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5日 00:20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与管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15:30:03

    【摘 要】随着我们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深刻变化,打破了大学生的毕业“包分配”的传统模式,毕业生开始迈出校园,在社会发展的洪流经受社会的洗礼,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的范围覆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由于组织基础薄弱、政治学习淡薄等原因使学生党员特别是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很大,加剧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因此,如何合理规划毕业生党员的科学性就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毕业生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创新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天之骄子”的金字招牌,必须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最后一个学年迈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始了人生发展的第一步。

    并且,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的就业政策不断调整,就业观念在不断改变,就业形式不断多样化。大批毕业生流向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1],其中包括很多共产党员。这些流动党员因为流动性大,流动地域范围广,管理难度大,数量规模大,传统学生党建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毕业生形势的变化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不足:(一)缺乏组织建设归属感,组织观念淡薄;(二)缺乏政治学习系统性,党性修养淡化;(三)缺乏党员先锋模范化,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分析的创新研究

    (一)创新高校流动党员的阵地多元化,提高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毕业生流动党员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主要分布在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相关经济体为中心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中,这就打破了原来以学院、专业、班级为基础的传统分布格局,而原来高校的党组织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作为毕业生党员基础阵地的学生党支部则主要以学院、专业、班级为基础来创建与发展建设的,这就使支部党员的分布范围十分广,不仅涉及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更是涉及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党员根本找不到“同志”,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淡薄可想而知。

    但是,党员的管理与教育主要以党支部为基础单位分散进行,没有党支部毕业生流动的学习、教育与管理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各项工作首先就要合理规划学生党支部的规划与建设。

    合理规划党支部建设,就首先要考虑流动党员的最重要的特性——流动性,而整合流动性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缩小分布范围,这就需要将同一区域的党员划归到同一支部。因此,可以尝试以工作成片区为党支部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元素(如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体为支部创建的基础元素,甚至有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党员分布较为集中可以考虑以单一企事业单位为基础元素),伴随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主动打破原来以学院、专业、班级为基础元素的传统模式,将党支部建到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将党支部建设到关心党员的第一线,切实提高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二)创新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网络化,提高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修养系统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其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社会大分工在网络的管理中缩小了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距离,化不可能为可能,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灵,管理着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也只有网络才能使信息随时随地发布,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技术管理流动党员的流动性,服务于流动党員的再教育、再提高就成为学生党建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方面一个完全突破与创新的方式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渠道的最大特点在于灵活性与新闻性,这就正好弥补了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因此,信息渠道除了发布最新动态、张贴通知、上传学习资料等常规功能的开发之外,由于监督与限制较少,如何在信息多元化的过程中自觉杜绝低俗、娱乐等、追求高尚、严肃等就成为能否发挥网络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三)创新高校流动党员的教育弹性化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存在着“重发展,轻发展”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由于分布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一般只是停留在“一次支部会议、一次民主评议、一篇总结报告”,对政治学习、党性修养等党员再教育、再提高的组织与关心少之又少,毕业生流动的管理弹性严重老化,使党员队伍向心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显而易见,对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不能简单停留在固有的模式上,不能机械地用低年级的传统模式强加于流动党员的管理上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的弹性化,要将党员的再教育、再提高和毕业生党员融入社会、从事社会化大生产和毕业生的社会技能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的具体实际上来,尝试新的弹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总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分散性决定特殊性,其不稳定性决定复杂性,不可能简单的依靠学校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整的很好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

    【参考资料】

    [1]欧洪湛.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研究[J].论文网,2008(7).

    [2]王辉 刘献忠.高校流动学生党员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党建之窗,2004(1).

    推荐访问:浅析 高校毕业生 流动党员 现状 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