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7:08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童年消逝”到“童年解放”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6 17:42:01

    摘要:儿童心理学家艾尔凯德认为:“压力”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特色,儿童现在被父母、学校以及媒体“催赶着”度过童年。“以儿童为本”解放童年,就是要将童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未成年以前就只是孩子,享受童年这一阶段的无忧无虑和快乐。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合理分配是“童年解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儿童的身份;儿童本位;童年消逝;童年解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4-0005-04

    根据现有资料,最先明确提出“儿童本位”的是郭沫若。郭沫若于1921年1月15日在上海《民铎》月刊发表《儿童文学之管见》,文章以儿童世界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核心术语是“儿童本位”,“本位”即主体、核心、重心之意。随后,这一观念立即得到儿童文学理论界的响应和承认。随着后来杜威的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儿童中心主义”的传入和“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的确立,人们第一次发现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强调了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为后来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儿童本位”去看待儿童,改变我们现有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重新找寻一个视角去看待我们的童年。从“童年消逝”到“童年解放”,给儿童一个阳光的、快乐的童年,更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儿童的身份

    一提到“儿童”,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奔跑在阳光下,面带微笑的无忧无虑的少年们,还是过早地背负了太多成人的意愿和希望的“重压者”?我们更多地想看到的当然是前者,作为人类的儿童,他具有多重身份,而每一种身份都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的基础。

    (一)“自然”环境下的儿童

    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中提出儿童就像是一块白板,儿童时代是为未来的学校教育和学习做准备。这一说法后来被很多人所批评,指出其忽略了儿童自身内部的作用,过分强调了外界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的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他主张“自然教育”,重视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成长——“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作为养育者,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稳定的环境,让他不收外界的干扰,在自然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心灵深处有成人需要去探寻的秘密,儿童具有敏感期,儿童个性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其体内存在微妙的力量,对儿童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的心灵。成人在成年以前也是孩子,只是在成长为成人以后似乎就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二)社会环境下的儿童

    儿童是社会的建构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进入劳动力市场并承担重要的职责,儿童看护机构迅速发展。保育机构、托儿所、儿童看护中心等的大量发展,增加了社会的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儿童的关注、对童年在儿童人生中影响作用的重视。

    作为社会的知识、身份与文化的复制者、创造者的儿童,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所做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复制;作为一个主体性的人的儿童,他是社会的一员,参与决定和建构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参与建构他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儿童的心灵、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清纯形象,儿童作为众多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重要角色,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形象,是《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敢于讲真话的孩子,又或者是《小王子》中那个真实而不虚伪、善良、能看见事物的本质的孩子等等。儿童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给予他们的文化,也持续不断地创造着属于他们自身的文化。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他也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的权利。儿童作为一个全方位的、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二、童年消逝

    今天的童年,其安全感已被未经信息过滤的电子媒体时代和成人化、课程化和消费化所侵蚀,属于儿童的美好的童年正在逐渐消逝。儿童心理学家艾尔凯德认为:“压力”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特色,儿童现在被父母、学校以及媒体“催赶着”度过童年。

    (一)儿童的媒体化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以及《童年的消逝》里面,讲到童年正在消逝。随着电子革命和图像革命的发展,电视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使得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不清,儿童和成人在趣味和风格上越来越融合一体,童年逐渐在消逝。

    儿童这一形象,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原本应该是快乐、单纯、无忧无虑的,但是现在无论打开什么媒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和成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又唱又跳的“小大人”,丧失了儿童该有的纯真。在成人的世界里,真正属于儿童的游戏逐渐在消失,过多的电子媒介的使用取代了传统的“跳房子”、“滚铁环”游戏等,孩子们的头脑中是的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儿童着装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更多的是关注儿童衣服的质量、保暖、不伤害皮肤等等,现在大量的色彩鲜艳的、名牌的、有各种装饰物的儿童服装大受欢迎。韩国曾经有一个新闻,某名牌的书包价值几十万韩元,某学校中一个孩子背了一个这样的书包去学校以后,第二天那家名牌店的书包就被抢购一空。儿童真的需要这样子的名牌包吗?不过是儿童相互之间的攀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成人把儿童当作商品销售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考虑这种行为能够带来多大的商业利益,而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考虑儿童是否需要。

