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02日 11:55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儿童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4 18:48:02

    学习。为此了解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对疾病早期诊治、并发症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与单纯支气管肺炎比较,总结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符合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3];(2)首次肺炎支原体感染;(3)发病第5~7天行颗粒凝集法MP抗体滴度检查,MP抗体滴度1∶160以上;(4)家属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支气管肺炎55例,设为对照组,男40例,女15例,其中春夏发病26例,秋冬发病29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5例,设为观察组,男45例,女20例,其中春夏发病32例,秋冬发病33例。两组性别、发病季节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 120例患儿均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部分患儿需开展痰培养试验、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同时根据并发症情况给予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对应检查。另外,行X线胸片影像学检查。

    1.2.2 治疗 给予患儿由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批号:国药准字H20051466)治疗,10 mg/(kg·d)阿奇霉素针剂静滴,用药5 d后停用3 d,为一疗程;随后根据患儿病情开始第2疗程,静滴3~5 d,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调整为口服,序贯阿奇霉素口服3周。对于婴幼儿来说,选择由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红霉素(批号:国药准字H43020746),20~30 mg/(kg·d)红霉素静滴,1~2次/d,一疗程1~2周,用药期间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对于C反应蛋白明显上升患儿来说,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对于憋喘患儿来说,采用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的布地奈德雾化(批号:国药准字H20030987)进行吸入治疗,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批号:H20100730)[1~2 mg/(kg·d)],连用5~7 d静滴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防止肺纤维化、肺不张。对于重症肺炎患儿来说,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静注,利于毒素吸收,对肝功、心肌损害者给予营养心肌及保肝治疗,有神经精神症状者,给予抗病毒、降颅压等对症治疗,体温降而复升或持续发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上述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 X线胸片检查,观察组:全肺叶或一个节段呈现均匀、大片阴影,上肺17例(右16例,左1例),下肺38例(右17例,左21例),右肺中叶6例,双肺4例;合并胸膜肥厚4例,胸腔积液11例。对照组:双肺纹理粗重或点片状阴影,合并胸腔积液4例。

    2.2 两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病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热(38.5 ℃以上)、胃肠症状、精神症状、肝及心肌损害、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皮疹、泌尿系统感染、喘息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治疗与转归 观察组发热病程10 d以上患儿比例为6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6%,2周胸片吸收率为52.3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5.45%,平均住院时间为(18.20±3.58)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08±1.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另外,两组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X线胸片,观察组胸片基本吸收54例,其他11例患儿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0例患儿效果良好,1例叶间裂纤维化已不能吸收,可能对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具有体积最小、无细胞壁、独立存在等特点,是引发儿童肺炎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肺炎多变现为单侧病变,多呈云雾状浸润,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容易导致多器官多脏器的损伤。支原体感染除了引发发热、喘息、炎症等病症外,还可能引起如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4]。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1)免疫学紊乱学说;(2)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3)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学说[5]。近年来相关研究证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过程。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和机体心肺、脑、平滑肌组织等拥有一些共同抗原,MP感染后机体相应组织会产生自身抗体,且形成免疫复合物,引发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器官并发症[6]。为此早期采取有效手段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感染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断增多,表现出“症状轻、体征严重”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发胸腔积液等肺外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7]。为此需加强患儿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X线胸片吸收,进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8]。临床实践发现,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发病急且严重[9],多数患儿表现出高热、咳嗽等症状,伴或不伴肺不张、胸腔积液,严重时引发心功能不全等系列并发症[10]。本研究表1中可知观察组患儿38.5 ℃以上体温比例占84.62%,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为27.69%,比对照组的54.55%、7.27%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提示MP感染合并大叶性肺炎临床典型特征为高热、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同时观察组肝、心肌损害、胃肠症状比例分别为52.31%、24.62%,明显比对照组的23.64%、9.0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MP和机体心肺、平滑肌组织等部分共同抗原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儿童MP感染合并大叶性肺炎发病年龄相对较大[11-12]。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发病年龄5~12岁占60.00%,明显比对照组的23.64%高,这可能与学龄期儿童机体抵抗能力相比婴幼儿成熟,可保持病变部位仅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不致扩散有关,同时可能与临床延期诊治,病初单纯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为得到较好疗效有关。

    目前临床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以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为主,主要是通过结合敏感微生物50 s核糖体亚单位达到感染其蛋白质合成的目的。药代动力学表明阿奇霉素口服后吸收速度快,达到血液峰时间2.5~2.6 h,口服后于体内广泛分布,半衰期长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明确,需根据患儿病情、并发症等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定期行X线胸片检查,以了解患儿转归情况[13-15]。本研究表2中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热病程10 d以上比例为6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6%,2周胸片吸收比例为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8.20±3.58)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08±1.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比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热病程较长,治疗难度相对大,疗程更长。

    综上所述,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学龄期(5~12)儿童为主,易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外并发症,疗程相对长且胸片吸收慢,建议早期诊断疾病,且确诊后积极对症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马锦秀,段全纪,周清霞,等.儿童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2):46-48.

    [2]姚雪飞.分析婴幼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特征[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121-12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4]惠玉常,张聪.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大叶性肺炎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6):97-98.

    [5]李营营,吴福玲,李晓梅,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大叶性肺炎临床相关性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37(6):413-415.

    [6]郑茂,杨岚.443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383-386.

    [7]岳保珠,吴春莲,刘丽平,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10年发病研究[J].医学综述,2010,16(13):2071-2073.

    [8]肖智辉,吴本清,周克英,等.深圳市住院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9):577-578.

    [9]高兰平,唐进,陈炜,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8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854-855.

    [10]杨冬仙,曹学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序贯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3):791-792.

    [11]刘晓宇,徐华,戴红伟,等.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6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18-3219.

    [12]章伟,李姗姗,谷强,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PCR检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91-93,98.

    [13] Martin F,Kreutzer,Hirokazu Kage,et al.Precursor-directed biosynthesis of micacocidin derivatives with activity against Mycoplasma pneumoniae[J].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1):113-118.

    [14] Zhu C,Wu Y,Chen S,et al.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induced by intramuscular and intranasal immunization with a mycoplasma pneumoniae P1C DNA vaccine[J].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12,58(5):644-652.

    [15]陈正荣,季伟,王宇清,等.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8):744-748.

    (收稿日期:2015-02-13) (本文编辑:陈丹云)

    推荐访问:支原体 肺炎 合并 大叶 临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