和管理制度中,有的已经不适应现行要求,或是规定本身超出了可执行的范围,这种过时的或不

      可执行的规定犹如形同虚设。作为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应该是经常审视身边的

      各类文件,找出其中的不足,发扬民主集中的原则,及时进行完善。使得内部流程更加科学规

      范。如果作为中间最重要的环节都没有做好,上层的装饰即时华丽无比,想必也无法经得起时

      间的考验.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是建立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否则只能是空谈。

      其实,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人也有去改的想法,之所以没有去做,主观原因比较多,比

      如担心一个文件的变更会引起其他部门或人员工作的调整,从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还存在.因此,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还要有一项,那便是鼓励大家相互

      “挑毛病",对于新思想、新思路要大力提倡和表彰。

      5:确立部门之间接口工作的有效衔接。

      企业管理的纵向指挥相对容易,横向协调却相对困难.据调查统计,企业的内讧70%是来自

      3

      (完整)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横向矛盾,主要原因是部门责权不清,碰到交叉的工作,相互都不主动配合,甚至还处处设障,相互推委责任.其次,不恰当的激励政策也会因不公正或不能平衡公众利益而引发争端和分歧。

      在我们企业,接口工作有很多,特别是一些隐性的接口工作,很多都是靠大家自觉在做。但这种自觉是在一定的范围和承受能力之内的,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管理者,要积极地深入实际情况,找出部门内部岗位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接口工作,明确定义这些接口该如何处理,并将处理得过程纳入日常工作,进行审核和监督.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六点建议:1、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行下效。也许最高层领导的做事方法也是这样,

      所以手下人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可能这是公司一贯的一种氛围,所以不可能因为某项措施马上发生本质的变化.因此要推行某件事情,高层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

      2、我感觉在公司做事就应该人尽其职,大家一个目标:把公司的发展工作做好。可是这是大家的共识吗?也许大家想的只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只有当“避免相互扯皮”成为大家或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时才会看到效果.这就需要舆论宣传。

      3、“采取各种惩罚措施"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现在我们强调合作,不相互扯皮推卸,那我们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了呢?“惩罚”是堵截,“流程”是疏导。所以,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明确的责任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4、避免推卸的另一个办法是,工作书面化、表格化。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把关键的内容落在纸面上,并让相关人员签字。这样以后有了问题一查就十分的清楚了.

      5、另外,部门设置也是产生扯皮的一个原因。部门多了环节就多,就容易产生扯皮现象。所以简化组织结构,使它有一定的层次,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扯皮现象.

      6、给大家建立一个协调交流的平台。如每周工作例会。这个会不是听总经理一个人再说,而是让大家都要说,把问题摆出来,统一协调解决.并且要有会议纪要,以便大家查询,并遵照执行.

      总之,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应成为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重点。重视细节,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管理科学应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主题.

      4

      

      

    篇九: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调研报告: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日常监督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日常监督的思考

      监督是党章和宪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如何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打牢执纪问责和调查处置的基础,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课题。

      近日,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日常监督的工作实践进行专题调研,重点查找监察体制改革后日常监督存在的短板,并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提升日常监督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监察体制改革后,各级纪委监委实行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前后台”分设,新成立的监督检查室主要承担日常监督、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处置以及谈话函询等职责,重在发现问题。但是在履行日常监督职责上普遍出现了“不便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等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监督信息不足,存在“无的放矢”问题。过去开展日常监督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专项监督检查、信访举报以及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立案查处等渠道,既没有“事前”对被监督单位的基本情况、政治生态、权力运行风险点进行全方位研判,也没有对监督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履职状况等深入了解。信息匮乏造成日常监督往往是一叶障目、就事论事,难以从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把握,精准确定监督重点。以晋城市为例,近年来靠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不足5%,多数还局限在“四风”问题上。监督方式不多,存在“缺乏抓手”问题。虽然在监察体制改革前对日常监督进行

      了一些探索,比如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重要节点进行提醒谈话、组织专项监督检查等,但仍然没有真正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日常监督的形式大于内容。日常监督抓什么,从哪里抓,新成立的监督检查室普遍感到茫然。特别是对非党监察对象如何开展日常监督,还找不到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办法不多、方式不新。

