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03日 09:2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手术刀下写春秋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7 10:12:02

    2006年10月,“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遴选答辩时,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牛军教授杰出的成果、流利的中英文对答引起在场所有专家、领导的注目。此后,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查,作为空缺多年的惟一人选,山东省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的重担落到了他的肩头。

    闻名全国普外学科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牛军的名字就曾在全国普外学科广为人知。

    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牛军,自幼心灵手巧,性格沉稳踏实。作为山东医学院优秀毕业生,他曾长期跟随著名外科专家、山东省普外科创始人李兆亭教授工作。耳濡目染,牛军心目中,只有像李教授那样具有崇高医德、精湛医术,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1983年,牛军以优异成绩考取李兆亭、寿楠海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这期问,他将以往多年临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一理顺,决定向普外科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东方人特发的肝内胆管结石“开刀”。

    肝内胆管结石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取石困难,最终会导致肝硬化、萎缩甚至肝癌。针对这一难题,牛军总结了数百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反复考虑,能不能在不损伤组织、痛苦小的前提下把结石取出?长久的思索中,当年在部队帮助地方煤矿生产时的情景突然跃入他的大脑屏幕。岩石夹缝中的煤块,不正像附着在肝胆管中的结石吗?可不可以也有这样一种“枪”,利用机械和水力把结石破碎并将它们“冲”出来呢?他为这大胆的设想激动不已。然而把蓝图变为现实却要经过千折百回。他茶饭不思,苦苦求索。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验,他独创的纤胆镜碎石清洗器终于问世。它可以在直视下,通过粉碎、清洗,成功地清除肝内复合型泥沙结石,用于临床后效果非常好。不仅解决了长期困绕肝胆外科治疗的难题,还成功揭示了东方人特有的肝胆管结石结构特点,为进一步研发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及第二届国家发明金奖。

    当牛军以此项成果作为硕士论文提交专家评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认为,论文已达到博士论文水平。当时我国的博士教育刚刚起步,国家对博士学位的授予十分严格。国家教委将牛军的论文和成果提交当时的全体外科学部委员评审,专家们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破格授予牛军博士学位。因此,在山东省还没有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导师的情况下,牛军就成了山东省建国后首位医学博士。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刚刚兴起,牛军便在导师寿楠海的支持下率先引进,成功地为一大批患者解除病痛,使齐鲁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医院之一。不仅如此,牛军还敏锐地察觉到,目前的腹腔镜只能解决胆囊内的结石,对治疗东方人常见的胆管结石还无能为力。他带领课题组攻关,创造性地设计出相应的特殊设备,使穿刺、切割、缝合全部可在腹腔镜下操作,成功地创立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胆镜直视取石、T形管引流暨胆囊切除术,为一大批肝与胆管结石病人免除了开腹之苦,慕名而来的病人应接不暇。这一成果及时弥补了当时国际上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之处,经国际权威机构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地来学习的医生络绎不绝,省内外数百名医生接受了培训。这一先进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由此确立了上个世纪90年代山东省在全国肝胆外科的领先地位。这一世界首创的技术已被正式载入国内外医学教科书。

    不同寻常的中国医生

    1993年,作为当年英联邦皇家外科科学院优秀外科医师奖学金的惟一考取者,牛军来到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附属玛特医院肿瘤临床外科和乳腺外科工作。

    初来乍到,澳大利亚人没把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国副教授放在眼里,只安排他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有一次,赫利教授居高临下地炫耀说我们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很先进,你想学学吗?牛军不动声色的答应了。然而,术中竟然出现意外,变异的肝门部血管突然大出血,几次处理都止不住,教授虚汗都下来了。人命关天!紧急关头一旁做助手的牛军当仁不让,“我来试试吧”“你?”“这种手术我在中国做过。”

    在教授怀疑的目光中,只见牛军熟练地利用腹腔镜器械快速清除积血、显露喷血部位、准确钳夹、结扎止血。一双巧手准确无误,动作有板有眼,章法娴熟,手术完成得太漂亮了!教授露出敬佩的眼神。此时牛军和教授的关系已有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是牛军让这位教授开了眼,不仅成功实施了自己首创的胆管结石腹腔镜手术,还针对国外患者胆道内引流手术后上行感染多的难题,提出矫正再手术的方案,解除了很多病人多年的病痛,并因此解决、避免了很多复杂的医疗纠纷。

