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1日 04:45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校园普及传统文化的必走路径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1 13:30:04

    摘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民族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门思想品德课程。为此,现浅谈对中小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必走路径。以“国是大家,家是小国”的整体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按照国家教育的总体思想,选择传承内容和方法,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以致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校园普及传统文化;思想品德课程;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此,2014年,我校在全面开展大课间活动中,正式启动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青溪花灯文化进校园传承活动,将其列入必用的校本课程和思品教育,并渗透于各科课程教学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当地社会形势的良性发展。

    中国民族复兴梦是总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国历史尽管沧海桑田,却从没亡国,其中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主体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

    “传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那么,传统文化就该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中国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识、生活准则和常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承担传承责任。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时,应该以“国是大家,家是小国”的整体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最终目的是为祖国培养出统一步调、统一思想、有所作为的、服务于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有用人才。

    针对以上观点,通过实践体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福音,特作其“必走路径”这个小问题大影响的浅谈,因为“细节能决定成败”。

    一、 领导重视选准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和把关,提供培养人成长的环境条件。古人云“从小不扶,长大扶不直”。这说明了人的思想培养有赖于教育的思想并要从早期开始。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做实:

    (一) 选积极的,弃消极的

    如,青溪花灯,我们选择花灯的美好喻义和优美造型,宣传其利于身体锻炼的基本动作为主线,教育孩子追求上进的思想、学会审美、以尊老爱幼、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荣,体会到生活在智慧家园中的殊荣。

    (二) 选具有大众特色性的,弃个人独特的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的在于树立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三) 选有可持续发展的,弃其短暂的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目的是教育孩子长大具有奉献精神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摒弃孩子“只看眼前,忘记来年”的“享乐主义”思想。

    (四) 选可操作的,弃烦杂不清的

    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容易“入门”,激发其情感,培养其兴趣,让其逐渐形成自觉的融合与行为。要保证孩子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自觉而快乐地参与,培养其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并以此为平台,增强孩子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 管理到位明确目的

    教育需要一定环境造就,也需要明确服务方向。与时代俱进、确定发展目标。启动前,必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计划,确定发展方向、明确教育的目的、选定必走路径、规范传授内容。要考虑到为社会带去什么价值,怎样服务于社会,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如何改进的对策、如何与学校教育自然接轨等等,要保证传承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积极性。

    三、 集思广益讲究方法

    民间有句古话叫“未曾学艺先学法”。方法就是方案,方法对实施行动起保障作用。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強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必须尽可能地把“原汁原味”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才能引起广大民间艺人和贤达人士的关注,才具有社会性,才能全面普及。

    四、 用实践检验服务于社会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非物,是不能强驾硬牵的。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两个服务方向:一是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相融合而推进的。二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正因为这样,才把孩子们的思想与社会行为规范紧紧地、潜移默化地凝聚在一起的。

    总之,学校教育是最集中的场所,尽管有狭隘的范围影响,但是,对社会来说,其影响力度又是最广泛的。因此,我们只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以人为本”与“服从大局”相结合,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目标、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而以致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

    作者简介:

    杨汉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镇远县青溪初级中学校。

    推荐访问:浅谈 传统文化 路径 普及 校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