      监督效果不显,存在“事倍功半”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抓早抓小效果不明显。由于“事前”功夫下得不够,很多问题未能在苗头性、倾向性显现时及时纠正。二是线索处置效果不明显。很多问题线索由于缺乏日常监督的信息支撑,导致在处置研判时不够全面精准,经常出现“一谈了之”“初核未果”等问题。三是警示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多问题处理往往就事论事,既没有加深教育、警示惩戒,也没有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还缺乏主体责任的反思剖析,未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

      二、原因分析

      重审查调查轻日常监督,存在认识偏差。监察体制改革前,各纪检监察室承担对联系地区、单位的日常监督和查办案件的双重职责,主要精力集中在查办案件上。监委成立后,虽然将部分纪检监察室改名为监督检查室,专司日常监督职责,但传统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特别是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很多地方将建章立制的重心放在履行调查处置职能上,而在履行监督职责上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探索不够。认识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常监督和调查处置“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重业务培训轻素质提升,存在本领恐慌。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普遍侧重对查办案件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忽视了对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政策水平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基本属性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仅仅满足于按程序做好具体的事、按步骤完成既定的工作,既不能够紧跟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处理事务;也不善于把握运用政策、耐心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运用“四种形态”稳妥处置问题线索。能力素质差距,也是掣肘日常监督的重要因素。

      重单兵作战轻联动协作,存在机制不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构建起了权力监督新格局。但是长期以来,各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中往往是各管一块、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仅造成大量监督信息闲置浪费,而且使纪委监委的日常监督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这种体制机制上的不适,势必造成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

      做好“三篇文章”,夯实监督基础。一是做好“研判”文章,要将掌握政治生态状况作为日常监督的切入点,做到既见“树木”又看“森林”,通过建立日常监督综合信息库、畅通监督信息共享交流渠、实行干部廉情双向分析制等方式,使日常监督有的放矢。二是做好“学习”文章,既要注重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审查和调查处置的业务能力,又注重培训提升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督的能力水平,特别是把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监督能力。三是做好“拓展”文章,要在向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对各领域监察工作,着力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

      构建“三项机制”,创新监督方式。一是构建发现问题机制,要主动列席被监督单位重要会议,“经常旁听”发现问题;定期组织专项监督检查,“主动出击”发现问题;经常与“关键少数”谈心谈话,“沟通互动”发现问题。二是构建问题线索处

      置机制,在提出问题线索处置意见时严把“三关”,即线索处置研判关、谈话函询质量关、初核了结案件审核关,确保问题线索处置意见科学合理。三是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建立监督检查室与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机关其他内设机构“一抄三报一提供”的工作制度。“一抄”,即信访举报、党风政风监督、巡察监督和案件监督管理等方面信息,及时抄送相关监督检查室;“三报”,即派驻机构及时报送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事项情况、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关键少数”相关情况和问题线索、自办案件及党纪政务处分情况;“一提供”,即监督检查室主动向巡察机构提供被巡察地区和单位有关情况,必要时可派员参加巡察工作。

      突出“三个到位”,提升监督效果。一是突出延伸谈话函询效果,“红脸出汗”到位。要准确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职责定位,强化谈话函询成果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运用。二是突出强化问责整改通报,“以儆效尤”到位。通过在典型案件发生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督促当事人检讨、分管领导反思“一岗双责”、党委书记牢记主体责任,促进案发单位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三是突出政治生态评价,“惩前毖后”到位。综合日常监督情况对联系地区和单位的政治生态定期“会诊”、作出客观评价,并牢牢扭住主体责任,督促问题单位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篇十: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24102019年纪委关于基层加强日常监督工作的思考存在不足建议调研报告课题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要坚持不懈探索强化监督职能,特别是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贯通运用“四种形态”,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日前,x省x市纪委监委就如何履行好监督第一职责,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进行调研。

      当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认识层面。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监督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未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去看待监督工作的政治属性,未能真正将监督工作作为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去履行。二是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仍存在“以案件论英雄”的思维,甚至将监督和办案两项职责对立起来、觉得是一对矛盾,不能理解监督和办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三是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日常监督过于宽泛,成绩不易量化、不好评价,思想上不太重视,缺乏工作主动性。