    后因工作出色,牛军被多名外科前辈向总部设于芝加哥的国际外科科学院提名,经一年多的临床技能审核、考试、面试及两级投票,被国际外科学院(美国)、澳大利亚外科学院授予“普外科专家”资格证书。颁发在128个国家认可的普外科专家资格证书和国际外科医生护照。

    1995年,牛军被推选为澳大利亚腹腔镜学会秘书长,在任期间,他负责调研、统计、规范全澳州腹腔镜的开展情况,为澳大利亚政府制定这一领域的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他还多次应邀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参加学术会议、开办临床医师培训课程,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腹腔镜技术及肝胆道外科的先进水平。

    中国学者的“金手指”

    走出国门,牛军的最大感触是我国医学科研设施、研究水平与国际差距太大。一次在美国开会,一位外科大师告诉他,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如同医生的两翼,虽然你在临床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方面还缺乏深刻的揭示。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论做基石,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外科专家,也永远不可能在国际讲坛上与同行们交流对话……这使他深受触动。

    在恩师寿楠海教授的极力鼓励下,1998年,年过不惑的牛军考取每年仅有50个名额的澳大利亚国家博士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他选择了颇具理论深度、与逐年高发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细胞信息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澳大利亚的医学博士,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差使,要阅读大量医学文献,要灵活应用各类试验方法,摸索、设计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案,经常忙到深更半夜。有一次,研究进展到关键时刻,需要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必须花重金从美国购买,因需要的量大,对方只能在半年之后才能供货。牛军心急如焚,可不可以自己制作呢?他利用大肠杆菌转基因技术反复探索,居然成功了!不仅为实验室节省了几十万美元的经费,而且还卖给了其他实验室。这位中国外科学者的故事一时在整个医学院传为美谈。一位教授对牛军的夫人说“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想做,但没有成功。你的丈夫成功了,他的手指是‘金

    手指’啊!”

    在攻读博士、做博士后期间,牛军揭示了消化道肿瘤发展、转移、凋亡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关键分子通路,破译了人类经典信息传导路径中的新捷径,改写了当前细胞信息传导路分子学的有关概念。从而确立了他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有关内容已发表于《自然》杂志的ONCOGENE。他的博士论文得到3位著名国际细胞信息专家的高度赞扬。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他进一步分析合成新分子,成功用于临床前期,取得显著抑癌效果。由于该系列研究的独到性突破,获得13项国际专利,在高影响因子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已被SCI收录的文章引用100余次。他本人还因此于2002年被美国纽约科学院聘为外科学委员、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山东省普外学科带头人

    国际舞台12年的砥砺,使牛军羽翼丰满,颇具实力。他渴望着将自己所学报效国家,更希望能够陪伴年近耄耋的老父亲身边,他悄悄做着回国的打算。2004年12月,接到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召唤,他立即安排好一切,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

    短短两年,牛军成功完成了数百例疑难复杂手术。作为国内腹腔镜技术的最早开拓者,牛军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的范围由最初的胆囊和胆总管,扩展到肝脏、胰腺、脾脏以及胃肠道等腹腔内大部份脏器,尤其是在腹腔脏器肿瘤的标准切除术上,已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范围……

    “消化道肿瘤细胞及细胞间信息特定因子间复杂传导路研究”这一前沿课题,原来只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由于牛军的回国,现在从事这项高层次研究的国家也包括了中国。世界著名生物公司BIOGENE主动与他联系并合作,使他成为除哈佛大学波士顿研究院以外,该公司在全球惟一进行消化道肿瘤研究的免费资助者。他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细胞间传导路研究的有关项目,很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和省科技攻关计划的立项和资助。其中一项课题于2005年已通过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双语教学医学教授,牛军负责为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十几名硕士、博士生授课。大家只要一上他的课就精神头倍儿增,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生公开表示,立志成为一名牛军那样的医生。

    牛军很辛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妻子问他,一辈子这样忙碌,顾不上享受生活,后悔不后悔?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号,再忙再累也高兴。

    推荐访问:手术刀 春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