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8日 20:5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节约型校园建设视野下的高校后勤改革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6 12:06:02

    [摘 要]文章从中山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改革的实践着手,对其改革的历程、内容、不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改革成果,探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差距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从而对该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成就和问题予以梳理,对其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提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目标、关键环节、重点,提出健全节能体制、完善节能手段等切合实际深化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节约型校园;改革;问题;对策

    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是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彰显社会责任的反映,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后勤服务质量、适应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将节约型高校后勤的规范、标准、原则融入到高校后勤发展的规划、政策和管理过程中,自觉地把节约型的理想与后勤发展目标融合在现实的制度设计和实践中,是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山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综述

    中山大学自1984年开始,把大锅饭后勤的行政体制改变为部分经济核算和半企业化管理体制,把单一的学校包办的运行机制改变为多种形式的后勤服务经营体系和资金筹措方式。从此以后,中山大学后勤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0年9月,异地办学后勤社会化一步到位的“珠海模式”,成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校区建设的典范;2003年4月,学校按照“全成本,多模式,分步走,大协调”的后勤改革思路,统筹构建总务、基建、房产、保卫等大后勤保障体系,成为教育部推广的后勤改革先进典型;2004年9月,东校区在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治安保卫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后勤改革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3月起,南校区西区住宅区与北校区竹丝村住宅小区成功引入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

    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后勤保障支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师生们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学校发展对后勤保障的任务加重了,许多院校进行新的后勤改革尝试走在前了。中山大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的问题:例如,节约型校园建设问题、数字化后勤问题、监督考核体系建立问题、后勤管理职能交叉问题、引进竞争与保护校内实体矛盾问题、教育公益性与后勤市场化矛盾问题等。这些问题,对深化中山大学后勤管理改革提出了挑战,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山大学深化后勤改革的瓶颈及困惑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

    1.与教育部要求的差距

    “可持续性发展大学”的建设为世界各国高校所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基建、科研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深入推进改革,要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通过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后勤运行效率,降低资源能耗。”

    近几年,中山大学的节能改造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南、北、珠海三校区学生宿舍太阳能热水系统油改电;四校区公用建筑T8-T5照明节能改造;北校区LED路灯节能改造;珠海校区图书馆及行政楼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等等。但这些成绩与教育部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节能机构未建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2006年出台了《中山大学水电管理办法(试行)》还仅仅停留在纸面,未能进入实施。

    2.与兄弟院校的差距

    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已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重点示范高校。这些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都得到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建设或正在建设学校节能监管平台。其中有许多学校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浙江大学制定实施了《浙江大学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见》、《浙江大学水电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浙江大学水电经费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制定了《重庆大学能源管理办法(试行)》及《重庆大学能源使用指标定额分配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同济大学投入上千万元先后建成了学生集中浴室的太阳热能利用系统、电蓄热锅炉、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洗浴废水热回收利用系统、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等;江南大学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数字化后勤水电管理系统平台,借助覆盖学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全校水电使用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华南理工大学学校在节能工作方面共投入1063万元,年节约电费及空调运行费约500万元;投入387万元,完成了校级空调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及南校区16个二级冷量交换站和1栋建筑末端节能改造,年节约冷量300多万千瓦时。

    (二)后勤工程管理体制的问题

    中山大学总务处四校区有员工39人(临时工除外),负责工程管理人员为13人,占总人数的33.3%;房地产管理处员工39人,负责工程管理的8人,占总人数的20.5%,房产处在珠海校区是委托后勤办管理,在东校区没有延伸管理机构。工程管理维修职责方面,总务处管室外,房产处负责公房。由于管理体制各校区的区别和校园工程的整体性,常常有扯不清理还乱的情况。各院系单位由于不了解相关管理体制,有事不知如何办和找谁办,抱怨颇多。工程管理人员在四校区分布极不平衡,常常是有的校区有事没人做,有的校区有人没事做。