      操作方法层面。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工作方式方法较为有限。一是不知道去监督什么,难以明确监督重点,不理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价值取向和监督重点。二是监督方式方法不多,监督检查机构常用的仍局限于问题线索处置、列席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民主生活会、进行函询谈话等少数几项措施,日常监督、长期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不多。三是推动源头治理不到位,对一些地区、单位暴露出的问题解剖麻雀不够,提出的治本之策不多。四是个别监督检查机构和个人监督定力不够,将制定文件、下发方案、部署工作等同于工作落实,跟踪问效不够。

      工作规范层面。一是职责定位不清楚。在涉及重点工作时,仍有一些单位党组织存在惯性思维,以督促检查为名,让纪委书记负责,或在明确其他班子成员负责后让纪委书记协调,出现了“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现象。二是一些基层执纪监督室开展监督随意性较大,日常监督缺乏规范有效的手段,对日常监督抓什么,从哪里抓,特别是对非党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还不明确。

      监督力量层面。监督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工作人员监督能力有待提升。一是监督力量的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还不强,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监督四支监督力量相互衔接协作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往往是各管一块、各自为战,导致有的区域被重复监督,有的区域则成为“死角”无人监督。部分县(市、区)纪委尚未形成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的工作格局。二是工作人员抽调过于频繁,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工作抽调监督检查人员过多过频,影响部分监督检查机构日常工作开展。三是县(市、区)监督检查室按要求增挂了派驻监察员办公室牌子,主要精力都在完成信访调查和案件查办任务上,专门开展监督的人员相对较少。

      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职能的思考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是加强示范引导。持续释放监督工作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的强烈信号,始终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各层各级监督工作机构和人员形成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思想共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二是检查督导。党风政风监督室、各监督检查室要加强对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各县(市、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

      调研督导,督促其正确履行监督首责。三是制度传导。一方面,做好对上级纪委相关制度的承接;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为监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完善例会制度。各监督检查室要定期组织联系地区、部门召开监督工作例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党风政风监督室要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室召开分析总结会议,总结监督工作经验,研判监督工作形势,推动监督工作落实。对于阶段性监督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要视情以座谈会、汇报会等形式向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及时汇报。二是完善联动制度。全面厘清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监督之间的共同点和侧重点,界定各自职责定位,让监督主体把握好各自监督的侧重点。监督检查室要建立与巡视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其他内设机构的信息报送沟通制度。三是完善交办制度。对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要由相关指定部门统筹进行先期研判,结合工作内容特点并报经分管监督工作领导同意,交由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具体办理。四是完善督办制度。对于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党风政风监督室应当及时跟踪掌握各监督检查室的工作进展,必要时采取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完成。五是完善通报制度。以适当形式通报各监督检查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指出监督工作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为各单位开展自我监督提供借鉴和指导。

      综合施策精准监督。一是精准发现问题。探索日常监督有效途径,要综合运用参加党委(党组)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问责、参加问题线索排查、督促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监督,通过全覆盖、高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二要精准执纪执法。一方面,精准运用“四种形态”,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处分的对象,综合考虑违纪违法的性质和情节及本人认错悔错态度,给予不同处置;另一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问题,在取证的标准、量纪的轻重、案件处理的关联性上,切实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三要精准施策治理。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既要查实澄清,还要精准治理。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仅要快查快办、严肃追责,还要以制度治理的思维和方式,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对问题比较严重,连续多次发生,出现窝案、串案的领域或部门实施一案双查;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让党委(党组)找到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篇十一: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权利制约监督理论,然后分析了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监督合力;惩处

      1.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权利制约监督理论

      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包含纪检、监察两方面内容。纪检是指由党政纪律检查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党组织、党员做出监督检查,依法对违反党纪、党规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涉事成员做出行政处罚、民事或刑事惩处,以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法律的公平正义。监察则是由行政监察机关,对企业行政部门、各项职能机构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监督检查、监督管理与整顿。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在保证党风党建、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工作质量,减小由于行政腐败而带来的国有资产损失风险。

      1.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国有企业内部设置党委、纪委,以及审计部门、监事会等机构,负责对企业财务、人事、行政等,进行多方面的审计与监察,但国有企业高层、不同行政部门领导,以及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项目的公职人员,仍旧会出现一系列的职务犯罪、贪污腐败、不当履职等问题,这表明现有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存在着弊端。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监管的重难点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深刻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对党建虚化弱化淡化,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清、一知半解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难以找准纪检监察工作履行“协助”职责的定位。纪检监察工作仅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难以考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主,监督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切入,不到位、不到底。

