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6日 06:25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增强理论武装有效性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1 12:54:02

    为什么要武装好党的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

    明代政治家钱琦曾阐述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他说:“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在他看来,要想“治人”、“责人”、“成人”,必先“自治”、“自责”、“自成”,这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为什么还要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呢?

    党的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主体,领导干部是什么样的,我们的事业就是什么样的。作为一支领导力量,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无疑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或者说,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最为根本的政治保障因素。党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在治国理政和建设发展方面所发挥的规划、决策、组织、动员、实施、调控等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和辉煌成就,表明了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但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千百万具体的党员干部及其党组织构成的有机整体,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正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而体现或实现的。这意味着,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换言之,领导干部是什么样的,我们党的事业就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之路,但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在“GDP至上论”的干扰下,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走外延式发展之路,致使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是很高,“经济外”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可见,领导干部本身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等对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作用。须知,抽象的党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是一个个鲜活实在的党的领导干部,广大群众正是通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认识我们党并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正因为如此,早在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正因为“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做到“自身硬”。

    书记提出了要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战略思想。能否和如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关键在我们的党,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过硬的能力本领,没有高强的理论素养,显然是无法有效担当起动员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的。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力量,而强大的力量离不开理论和知识的武装。“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3]。

    总之,我们的事业前无古人,我们的斗争艰难磨人,我们的梦想宏伟诱人,也就是说,我们所要打的“铁”本身就很硬,因而作为“打铁人”自身也必须硬起来。

    用什么武装好党的领导干部

    任何人要想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起码的道德素养。如医生要救死扶伤,就必须有医学知识及良好的医德医风;汽车修理人员,也要具备相关的维修知识或技能以及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少不能坑骗服务对象等。而领导干部,他们和普通群众所不同的是,要做好领导服务工作,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优秀的道德品质之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是做小事,而是做大事;不是为个人做事,而是为大家包括为子孙后代做事,因而,他要明白做事的意义、方向、原则和方法等,为此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综上分析,究竟要用什么来武装我们的领导干部?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3]40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伟大的理论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因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3]401~405。

    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世界观、方法论等根本性的问题。换言之,用科学理论武装领导干部,主要是解决他们应当确立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包含着对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掌握,自然会帮助我们确立起关于世界、社会及权力等的正确观念,由此就促成了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世界观是人们关于周围世界(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看法,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会使我们形成关于世界和社会的正确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人们进行成功的实践活动的观念基础,它使我们的实践活动不至于发生大的偏差,如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样荒唐的错误。

    价值观所要解决的则是人们行为的态度和方向问题。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科学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唯物史观的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就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走群众路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律理论和社会形态更替理论则为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唯物史观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利益原则提供了科学依据。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必然要求他们确立起科学的权力观。权力观的核心其实是解决权力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是正确的权力观;反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则是错误的权力观。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领导干部,不仅要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权力观等问题,还要促使他们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上旬在兰考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以道德的力量赢得民心。道德是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显然和普通群众不一样。就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而言,有两个层面的要求,底线要求就是诚实守信、忠诚专一,如不能背叛家庭大搞婚外情,这和普通群众的道德要求是一致的;较高要求则是针对领导干部特有的要求,如“三严三实”、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等,即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否则,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就无法体现。

    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维理念、方法、能力等的总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级领导干部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养和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要求我们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而不能大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教条绝对的套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领导干部的必然结果,也是领导干部拥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能力的具体体现。

    其二,用先进知识武装。领导干部不仅仅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领导干部是“做事”的,他们还要处理人与事的关系。领导干部要想干成事,除了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之外——这是基本要求,并具有更多价值理性的意义,还要用先进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武装自己——这也是起码的要求,并具有更多工具理性的意义。“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3]403。用相关的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这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储量之外,无疑能提高他们治国理政、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会增强他们敢于和善于担当的本领。因此,领导干部除了要学马列之外,还要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打造成具有较高理论和知识素养的知识型领导。

    怎样武装好党的领导干部

    不断进行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但眼下,这种武装特别是政治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却令人忧虑。在当下的现实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甚至“二律背反”的现象。如邓小平建党理论无疑是科学学说,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党风不正、腐败猖獗等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最新的科学指导思想,但眼下不科学发展的问题却很严重。这表明,虽然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都是科学理论,但科学理论和现实实践之间总存在着一定距离,或出现了理论是一套、现实是另一套的脱节现象。何以如此?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没有很好地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如果说有武装,也只是武装了一些人的嘴巴,还没有达到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效果。可见,所谓“武装好”主要是指实现由“武装嘴巴”向“武装心脑”的转变。

    进行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理论要想指导实践,必先武装人,这就存在着如何增强理论武装的有效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论自身方面,二是理论武装的对象方面。

