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4日 13:59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3 18:30:04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6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摆一摆摆一摆摆一摆想一想想一想想一想营养午餐营养午餐营养午餐小管家小管家小管家量一量量一量量一量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粉刷围墙粉刷围墙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6篇

    篇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摆一摆摆一摆摆一摆想一想想一想想一想营养午餐营养午餐营养午餐小管家小管家小管家量一量量一量量一量找规律找规律找规律粉刷围墙粉刷围墙粉刷围墙打电话打电话打电话填一填填一填填一填说一说说一说说一说确定起跑线确定起跑线确定起跑线合理存款合理存款合理存款自行车里的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制作年历制作年历制作年历节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有趣的平衡有趣的平衡有趣的平衡设计校园设计校园设计校园设计运动场设计运动场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案例一案例一案例一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大纲教材大纲教材大纲教材中中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课标实验教材课标实验教材中中们的校园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们的校园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们的校园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案例二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案例二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案例二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掷一掷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掷一掷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掷一掷案例四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案例四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案例四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案例一我的美国教育考察之旅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见所闻所感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与教学案例研讨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一、感悟“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从课程标准的演变感悟“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1、1992年《教学大纲》中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简称“统编教材”)已经不再使用。仅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的第2个问题“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部分的最后一自然段的开头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杨道吉

      想一想:当时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谁提出来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2、2000年《教学大纲》中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简称“大纲教材”)也已经不再使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增加了一个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在这一部分第一次较全面地阐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地具体途径。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中明确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每一年级列专项安排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想一想:这时的“实践活动”有了哪些变化?

      3、2001年《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在2001年《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简称“课标实验教材”),目前2~5年级正在使用。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内容标准”部分明确提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想一想:此时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又有了哪些变化?

      4、2011年《课程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在2011年《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简称“课标义务教材”),目前1年级

      1

      正在使用。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思路”中的“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想一想:当前的“综合与实践”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从课标及其教材的案例感悟“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案例一】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设计校园》【案例三】2011年版课标第85页例22——上学时间【案例四】2011年版课标第100页例46——分类计数从教学实践的案例感悟“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案例一】《北京市“非典”疫情预测报告》【案例二】《亲身体验找出答案》【案例三】试题:在()里填上“东”、“南”、“西”或“北”。)面,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后面是()面,)面,)面。)面。)面,你的后面是()面,你早晨,当你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你的前面是(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我国的长江约长6200(一头牛的体重约400())黄昏,当你面对太阳落下的方向时,你的前面是(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的方向时,你的前面是()面。一个绿茶饮料瓶的容积约500(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72())试题:用合适的计量单位填空。

      2

      二、人教版课标教材“综合与实践”教材教法简析与案例研讨。由于1~2年级使用的是“课标义务教材”,3~6年级使用的是“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不可能对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逐一做教材教法分析,所以采取有选择、有侧重地对部分内容进行教材教法分析,以启发我们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思考。教材版本年级教学内容教材版本年级教学内容1亿有多大?数学乐园一四你寄过贺卡吗?课年年营养午餐标级级摆一摆想一想小管家义量一量找规律务二五课教铺一铺年年标材粉刷围墙级级实打电话验确定起跑线填一填说一说教课合理存款材掷一掷标自行车里的数学三六实年年节约用水验制作年历级级有趣的平衡教设计运动场材设计校园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案例一】人教版“大纲教材”中《我们的校园》→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我们的校园》→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案例二】人教版“课标义务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掷一掷》【案例四】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三、“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四个问题。1、坚守“综合与实践”的科学性。【案例一】我的美国教育考察之旅——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案例二】省编教材审稿中的感想——足球表面是不是“密铺”。【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例1。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案例一】六年级小课题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案例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案例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强调:在开展调查、测量、实验、统计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3、关注“综合与实践”的数学意义。【案例】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剪一剪》

      3

      强调:人教版“课标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增加了大量的拼一拼、摆一摆、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挖掘其中的数学意义。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次开发。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整齐划一的“综合与实践”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校、教师、学生的需要,它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次开发。【案例】《我的家离学校有多远》2013年6月16日

      4

      

      

    篇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案例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呢?我以我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选择性作业,让学生体会成功。

      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能力的层次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发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布置作业时,我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是基础,要求全体同学都会,而选做题则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时间等,精选设计作业题,在数量上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通过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理解表面积”的定义后,呈现两个例题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对优秀生来说该知识在认识了长、宽、高的时候就已经能独立解决了。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分为以下三层:学困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基本图形就可以了,如课本的第2、3题,中等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能计算鱼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进入课本4、5题的练习,优等生要解决如粉刷教室墙面、贴游泳池磁转之类的问题,并尝试计算雨水管、火柴盒之类的特殊物体的表面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注意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