      1.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安全、财务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流程和制度都较全面。反观之,一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流程制度并不完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难以推进实施。一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主要依靠上级相关规章制度或文件通知精神,未能形成整体有效的机制,工作细节尺度上难以把握。

      1.纪检监察工作力度薄弱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配置难以匹配实际工作需要,下设的党总支、支部没有纪律检查委员,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集中在企业纪委,难以保证实效。专业学习法律、财务、审计、政工专业的纪检监察干部较少,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流程不够熟练,对一些业务问题又力不从心。部分纪检监察机关在人员选拔、任用上,要求、把关不够严格,未充分考察其整体素质能力,对于新进人员的基础及长期培养教育机制建立得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受双重领导,不同程度存在纪检监察干部不愿担当、无力担当的现象。

      1.国企纪检监察工作的解决措施

      1.构建国有企业独立的纪检监察工作制度

      国有企业纪检监督中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必须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工作管理制度前提下,将纪检监察职能脱离、独立于行政职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纪检监察由党政部门领导的工作体制,做出进一步的制度化、程序化改革创新。如制定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独立于党政机关、行政事务机关的工作制度。为保证纪检监督权力的正常运行,要针对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等三权,强化各级党政人员、行政工作事务的日常监督,通过由纪检监督人员,直接参与行政信息、财务数据信息的搜集,受理企业内部的信访、函询谈话,对牵扯到涉事人员的线索做出详细分析,强化驻点监察、日常工作监督。这种独立于党政部门、行政部门的纪检监察方式,可以有效摆脱行政干预的影响。

      1.提升监督合力,构建企业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种监督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因此,促进各种监督同向发力,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二级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企业党委、企业纪委、基层党支部一体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有效监督体系。其次,制定纪律检查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会计监督等工作协调配合办法,建立沟通协调、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力量共用等机制,明确协作范围、细化协作程序,加强经常性沟通、情况通报、会商协调,强化协作结果运用,促进企业内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形成合力。另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同时,拓宽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方式和渠道,完善保护机制及高效反应机制,切实发挥好群众监督实效。

      1.加大国有企业纪检监督的执纪惩处力度

      在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激烈形势下,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成为纪检监督部门的工作重难点。首先,要加强多种形式的企业内部行政事务的查办与问责,针对部门搜集、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线索,重点查处涉及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案件,明确不同涉案人员的主体责任和惩处方案。其次,要通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大数据技术,搜集有关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违法事实,并对纪检监察工作流程作出优化与管理,将处理好的数据信息直接上传至纪委信息系统,从而做到数据共享、分析出监督重点。

      1.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1.把好选人用人关口

      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择任用,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拓宽选任干部的渠道。对于选拔任用流程树立严格标准,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任用党性强、能力好、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从而铸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作风强硬的队伍。

      1.加强学习培训

      加强学习教育的根本,在于以思想认识转变牵引作风转变,提高执纪办案的能力,打造专业化的纪检监察人才队伍。要使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能、学以致用”。

      1.改进工作作风

      纪检监察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坚守自己的原则,以党的要求为行动指南,把坚定的理想化作实际行动,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思想、认识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要

      摒弃怕得罪人的想法,把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对腐败现象作顽强斗争的信念、热情。

      4、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更考验决心和毅力,需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正确、深刻认识互相监督、自我监督的意义,改善工作作风,肃清工作环境。

      (五)加强监察意识,加深职工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推广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让工作内外相关的人员都认知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要因为其工作的内容与企业的利益无直接关系而疏忽,或者因为其工作性质的“危险性”而畏之如虎,全体职工都应该对其理解,并在工作上加以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处罚,而是在于警示,对于害群之马加以惩处并让群众引以为戒。事实上,如果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施,就没有违法违纪者的惩处,那么人人面对利益都可以“众正取啖之”。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就是让以公谋私、中饱私囊之辈没有生存之地,为我国国企的发展开拓道路并保驾护航。

      结语

      综上,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推进,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意识形态的监督执纪问责。通过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强化监督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监督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龙飞.国有企业强化监督执纪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20(14)

      2.刘德仕.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J].社会主义论坛,2020(1)

      [3]王红梅.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区域治理,2019(38)

      

      

