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4日 04:46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生产中的“电影化”趋势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20:18:03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涌现出一批像《故宫》《河西走廊》《敦煌》《外滩》《冈仁波齐》等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它们都在保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基础上,融入了电影化的影像品质和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本文通过对当今电视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影生产模式、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的案例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视听语言;艺术化;电影化

    一、生产模式的转变

    传统电视纪录片的生产组合通常是:一名导演和一到三名摄影师,包括录音师、助理编导、摄影助理,其中摄影师大多是大学或电视台培养出的电视新闻和电视纪实节目的摄影者,使用的设备是纪实性栏目和新闻节目的设备,其录制格式、清晰度和品质比日常的新闻节目要好一点。录音师、摄影助理和助理编导,他们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经验也直接影响纪录片的制作和最终质量。

    随着《故宫》《河西走廊》《复活的军团》等一批纪录片的出现,这样的生产组合开始发生转变,导演们在一个新闻纪实类栏目的生产组合基础上加入了摄影指导、灯光、美术、服装、道具等一系列的电影生产关系和电影制作的要素。

    (一)使用具备电影拍摄水准的摄影师

    纪录片《故宫》拍摄的时候,总导演周兵要求分配给每一位分集导演的摄影师都是电影学院毕业,技术上具备电影拍摄水准和意识,并且有长期和丰富的拍摄经验。这就意味着将纪录片的影像品质提高到院线电影的水平。

    (二)拍摄设备的升级

    高质量的视听元素是衡量一部电视纪录片能否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的重要标尺。伴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大画幅的录制设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更多电影级的摄影机开始出现在纪录片的剧组里,例如:ARRI mini、RED、Sony F55、FS7、佳能C300、C300等等,通过这样的专业级设备使我们获得了更浅的景深、更大分辨率和影调动态范围、更高质量的低光照拍摄成像、更高规格且丰富的镜头组。这些无疑使摄影师对于光影的运用更得心应手,同时也丰富了导演所要表达的画面语言。

    (三)声音的处理

    对于一段影像来说,声音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一个踢球的动作,没有声音的话,它的体积感与质感就表现不出来。在我国传统纪录片制作里是没有声音设计与混音这个程序的,创作者一般都是直接将同期声剪辑干净就结束了。而在国外的纪录片制作中,在声音处理方面导演会要求有一个声音设计。这个声音设计要求一段影像中至少要用六条音轨,也就是六股声音。例如在一个空间中,人物对话为一股声音;人物手部的动作所产生的声音为第二股;窗外传来的外部环境音为第三股;室内电风扇转动的声音为第四股;走廊的脚步声为第五股;背景音乐为第六股。然后录音师将这六段声音按主次的配比设计出来,通过这六股声音塑造出这个空间的真实感,把这段影像的魅力展现出来。

    (四)后期色彩控制

    在我们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为了追求纪录片的“真实性”,影像色彩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因为真实环境中,影像色彩和反差都是不平衡的。因此,就需要我们通过后期进行调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也是一次重新创作的机会。调色除了可以起到统一素材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调色更加明确地表现影像的意图和氛围。

    二、影像呈现方式的转变

    传统电视纪录片在真实再现方面为了掩盖制作水平不足和区分电影故事片,碰到历史呈现部分,创作者多采用图片、文字、遗址、文物或资料来间接将人物及场景虚化的表现形式,人物对白也有意用音乐和旁白掩盖,制造出一种朦胧和疏离的历史感。而在2010年,由美国历史频道推出的纪录片《美利坚:我们的故事》中,整个纪录片的呈现方式像电影故事片靠拢。摒弃传统的历史再现叙述手法,直接搭建实景,通过演员角色扮演来呈现历史故事。对于关键的地方,不但没有进行虚化处理,还通过近景甚至是正面特写,更加立体大胆的去呈现人物角色。这种电影化的处理方式对于追求真实的纪录片创作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再者,就是CG动画技术的应用。上世纪90年代,CG技术开始出现在纪录片中,尤其是在BBC和国家地理等公司制作的科教类纪录片里CG技术被广为使用,例如《金字塔》《文明的轨迹》《寻找亚特兰提斯》等等。在我国的纪录片中CG技术的使用相对较晚,但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例如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就利用CG技术从各角度制作还原了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并将法国国家档案馆的《人权宣言》三维化,再从这一细节特写过渡到整个城市的全景,形象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由巴黎传递到整个欧洲的场景。