    (二)家庭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作用,我国当前“421”家庭结构,双职工家庭结构等是客观的,大量的存在。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只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技多不压身”的想法深深地刻在家长的思想中。从食品到玩具,从营养品到奢侈品,从钢琴到电脑,从钢琴考级到绘画学习班,父母对儿女的投资可用“不遗余力”、“不计代价”来形容。“5点多下课,遇上堵车回到家6点多,7点准时弹钢琴,弹到8点,8~9点做作业,9~10点看课外读物,将近10点睡;早上6点半又要起来”,这就是典型的某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他们不过七八岁,却已经按照成人的要求和期望去生活。而事后,儿童的身体后遗症、儿童的注意力短缺问题、儿童的近视眼和依赖性格等,却让众多父母感到束手无策。

    家庭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期望则决定着孩子能否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多的父母想要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压力,据某幼儿园的孩子上兴趣班的情况统计,这所幼儿园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上不同类型的兴趣班,而且数量基本都在两个及两个以上。这种为了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而牺牲儿童现在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行为,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基于儿童本位的思想来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三)学校

    在我们国家,“上重点”是大众认可的教育观念,一路重点,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才能决定个人以后能否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顾明远老师曾经在一所小学参观的时候,碰到一位小学生正在认真地看书,就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学习啊?”小学生回答道“我妈妈说了,我要是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上不了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就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就上不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我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孩子对未来已经有了这么长远的想法。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曾提到,“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现时现在存在的,是当下的一种行为”。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当下的,是要让孩子在学校中学会人际交往、基础的理论知识等等,而现在学校则成了一种通往未来幸福之路的阶梯。所以,众多的学校在追求着“升学率”、“高考榜”等等,重视学业课程对儿童的作用,而忽视了学校在儿童的成长中的即时性作用。

    (四)社会层面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些激烈的压力和挑战正逐渐向童年转移。政府一味地强调经济增长和教育消费,而忽略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带来的结果是把压力都转移到了我们的下一代身上,于是,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变得异常重要。作为父母,过度地追求孩子的“技能”、“高分数”,而“幼升小”、“小升初”等一系列的升学制度,一系列的连环套中,孩子的童年逐渐消逝。与此同时,成年后的压力顺着这个连环套,反过来又侵蚀了下一代孩子的童年。童年与青少年的分界线渐渐变得模糊,儿童从一个本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童,变成了背负了太多成人的意愿和希望的“重压者”,属于他们的童年正在慢慢“消逝”。

    三、“解放童年”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在每个人人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全而又快乐的童年,对儿童健全的心灵和个性的形成,以及未来是否能够以一个快乐的心态去生活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童年解放”,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几个方面协调作用,才能真正为儿童成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

    社会大众如何看待儿童?看待童年在儿童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是解放童年的重要条件。以儿童为本位,更多强调的是我们对待儿童的一种态度,正确认识到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儿童,解放儿童的天性,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从整个社会大众的视角重新看待儿童的作用,重视儿童的教育,是符合社会的要求和发展的。而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和合理的分配,则是“解放童年”的必要条件。

    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分配和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即教育财政投入上应该一视同仁,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投入,具体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应该是差不多的;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公立学校体系中的所有资源,都应该考虑公平性目标。只有当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了,这种“连环套的压力转移”才会被阻止,中国广大的父母才不会让孩子背负过多的教育期望,为了应对未来的就业压力而牺牲当下的童年时光,真正属于儿童的童年也才会回来。学校也不会只是重视“升学率”、成绩等,会更加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让儿童成为儿童”,他们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样子,应该有属于他们的童年,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的成长,成为未来能够为自己做主的儿童。

    “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每一个成人都是从儿童逐渐长大成熟变为成人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童年。以儿童本位的视角去看待儿童,去看待童年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时心灵的敏感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时期之一,儿童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自然速率和自然过程,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违背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行为。对于儿童来说,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让儿童获得成长才是最终目的,儿童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儿童喜欢学什么和做什么,然后让他们尽兴地做,尽兴地学。成人要懂得蹲下来看看儿童的世界,认识到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还他们一个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

    以儿童为本位,“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儿童的童年中去寻找,是快乐、是自由、是无忧无虑;是天真烂漫的笑脸、是健康向上的积极的生命的发展。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童年就是这一花朵盛开之前的关键期,不要用我们的“暴力之手”去摧毁这一娇嫩的花朵,慢下来、静下来,他们正在悄悄地长大,他们终将开出绚烂的花朵!

    推荐访问:童年 消逝 解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