    (三)公益性与企业化的困惑

    我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这是被大家公认为是实现教育公益性的保证。但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从事校园经济活动的后勤实体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自身才能有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只能通过国家和学校的优惠政策和投入来实现。中山大学后勤集团的公益性服务主要体现在食堂、学生宿舍、校区间班车等方面。学校对后勤集团的实体没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政策区分。

    (四)数字化后勤建设的差距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管理手段非常成熟,后勤管理手段跟不上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形势,如水电管理手段落后,多数停留在人工状态,共享信息水平差;学生宿舍管理软件功能单一缺乏兼容;物业管理、食堂管理信息共享水平差,没有建立校园报修系统等等。

    目前,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又有新举措:2011年6月17日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分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场交流研讨会暨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筹备会”,成立了高校后勤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研讨交流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与技术标准。与兄弟院校相比,中山大学的后勤建设数字化工作又落后了。

    (五)引进竞争与保护校内实体矛盾

    南北校区食堂由于历史原因,缺少竞争,就餐环境较差,品种较少,师生意见比较多。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共有19家大众食堂,经营模式分为后勤集团承包经营和社会企业承包经营两种方式。其中东校区和珠海校区是两种经营模式共存,在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与经营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契约式管理。南北校区的饭堂则全部由后勤集团承包经营,两者之间未签订服务合同,管理上以后勤集团为主,总务处起到监督协管作用。后勤集团掌管的南北校区食堂,饭菜质量和美誉度明显不如引进了社会企业的东校区和珠海校区,尤其是对两个校区的教工食堂意见更大。目前有些后勤社会化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在形式上“退步”的现象,部分后勤服务全部由学校包办代替,担心引入社会企业会使学校的资源被社会瓜分了,地盘被抢夺了。但这种学校统包统揽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扶持和保护本校后勤实体,南北校区有必要引进优质的社会企业参与竞争。

    (六)后勤服务评估监管的难度加大

    高校后勤社会化,社会企业进校园为学校带来了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同时给后勤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督控制增加了难度。无论是高校剥离的实体,还是引进的社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会根据市场情况自觉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其主观动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即市场“经济人”逐利的本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带来了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动摇,价值坐标变得模糊不清,公平、正义、诚信这些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难以得到遵循。如饮食承包单位“删繁就简”的蔬菜、饮食用具洗涤方式、原料的采购和加工方面不注意质量和卫生要求;工程承包单位工程材料以次充好、虚报工程量、超预算情况;物业公司以降低质量减少成本开支现象等,时有发生。后勤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繁重。

    三、节约型校园视野下中山大学后勤改革

    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是在节约理念指导下,利用高校后勤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则而形成的制度化结构形态,包括决策机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管理规范等。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手段是高校以主动、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实施后勤管理。

    中山大学节约型后勤改革,主要有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

    (一)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和制度

    (1)成立节能领导小组

    目前,中山大学几乎没有专职节能的管理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挂帅成立节能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规划,制定相关文件,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对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与奖惩。事实证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节能工作就有成效,否则节能工作就举步维艰。

    (2)成立节能管理办公室

    成立节能办这个常设机构,完成学校节能日常管理工作,如文件起草、沟通协调、组织调研、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和维护等。节能管理办公室是协调做好全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实施节能日常管理的部门。它根据学校节能建设目标,在节能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细化节能计划,量化节能指标,包括制定措施,加强管理,根据校园用能用水特点,分类制定场所设备设施的节水节电管理规定;推行水电经费指标化管理,实行全面计量,分类考核,指标核定,超额自付的经费节约化管理方式;督促检查节能实施成果,实施节能专业指导;挖掘潜力,开展节能节水改造;开展充分调研,掌握设备设施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利于节能、节水、节材等提高效率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展节能节水改造等等。

