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8日 05:27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校本课程的“趣”化初探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0 17:36:02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的“趣”化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泉州地方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利用身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引入民间元素和生活化的内容,丰富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探寻多样的教学方式,“趣化”历史教学。贴身打造适用本校学生、可操作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历史校本教材,并初步探索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观念下的乡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校本课程、趣化、地方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 1009(2010)10 0061 02

    泉州,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誉。泉州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特点,立足本校实际,以校园为依托,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利用身边看得见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社区化、社会化、生活化、趣味化,贴身打造适用本校学生、可操作性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历史校本教材,继而探索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闽南文化进校园”深入开展的模式。本人结合自己的地方史校本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初步探索泉州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趣”化途径。

    1利用身边历史遗存,“由近及远”以激趣

    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的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是国外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如英国历史新课程“历史在我们身边”,即要求利用看得见的证据,研究身边的历史,并且实地参观遗址[1]。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由远而近,不可重现。而“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认识规律‘由近及远",”比较直观。因此通过社区资源的乡情性和亲切感,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消除学习中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2]的目的。

    本校地处老城区北门街,附近散落着众多的历史遗迹与各类博物馆,本人翻阅大量书籍,对北门街历史和建筑形态的资料一一详加整理,并多次访问北门街铺境庙宇,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细节的资料,作为对当地人文更为详细的感知和知识的补充,以便从生活的角度追踪历史的蛛丝马迹,一方面活化历史细节,甄别、辅助正史教学;另一方面,建立随时为学生应答的知识储备,利于教学中灵活应对课堂生成,及时加以引导归流。

    实践证明,学生对身边的历史是很感兴趣的。比如他们对北门街常很好奇地发问:“为什么这边有这么多的庙呢?”“北门街的建筑很奇怪,新不新,旧不旧的?”教学时我把握住教学契机,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以事论事”“以小见大”,向学生介绍:明清时泉州分36铺94境,每境都有自己崇祀的主神。我们学校巷口的这个是清源铺约所境,从庙名“约所关帝庙”可以猜出主祀神是关帝(帝爷公),另外据庙祝言,庙里还配祀狄夫人妈和杨夫人姑。继而说明泉州各地有夫人妈信仰,作为家中保护神或“挡境”之神,属鬼神崇拜。这种小庙和这样的民间信仰不仅在闽南而且在台湾也是很普遍的,这也说明闽台同根一本,诸神同祀、风俗相通。北门街在2001年才改造成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道,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旧城改造是要做好规划的。目前有三种途径:一是全部翻新,叫“翻烧饼”,推倒重来,现在证明是比较失败的,如广西桂林,已经失去整个城市的记忆;二是原汁原味,另辟新城,如丽江、平遥古城;三是我们泉州这种模式的,重点保护,有机更新。北门街建筑虽新,但它却保留了我们闽南建筑传统、精华的元素。介绍到这,顺势引导:“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你们找一找,看找到哪些记载时光记忆的符号?”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四处探寻,指指点点,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探究北门街的历史与变革,发现、交流、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对学习感兴趣的条件。”社区资源的开发整合,将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与感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2]使之成为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引入民间元素和生活化的内容,丰富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历史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也提出了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剪辑和社会化的视角,是教育回归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1]是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点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开发历史校本教材的重要途径和研究方向。

    2.1引入俗语俗史,创造“史话”氛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代生活的活化石。”民间俗语来源于生活,言简而意赅,并以意韵和谐,琅琅上口彰显地方特色,能“以极少的文字反应多信息”[3]。闽南的俗语数量庞多,是闽南人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火花。一句顺口溜“大厝起,红砖壁,乌槽船,十八只”,足以诠释海外贸易繁荣与当地官式大厝的因果关系;一首趣味盎然的搭渡题船诗“KiKo木为舟,KinKong水中流”,油然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名人李光地的亲近和向往。俗语的引入,大大增色、丰富了教学语言,使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道,这种乡情性和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也从情感上真正愿意去认同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不仅是当地生活意象的反映,积淀着某种特定的历史内容,也折射出当地的生活经验、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如“一峰书院”名称由来涉及到明朝罗伦的“”天对鸡屎”寓言式家教故事,言在此而意在彼,故事在笑声中开始而在若有所思中结束,可谓意味深长。本校地名都督第“俞大胆”传说,野史以夸张的故事描绘抗倭英雄俞大猷从小的过人胆识,从而可追问民间对他景仰的原由。校园外的北门街,具有闽南风情的建筑典范,学生对这种民间官式大厝的“赐汝母厝皇宫起”民间传说很感兴趣,可因势利导设问北门建筑源起。

    民间传说和俗史的引入,有助于细节的活化和历史情境的“神入”,它以生动、直观的语言创造出一种“史话”的氛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亦庄亦谐,轻松活泼,“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长处在于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历史人物或事件活化起来,从而缩短学生对相去甚远的历史情景在心理上的距离。进而促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历史之魅力也由此而折射出诱人的七彩光环。”[4]