    就理论本身而言,要想提高其武装的有效性,关键是理论本身要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如果一个理论不能服众,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这样的理论如何入脑入心?如何对人有吸引力?而要想使理论具有说服力,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使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谓“理论建设”关键在于要使理论与实践同步。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4]恩格斯也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那么,理论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而实践总是具体的,它的具体性表现为:其一,实践是可变的,即实践发生了变化,理论就必须跟着变化,要么修正,要么丰富,要么完善;如果实践变了而理论未变,这样的理论显然是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是无法指导新的实践的。其二,实践是局域的,即实践总是处于特定时空中的实践,它是属于一定的国家和地区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在别的地区或国家的实践基础上所形成或提出的理论拿来为我所用,就有一个要与“我”这一地区或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问题。如果不进行这种结合即对理论进行适合国情或区情的改造,这样的理论也是无法有效指导“我”这一地区或国家的具体实践的。

    理论武装的对象或接受者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他们是理论武装的主体或载体。纵使是科学的理论,如果相当多的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方面没有积极性或漠不关心,那么,要增强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调动起党员干部在理论武装方面的积极性呢?第一,要增强人们对理论武装重要性的认识。理论的创新性只是反映了理论应当入脑入心的一个方面,要想使理论有效地武装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广大的党员干部认识到掌握理论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了这种重要性,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一般就会成为一个自觉的行动。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机制: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导引机制。动力机制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如改革、创新、追求效率等;平衡机制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有序问题,如追求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导引机制主要解决的是组织动员、指引方向及方法论等问题,而理论就属于导引机制的核心内容。由此观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无疑会处于一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换言之,要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胜利,要想顺利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充分认识理论武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历史早已证明,“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6]。

    要增强理论武装的有效性,还必须构建一种主体尊重机制。主体尊重机制所要解决的是尽力确保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并努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主体尊重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要尽力发挥党员干部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即要通过种种途径或手段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自己是党的人,是党组织中的一员,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现在,相当多的党员其党员意识不强甚至没有,与党组织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只有在交党费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党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党内的一些重要事务,普通党员和一般干部都是被动接受者,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决策的参与权,如选拔任用什么样的干部以及如何任用,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基本上很难主动参与。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下和上的距离感,并使普通党员干部滋生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疏离感,从而大大削弱或淡化了党员意识。当年苏共垮台的时候,苏共有近2000万名党员,但大多数党员干部对苏共的瓦解几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通的党员干部由于无法或不能参与党内的重要事务,而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或与党组织貌合神离。这样,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无所谓、脱党甚至反戈一击就成为必然的了。而缺少或淡化了党员意识的党员干部,是很难自觉接受党的理论的,或很难做到用党的理论有效武装自己的。即使有理论武装,也只是武装在嘴巴上。要解决这种基层党员干部和党组织貌合神离的状况,必须通过让广大的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党内重要事务等的做法而使其全身心地融入党内,如要加强并改善各级党代会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监督弹劾等职能,充分发挥重要事项要向普通党员干部定期报告和问询制度的功能,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

    其二,要努力发挥党员干部在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党的理论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集体就包括广大的群众和党员干部,或者说党的理论是他们的实践创造。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在审阅十四大报告送审稿时强调:“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是党的理论的创建者,他们在党的理论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在党的理论宣传学习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如果一个理论只是被看作个人的成果或只是由一部分人提出而大部分人被动接受的话,这样的理论往往会使人敬而远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冷漠感。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党员干部在党的理论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呢?除了在宣传中强调理论建设的集体性、实践性之外,还要在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之前,尽可能地在一定范围内征询党员干部的意见,或至少要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取得认同,如此等等,方能在思想上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和党的理论的疏离问题,而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也就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其三,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通过合理用人这一关键环节来确保领导干部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他们在理论武装方面的积极性。如果在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这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如只根据GDP的高低多少来用人,或只根据远近亲疏的关系或跑官买官的行为来用人,那将会带来极其有害的后果。这种有害后果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大影响理论武装的有效性,使相当多的领导干部没有心思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即“有口无心”,敷衍应付。理论武装有没有效果要看实际效果,即有没有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一般而言,真正进行了理论武装的领导干部总会在实践中做出不俗或非凡的业绩,能带动或促进当地或某一领域的科学发展,因而,我们在用人上,就应当提拔重用这样的领导干部,即构建一种能力(包含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等)和业绩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调动起各级领导干部扎实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调动起他们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理论方面最大限度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强化理论武装的有效性,做法举措可能很多,但在新的形势下,以上的做法带有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25.

    责任编辑:彭安玉

    推荐访问:武装 有效性 增强 理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