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20:54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C语言程序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18:18:02

    摘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和案例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通过程序设计在线评判系统,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编程能力。通过课程网站和在线测试系统,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76-02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训练基本程序设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在传统的以语法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中,常出现学生上课能听懂,却无法独立编写程序,动手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该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因此,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2]。主要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高中阶段甚至更早时间就已学习过C语言,如在上大学之前参加过中小学信息应用技术大赛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大学学习时,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都已学习过,经常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旷课。而大学的教学要求与高中阶段是有较大的不同,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期末综合考评时,常出现不及格的现象。第二类学生是高中理科基础好,虽没有接接触过C语言,但他们接受能力强,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上机能独立设计与调试源程序,能按正常教学进度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期末综合考评时,表现优秀的基本是第二类的学生。第三类学生是基础差,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部分学生学习吃力,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上机实验无从下手。相比已接触过C语言的同学,理论与实践学习存在差距,使得他们对课程缺乏学习自信。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3]。在课程设置上,C语言的实践学时与课堂理论学时应达到1:1,使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通过实践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实践学时得不到保证。并且受实践条件限制,学生编写的程序无法检验其正确性,程序错误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解答,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能按时完成实践任务,导致上机实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获得实用学习资源有限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以惊人速度在增长,使得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学习资源时,往往是得到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甄别有用的学习资源。而且网络中很多资源是必须注册付费的,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同时,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程序编写过程遇到问题时缺少信息交流平台。

    因此,笔者秉承应用型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际,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网络教学、考核评价方面展开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 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基于项目式和基于案例式的混合教学模式。

    1)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鼓励学生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以项目需求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学生通过项目主动学习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4]。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是属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曾接触过C语言的第一类学生。通过工程项目,将课程知识点蕴含于项目的各阶段中,驱动学生以阶段性需求为目标,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探寻解决方案。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项目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项目。应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难度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容易接触的工程项目。如果项目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如果项目难度过小,达不达训练的目的,也无法激发学习动力。选择好项目后,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块,使每个功能模块都包含大部分的知识点。

    第二阶段为学生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每组人数4-7名,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组长必须是曾接触过C语言或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和小组成员间的任务安排,并定期向老师汇报进度;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开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既锻炼了学生开发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阶段是为项目实现。由于普遍存在急于看到项目成果的心理,导致学生会想方设法地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和课本,将主动地去图书馆翻资料,到网上找资源。学生带着项目需求学习,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完整项目的开发,将课程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教师主要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建议;帮助学生修订计划;协助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难题;监控项目进度。

    第四阶段为项目评价。当临近学期期末,需要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项目评价。组长展示作品并汇报项目总體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等内容;小组成员汇报个人任务、个人完成情况、心得体会等内容。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于完成较好的作品应当表扬与鼓励,并引导参加学科竞赛。对于存在缺陷的作品,针对不足提出完善建议。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平时分奖励。

    2)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针对以前没有接触中C语言的学生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是将课程知识设计成若干个教学案例。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案例分析,讲述具体案例,分析案例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二是知识讲解,讲解案例所涉及的课程知识,重点讲述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在代码的编写过程中,穿插讲解C语言语法规则;第三是课堂练习,在知识讲解完后,及时提出与之相似的情景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于积极发言和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平时分奖励。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四是上机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提出的解决方案,编写能正确运行的源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掌握课程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式的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针对性原则,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有的放矢;第二是可接受性原则,案例难度要适中,学生既能接受,也有难度,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第三是渐进性原则,要求设计的案例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

    2.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和程序编写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素养,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程序正确性得不到验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上机时间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程序设计在线评判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在线提交程序、实时评判、在线讨论、做题排名等功能。通過该系统,教师把实验、作业、比赛等题目和要求在线发布;学生在线提交程序进行实时评判,及时了解程序的正确性。并且针对同一个题目,可以多次提交程序。该系统既可以保证评判结果的实时性和公平性,也可大大减轻教师批改程序代码的工作负担。使得教师把精力重点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系统提供的讨论区与学生交流。学生也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系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系统中完成题目越多,排名将不断上升,从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每一次课程结束前,教师针对共性题目和共性错误进行汇总,然后通过讨论区集中发布,并集中讲解错误发生的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3 网络教学改革

    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视野。因此,我们搭建了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利用该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验教案、教学课件、电子教材、模拟试题、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网站还提供了拓展资料。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利用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地学习。同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章节的知识点设计了试题库,开发了在线测试系统。学生选择好章节后,系统将自动抽取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在线测试。测试完成后能及时查看测试成绩和错误题目,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检测。

    2.4 考核评价改革

    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能体现公平性与公正性,有利于课程质量监控和激励学生学习潜能。为了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其中过程考核占30%,结果考核占70%。在过程考核中,学生学习态度和上课考勤各占5%,它们包括项目的完成情况、参考讨论、回答问题的奖励分数;平时作业和实验总评各占10%,其中实验总评包括程序设计、代码调试、实验报告等内容的评价。在结果考核中,主要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期末考试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程序阅读题、程序改错题、程序编写题等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编程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改革成效分析

    选择连续两届软件工程专业的不同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的学生没有参加教学改革,而2017级的学生参加了教学改革。其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大都来源于实际,与培养、检验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系密切相关,试题内容基本覆盖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两届试题的难度相同。两届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16级优良率为64.28%,而2017级的为76.26%,提高12%左右;2016级的平均分为72.3,而2017级的平均分为76.1,平均分提高近4分;2016级的及格率为91.1%,而2017级的及格率为94.9%。从上面比较分析可知,参加教学改革的班级与没有参加教学改革的相比,成绩的优良率、平均分、及格率都有所提高,说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具有一定的成效。

    4 结语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我们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和案例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并依托校园网,建立了C语言课程网站、程序设计在线评判系统、在线测试系统,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改革方案效果明显。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进步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C语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6):55-58.

    [2] 吴永芬,陈卫卫,李志刚,等.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3):88-91,96.

    [3] 王军英,马红梅.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15):63-64.

    [4] 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3):44-46.

    [5] 胡枫.《C 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式教学的设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8-51.

    【通联编辑:张薇】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语言程序设计 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