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2日 03:44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当今创新创业新形势下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17:48:02

    摘要:纵观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不难发现,信息产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一方面,软件产业发展依赖于智力资源,人才培养是其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就我国软件产业现实发展状况来看,其人才结构尚不合理,高精尖及底层实用人才均有较大缺口。由此,本文以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其课程建设与完善的相关问题,以期能够为大量培养与产业现实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软件工程师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本科;软件工程;课程建设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21-02

    一、课程现状

    现阶段我国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架构大致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内基础课程—专业内理论课程—专业实际和结业设计的顺序逐渐进行,受教者在既有课程体系安排下逐级接受教育。对我国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观察,不难发现其突出显示出了如下问题:教学内容被预先固定并按照逐层、逐级的方式开展和进行教学,未能对现实生活中更新发展迅猛的软件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做出及时反映,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和实效性;企业需求同课程建设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市场要求,高校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从上述问题出发,结合我国高校现阶段硬件及软件条件,笔者提出如下关于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完善举措。

    二、建设与完善

    (一)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路及原则

    1.相关思路。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更多的呈现出综合化特征,例如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相关社会人文知识、专业技能与沟通交往技能等。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着眼点需要包含有受教者专业性核心知识及技能素养、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及其他学科发展基本态势、与职业及人生发展相关的综合个人素质,有关课程建设与完善需以此为纲全面关注,根据市场需求有目的的进行人才培养。

    2.有关原则。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刺激下,不能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本科院校势必会被逐渐淘汰。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其课程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化内容,关注、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高新科技充实课程教育等;应注意坚持课程建设完善的整体和全面性,将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到一起,按照学科、需求及功能等的不同构建灵活的课程模块,为受教者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服务;应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灵活利用小组讨论、读书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及CAI课件、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帮助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转为形象具体并为师生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应注意保持与周围学科间的交流与联系,保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综合性,迎合市场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

    1.基本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德意识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基于实践工作项目的综合和多变性,受教者需要有过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矛盾变化的项目需求,结合知识、时间及已有条件拟定合理方案并高质量完成项目设计;软件工程学科的多样、多变属性客观上要求受教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适应发展能力,能够做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不断适应学科的新兴变化发展。

    2.能力技能。受教者必须掌握本專业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对建模的重要性有明确认知,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建模和设计,对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权衡各方面选择有明确的认知;对软件需求的细节有明确把握,有能力完成分析—定义—开发—验证等各个环节;有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应用设计实践中的专业能力;社会公德心强,对职业规范有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坚持职业规范性和责任感。同时,受教者也需要有批判思维、创新实践、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及专业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块建设完善

    正如前文提及,受教育历史、现实条件等的影响,尽管实践能力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然而现阶段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课程设置依旧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不难发现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其相关管理知识也偏于薄弱,而上述教学内容及课程的安排不仅不利于学生弥补不足并获得发展,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受教者对软件开发的兴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受教者的专业实践技能并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根据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和完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组织小组实验考核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锻炼其组织沟通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兴趣出发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自主探索、自拟实验等。同时,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过程中,在引导受教者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其感受到软件工程的学科性文化魅力,确保能够凭借广博深厚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化的见解为教学赋予更多的人文感染力,并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根据教育体系建设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可构建如下课程教学模块:(1)通识教育模块。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安排包括人文社会、自然学科、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等基础性公共课程及通识选修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安排基础性理论知识及技能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关于数据库、网络基层、数据结构等基础性学科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渗透学科新兴动向,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实践能力。(3)实践教育模块。专门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结合高新科技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职业能力,确保受教者发展方向同市场对软件设计开发人才需求能够保持一致,坚决杜绝形式化的实习和实践训练。(4)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开展更深层次的精英教育,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设置二年级选拔考试筛选在软件工程学科上有天赋、有热情的受教者进一步对其实施中级技能培养,为其在未来的大型项目参与、技术骨干或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胜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截至当下,我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已经经历了数次改革并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也不能否认其依旧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师资力量薄弱、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以其为对象进行的建设和完善是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本文立足于软件工程事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的问题做出了简要阐述,以期能为学科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帮助其培养更多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优秀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祖华,孙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99-100.

    [2]张耀民.“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57-58.

    [3]姚莉.卡耐基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教育模式分析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6-67.

    [4]张德海,等.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182-183.

    [5]何火娇,王映龙.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100-101.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课程改革 创新 创业 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