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4:32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依法治村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15 15:18: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依法治村困境与对策研究,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依法治村困境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依法治村困境与对策研究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也伴随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村民自治得不到正确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然堪忧,基层干群矛盾还比较尖锐,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调适农村社会治理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了当前党和政府急待破解的一道难题。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治”便成了政府与公众的流行话语,国家又以法治推动者的身份加入到村治过程中,但是要真正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不断依法治国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不断优化农村法治体系,提升农村人们的法治意识,提高农村领导依法行政的水平,根据法律规定来建立相关制度,将制度作为治理的依据,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农村事务的处理,使农村不断向法治化方向发展。本文以隆回县 XX 镇近年来依法治村的调研为基础,从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管理与村民依法自治转型的视角,探讨新时期依法治村的运行机制,试图为促进农村法治提供参考借鉴。

     一、新时代依法治村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一)转型期基层社会矛盾基本范畴 “社会转型”一词最初来源于西方社会学理论,主要用来描述社会结构的演化。在我国,“转型”这一概念流行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一些专家提出,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我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农

     业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朝着现代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开放社会过渡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即由一种社会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社会状态,期间的一个过渡时期即社会转型时期。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社会转型对社会稳定将产生深刻影响,这一点是肯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为人们的需求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这就说明,维系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规范体系的各个部分,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机制面临重大变革。

     (二)依法治村的基本内涵 1. 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国方略,是相对于人治来讲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主要有两层内涵:1.已经建立的法律受到了民众的遵守;2 民众遵守的法律应当是比较完善的法律。法治的概念最早是在我国先秦时期提出的,认为,所谓法治就是要制定法律,通过赏罚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包括法、术等内容;近现代国内大部分专家都是基于西方民主制度上进行法治的解释,将依法办事作为一个重要标准,通过权力制衡来保持社会的和谐秩序。笔者也认为,法治是基于民主上,将依法办事作为一个重要标准,通过权力制衡来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的状态。第一,法治是基于民主建立的,所以必须要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否则就不能够称为法治;而且,如果法治不以民主作为基础,那么法就成为部分人统治的工具,法治将会逐渐向人治方向发展。第二,依法办事是进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准。所有人的行为都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超过法律的限制,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驶自身权利;第三,法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权力

     制衡。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如果拥有权力的人不遵守法律,随意行事,将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且不容易追究他们的责任,最终破坏正常的法律秩序。因此,必须将权力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最后,法治根本上说,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社会秩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状态,而法治形成的社会秩序,与其他社会秩序相比,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法律制度十分完善,且得到了充分的落实,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更加容易。法制与法治之间存在差异,也有联系。不同之处是法治更加重要法律治理的过程,强调使用法律来限制权力,而法制只是简单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因此,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2. 依法治村的内涵。在依法治国的统一原则性下,依法治村应该属于法治的分属概念,指的是,基于法治统一,采用法律的方式进行农村各项事物的治理,使农村人民的各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推动农村变革和发展。农村法治也需要以法律作为最高标准,基于民主,将权力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实现权力制衡,从而达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目标。推进依法治村建设,其目的旨在通过大力宣传农村依法办事的各种观念,使农村干部以及人民都树立起正确的法制思想,提升办事水平,根据法律来建立制度,以制治村,根据法律来进行农村所有事物的治理,使农村向着法制化方向不断发展。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使村民进行自治,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即:民主选举、决策、管理以及监督和依法决策机构、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落实依法治国的国家方针,通过整理分析农村的经济形势、规律以及政策,提高农村人们的法律观念,使农村人民的各项利益得到保障,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从政治、社会等角度入手,深入解决阻碍农村变革进步的最终问题。目前,政府在基于《宪

     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大量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比较典型的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等。

     (三)依法治村的必要性分析

     1. 是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的最基层组织,是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各种矛盾的交叉点和工作的最前沿,对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必需把它放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和依法治市的范围内综合考虑。

     我国于 2015 年第一次倡导要加强农村法治体系的建设,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明确提出:目前,农村法治比较不完善,所以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农村法律体系。同时还需要大力推动城乡法治体系的建设,依法办理“三农”问题,另外还需要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乡规民约,使法治与道德之间得到充分联系。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通过了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认为,把农村法治建设提高重要高度,充分反映了党对于农村法治的高度理解以及清醒认识。“三农”问题对于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村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点方向。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强农村法治建设水平,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有重大意义。只有从法治角度上进行农村的治理,让农村美起来、富起来,才能奠定法治中国的坚实基础。