      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四、制作性作业,使学生成为创新者。

      

      

    篇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植树的学问)

      【活动内容】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的】

      1、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

      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

      性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剪刀、塑料管、活动卡。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

      媒体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谁赢了?小兔可不服

      气呢,于是它们决定再比一次。在第二次比赛中,小兔可认真了。瞧,它正往目

      的地跑。来,我们给它加油!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媒体画面河里有几个

      石墩)你们猜猜看,小兔要跳几次,才能跳过河。谁能说一说?继续播放——同

      学们仔细看看,小兔究竟跳了几次。

      师:我们再看画面,每两个小石墩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成是一个间隔。小石墩

      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规律可循?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活动一:探究“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管,你想将这些塑料管分别剪成几段?先猜

      一猜要剪几次?再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师:下面请小组长将活动卡发给小伙伴,每人一张。

      段数:

      次数;

      师:每一位同学的手中都有塑料管。先想想自己准备将塑料管剪成几段?再

      猜一猜要剪几次?然后动手试一试,将你们操作情况填写在活动卡中。认真观察

      卡中的数字与小伙伴说一说,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比一比,看谁最先完

      成。活动开始。

      师:你发现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们充分发言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剪的段数、次数以及段数与次数之

      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塑料管的活动中探究得非常认真,发现了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好,现在请大家把小剪刀、塑料管和活动卡收到抽屉里。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探究植树问题中棵树与段数间的关系师:其实生活中,类似于小兔跳石墩和剪塑料管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在路的两侧植树,树与树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1.播放课件:这是新盖的两座楼,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00米,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1)、指名读题:(2)、师:如果让我们去种这些树,你们想想应该怎样栽?启发学生紧挨大楼的墙能种吗?让学生认识到紧挨大楼种树不能健康生长。也就是“两端不能栽”(板书)。怎么知道栽的棵树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验证,画图时可以化繁为简,先研究短距离的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情况)(3)学生探究短距离路上的植树规律——前提是“两端不栽”。①假如大楼间距只有15米,要栽几棵树?如果间距是25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填表)楼间距(米)相邻两棵树间的距离间隔(个)棵数(棵)图示

      152025发现了:学生探究时师巡视。发现困难可以做如下指导

      a.先种15米,还是两端都不栽,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看一看,看种了多少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0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后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总结规律:两端不种,棵数比间隔数少(板书)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是正确的?让学生试着做一做。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来做。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追问

      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20-1=19,为什么还要减1?师:通过画简单的线段图,发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植树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不种”的植树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活动三:巩固拓展师:我们来做一些练习。1、有50个△横着排一排,每2个△中间有3个○,这些△之间一共有多少个○?

      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意思,明白题意后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快速算出一共有几个○?如果学生找不出突破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所学知识,从小数着手,画一画,想一想找到规律——间隔数比三角个数少一,从

      而找到有多少个间隔,问题就迎刃而解。2、王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

      个台阶,你知道王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

      估计有学生会用96÷23=3,认为老师上三楼,甚至可能套用上面总结的规律——间隔数减

      1,认为是上二楼。这实际上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两端都种。关键看能不能自觉用“图示法”探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四、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都用到一种重要方法,

      仔细想想,你觉得这个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最后教师指出,“图示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很有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无论数字有多大,都可以先从小数着手,通过画图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两端不种

      植树的学问棵数=间隔数-1

      =100÷5-1=19(棵)

      

      

    篇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

      [研究背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选材要是学生熟悉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养午餐》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的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设计意图]“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几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首先是民主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其次是营养专家介绍了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接着是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最后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

      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

      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案例描述]一、日常饮食交流,引入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食谱(吃什么

      菜),教师有针对性地播放相关菜餐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你们平时吃的菜味道如何?(好),在你们心目眼中“营

      养的午餐”应该是什么样的?

