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09:21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29 10:24:01

    [摘要] 目的:总结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及体会。方法:对48例患者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00万~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持续静滴30 min,滴速平均为66.6滴/min。溶栓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100~325 mg/d,4周后改为100 mg/d。并实施溶栓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溶栓后43例偏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失语患者能简单对话,7例意识障碍患者得到恢复;无效4例,1例转院。未出现药物过敏及出血病例,2例溶栓后出现注射部位瘀斑。结论: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溶栓时间窗,密切观察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和偏瘫肢体功能的变化,预防溶栓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86-02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并进行了全面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现将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4.8±3.2)岁;病变部位:基底节24例,脑室体旁16例,其他8例;本组病例有偏瘫症状48例,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31例;伴失语症状4例,意识障碍9例。

    1.2 方法

    48例患者均符合2005年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关于溶栓治疗的适应证[1]。27例患者在发病3 h内、18例在发病5 h以内和3例在发病6 h内均应用尿激酶治疗。我科用尿激酶100万~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持续静滴30 min,滴速平均为66.6滴/min。记录溶栓开始及结束时间。溶栓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100~325 mg/d,4周后改为100 mg/d。本组未出现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病例。同时予以调脂、改善脑血管微循环、控制血压、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方法均符合2005年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007年深圳市卫生局主编的《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神经病学》的规定。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溶栓后24 h、溶栓7 d、溶栓14 d进行疗效判断。判断标准,①显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能力恢复达到发病前水平,肢体肌力增加3级及3级以上或肢体肌力达到5级;②有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能力明显改善,肢体肌力增加1级;③无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能力、肢体肌力无改善。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无一例死亡。本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因头痛剧烈伴意识逐渐转嗜睡家属坚决要求转院。平均住院26 d。溶栓后43例偏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失语患者能简单对话,7例意识障碍患者得到恢复。未出现药物过敏及出血病例,2例溶栓后出现注射部位瘀斑。

    3 溶栓护理

    3.1 溶栓前护理

    3.1.1 完善相关检查 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3 L/min,准备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溶栓准备工作。遵医嘱及时完成头颅CT、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血脂检查;接诊护士及时做好护理查体,如测体温、脉搏、心率、呼吸及血压,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四肢肌力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吞咽情况。

    3.1.2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发展快,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往往心存顾虑和恐惧。护士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和体贴患者,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溶栓的相关知识,强调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和把握溶栓时间的紧迫性,详细介绍溶栓方法和效果,同时也说明溶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继发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向其介绍病区内溶栓治疗后取得明显效果的患者,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溶栓中病情观察

    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血压变化及有无药物过敏情况,每10~15分钟评估患者意识、四肢肌力、语言恢复情况,监测意识、瞳孔、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尤其注意患者意识变化,观察有无脑出血引起脑疝的危险。溶栓过程中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判断是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呼之不应,应立即停止溶栓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情况[3]。本组在溶栓中未出现药物过敏及出血病例。

    3.3 溶栓后监护

    3.3.1 意识、瞳孔、语言能力、肢体肌力观察 这是判定病情变化的指标。一般至少15~30 min观察1次,注意患者意识障碍是否加重,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及对光反射状态,语言能力,肢体瘫痪是否加重,应警惕继发脑出血的可能。本组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后4 h头痛加重伴有呕吐情况,意识障碍加重,血压无明显升高,考虑颅内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并停用抗凝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家属坚持要求转院治疗。本组有2例失语症状有明显改善,能简单对答,7例患者意识恢复。

    3.3.2 血压的观察 24 h内密切进行血压观察。前2 h内至少1次/15 min;后6 h内,至少1次/30 min;此后至少1次/60 min;直至24 h。24 h后改为每4~6小时监测血压1次至出院。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的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12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30 mm Hg时],一般不使用降压药物,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如果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5 mm Hg,应加强血压监测,同时报告医生[4]。本组出现2例血压升高>220 mm Hg,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以贝那普利控制血压。

    3.3.3 凝血功能的观察 溶栓后24 h~7 d,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并观察患者牙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前胸、后背、大腿内侧各处皮肤是否有瘀斑、出血点,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本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瘀斑,复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故增加注射后棉签按压的时间,纠正边压边揉搓注射部位的错误手法,之后未再有类似情况出现。

    3.3.4 体温的观察 体温升高可以增加脑代谢耗氧及自由基产生,从而增加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本组出现3例溶栓后7 d体温升高,>38.5℃,胸片提示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给予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7 d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复查胸片炎症明显吸收,出院时复查胸片基本正常。

    4 基础护理

    4.1 康复训练

    溶栓后24 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在床上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所有护理工作如刷牙、洗脸、进食、测血压、脉搏都应在患侧进行;引导偏瘫患者头部转向患侧,重视患侧刺激。对侧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屈伸、内旋、外旋、外展被动训练;幅度由小到大;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主动翻身训练、双下肢搭桥训练、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对健侧和患侧行起坐训练。溶栓后7 d可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疗效[5]。鼓励有语言功能缺陷的患者多讲话,循序渐进地练习单音节、词语、语句。本组2例失语患者有明显改善,出院前能简单对话。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帮助患者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采取各项措施预防压疮等并发症。本组未出现压疮病例。

    4.2 有效沟通,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脑卒中后因为大脑左前半球受损可以导致抑郁,加之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很长,速度较慢,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如果缺少家庭和社会支持,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会加大,而焦虑与抑郁情绪阻碍了患者的有效康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对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提高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认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讨论

    5.1 精心护理是提高溶栓疗效的关键环节

    溶栓治疗是应用药物溶解已形成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日益普遍。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及时做好各项溶栓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溶栓治疗,严密观察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实施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做到工作有条不紊。

    5.2 实施系统整体护理是患者得到救治及康复的有效保证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中,既重视溶栓治疗的护理,又要重视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既要重视患者的生理护理,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还应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配合积极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生存的机会得以增加,瘫痪程度大大降低,减少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如果能在6 h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溶栓时间窗,密切观察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和偏瘫肢体功能的变化,预防溶栓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4.

    [2]陈倩霞.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48-49.

    [3]常红,戴红.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路径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5(8):42-43.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5]付乐芝.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73-174.

    (收稿日期:2010-06-02)

    推荐访问:护理 体会 治疗 溶栓 脑梗死

    Top