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5日 15:53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0 19:00:05

    摘要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而变,应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 高校管理;固定资产;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06-03

    Innovation Explore of College Capital Asserts Management Mode//Luo Xiaoqing

    Abstract The capital asserts of college is the foundation and necessary qualification to insure college teaching, resear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are going on wheels. Managing the capital asserts in a scientific method to make full use of capital have a great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college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the method to manage the college capital asserts changes. It is necessary to hold innovation as the main idea to optimize resource configure to achieve the full use of resource configure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college management; capital asserts; innovation mode

    Author’s address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004, China

    建国几十年来,国家向高等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保证高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任的完成。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并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一方面教学经费紧缺,教研固定资产困乏;另一方面则因管理落后,效益低下,资产流失,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所以,分析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形势,以提高固定资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对策,是该领域现阶段的一大课题。

    1 高校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学校固定资产分为6类: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量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

    2 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2.1 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多元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可以用财政拨款资金购置,用自主知识产权构建,用事业性收入增加,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也可以用商业贷款购置,还有社会的各种捐赠。多种来源的固定资产共同服务于高校的教研活动。

    2.2 固定资产表现形态多样性高校固定资产形态具备形态多样性、种类繁多、数量大、价格高的特点,并且投资于各种形态的固定资产的资金会越来越庞大。

    2.3 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并存性现在,高校固定资产除用于教研活动外,还用于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和校办企业,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存,共同成为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

    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政策规范乏力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使用国家资产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式是高校资产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重钱轻物的思想观念是制约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全面进步的桎梏,束缚了固定资产作为教研重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效益的提高。另外,高等学校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与企业相比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完善之处,如固定资产的计算、计价、分类、确认范围等须进一步通过政策和制度加以规范。

    3.2 理论研究不深,学术交流不够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不像企业固定资产那样与企业的成本、利润密切相关,因而不像企业固定资产那样有大量的会计学家、成本控制学家、税务学家不断加以研究,也没有一套理论体系和严密的管理规则加以支撑和约束。学术研究更是十分匮乏,不适应高等学校高速发展的需要。

    3.3 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队伍不精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沿用过去20世纪80年代技术手段,已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高速膨胀的实际,也大大落后于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骨干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从其他岗位转业过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甚至缺乏基本专业知识,制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工作的有效展开。

    3.4 管理认识不足,过程缺乏协调长期以来,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高校固定资产的重投入、轻管理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完成教学计划就行,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或因不愿承担风险而过多关注与教学、科研,片面强调非经营性资产的重要性,忽视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为此,宁可闲置部分固定资产。同时,高校资产购建以各部门为主,“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谁使用谁负责”的现状形成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使用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未能有效共享信息,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的低下,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3.5 管理理念滞后,内控制度不全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存在分布和动态变化;而且对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也不到位,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特别是近年出现的一校多区型高校,校区多,而且有的处于初创期间,由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处置校舍建设等基建项目和教学仪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配置工作上,忽视及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账务上也没及时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账物、账账不符,不少资产游离于账外。各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广开财源,同时又利用取得的部分收入购置、接受捐赠、无偿划拨、自制或改建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价值或价值的不确定或不准确,有相当的部分没有验收入账,或入账价值不准,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竣工验收、决算、移交、工程决算审核等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导致未能及时入账和账外资产的形成。

    3.6 管理机构多头,管理职能不清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而是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实验室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部门涉及每一个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设备部门负责教学、科研设备管理,总务部门负责行政办公生活用品及物资、设备管理,校产部门负责校办产业的资产管理,具有一定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驶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调查、检查、监督和控制。

    3.7 资产产权不明,责任主体缺位近几年,高校在搞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创收意识不断增强,校内各部门、各系部争先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产业作用。如咨询服务、电脑应用研究等都在不断地被用来提高本部门的经济利益,而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租金和折旧,致使学校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产权意识淡薄造成有些高校用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作为校办产业的初始投资,在兴办经济实体时没有对投入前的资产进行评估,也没有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资产“非转经”核准转移申报审批手续,更没有明确投资者和经济实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致使投资后的产权关系不明晰,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3.8 综合利用不高,评估体系缺少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所用的资产使用没有完成成本核算,加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资产的成本核算及其折旧的实施办法,使单位的资产成为不用白不用的“唐僧肉”。同时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设备形同部门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别人来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

    4 构建高效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4.1 健全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本着“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健全、完善和理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学校应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为主要职能管理机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图书馆等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管理工作保障有力。同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资产管理员队伍,形成财务审核管理员、归口部门资产审核管理员、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三级管理员队伍。

    4.2 建立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程序为了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应该十分注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颁发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既管人、又管物、还管流程的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高校应按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实施细则,并注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每项制度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职责和权力相统一。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执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及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重点落实岗位责任,解决因职责不清造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监督机制则重点在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和考核岗位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积极性。监察和考核应与政策鼓励相结合,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创新意识,使其在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注意资产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4.3 实行资源整合,实现保值增值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的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管理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性质是使用的有偿性和运动的循环周转性,应归口后勤实体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效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4 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销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4.5 借助国际经验,实现过程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从而解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问题。同时加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规范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行为,完善收益分配制度,以资产权属为纽带,以完善的成本核算为基础,合理分配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注重调动和保护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既要努力通过生产经营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又要在保障固定资产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6 建立监督体系,预防腐败滋生建立科学的资产预算制度就是将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单位资产的现状及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和处理资产的决策。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各部门以实物资产为依据,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实物资产的增减计划,编制部门资产预算,通过项目支出和公共支出的资金物化形成固定资产。这有利于运用资产预算和统计报告对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分析,运用资产预算管理对资产的投入形成、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单位资产的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最终提高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有利于使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统一、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匹配、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印证。

    4.7 完善人事机制,建立绩效考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得到高校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设定固定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等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效果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其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通过构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把高校资产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推动高校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改善资产管理工作。

    4.8 应用网络技术,实施现代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行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督,全校信息共享。应结合管理需要,开发适于校园网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使其能涵盖高校固定资产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财务体系,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功能,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由此实现资产现代管理,有关部门可随时查询和获取有关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可及时组织资产流动,实现资产有效配置;各校区、各单位能方便地办理相关业务,从而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4.9 树立计划权威,盘活闲置资产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部门,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部门下一年度计划。另外,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部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制订一些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奖励办法,以努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参考文献

    [1]李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事业财会,2002(4)

    [2]胡中源.深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实践[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1)

    推荐访问:固定资产管理 探索 高校 模式 创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