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5日 05:37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外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组织运营模式:美国和德国的启示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1 18:00:05

    摘 要:文章通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其组织运营机制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公众科学教育的组织、运营模式,使科普活动从政府行政式的运作向事业型、企业化的模式过渡,动员起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公众科学教育 组织运营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55-02

    我国颁布并正在实施的《科学素质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是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科学科技需求日益迫切,也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科普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匮乏,运行比较困难,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公共科普产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有限的资源在分配上也存在着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不平衡,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需要创新,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专业科普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等,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开拓思路,探索科普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已成为广大科普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启动了基于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这一新兴的公众科学教育手段,但总体来说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支撑体系。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开展(移动)公众领域的成功实践,探讨其在组织运营方面的成功机制,将能促进公众科学教育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移动)公众科学教育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日益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依赖于人力资源素质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时代,公众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和提升一个地区和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政策手段。纵观发达国家,无不将公众科学教育纳入国家竞争战略的层面来加以规划。如美国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通过公众科学教育加强学生科技理工素养(STEM)的战略举措。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也需要将公众科学教育体系纳入一个战略范畴加以规划,从而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储备后备人才、激发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知识、技术转化以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在新经济形态下,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普及的唯一目标,毫无疑问,已经显得过于狭窄。公众科学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文明等方面的潜能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例如,公众科学教育被纳入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公众科学教育在激发青少年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提倡和实践终身教育;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知识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鉴于公众科学教育的日益多元化的目标取向及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在固定的场所(场馆)、固定的时间(如科普宣传周或科普日)、固定的形势(一般为展览、海报、图片展等)以一种相对固定或静态的局面开展科普工作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公众对科学教育的需求以及应对产业竞争、自主创新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科技馆在开展各种馆内的展览、实验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作为非正式科学教育机构的功能,纷纷走出科技馆,主动深入学校、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式流动科普展览和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科普大篷车作为一种流动展览的形式或载体正迅速发展。流动科普教育装备包括运载装备和展示教育装备,通常被人们称为“科普大篷车”。运载装备可以是汽车、列车和船只,运载装备也可以与展示教育装备合成在一起,形成流动的试验室、流动的科普舞台等,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出现后,由于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2000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技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流动科普宣传设施——科普大篷车的建议,为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国科协已经在全国科协系统开始推广和配发科普大篷车。据统计,至2009年底已在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下,将190辆科普大篷车配发给全国120多个省、地(市)、县级科协使用。科普大篷车突破了传统科普设施的地域局限,以其机动灵活的科技传播形式,有效地弥补了科普设施分布不均的空白。科普大篷车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实践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更好地实现我国科普工作局面的改进和创新,借鉴有关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美国和德国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成功实践的介绍,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过程中实现组织运营模式的创新。

    二、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组织运营模式

    由于移动公众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涉及到多方参与的项目活动,其组织运营模式在不同制度(体制)安排下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移动公众科学教育项目活动涉及到的组织成员范围可以较广,包括:中央(联邦)政府部门,如教育、科技、青少年、文化等政府部级机构;国家科学院及国家级科研联合体,如美国国家科学院(NA),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等;国家级科学基金资助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各地方政府相应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关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地方公益性组织和私人(政治)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业;志愿者(组织)等。

    就其项目组织的运营而言,受其活动支持方、开展活动的目标、形式等影响,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如:自下而上,区域范围内自发成立、运作;自上而下,全国范围内统一运作;单个组织独立运作,特定区域内活动(如企业自发的);特定时间、特定区域范围内、相关组织机构间联合,举办特定主题的活动(如柏林每年两次的“科学长夜”);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的活动(如中小学生、专门针对中学女生的开放日“Girls’Day”);路上(On-road)与线上(On-line)相结合;组织(成员)网络化。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及亲身体验,对美国和德国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方面的组织运营模式进行初步介绍和分析。

    1.美国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组织运营模式特点。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方面,美国的实践特点是:(1)州地方的高校为运营主体,各个州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独立开展特定项目的活动;(2)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主要依靠当地企业的参与和赞助,政府(包括联邦政府)给予的支持则相对较少;(3)由于美国联邦制的政治体制,移动公众科学教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般也都是仅限于本州范围;(4)服务的目标群体很明确,通常是以中小学校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及少量的教师培训;(5)移动科学教育一般通过预约等形式提供服务,根据开展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人数等收取一定的费用,具有一定的有偿服务性质。

    例如,在州政府的资助下,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于1998年投入全美第一台40英尺长的公众科学教育移动实验室(大篷车),名为“CityLab”。在该项目的示范作用下,美国其他州也纷纷开始效仿,已经有其它8个类似的项目逐渐开展起来,并成立了移动实验室联盟。目前,“CityLab”公众科学教育移动实验室每周访问波士顿大学周围75英里范围内的一所学校,每天举办5~6节科学课程,可以为每个班每周提供四个不同内容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70,000名学生接受了有关课程实验培训,超过2,000名老师也接受了有关课程实验的培训。从美国其它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实践来看,大都为在政府及社区、企业共同资助下、以高校为运营主体、面向中小学校学生的课程培训。

    因此,可以将美国的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总结为:面向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技能传授。

    2.德国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组织运营模式特点。由于德国在汽车产业上的传统优势,德国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实践中也常常选择大型的、配备先进动力和科学实验装备的箱式大货车。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方面,德国表现出的实践特点是:(1)联邦政府资助为主,通常由联邦政府会同有关研究机构制定一个特定主题,在联邦政府的倡议和资助下开展活动。(2)专题突出,自2000年开始,每年设定一个科学年主题,着眼于未来。(3)大范围巡回,一般是在德国全境巡回开展活动。(4)时间跨度长,通常在一个特定主题下会持续一年的时间。(5)受众面宽,不局限于学校。(6)公益性强,由于德国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方面有别于美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

