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1日 19:21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航天医学工程科技档案的发展基石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9 20:12:02

    摘 要: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及技改中产生了大量科技档案,是记录我国航天医学及医学工程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智慧结晶。这些珍贵的档案为国家的航天医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同时也为后来的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我们现在的发展和成就是站在前人的劳动成果基础上取得的。中心的科技档案工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壮大起来,其中档案管理人员功不可没,为了保存和利用好这些重要信息资源付出了辛苦努力,正是他们的辛勤、严谨工作整理、保存了过去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也正是他们为未来的发展铸就了基础和辉煌。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基石;发展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它是我国独具医学和工程结合(简称医工结合)特色的载人航天领域的研究所。长期以来,在科研、生产及技改中产生了大量科技档案,汇集了中心科研工作的结晶,为中心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参考资料,也为新来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针对性强而有便捷的学习途径。

    航天医学工程是以载人航天任务为背景,为适应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研究和研制的实际需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工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它坚持系统论为指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突出医工结合的特点,研究载人航天活动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及其防护方法,研究与研制可靠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与创造合理的人工环境,寻求载人航天中人、机与环境之间的优化组合,确保航天活动中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心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学,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学、心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航天医学工程总体技术、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航天环境模拟试验技术、航天飞行训练模拟技术、航天实施医学、航天工效学、航天重力生理学、航天环境生物学、航天生物医学工程、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服工程、通用技术等诸多学科发展方向),以学科体系为指导,按照“三级两类”(国家级、中心级及室级、专業类及通用类)的规划建设实验室体系,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和任务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档案现共有4000余卷。它包括1968年建所前由老三所(军事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移交过来的500多卷,这批档案最早产生于1958年,这些宝贵的档案为中心的航天医学研究起到了很好地借鉴、参考作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劳动生理研究所的飞行疲劳问题开展的多种方法的脑电分析研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关于两颗生物探空火箭的科技档案,都是很珍贵的。早在1966年,我国发射了探空火箭,并搭载有各种动物,大白鼠、小白鼠、小狗、果蝇以及各种酶和菌,并安全返回地面。它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史上辉煌的一页,填补了国内空白,缩短了我国与美苏在宇宙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差距。这批宝贵的科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历史依据,它为中心“曙光一号”载人飞船任务以及后来的生物搭载任务,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拔、训练,飞行中的医务监督,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从当时科研人员的字迹工整、认真、一丝不苟,可以看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毋庸置疑,我们现在发展和成就是站在前人基础上取得的。

    1968年,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以后所形成的科技档案,都是由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束后组织归档,经科技档案室接收后报送所首长审批,又经过档案管理人员整理、立卷、编目而形成的。它包括:航天医学与生理学、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航天工效、空间医学试验、武器装备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型号任务、计算机应用、人体科学、仪器设备与情报资料等内容。这部分档案资料是我国航天医学、工程方面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是航天高技术的资源储备。这些信息资源不仅为我中心科研规划的制定、科学研究、军用标准的制定、科技开发以及著书立说等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而且还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缩短了研制周期,节约了经费,少走了弯路。

    说到我中心的科技档案工作,一定要说一说王桂琴老师。在本系统搞档案的人,可能都知道航医所档案室的王桂琴老师。这不仅源于她在档案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更因为她把档案室从20多平米的小屋子,发展到1000多平米的工作区;从刚开始的无人知晓到连续多次被表彰为档案管理的达标先进单位;从1人增加到9人的稳定团队;从文件资料管理的无序状态到通过ISO多次认证的闭环管理;从档案的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些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都是王桂琴老师用汗水、智慧、勤奋换来的。1982年王老师刚接手科技档案半个月,原来的老同志就离休了,学医科班出身的王老师一下子就要独自挑起科技档案的重担,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为适应工作需要,熟悉档案业务知识,她利用业余自学、参加专业培训,并虚心向同行求教,很快胜任了档案的基本工作。在刚开始的五年间,她一个人承担着所有的业务。从档案的接收、整理、组卷、到档案的编目、统计、借阅,同时还要兼管复印、晒图等大量日常工作。8小时干不完,下班接着干;一个人干不完,有时候还找家人来帮忙。由于工作出色,在1991年前就先后被评为“国防科工委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全军档案先进工作者”。王桂琴老师不仅完善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先后编写了《航天医学工程科技档案分类法》《主题词表》、《著录规则》等规范化文件,形成了一套具有航天医学工程特色的科技档案管理办法,使单位的科技档案做到了制度健全、分类科学、收集完整、编目清楚,方便了科研人员的利用,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好评。