    (3)实施水电定额管理制度

    中山大学公共用电和局部用电浪费现象严重,公共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的长明灯、多明灯现象触目惊心;室内空调温度设定太低或运行时门窗敞开现象屡见不鲜;用电设施长期保持在待机状态等习惯性浪费普遍存在;水电设施损坏久拖不修时时出现……该校的水电支出不断增加,应制定制度并实施水电定额管理,超出自负,节约有奖的管理手段。

    2.统筹使用总务房产后勤工程管理人员,形成合力

    后勤工程管理人员占总人员的相当大比例,总务房产工程管理人员合计达21人,占两个处总人数的26.9%。校园工程管理人员代表学校对校内在建工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工程如期保质保量的交付使用;在工程进度控制中起督促、协调作用;在工程成本控制中起有效节约控制工程成本作用;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起监督作用;在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等作用。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决定了对工程管理人员应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形成合力。

    3.后勤集团明确区分公益服务与经营企业

    中山大学后勤集团有员工2266人,饮食板块共有16个实体,既有服务性的教工学生食堂,又有经营性的餐厅;物业板块既有服务性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又有经营性的物业公司;接待板块既有服务性的运输中心,又有经营性的宾馆。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实体都按企业化运作,学校的政策不能根据服务实体的经营性和服务性进行区分,后勤集团也没有根据其服务和经营性进行区分,学校按企业政策对其收取相关费用或对其进行公益性优惠都不能落到实体本身去,集团内部平衡又遇阻力。应当将服务性和经营性实体区分归口管理,如学生教工食堂、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运输中心等合为“集团1”,学校和后勤管理部门对该“集团1”实行水电费、资源占用费等方面的优惠,保障师生享受吃、住、行质优价廉的服务;其他经营性的实体是“集团2”,按企业化运作,鼓励其到社会参与竞争。这样才能真正放开企业化运作的实体手脚,服务性实体的优惠也能落到实处。

    4.引进优质社会企业参与南北校区食堂竞争

    应开放南北校园教工学生食堂市场,引进饮食专业化优质社会企业参与南北校区饮食后勤保障服务,这样既可满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后勤集团完善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为其进入社会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节约型后勤管理手段建设

    1.提升后勤管理手段,建设数字化后勤

    目前,后勤管理数字化在其他院校成果显著。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建设了包括:①数字化服务大厅管理平台系统;②后勤工作信息管理系统;③能源载波数字管理系统;④餐饮服务管理系统;⑤学生公寓门禁管理系统;⑥校园物业环卫监督管理系统;⑦资源配置管理系统;⑧实验室管理系统;⑨医疗服务管理系统;⑩校园植物博览园管理系统等十个后勤数字化系统。

    江南大学利用网络、通信、信息、控制等前沿技术,自主设计开发出一套数字化后勤水电管理系统平台,有效破解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难题:校园里常见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再无踪迹。不仅如此,如果有人下班未关电脑,第二天上班就会收到警示通知;有人擅自打开消防栓取水,后勤处长手机就会自动收到短信报警……。

    这些院校的先进典型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借鉴这些学校的建设成果,依托校园信息系统,可以迅速改变后勤数字化建设的落后局面。

    2.强化后勤管理监督评估的系统性

    监督评估管理是平衡双方责任和权利的重要杠杆,靠社会企业的“自觉”去做好各项后勤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维护学校利益和师生员工的利益是后勤保障部门的职责。后勤管理部门除了公开招标、遴选优秀企业严格的准入制度外,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才能建立后勤工作质量保障长效的机制。监督管理的办法有多种,如通过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利监管;通过双方都认可的标准监管;通过订立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监管;通过明确奖罚制度监管;通过舆论宣传手段来监管等。通过设计一整套关于食堂、宿舍、物业、水电管理、交通运输等后勤服务监督管理评估奖罚办法规范,可以有效地掌控后勤服务质量和价格,积极有效地推进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简介]杨旻,管理学硕士,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后勤办副主任,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多年,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推荐访问:节约型 视野 改革 校园 高校后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