    例如,在联邦教研部的倡导和资助下,一辆名为“Nano Truck”(纳米大卡车)的公众科学教育车辆就计划从2008.5到2010年在德国全境巡回。这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台高科技战略的播种机,因为德国联邦政府在2008年提出了“高技术战略”的产业政策,倡导在未来17项重要产业领域内加强研发、占取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这辆“Nano Truck”的目标就突出地表现为深入宣传德国的高技术战略(High-Tech Strategy),建立德国在纳米科技上的领先地位,扩大科研和实际的结合,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促进纳米技术在德国各个行业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公众的纳米科学教育活动,广泛促进包括学校、中小企业及企业界和科研领域后备力量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了解,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好人力资源的基础。

    因此,可以将德国的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总结为:通过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引领国家走上创新之路。

    三、启示及建议

    目前,国内的科普大篷车都是由科协系统统一配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制度僵化、不能适应地方创新活动的需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在科普的活动内容、形式、组织、运营等层面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创新不强等情况。机制的灵活及创新是保障(移动)公众科学教育这一重要平台能否成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要开展机制的创新。

    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成功实践来看,其组织、运营的形式灵活多样,既有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活动,也有自下而上基于社区、民间非政府组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其它公众科学教育机构(如博物馆)等不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网络化组织、运营模式。比如,德国在开展有关科普活动中倡导“通过科学对话,实现科学家与公众的互动”的新的科普理念,通过“科学对话”这一创新机制和平台将科技专家与政府官员联系起来,举办不定期的座谈,开展科学家与公众结对子、交朋友活动等做法,增进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参与,更好地奠定了科技强国的基础。

    基于此,第一,我国各地科协今后在开展基于“科普大篷车”的(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理念的创新带动机制变革,并进而促进具体层面的能力建设及相关支撑体系的更好发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突破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组织”机制,必须构建起更加灵活、多元、融合的机制,让更多的社会机构和行动主体发挥他们的参与和创新精神,从而激活开展科普活动的创新局面。第二,要开展组织模式的创新。科普大篷车这种“流动科技馆”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本身所具有的广泛性、灵活性、互动性、趣味性、公益性等特点需要借助有效的组织模式才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并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就是要突破在科协系统内的活动组织模式。科普活动本身是面向公众、面向社会的,其目标群体是社会公众,其活动宗旨是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素质。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科普工作思路,转变科协机构的职能,放下以政府为主导大包大揽组织活动的模式,充分调动和整合各行业、各阶层、各社会团体和机构的力量,形成开放式创新的网络组织结构,通过合力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开创科普工作的新局面。第三,要开展运营模式的创新。引入第三方独立运营机构及相关评估机构,对科普活动的筹划、(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经费筹措等)、宣传、社会评价等进行全面的专业服务,这样可以促进科普活动的不断提高,保证活动效果的有效实现。

    在活动的目标群体上,针对各地区城镇化的情况,将社区这一新型的社会组织做为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对于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社区的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广泛的社区里,也蕴藏着丰富的科普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通过积极建设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等方式发动基层组织(包含自愿者)、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作为全社会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最重要的节点)及市场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活动,扩大公众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覆盖面和全民参与程度,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活动的实效。

    从科协开展工作的角度来说,通过开展基于科普大篷车的(移动)公众科学教育这一新兴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树立起科协服务社会公众的良好形象,凸显科协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促进科协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科普工作的创新,从而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美国和德国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的成功实践来看,科普大篷车能够为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和舞台。然而,以科普大篷车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在我国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实践中,还常常存在着简单地把车开过去,把展品摆开,把展牌摆上就算完成科普活动的现象,这将难以取得科普工作的实效。只有从机制、组织、运营模式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不断改进和丰富科普工作的新方式,才能增强科协和科普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生命力和活力。

    总之,借鉴德国和美国在开展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实践,通过在移动公众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开展组织运营模式创新,有利于今后科普工作局面的改进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借鉴。(1)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尤其是企业界和其他机构(PPP)。(2)广泛的公众参与:学校、家长、研究机构、公共机构、企业等推动车载资源和活动形式创新,增强群众参与度。(3)科普宣传的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注重趣味性。(4)紧密结合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情况。(5)全面的继续教育:课前、课后、网上,建设科普大篷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6)不同的展示类型:科学演示、家庭、教师。(7)科学工作者与公众的对话。(8)发挥其他非正式科普资源的能力(如博物馆之夜)制定有效的资源共享激励政策和管理方法。(9)大企业为进行产品技术推广、开辟市场以及招揽后备技术人才,自己搞公众科学周。(10)地区内的有关科研及政府机构敞开大门,实行年度公众开放日。(11)发展专业的科普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公众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效率和效果。(12)通过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运营模式,如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有志者加盟,重点培育科学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综合能力,广泛开展与高校及科协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其他社会力量如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其它社团组织等的合作,使大型科普活动从政府行政式的运作向事业型、企业化的模式过渡,可以动员起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另外,作为完整的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还应该对活动开展后的效果进行测评。美国和德国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可取的,主要是在每次活动之后都由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对活动进行评估,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http://ncse.com/

    2.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ttp://www.bmbf.de

    (作者单位: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2.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 100011)(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德国 美国 启示 公众 运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