    1997年,中心开始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文件和资料控制是质量体系认证的要素之一,涉及面广,控制难度大,在程序文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具体作业指导书的支持。因此,她不仅参与了文件资料管理的策划和文件资料控制要素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还积极组织、起草了《文件和资料控制》等6个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经过质量认证,证明这些文件是行之有效、操作性很强,为中心文件资料控制提供了依据。她在文件整改中,还为全中心资料员进行培训,使中心文件资料和档案管理规定明确,思想统一,从而对文件资料的有效控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中心内部实行技术文件“存档”这一较有特色的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文件资料的闭环管理,同时增强了中心人员的档案意识。

    为了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她提出运用计算机实现档案自动化管理的设想,负责主持了“航天医学工程科技档案管理”课题,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档案的自动化管理。该课题历时8年,于是1996年获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她所参加的課题《设计图纸管理系统》获委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后,随着技术文件的大量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王桂琴老师又开始考虑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接着主持了课题《型号任务技术文件、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历时4年,不仅完成了大量的调研、策划、立项工作,还完成了文件、图纸和重要档案的全文扫描(共12万页),配合扫描工作,与全组一起做了大量的调档、数据核对、档案复原检查等工作;并将文件、图纸、档案的所有二次信息录入新系统。该软件的研制,克服了诸多的困难,进一步实现了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及全文信息管理,使档案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在了同行的前列。我们单位的档案管理也从无人知晓到连续多次被评为档案达标先进单位。

    王桂琴老师长期担任科技档案组组长、党小组长、质量师等职,承担了组内重要工作,当时档案组的年轻人多,所以传、帮、带的任务很重。在实际工作中,她言传身教,将传、帮、带工作贯穿到档案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中,如在组卷前,为全组讲组卷方法要求等等,并手把手地教。为培养组内年轻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思想上启发帮助组内年轻同志,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教育年轻同志,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本职、安心本职。政治思想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业务上无私的帮助,使组内年轻同志在政治思想上、业务上进步很快。

    时光匆匆,王桂琴老师已经退休15年了 ,可是很多同事还是时常会想起这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老档案”,她也正是许多一直默默无闻工作的科技档案工作者的缩影,正是他们的辛勤、严谨工作整理、保存了过去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也正是他们为未来的发展铸就了基础和辉煌。

    谨以此诗献给贡献在档案工作一线的同志们!

    密集架前整档案,

    任务牵引忙文档。

    接收编目再组卷,

    汗水浸透旧时光。

    新年新房新气象,

    调整提高放眼量。

    站在前人肩头望,

    航天情系一生长。

    参考文献:

    [1]秦铁辉.徐成.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关系初探[J].情报科学,2005年12期

    [2]纪红卫.“科技档案更改”引发的理论辨析及实践应用问题[J].北京档案,2001年03期

    [3]陈静,何致武.关于我国全宗理论的一些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5年01期

    [4]顾青,韩海林.运用计算机技术 提高科技信息管理水平[J].江苏船舶,2003年06期

    [5]秦铁辉.徐成.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关系初探[J].情报科学,2005年12期

    [6]吴慰慈.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2年05期

    [7]石亚琴.国防科研院所改制背景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作者简介:王玮,女,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22年。

    推荐访问:基石 航天 医学工程 档案 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