    篇十二: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实用范文】一、存在的问题1、监督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有些县乡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找茬”,群众监督是“不自量力”,思想上消极抵触;二是“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不少群众对干部监督信心不足,认为“杀鸡给猴看,猴子不看,照样前腐后继”。2、党内监督不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乏力的主要症结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到位,班子成员之间、成员与“一把手”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约束。班子内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有所淡化,还没有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浓厚风气,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3、监督机制不畅。领导干部“下”的机制还不健全,如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等,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联动的全程监督运行机制,有时监督没有到位。人大、政协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不够。群众监督条件不完备,渠道不通畅,监督保障体系还不能有效保护群众监督的合法权益。4、制度落实不够。当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措施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后续措施。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制度不落实关键在党政“一把手”,没人愿意往自己头上戴“紧箍咒”。5、监督氛围不浓。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时流于形式,有的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二、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基层干部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要在营造氛围、健全制度、真管严查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教育,切实增强监督意识。一方面要通过构筑大宣教格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增强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班子内部和领导干部中间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意识,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促使基层

      1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从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做起,以良好的政风和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在干部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最直接、最有约束力的监督。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结合干部考察、日常管理、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特别要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严格进行监督。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政“一把手”,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科学制衡党政“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

      三要抓住根本,切实落实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年度考核、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作用。要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落实各项制度,关键在党政“一把手”,要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保证干部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覆盖到边。要通过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强制力,使权力运行机制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要明确职责,切实理顺监督机制。基层组织、纪检部门要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要不断加强以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要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整合,互通信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五要发扬民主,切实搞好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普通群众掌握了知情权,才有监督权。因此,加强群众监督必须切实扩大民主,增强党政机关公务、政务和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一定程度的决策权。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监督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疏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创造条件,保障权益,使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监督更加严密有力,将基层领导干部真正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XX名党员,XX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

      2

      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20年,XX市纪委监委处置的XX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X件,仅占比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

      3

      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1+,但目前4个1+小于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

      4

      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XX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落实XX市委“XX”部署,推动XX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5

      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XX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

      6

      作用。一、存在的问题1、监督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有些县乡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

      督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找茬”,群众监督是“不自量力”,思想上消极抵触;二是“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不少群众对干部监督信心不足,认为“杀鸡给猴看,猴子不看,照样前腐后继”。

      2、党内监督不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乏力的主要症结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到位,班子成员之间、成员与“一把手”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约束。班子内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有所淡化,还没有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浓厚风气,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

      3、监督机制不畅。领导干部“下”的机制还不健全,如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等,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联动的全程监督运行机制,有时监督没有到位。人大、政协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不够。群众监督条件不完备,渠道不通畅,监督保障体系还不能有效保护群众监督的合法权益。

      4、制度落实不够。当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措施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后续措施。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制度不落实关键在党政“一把手”,没人愿意往自己头上戴“紧箍咒”。

      5、监督氛围不浓。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时流于形式,有的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基层干部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要在营造氛围、健全制度、真管严查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教育,切实增强监督意识。一方面要通过构筑大宣教格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增强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班子内部和领导干部中间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意识,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促使基层

      7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从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做起,以良好的政风和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在干部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最直接、最有约束力的监督。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结合干部考察、日常管理、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特别要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严格进行监督。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政“一把手”,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科学制衡党政“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

      三要抓住根本,切实落实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年度考核、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作用。要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落实各项制度,关键在党政“一把手”,要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保证干部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覆盖到边。要通过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强制力,使权力运行机制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要明确职责,切实理顺监督机制。基层组织、纪检部门要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要不断加强以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要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整合,互通信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五要发扬民主,切实搞好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普通群众掌握了知情权,才有监督权。因此,加强群众监督必须切实扩大民主,增强党政机关公务、政务和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一定程度的决策权。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监督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疏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创造条件,保障权益,使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监督更加严密有力,将基层领导干部真正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

      8

      

      

    篇十三: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构建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机制以信息联动提升监督质效

      当前,一些查处的案例分析显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违纪违法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跨区域化等特征。要更好面对查办案件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增强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做好对违纪违法行为相关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查询、分析研判,将所需的信息情报快速、全面、准确地整合运用,更好实现精准监督、创新监督,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信息协同共享已成共识

      建立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打破以往数据多头管理、联动不足、信息不对称的困局,快速高效为审查调查人员提供全面、确凿的信息情报,提高案件查处效率。

