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23:09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13:30:04

    摘 要: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把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笔者以自己所在某理工院校的基层单位工作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如何促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理工院校 大学生 科技创新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64-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无处不体现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笔者以某理工院校的基层单位工作为例,从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拓展创新有效载体和搭建创新基地平台等可行措施入手,就如何系统性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了简要阐述。

    1 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因素

    在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正是因为一直以来这种潜意识里的重视不够,再加上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经费投入不够充足、师资队伍不够完备、管理不够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现在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不够显著,下面以笔者所在单位基层工作为例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所在。

    1.1 师生潜意识里重视不够,基本的实践活动不足

    对于工科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讲,掌握技能、找到工作成为了他们进入大学的最直接的目标,他们忽视了大学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区别,有些人甚至认为本科教育属于通识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才是所谓的学术或创新教育;而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在本科期间没有进行良好的实践训练,研究生阶段也将难于创新,因为在最具有创造力的本科阶段才是创新的最佳阶段。如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最年轻的院士邓中翰,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正是这3篇学术论文奠定了他后来在美国三年拿了三个学位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老师来讲,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专业知识,搞科技创新是教师的任务,导致某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视给学生自己的思考空间,忽视了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普通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院校专门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这是创新教育开展的途径之一,但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今天,各高校也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能够体现一定的导向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其广泛性、长期性、可操作性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完善。以笔者所在的基层单位为例,对于学生来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期末综合考评加分;而对于教师来讲年终考核工作量有一定数量的增加等。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是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师生的影响不大,导致师生参与性不高。

    1.3 经费支持不够充足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科研人员做好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目前从国家到学校,每个部门都在着力保证科研经费的充足性,例如该校每年拨款不少于100万元,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发明与制作、创新研究性实验,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科普读物、电子出版物,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咨询活动、方案创意设计、技术服务等给与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但是对于3万多名学生的基数比例下,经费还是存在不够充足的现象,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进程。

    1.4 师资队伍不够完备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坚强后盾,只有教师有科研项目,才有足够条件做科研,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而现在,对于普通高校的基层单位来说,许多年轻教师没有科研项目,无法进行科研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普通本专科院校导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与重点院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对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指导不足。

    1.5 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笔者所在的基层单位,虽然从上到下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在管理上却存在些不足:第一,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制度没有保障很难使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第二,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验收检查上存在缺陷,在成果验收时只注重对结果的检验,其实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也应是检验的标准之一。

    2 促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有效开展的可行性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可以给大学生的就业和科学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该基层单位的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奖励几十余项,发表专业论文数篇,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在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1 完善领导带头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保证科技创新的成效,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学院在完善制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有效的“三带头”领导机制,即“党政领导带头,学历、职称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带头,学生科研团队队长带头”。在学院内开辟一条从领导、优秀教师到优秀学生的三级科研路线,实行学生科研导师制、学生科研团队带头制,及时发现、培养有突出科研能力及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作为学生科研带头人,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及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学院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激励方式,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作为评优、评奖、推优入党的重要指标;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教师的常规工作。配合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师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2.2 将学生活动与科技创新结合,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到实处

    (1)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过程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1]。学院应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一方面进行教育引导,鼓励同学们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采用强化专业知识的“宽口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学习中教师将科技创新的课题案例引入课堂,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技巧和方法,并且以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立项相结合。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能不断推动第一课堂的延伸,学院应将科技立项当作“重头戏”来抓,学生可通过参与教师科研立项和“第二课堂”自主立项双管齐下的方式深入其中,逐步在校内形成一种“学生自主找课题,教师课题找学生”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3)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活动相结合。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形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众化的科技创新活动,让绝大多数同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重点支持有实力的学生参加更专业的科技竞赛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笔者所在学院的四个专业—— 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为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发掘出符合学生成才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即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品牌竞赛活动,并通过开展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国家、省级重点科技创新赛事,让学生走出去,开拓学生的视野。

    (4)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先进事迹的宣传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高校应利用大学生受同辈影响较大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激励和发展[2]。一来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分子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宿舍,为低年级同学树立科技创新的信念,指导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学院科技创新的先进个人或团队,利用校园网络、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对其进行宣传,在学校内开创出一种“人人求创新,人人争创新”的局面。

    (5)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院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的时间,通过导师立项、学院组队、走访企业等形式,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由专业老师给出实践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效性和服务社会能力为目的,积极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的同时检验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素材。

    2.3 搭建“双轮驱动”的基地平台,力促大学生科技创新

    俗话说,熟能生巧,大学生只有熟悉掌握基本功,才能在这个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有所创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检验大学生所学知识、保证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学院通过搭建校内实验基地中心和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科技创新基地的“双轮驱动”基地平台模式,营造学生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在实验基地中心建设方面,利用现有的国家、省级或校级研究机构和专业实验室,为学生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实践实验平台。在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科技创新基地方面,学院可通过积极联系校友、拓宽渠道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并与知名企业签订创新人才培养协议。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可通过承接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支持学生学科竞赛、到学校招聘人才等有效措施为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开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3 结语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是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种探索。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研究是每一位高等院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规律,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威杨.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2]苏海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10所高校3565名大学生调研为例[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制约 主要因素 高校 对策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