    2.2整合历史拼图,拉近生活场景

    以宋元时期泉州港为例,如何感知繁荣的整体画面,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教材中以“繁华掠影”独立话题的方式从不同的呈角度现--譬如光明之城的来历(没有宵禁,家家户户晚上点灯,生意繁忙),老外笔下的刺桐港、犒设蕃商、祈风典礼(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为证)、海神崇祀(天后宫的规格和外传为证)、聚宝街名称的由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电视栏目“探索发现”对泉州的采访等等,包括文字、图片资料、录像、视频片段剪辑等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诠释泉州港当年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盛况。之后可通过设置情境--譬如设计情景剧《重回古城刺桐》,让学生尽力恢复历史原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补充相关内容,教师加以引导补充,确保知识点到位。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有的说“街上有很多日晷,时间就是金钱,说明当时商业繁荣”;有的说“大街上熙熙攘攘,什么行业的都有,很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当时泉州城非常热闹”;又有说“有很多外国人”,马上有人补充说“还在我们这里定居,与当地人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有的说“‘泉缎"是时装,也是外销品和贡品。中国的丝绸在世界市场上闻名遐迩,销路一直很好。”等等,在老师的鼓动引导之下,学生一个补充一个,渐渐地一幅“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历史拼图以生活化的场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师生面前。这种以分散的话题形式挖掘生活细节,再借助媒介进行整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宏观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细化了历史学习的内容,拉近了历史的距离;并通过引导学生主体自觉运用知识分析推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学史的情趣。

    2.3激情渲染提升,美化教学语

    地方史的教学语言,更应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把语言的生活美和文字的修辞美结合在一起,表里结合、内外兼修。如从常见的生活场景“拍胸舞”追溯年代久远的闽越文化,可以这样描绘:“‘噼里啪啦’肉连响的那是什么?百越遗风拍胸舞!古闽越族祭祀时的舞蹈,古代泉州的‘迪斯科’。头上戴着的草箍,这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导入崇武古城时这样宣传:“它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它是福建省和泉州市的国防教育基地,从这出发,早上蒸的包子,到了台中还是热呼呼的,蓝天碧海,中国最美的沙滩之一,行走着一群风情奇特讨小海挑蚝的女人,它的名字……”其中,“早上蒸的包子,到了台中还是热呼呼的,”这一生活化的导入语,来自崇武地导的导游词。表明崇武与台湾地缘接近,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

    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激情四射、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不仅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享受语言的艺术美,也使教师的课堂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不可抗拒的魅力。

    3探寻多样的教学方式,“趣化”历史教学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是避免学生产生倦怠的心理。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如果每次上课都运用同一方式,方式再好,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以新颖多变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譬如多媒体课件,以形象化、多样化和“现场性”的历史素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制作时可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集成技术,充分挖掘计算机强大的媒体功能,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且具有交互式效果,可以极好地调动气氛、创设情境、解析难点,使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可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既可包括常规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讲座)、景点现场教学,又可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课如小组赛、探究课、演讲赛、游戏课、情景剧表演等。具体可结合第二课堂,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不同专业学情灵活调整。

    以开元寺为例,因其在学校附近,一般采用现场教学方式,也可由学生分组担当“导游”。应该说明的是现场教学区别于导游的讲解,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在带领学生熟悉史迹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问题进一步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学生已经知道开元寺在南宋时期由唐朝的木塔改为砖塔,再改建为石塔的史实,此时设问:“建成砖塔(公元1227年)十年后(公元1238)即开始改建成石塔,西塔砖塔建成(公元1189年)39年后(公元1228)又开始改建成石塔。期间频繁的大手笔的改动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源,从中你可以管窥南宋时期泉州经济的发展状况吗?又比如说飞天斗拱无疑是开元寺中除东西塔外一个旅游亮点,是泉州多元文化的见证。在此设置一个问题情境:“泉州城雕‘飞天迎宾’的创作者钱绍武教授介绍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开元寺的妙音鸟。‘当我接受邀请创作泉州城雕时,就把妙音鸟从开元寺请了出来……最好地象征泉州中西交流的特点。’为什么说妙音鸟象征泉州中西交流的特点呢?为什么妙音鸟能代表泉州城市的一个形象呢?“这些问题悬疑以激趣,经过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宋元时期泉州繁荣,对外贸易的鼎盛,并能深深地理解泉州城雕“飞天迎宾”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含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她的车站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一贯情怀迎接八方宾客,这种包容博大开放的胸怀曾经造就了“东方第一大港”,留下“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称,这种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千百年来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泉州大地,是泉州人性格之写照,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源。

    由此可见,现场讲解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运用多种形式的资源来研究和认识问题,着力点应在文化而非仅仅是现象。教学方式的“趣”化和多样化绝非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而应着力于“启发式”的教学,“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将‘自发兴趣’转变为‘自觉兴趣’,这才是‘趣化’教学所追求的真谛”。[4]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趣”化是达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校本课程的首要存在价值是有利于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寻求多样的生活化趣味化的开发途径,力求将严谨深奥、累案牍形的历史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利用兴趣这一积极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地方史校本成为一门活力四射,生机盎然的课程,走好教育服务人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EB/OL],课程教材研究所网.

    [2]夏勤.开拓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激活历史教学[EB/OL],麻城教育信息网.

    [3]史桂湘.汉语俗语与汉民族的本地文化特征初探[EB/OL],公文易网.

    [4]齐健.历史课堂教学魅力“趣化篇”[EB/OL],历史风云网.

    作者简介:叶志芳,(1973-),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013泉州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推荐访问:初探 校本课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