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4日 20:13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谈开去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1 14:42:03

    关于“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的课,我听过许多节,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这一内容很好上,因为无论课上得多么糟糕,最后学生还是会知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所以大部分老师会选择这个内容来上公开课,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一节我想要的课。即将这一节课的难点重点真正突破了的课。

    这一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如何让学生知道,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从数学知识本身来说,就是到底为什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这个问题可能许多老师并没有深究过,所以没有多少老师能够突出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曾经看到一个才工作两年的老师上这个内容,课堂上,上到这个环节,不论她怎么引导,学生怎么也想不到要看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最后她急了,干脆直接告诉学生,这一方面是由于她教学经验不够造成的,但主要原因是她不了解这罩的理论背景,即便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将课上得比较生动,也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我总觉得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没有突破那道主要的门槛,就像我们啃一个包子,把外围的熟面吃得干干净净,惟独那个诱惑人的馅还留在那里一样,难受得很,比如下面这个还算好的片段。

    生:我们在百数表里圈出了3的倍数。发现一个数的首尾数相加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你们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生:比如说63,6+3=9,9是3的倍数,63就是3的倍数。

    生:我有不同意见,比如说356呢?3+6=9,9是3的倍数,可356除以3有余数,就不是3的倍数。

    生:只有两位数的时候,首尾相加是3的倍数的话就没错啊但三位数、四位数就不好这样相加了。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各位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咦?老师发现你们的结论涂改过,怎么回事?

    生:我们小组开始认为个位、十位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刚才听了他们的发言,我们想到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的话,就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所以把个位、十位改成了各位数。

    师:你们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值得大家学习那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

    师:通过验证,你们有什么结论?

    生:各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师:你的归纳很精彩,下面再请用实验研究方法的同学来汇报。

    生:(出示下表)我们发现:当珠子的颗数是3的倍数时,拨出的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玩一个游戏来验证老师报数,男生拨珠,看看这个数要用几颗珠子,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女生用计算器验证。 师:21、65、96、100、321、912,(报数速度逐步加快)

    学生没有动手拔珠就直接口答。

    师:老师有些奇怪,有的同学怎么不拨计数器就知道了?

    生:珠子的颗数不用拨也能知道,就是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比如912用了12颗珠子,9+1+2=12,它是3的倍数。

    生: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研究了3的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一说。

    客观地说。这个老师以及这节课都是不错的,这里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的。老师只是作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很符合新课改理念,但是,如前面所说,我以为还是没有上到点子上,原因有二:第一,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各数位上的数之和。只是从有限的几个数观察到有这个特征,老师就指出结论,从数学上说,不符合归纳这一方法的逻辑,就算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理解这个背景的要求,教师也应该渗透它的理论背景,第二,老师自己本身也不一定清楚为什么,因为课堂上没有见老师有相关的数学本质渗透。

    到底为什么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这是初等数论里的问题,涉及到整除、同余等内容以及一系列定理,看初等数论方面的书可能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俗地表述清楚。

    知道了原因,老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有意渗透这些知识,其实并不难,老师只要在学生得出结论后问一句,“这个结论是不是适应于判断所有的数呢?”相信有了前面的研究过程,学生容易联想到,不管这个数位是多少,总能从中拨开9、99、999、9999……等数,只要考虑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便悄然形成了,虽然有些同学可能还是想不到,也想不通,但是老师的引导和渗透,至少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从哪里下手考虑这个问题,这就足够了。

    有必要提一下,搞清楚了这个知识,老师应该再反思和迁移,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末尾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能被4、8、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能被7、11整除的数的特征又是什么?等等,别以为这些平常看起来像约定俗成的知识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要是学生问起来,我们的老师们还真不能一下讲清楚。

    从上面谈的我们可以意识到,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不是教学技能的选择和娴熟与否,而是教学的方向的确定,即这节课到底应该要学生学习什么数学内容,搞清楚了方向这个问题,或者说抓住了这个内容的数学本质,其他的都好办,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老师们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技巧上面,比如模仿一些特级教师的情境创设,想一些花哨的但无关痛痒的小点子,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误导了学生,这就像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所说的一样,方向都错了,跑得再快也是没有用的,其实,数学课上得朴实一点好,多一点数学的味道,少一点浮躁和花样,记得特级教师潘小明写过一篇数学教育文章《洋葱拌面》,他把那些放许多肉啊、排骨呀等料的面,比喻成时下热闹非凡的小学数学课堂,而把只有洋葱为料的面比作朴实无华的数学课堂,比较起来,他更喜欢洋葱拌面,我很有感触,想想也是,一碗面条,尽被肉、排骨等占领了,那还叫面吗?

    我也觉得。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时常钻研一些有价值的、能够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数学问题,而不要纠缠于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式的问题,浪费大好时间,比如某论坛上的一些问题:到底有没有无限不循环小数?O是不是自然数?等等,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

    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这里一下子也难说清楚,但我有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能够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问题,应该就是对自身有帮助的问题,比如,上面谈到的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等问题,又比如为什么在定义质数的时候,要把1除开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去了解初等数论里非常重要的整数的性质等内容,包括代数基本定理,整除的性质,等等,这样,研究一个问题,带出许多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这才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

    推荐访问:整除 开去 特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