      3、待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我们生活中的每天都在汲取营养,从科学课上我

      们已经知道了,营养的主要指标是三项暨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我们同学们刚

      才所举的这些菜是不是都是有营养的?三项主要指标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有

      营养的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开展一次数学活动,一起走进“营养

      午餐”(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实践更服务生活!为此,教学活动以日

      常生活的饮食现象为载体进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观点,同时又

      让数学课堂显得自然、贴切。

      二、出示菜谱,认识营养指标

      1、课件显示菜谱和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种菜谱并作出选择(此时要进行统计)

      A:炸鸡排、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

      B:猪肉粉条、家常豆腐、香菜冬瓜

      C:辣子鸡丁、土豆烧牛肉、韭菜豆芽

      2、教师:我们刚才说了营养的三项主要指标,那么刚才所呈现的三种菜谱的主

      要营养指标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件显示)

      编号菜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烧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3、我们的同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虽说要加强营养但你们知道“热量、脂肪、

      蛋白质”这三种指标在什么程度时才算是营养的吗?(不知道),营养专家熊博

      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对我们说什么吧?(课件播放营养

      专家熊博士录音)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

      过50克。

      【设计意图】营养的菜谱有许多,我们不可能例举出所有的,所以我们以“三

      种午餐”菜谱为依托进行教学,从对各种菜肴中“热量、脂肪”两大指标数据

      的比较中认识“营养”,同时让学生在营养专家熊博士的话语中真正了解“什么

      样的菜肴是营养的”。

      三、运用指标,学会判断

      1、刚才大家听了熊博士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自己此时获取的热量和脂肪两大指

      标,我们能用这样的标准学会判断刚才老师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吗?

      2、学生根据热量和脂肪两大指标进行判断并反馈结果

      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的脂肪超标、午餐C的热量不达标。

      3、教师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时才

      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4、让学生结合上述知识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进行判断(同桌交流互动)。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判断午餐营养指标是否达标”的活动意在促进学生形

      成良好的技巧以服务日常生活,进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配餐实践,锻炼技能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营养午餐的标准,如果今天的午餐只有三个菜,你能运

      用所学知识配出比较有营养的菜谱吗?

      2、让学生进行配餐实践,教师课堂指导

      3、班级反馈配菜结果,从以下合格的选取5种进行交流

      (1,4,10)、(1,5,10)、(1,6,10)、(1,7,9)、(1,7,10)

      (1,8,10)、(1,9,10)、(2,4,9)、(2,5,7)、(2,5,9)

      (2,5,10)、(2,6,8)、(2,6,9)、(2,8,9)(3、5、10)

      (3、8,9)、(4,5,6)、(4,5,7)、(4,5,9)、(4,6,8)

      (4,8,9)、(5,6,8)、(5,6,9)、(5,8,9)

      4、教师提问:在以上的配菜方案中,哪种方案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当然学生

      的配菜方案可能没有以上出示的全面,教学中以学生配菜方案为准)。

      

    篇五: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五统计结果巩固知识1在学生反馈后进行班级统计完成如下表格配菜编号喜爱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9103895894592572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当然配菜编号中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选择而改变的并作简单分析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提供的配餐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是为了呼应开课前的教学引入活动同时也是为更好巩固和发展学生统计能力提供一个平台还有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为后期的常规管理提供原始数据

      WORD整理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

      [研究背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选材要是学生熟悉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养午餐》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的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设计意图]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几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首先是民主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其次是营养专家介绍了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接着是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最后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案例描述]一、日常饮食交流,引入新课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食谱(吃什么菜),教师有针对性地播放相关菜餐图片。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你们平时吃的菜味道如何?(好),在你们心目眼中“营养的午餐”应该是什么样的?3、待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我们生活中的每天都在汲取营养,从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营养的主要指标是三项暨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我们同学们刚才所举的这些菜是不是都是有营养的?三项主要指标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有营养的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开展一次数学活动,一起走进“营养午餐”(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实践更服务生活!为此,教学活动以日常生活的饮食现象为载体进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观点,同时又让数学课堂显得自然、贴切。二、出示菜谱,认识营养指标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1、课件显示菜谱和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种菜谱并作出选择(此时要进行统计)

      A:炸鸡排、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

      B:猪肉粉条、家常豆腐、香菜冬瓜

      C:辣子鸡丁、土豆烧牛肉、韭菜豆芽

      2、教师:我们刚才说了营养的三项主要指标,那么刚才所呈现的三种菜谱的主

      要营养指标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件显示)

      编号菜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烧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3、我们的同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虽说要加强营养但你们知道“热量、脂肪、

      蛋白质”这三种指标在什么程度时才算是营养的吗?(不知道),营养专家熊博

      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对我们说什么吧?(课件播放营养专

      家熊博士录音)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

      过50克。

      【设计意图】营养的菜谱有许多,我们不可能例举出所有的,所以我们以“三种

      午餐”菜谱为依托进行教学,从对各种菜肴中“热量、脂肪”两大指标数据的比

      较中认识“营养”,同时让学生在营养专家熊博士的话语中真正了解“什么样的

      菜肴是营养的”。

      三、运用指标,学会判断

      1、刚才大家听了熊博士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自己此时获取的热量和脂肪两大指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标,我们能用这样的标准学会判断刚才老师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吗?

