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7日 17:54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定位之道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6 17:0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仑苏牛奶与金龙鱼食用油案例分析,以及国内经典营销案例研究,了解定位对于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对各营销案例的解析,了解定位如何作用于消费者心智,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进而为营销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以期提高营销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特仑苏;定位;消费者心智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37-02

    1 特仑苏与金龙鱼案例分析

    2005 年蒙牛推出特仑苏牛奶,率先进入高端液态奶市场,就此拉开了国内液态奶产品升级的帷幕。伊利不甘示弱,随后推出了“金典”牛奶。国内各大乳品品牌纷纷推出高端液态奶产品,而特仑苏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以开拓者的身份继续引领着高端液态奶市场。

    其他行业也如法炮制,认为只要企业有实力,将日常消费品定位于更优质,同样可以在高端市场获得成功,金龙鱼便是一例。因为有特仑苏的成功之鉴,金龙鱼几乎完全复制其营销模式,也同样期望在消费者日常使用的品类中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分析金龙鱼与特仑苏营销的手法。首先,在产地和品种上,双方都强调自己在源头上的稀缺性:特仑苏强调荷兰奶牛和专供牛场;金龙鱼则有精挑细选的4种稻种和5个特供产区。其次在产品特质上面都称自己有其独到之处:特仑苏牛奶强调香醇、蛋白质含量高;金龙鱼大米则强调自己米香浓郁,颗粒饱满。在公关宣传方面,特仑苏拿出自己的“世界乳业大奖”;金龙鱼则拿出“2009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最后金龙鱼在定价上面也极为相似的将价格调到同类产品的2~3倍,以突出其高端品质。虽然金龙鱼的营销缺少自己的创新,但特仑苏的成功也让我们对其照搬表示理解。但如此相似,甚至无懈可击的照搬,最后为什么会失利呢?

    本文写作重点不在于分析产品的特点,而是为什么特仑苏在产品推出之初就能达到燎原的效果。作为消费者,我们是市场的决定者,这种市场格局当然是也由我们造成的。那么此时我们应该反问一下自己,你对特仑苏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它那句最经典的广告台词——“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定位之父”特劳特曾经说过,“永远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的心智,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其心智创造自身地位”。当特仑苏广告词传入消费者耳朵时,我们会去分析,“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牛奶都是好牛奶,那么也就是说特仑苏就是最好的奶,其他奶都是无法和其相比的”,心智就是这样改变了产品的地位。接下来伊利推出的“金典”想要打败特仑苏的时候,消费者会认为,又一个“非特仑苏”的牛奶。

    再来看看金龙鱼——“一万颗大米中金龙鱼不允许超过六颗”。仔细推敲,它也是在劝说消费者“我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但消费者对数字不感兴趣。不要用严苛的技术标准来说服消费者,两大可乐巨头从来不会说自己的技术有多先进、质量控制有多严格。消费者想知道的就是哪个产品最适合自己。只要企业愿意利用消费者的心智去创造自身有利地位,即使是大米也可创造高端品牌。现在的食品安全性受到普遍关注,各种食品掺假现象严重,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即便大米无法被当做是显示自我、附有感情的产品,富有的消费者依然会对高品质的大米青睐有加。如果以前没有特仑苏用过该广告,金龙鱼也没有生产食用油的“前科”,这次金龙鱼的广告变成“不是所有大米都叫金龙鱼”。消费者会再次做出头脑分析,让金龙鱼的地位和档次瞬间清晰明了。这样的广告诉求看似简单幼稚,却精准有效。

    当然如果再有企业用这个广告来做,会适得其反。这里想说明的是,消费者并不是十分的理性的选择产品,任何复杂繁多的产品参数,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关心(除非消费者本身就很在意科技含量)。做营销也是可以简化的。营销人员要做的就是设法去了解消费者的心智,分析并总结。用看似最简单的方式将人们心中所想的产品分门别类。让自己的产品同其他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排序。让消费者最终理解并同意该产品诉求,最终使自己占据有利的地位。

    2 定位与消费者心智分析

    2001年美国营销协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科特勒所构架的营销管理,也不是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特劳特分析说,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但定位不是企业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对预期顾客要做的事。换句话,要在预期顾客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并让其重新排列。人的大脑本来就是一个有限量的容器,泛滥信息早已将其填满。为了应付产品和信息的爆炸,人们学会了在脑子里给各种产品和品牌分类排序。任何没有用的或者价值不大的信息,大脑都不会去接受它。像脑白金这种将信息反复轰炸式的成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很多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这样做。所以企业要让自己的信息瘦身,更容易钻入消费者的大脑,同时做到与众不同,让消费者对大脑中的该类信息重新排列,最终让自己获得消费者大脑中的排列优势。

    再来分析一下另一个国内领先行业的营销定位战。“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个定位可谓清晰精确,获得巨大的成功也理所应当。分析消费者心智,当人们准备吃火锅时,第一个想到要喝的饮料是什么?没错,就是王老吉。我们在这种外界环境下,头脑已经自动将饮料分成了防上火与不防上火两类,除了王老吉以外的所有饮料都被无辜的挂上了“助上火”的牌子。此时无论其他饮料怎么进行渠道促销,也无论火锅店摆了多少种其他饮料,消费者的心智不会变,在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王老吉一定会是顾客的首选。这种固定思维想通过外界营销来改变是很难的,企业想抓住这些顾客,只有钻到消费者脑子里重新创造自身地位才行。

    之前讨论过,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每一个与自己相关的产品都会有独特的排列,也就是所说的定位。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会对同样的产品给予不同的排名。比如当我们去运动时,我们会通过哪种饮料解渴而对其排列;当我们去吃火锅时,我们会通过哪种饮料防上火而重新分出等级。所以当企业分析完消费者头脑中产品的各种排列后,一定能够找到在某种排列中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当企业认为现存的各种环境中自己都不可能成为第一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造环境。“怕上火”、“防脱发”、“大自然的搬运工”、“减肥茶”,这些概念都是近些年才出现的,这种概念的出现何尝不是新环境的诞生。所以当我们很在意自己的健康,害怕手机辐射时,手机产品也就有了新的环境和排列机会,因为企业大可以让自己在“最绿色”手机中功成名就。

    3 结 论

    波特说定位过于静态,是暂时性的,并不适合激烈的竞争、技术变迁的市场。但他同时也强调经营效率的改进并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比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着不断改善管理技巧,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其他更卓越的方式来满足顾客。因为这种竞争很容易被模仿,被其他企业赶超的概率很大,防守壁垒十分薄弱。因此他更强调战略定位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动态性的产生与竞争对手有差别的活动。特劳特也发现定位的局限性,从而提出重新定位概念,他认为现代定位应该是不断变化、循序渐进的。

    当一种消费环境比较稳定时,企业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最佳的定位。因为最理想的定位根本不需要战略。当竞争环境过于激烈,或者新加入者已经破坏这种环境时,企业要做的就是重新创造一种最利于自己的环境,让消费者在这种消费环境下仍旧是自己的顾客。所以任何企业只要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有良好的营销手段,能够坚持不懈地为消费者服务,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并不困难,在这种环境中排到第一更不难。因此,分析认为,其实所有牛奶都可以叫特仑苏!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1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重新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6]孙振兴.基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特征的广告诉求实施[J].中国市场,2012(18).

    推荐访问:之道 定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