      创新执纪监督方式的重要途径。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监督对象大幅增加。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建省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更新思维、转变监督方式,建立动态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将“大数据”融入监督执纪,通过撞库分析,让“数据自己说话”,从而快速发现和处置问题,打破了以往数据多头管理、联动不足、信息不对称的困局。如,对民生领域进行精准智能监督,整合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扶贫惠民资金发放数据,加强对惠民资金信息的数据比对,对发现的可疑记录快速定位,进而深查背后的腐败问题。2019年,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通

      1

      过惠民资金网络信息比对,发现问题线索并查实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其他处理人数人,有力有效形成持续震慑。

      提高审查调查效率的现实需要。通过对近年来查办案件分析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违纪违法手段更加隐蔽,运用信息化手段查询、收集与腐败行为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对发现腐败问题线索、固定违纪违法犯罪证据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每起腐败案件查处的必经环节。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运用程度依然较低,完善相关信息资源的协同联动机制,有助于迅速、高效地为审查调查人员提供全面、确凿的信息情报,为审查调查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案件查处效率。

      确保审查调查安全的坚实保障。审查调查安全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一些腐败案件的涉案对象身份敏感、社会关系复杂,极容易发生串供、毁灭伪造证据等问题。为保证案件顺利查处,在审查调查阶段必须做到高度保密,同时又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利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全面掌握涉案对象相关信息,做好风险评估,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联动机制,可以将所需的信息情报快速、全面、准确地汇总到审查调查人员手中,为审查调查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谈话方案和安全预案提供数据支撑,确保审查调查安全。

      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

      反腐败信息资源大都是以分割、条块的形式各自存储,应用上也仅仅在某个区域或领域内较通畅地使用和运用,与实现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互联、高效运用的目标还有差距。

      2

      横向信息衔接不通畅。一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没有理顺,未能有效整合数据资源,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分散,难以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主动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二是案件审查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审查调查人员忙于外出收集信息,到各部门投单、等待回复、取单的过程无形中降低了取证效率,拉长了办案周期。三是部分协查部门出于信息保密等原因,或提供信息不及时、不完整,或设置调取壁垒,增加信息查询工作的不便。

      纵向信息缺乏对接融合。有的协查部门不同行政区域、不同层级的相关数据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程度存在跨地域、跨层级查询难的问题,要获取相关信息,审查调查人员只能到所在地相关部门查询或通过当地纪委监委协助查询,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如,个别寄出的外地协查函,在案件审查调查结束后,依然没收到协查结果。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限。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反映,当前各部门信息数据整合、协同、集约和共享缺乏有效的载体和专职的运行管理部门,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应用不足,未充分有效地发挥技术创新对反腐败工作的促进作用,应当建立相关信息资源协同共享的领导机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

      加强协同共享助力精准监督

      3

      推动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必须坚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各部门的反腐败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做到精准监督、快速查处,进而形成反腐败合力。

      加强组织协调。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需要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此,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在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中的政治优势和协调作用,探索设立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工作机制,突出综合协调,加强全盘统筹,强化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信息资源协同共享。

      搭建信息平台。搭建以数据收集、查询、分析研判为一体的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是数据收集,对各部门不同数据类型进行自动转化、导入数据库,归类管理。二是快捷查询,对部分单位无法共享数据的,搭建与各部门的快速协查专线通道,通过电子传输协查文书和反馈协查结果文档,改变传统协查模式,提高协查效率。三是分析研判,通过对数据进行筛查分析和批量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数据,特别是苗头性问题,实现预警功能,切实做到精准监督、抓早抓小;通过对某个地区的信访问题线索、立案审查调查、处理结果等数据进行分析,整体把握本地区的“树木”与“森林”状况。

      强化安全保障。要实现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安全保障是前提条件。当前,要建立反腐败信息资源协同共享的制度规范,特别是要确立安全操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强化关键数据资源的保护能力,通过物理隔离、数据单向导入、自动备份、检测预警平台等方式,防范危害数据安全的可能。实践中,可在对反腐败信息资源细化分类的基础上,界定信息资源的保密等级、各层级的访问权限,通过专门授权的数字证书访问获取与权限相应的信息内容,系统实时

      

    推荐访问:思想监督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的措施 相互之间 不完善 协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