      2、学生根据热量和脂肪两大指标进行判断并反馈结果

      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的脂肪超标、午餐C的热量不达标。

      3、教师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时才能

      算是营养的午餐。

      4、让学生结合上述知识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午餐进行判断(同桌交流互动)。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判断午餐营养指标是否达标”的活动意在促进学生形成

      良好的技巧以服务日常生活,进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配餐实践,锻炼技能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营养午餐的标准,如果今天的午餐只有三个菜,你能运

      用所学知识配出比较有营养的菜谱吗?

      2、让学生进行配餐实践,教师课堂指导

      3、班级反馈配菜结果,从以下合格的选取5种进行交流

      (1,4,10)、(1,5,10)、(1,6,10)、(1,7,9)、(1,7,10)

      (1,8,10)、(1,9,10)、(2,4,9)、(2,5,7)、(2,5,9)

      (2,5,10)、(2,6,8)、(2,6,9)、(2,8,9)(3、5、10)

      (3、8,9)、(4,5,6)、(4,5,7)、(4,5,9)、(4,6,8)

      (4,8,9)、(5,6,8)、(5,6,9)、(5,8,9)

      4、教师提问:在以上的配菜方案中,哪种方案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当然学生

      的配菜方案可能没有以上出示的全面,教学中以学生配菜方案为准)。

      5、如果让你在以上的配菜方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的,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简单说

      明理由。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根据指标搭配营养午餐”活动是学生技能的再提高,在

      培植学生应用数学观点的同时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排列组合,同时训练学生严

      谨的学习风格。

      五、统计结果,巩固知识

      1、在学生反馈后进行班级统计,完成如下表格

      配菜编号

      喜爱人数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1,9,10)(3、8,9)(5,8,9)(4,5,9)(2,5,7)2、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当然配菜编号中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选择而改变的),并作简单分析【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提供的配餐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是为了呼应开课前的教学引入活动,同时也是为更好巩固和发展学生统计能力提供一个平台,还有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为后期的常规管理提供原始数据。六、总结提升,延伸教学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很胖或很瘦,至少说明这两种人的营养补充是不科学的,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这两类人群的餐肴进行分析吗?请结合课前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进行课后讨论交流。2、我们在教学中既学到了什么是营养的午餐指标,同时还进行了厨师般的配菜训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地运用这一技能,真正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饮食,不要再以个人喜好去选择餐肴了!3、布置实践作业:请结合自身家庭实际拟定一份《家庭一周健康午餐菜肴记录表》。【设计意图】数学应用技能最终要回归到日常生活,所以在课堂结束之际设计了“分析偏胖偏瘦两类人群饮食”和“制作健康食谱”的课外活动,为延伸课堂教学找到了载体,更为学生技能的巩固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发展学生技能,服务日常生活。[课后反思]《营养午餐》一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而设计的一节数学综合实际活动。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探索: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营养午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采访与总结,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营养专家指出的一些关于合格营养午餐的指标,不是以命令式、指导式的形式提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冲突,产生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有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行探索认知。接着通过“小小美食家”与“小小营养家”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上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采访”“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具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激趣引入、巧妙设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引入课题、产生疑问,在学生愉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在模拟现实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做菜、点评、评菜,使学生在乐中求知。通过“小采访”活动,使“关于胖与瘦的探讨”这一问题,以日常闲聊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优质参考资料

      

      

    篇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杨冬梅

      你的身高、体重是否达标或超重

      主问题:通过统计班级男生、女生的身高、体重,制作复式统计图,然后和正常值

      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注意营养等等)。案例说明1、选题由来:教科书“统计”这一单元例22、问题属性:属于数学和生活的综合,可以课内外结合。3、适用年级:本活动适合三年级。4、教学建议: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代,生活条件好、家庭富裕,吃穿不愁,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多吃,多补身体好,身体壮,却不想吃出了一个个小胖子,反而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甚至于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及心理健康。但也有一些孩子挑食、偏食,早餐不好好吃,平常偏爱零食,个头长得瘦小。通过这次统计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全班交流时,关注那些身高或体重不达标或超标的同学,先请这些同学试着分析一下他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全班同学交流,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如不达标的同学要少吃零食,好好吃饭,特别是早餐,体重超标的同学要合理控制饮食,多参加体育运动等。

      在这统计、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跟踪调查,学生的合理化的建议是否被采纳,是否落实到位,一方面让数学真正地学

      2

      以致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关注身体健康放在重要位置。

      3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 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