      2. 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依法治村

     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反复证明,社会稳定是任何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任何社会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时指出,改革是手段、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是目标,稳定是条件、是保证。对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而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没有稳定,就不可能有发展。我国各地方农村经济之所以得以快速增长,无不是得益于当地社会的相对稳一个时期以来。但是由于长期的过渡依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挤压了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空间,造成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村,对于促进农村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

     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保证。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依法治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基础地位,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保证。当农村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时,国家才能够持续地发展。目前,由于农村不仅十分分散,而且流动性较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农村治理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只有推进依法治村,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层法律体系,推动干部与农村人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水平,增强执法以及法律服务能力,构建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适应的农村法治文化,全方位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建立一套全面的矛盾解决制度,根据法律来解决农村人民的各种矛盾冲突,从公平公正角度出发,解决所有农民矛盾冲突,

     使村民自治权形式的条件和途径具体化、法律化,提高农民自我权益保护意识时,也需要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基于当地的民俗以及乡土文化,建立符合具体实际,满足农村人民需求的一套农村法治体系,才能真正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表明,只有依法治村,充分发扬民主,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充足的源头动力;只有推进法律规范下的民主,农村社会的稳定才有充分的保障;只有推进村民自治,才能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农村的社会和谐。

     二、依法治村运行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依法治村运行现状

     笔者通过对隆回县 XX 镇工作多年,XX 镇村级依法治理机制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创新到制度创新的过程。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前瞻性地提出完善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分别从村级组织构架、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先后出台了《政法工作实施意见》、《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实施意见》、《群众工作考核办法》、《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突出问题整治方案》、《人民调解实施方案》《村级财务管理细则》等文件,初步确立了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并逐步实施,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并初见成效。基本做法是:

     一是 以“综治平台建设”为重要载体,提高综治工作效能。隆回县 XX 镇地处隆回北部,毗邻涟源城区,安邵高速、长韶娄高速和龙琅高速纵横交汇于此,重点建设项目多,同时梅山文化的地域性格特

     征,使得该镇社情较为复杂,民风较为彪悍。针对这一问题,该镇强化了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建立了派出所、综治办、群工站、村干部为主体的四级联动机制(如图 1 所示)和交通事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如图 2 所示)。

      (图 1:出警联动机制)

      派出所出警 综治办 群工站 村干部

     事发地 矛盾纠纷 突发事件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启动调解程序,力争调解处理。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启动调查。

     跟踪管理,防止事态升级、出现反复。

      依法快速

      打击处置

     (图 2:交通事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

      针对社会矛盾较多的情况,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体的社会矛盾纠纷三级联动机制。首先是人民调解。建立健全村级调解员队伍,逐步建立以村负责人、包片定补干部为主体的村级矛盾纠纷调解责任体系,做到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调处,在第一线化解。其次是行政调解。各群工站专门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并配备专业调解人员,一般应由总支书记或常务副站长任调解室主任,各工作小组组长及驻村干部为成员;镇机关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要由政法线相关人员组成,该机构相应派出专门人员对口支援帮扶各群工站的调处工作。三是司法调解。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动员当事人启动司法调解程序。

     调解流程示意图:

     二是以“群工组绩效考核”为重要抓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群工组绩效考核工作由镇群工办负责,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公示。同时完善考核办法,科学调剂考核项目。将工作纪律、信访维稳、环境整建、计划生育纳入群工组绩效考核范围。其中工作 村调解员 群工站调解室 镇调处中心 司法调解 矛盾纠纷

     纪律、信访维稳、环境整建等按月进行考核,计划生育工作按季进行考核。

     三是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其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坚持市、镇两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发扬民主。整个换届选举充分尊重党员和村民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村党支部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类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换届选举过程中,按照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湘发[2007]10 号)和《隆回县村定补干部管理办法》(隆办发[2012]18 号)要求,严格候选人资格条件,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是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就农村财务管理而言,长期以来都是“经济”的前提,是管理乡村经济的核心。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历经了五六十年的变革,可是伴随着和持续深入的改革以及取消税费的政策,依旧有很多层面尚不健全。例如村一级的相关管理体系,部分乡村当中领导干部的一言堂现象,使财务系统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作用,收支没能迅速入账,大多数乡村都存在随意收支

     的现象;甚至还有些乡村出现了违规招待和过大的支出;使得乡村面临巨大的债务问题,大部分的村集体处于低收益状态,造成了“空壳”现象,难以维系正常运营;相关的监督管理“小组”形同虚设,因为部分乡村的“小组”不是通过常规的选举方式选出的,是通过乡村领导干部任命的,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小组”的形同虚设。针对这些情况,XX 镇依法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全面实行“村财民理镇代...

    推荐访问:新时代 困境 依法 新时代依法治村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村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