    真实且富有细节的实景拍摄加上气势宏大的CG场景,这种好莱坞电影式的影像制作方式完全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制作形式,纪录片创作者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电影工艺对每一帧画面进行精雕细琢,给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

    三、故事叙述方式的转变

    叙事结构,是整个纪录片构建与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传统纪录片中,叙事结构由四种形式构成:画外解说+事件人物采访+史料素材+情景再现,将这四种形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观点等进行错落有致的排列,从而形成整部纪录片的框架。而现今的纪录片制作中, 故事化叙事已经成为创作的主流方式,我们通过强化第四种形式来增强纪录片的故事性与观赏性,用故事化叙述方式讲述真实的故事,把人或物放在故事中展现,已经成为当今主要的影像艺术表现手法。

    (一)合理动人的叙事结构

    好的纪录片是用故事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这就意味着叙事结构必须适当地因势利导, 将故事主体塑造得更为突出, 以满足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寻求的“戏剧点”。这一点在85届奥斯卡获奖纪录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中被充分的应用。片中导演以“寻找”为线索展开故事,在描述寻找主角过程中,加入其它与主角相关人物的采访,以及为何要寻找主角等多条故事线索,并呈现了寻找的结果。整个故事采用了漸进结构,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保持了严密的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但是亮点在于,故事并没有因为找到了主角而结束,而是将故事再次延伸,介绍了被寻找的主角在经历了人生的辉煌后回归到平淡的生活。这是此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导演对故事结构的延伸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这样合理动人的叙事结构使整部纪录片变得丰富和饱满。

    (二)通过悬念设置深挖故事的“戏剧点”

    悬念大师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说过:“一家电影院就像是面对一大堆有待坐过去的椅子的银幕。电影人必须制造‘悬念’,否则人们就会感到失望。”悬念是影像创作者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现人物命运时,利用观众面对未来故事发展不确定的、怀疑的、神秘的状况下,所表现出的兴奋、期待、挂虑、好奇的心理而做的一种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悬念设置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和方式,如今在纪录片中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悬念的建构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用叙事结构建构悬念,二是运用影视语言建构悬念。

    通过叙事脉络设置悬念是最直接的手段,例如在纪录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当中,故事开头,导演先是采访了早期与主角有过交集的人们,通过这些人的描述使观众在脑海中形成对主角的初步印象,同时勾起观众对主角的好奇心。第二步导演向观众展示了一张戴着墨镜的主角照片,继续刺激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产生“这个人究竟是谁?”的心理。第三步,导演放出主角自杀的传言描述,将观众想要揭开主角面纱的希望变得渺茫。正当大家都觉得已经不可能的时候,导演又峰回路转交代主角还活着,并且找到了主角的女儿。故事发展到这里,主角的真实模样虽然从未出现过,但是作者运用还原未知状态,限制信息流动的方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得不说,这种电影式的叙事方式让《Searching for Sugar Man》这部纪录片大放异彩。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影像语言来构建悬念,其中包括影调、解说词、声音、光效、镜头的跳切与快闪等方式。例如黑暗低沉的色调可以烘托出神秘的气氛,或者在紧张的时刻,一声巨响可以使人一惊,通过这种音效再加上快速的镜头跳切与闪回,可以让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又或者在一团漆黑的环境中,画面中出现一双眼睛的特写,这样的画面足以让人毛骨悚然。这些表现细节的悬念设置尤为考验导演的创作功力。通过以上这些镜头语言的综合叠加,无疑为整个故事设置了良好的悬念。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电视纪录片正经历着一个空前的“读图”时代,未来更加精细化的视觉艺术将成为大众传媒文化的“主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面对市场,就必须了解国际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纪录片,用怎样的方式拍攝纪录片才能获得市场的肯定;这就要不断突破传统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上的枷锁,寻找更高层次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姜娟.主体 观点 表达: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青亦.真实电视:电视仪式与审美幻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约瑟夫.M.博格斯, 丹尼斯.W.皮特里,看电影的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浅析 纪录片 趋势 生产 电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